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7:1-29

馬太福音 7:1-2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論斷】意思是審判,定罪。遵行主耶穌許多教導的前提就是要有判斷能力(6, 15- 20節),天國子民要按照真理慎思明辨【分別是非】,但不能代替神去【論斷人】。天國的原則是:凡以公義待人的,就受公義的對待,凡以憐憫待人的,必得憐憫的對待。【量器】指量取食物的器具,比喻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我們若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別人,也要預備別人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凡是我們不願用做衡量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來衡量別人。【刺】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樑木】指房屋建築上所用的樑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刺】用放大鏡來檢查,對自己更大的【樑木】卻視而不見。門徒若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卻批評別人的缺點,就和法利賽人一樣被主耶穌責為【假冒為善的人】。第6節天國的寶貴真理只能給能珍重欣賞的人,所以屬靈的教導應該有所判斷,根據對方的程度分別對待。【聖物】可能指祭物,只有祭司及其家人才可以吃(利21:22)【聖物、珍珠】代表寶貴的真理和見證。7-11節耶穌講論禱告;【祈求,尋找,叩門】指多次的禱告。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居民最普通的食物。石頭長得像圓餅,兩者原文讀音相似。只要天國子民向天父求,天父一定會答應,但不一定是照我們所求的給我們,而是照天父認為對我們有益的給我們。許多時候我們會求錯東西,但父神絕不會給錯東西,祂所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就是【聖靈】,讓聖靈親自來帶領我們,造就我們。12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是天國子民待人的原則,是【登山寶訓】中天國倫理觀的總結。天國子民待人的方法,是根據我們願意別人怎樣待我們,而不是根據別人怎樣待我們。世界的路和門是寬的,好走的;但屬神的卻是窄的,難走的。天國子民甘心受天國權柄的約束,樂意接受失去,除去一切不屬天的東西,所以【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15-16節要辨認假先知,就必須察驗他們生活中結出的屬靈生命的果子。外面的現象可以假冒,但是裡面的生命卻是假冒不來的,一旦接觸到生命的實際,所有的假冒都無所遁形。【天國】就是神掌權的範圍,儘管凡稱呼我『主啊,主啊』,一個不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不是順服天國權柄的天國子民,當然不能進天國。【傳道,趕鬼,行異能】都是屬靈的工作,這些工作也都是奉主的名做的,但工作與表現不能代替裡面真實的屬天生命; 奉主的名做工,卻不遵行的神旨意,就是【作惡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天國的實際,所以進不了天國。24節【我這話】指主耶穌在五至七章裡所宣告的【天國憲章】【登山寶訓】是天國子民信仰和生活的根基。我們若聽了主的話就去遵行,就是把我們的一生建造在神話語的【磐石】根基上; 猶太地通常是夏日干旱,冬天雨水比較多。人們蓋造房子多是在夏天,但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忘記了冬天的雨水,而把房子蓋在沙土上,沒有根基。主耶穌能宣告【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24節)【凡聽見我這話就不去行的】(26節),卻沒有其他文士敢給自己的話如此高的權柄,所以聽眾立刻聽出主耶穌說話【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思想: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要做好事還是壞事,而在於我們憑哪一種生命去活。我們若是憑著基督的生命去活,就結出好果子來;若是憑著自我的生命去活,即使是做好事,也會結出壞果子來。但人也不能用屬靈工作的熱心,勞苦和忙碌來代替對神旨意的順服,應當順服神話語中的權柄,聽了就去行。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家庭裡或是教會的事奉有任何困難,都懂得尋求祢,求主幫助我們把指責,論斷都收起來,使我們選擇走主的窄路。求主赦免我們,求主幫助我們把生命建基在主的話語裡。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6:1-28馬太福音 16:1-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 (1-4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試探耶穌;這些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並不是誠心實意要看神蹟,而是存了不信的心來想試探主耶穌。人所需要的不是多看神蹟,而是要接受救恩。(5-12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忘了帶餅,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餅】上,所以不明白主耶穌的意思,以為主耶穌是說沒餅也別接受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救濟。門徒因為太定睛在【餅】上,所以不能領悟主耶穌隱喻的教訓;即使單從【餅】的角度看,也沒能從主耶穌餵飽眾人的神蹟中學到教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就是他們都不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對主耶穌持抵擋的態度,這使他們無法從主耶穌的教訓和神蹟中明白神的旨意,這就是他們的【酵】。(13-20)認信耶穌是基督;教會建造在磐石上。【凱撒利亞腓立比】位於加利利以北的黑門山麓,當地人崇拜各種外邦偶像。主耶穌特意帶領門徒們從加利利來到這裡,遠離猶太群眾,在外邦眾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主耶穌直接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對主耶穌的二手認識【有人說】不算數,親身的認識【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一語道破主耶穌是誰,他所承認的彌賽亞【基督】,不只是一位以色列民族的解放者,更是【永生神的兒子】。彼得使用【永生】這個形容詞,是為了把真神與當地人敬拜的外邦假神區分開來。17節節是主耶穌正式確認祂是來做【基督】的【永生神的兒子】(16節)。而彼得之所以能認識基督,是因為父神藉著聖靈的感動與啟示;主藉著復活的生命建立祂的【教會】;【彼得】的意思是【磐石】。【教會】的意思是【召出來,會眾,聚集】【鑰匙】原文是複數,【家宰】是負責管鑰匙的(賽22:15,22),彼得是管理神家事的【家宰】,得著了天國的權柄。這權柄包括【捆綁】和【釋放,這兩個字是猶太拉比慣用的術語【捆綁】表示禁止,【釋放】表示許可。【捆綁】和【釋放】就是在地上執行天國的權柄,決定是神在天上作的,彼得只是執行,傳達的【家宰】接受福音的人要得著釋放,拒絕福音的人就繼續留在捆綁裡。主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祂是基督】因為其他猶太人是認定彌賽亞是他們民族的救星,要來率領猶太人反抗異族的統治。(21-28節)背起十架跟從主;彼得是剛剛才領受,跟著就向耶穌說萬萬不可,耶穌就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撒但】就是【敵對者,控告者】的意思。【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原文直譯【不思念神,只思念人】這是彼得被【撒但】利用的原因。十字架是天國顯現的道路,十字架顯明了基督,十字架也預備了配得天國的人。背十字架在人看是接受難處,在主看是藉著難處來拆毀人的【自我】。人裡面若是滿了世界,裡面再也沒有地位給主,就得不著主,得不著永生的生命。26節【賺,賠,益處】都是生意人熟悉的術語,主耶穌用這些通俗的語言,要這些加利利的漁夫,稅吏,可能還有生意人明白,神國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業,最好的買賣,值得付上任何代價。十字架把主引進【祂父的榮耀裡】十字架也一樣把跟隨主的人引進主的榮耀裡。十字架彰顯了基督,引進了復活,帶進了榮耀與國度。 思想: 天國的落實,是要我們每個人都背起十字架來跟從耶穌,而不是跟從這個世界。在這個世代我們仍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那些虛假和撒都該人的那些對世俗價值觀的妥協,一方面想跟隨神,一方面仍想得著世界的利益。 祈禱: 親愛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們除去那些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求主幫助我們進入真理的生命,明白祢的心意,領受天國的權柄,更願意捨己跟隨祢,使基督的能力在我們身上顯明,一生榮耀祢見證祢。阿們!

馬太福音 19:16-30馬太福音 19:16-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年輕的財主(22節),也是一個官(路18:18)。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想得到【永生】意思是他希望永遠延續他今生所賺取的名與利,因此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善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哪些事。但耶穌回答他是【你若要進入永生】17節而不過【得生命】;因【永生】是神藉著耶穌基督賞給人的恩典,不是人憑著善行向神贏得的報償。【永生】更是與神建立的關係,不在乎物質與擁有,只在乎神在我們生命的活現。因此耶穌表示【只有一位是善的】在神之外並沒有善(羅3:10,主耶穌這是啟示祂自己就是神。真正的【善事】就是【遵守誡命】但人靠自己做不出神眼裡的【善事】。主耶穌是要提醒他,沒有人能憑自己完全遵行誡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做【善事】而得永生。而是與主建立信靠順服的生命進入與祂永遠的生命關係中。18-19節是十誡中關於人與人關係的第5-9條【誡命】(出20:12-16),都概括在【要愛人如己】裡(利19:18 )。這少年人以為第5-9誡只是外面看得見的行為,所以聲稱他【都遵守了】這暴露出他對【愛人如己】這條誡命的膚淺理解。他繼續問【還缺少甚麼呢】表明他已經感覺到單靠遵行那些外面的行為,還不等於是真正的【善事】他可能也注意到主耶穌未提第10條誡命,那條關於內心的誡命使他的內心不安。【你若願意作完全人】表示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他的【所有】正是他不完全的明證,因為他不能【愛人如己】讓別人來分享自己的【所有】。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隨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22:40 )。主耶穌並非要每一個基督徒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而是要叫那少年人知道他並不能完全遵守誡命,因此明白人並不能靠做善事換取永生(16節)。【產業很多】反而使少年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人若靠恩典,小孩子也能蒙主按手祝福(13-15節;人若靠行為,即使自以為遵守了一切的誡命,結果仍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進天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天國子民的實際;【捨己】是撇下屬地的一切來接受天國之王的權柄。因為財主捨不得撇下他們的【錢財】,所以【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錢財】本身不是進天國的阻攔,【倚靠錢財】的心才是阻攔。即使是窮人,只要【倚靠錢財】照樣難以【進天國】。24節【駱駝穿過針的眼】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天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聖靈在人裡面運行動工的結果。彼得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屬靈的【財主】一句【看哪】就說出他的【有】他還有可誇的地方。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凡不願【撇下】的東西,最後終究會失去。【必要得著百倍】形容活在天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基督裡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27節),炫耀自誇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 耶穌所走的路我們也一起跟著走,這是天國的道路,來成就天國的道路。我們或許沒有那麼多【金錢】可以撇下,但總有捨不得撇下的家庭,事業,學問,地位,驕傲,自義……,凡是自己還【有】的人,總是【還缺少一件】。我們要謹記倚靠任何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也一樣難以【進天國】。我們只有先看見十字架要讓我們【得】的是基督裡的豐盛,才能有甘心的【撇下】。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撇下我們的自我,對各樣生活的憂慮,使我們活出並建立與主祢美善的關係。更使我們緊緊跟隨祢,充滿喜樂進入與祢永遠的生命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