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8:17-34

馬太福音 8:17-3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第17節這個預言引自(賽53:4)。主的救贖大功,不只除去人的罪惡,並且還使人經歷祂生命的大能,軟弱變剛強,疾病得醫治。主耶穌【見許多人圍著祂】正是工作大有成效的時候,卻【吩咐渡到那邊去】。【那邊】是外邦人的地方【加大拉】通常猶太人是不願意去的,主耶穌藉此把那些真心願意跟隨祂的人從【許多人】中分別出來。第18-22節表示跟從耶穌要有的態度。有宗教地位的【文士】沒有蒙主呼召,卻主動要來跟從主。也許他是因為見到主耶穌會醫病趕鬼,想得些神奇的能力,好在宗教界中出人頭地。但主耶穌卻潑了他一頭冷水,讓他好好計算代價。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對於跟隨主是為得屬地好處的人,主要求他們必須有接受在地上一無所有的心志。另一個人對耶穌說:【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可能是當時的諺語,並不代表他父親已經死了,意思是先為父親養老送終,然後再來跟從主。主耶穌不是要天國子民不照顧地上家庭的需要,而是說不應該等到屬地的事務都辦妥了,然後才來跟從主。主耶穌要那位主動要求跟從祂的文士好好計算代價。第23-27節的【平靜風浪】是講耶穌的權柄。加利利海常常有突然而來的暴風,狂風由北面吹襲約旦河谷,經過狹谷時風勢加速,海面匉訇不平,對船隻十分危險。主耶穌是完全的人,雖然渡海只需要一、兩個小時,但祂因為整日的傳道,已經疲倦地睡著了。主耶穌責備門徒,是因為他們對祂的權柄(18節)失去了信心,以致看到環境就膽怯(25節)。主耶穌斥責風和海,是行使祂對大自然的權柄。風浪使門徒們更深地認識了天國之王的權柄。第28-34節記述這位有權柄的主能趕出污鬼。神的兒子表明污鬼比門徒更認識主耶穌的身份(27節)。【豬】在律法中是不潔淨的(利11:7),所以猶太人不養豬,這一大群豬是外邦人養的。主說【去吧】鬼才能行動,若主不允許,連鬼也不能隨便行動。主耶穌容許污鬼進入豬群,表明在最後的審判之前,那些不潔淨的地方是被允許作為邪靈活動的範圍的。撒但利用財物來控制人心,無論是得著或損失,都有可能使人拒絕主。【合城的人】一致拒絕主,可見他們關心財物比被鬼附的同胞更多。這裡並沒有提到那兩人痊癒後成了傳道人(可5:18-20),因為馬太記錄此事的重點是要表明天國的權柄勝過黑暗勢力的權柄。 思想: 許多人願意跟著耶穌,卻沒有信心,也不懂如何與神建立關係,做主門徒最重要的乃是在於有沒有主的呼召,不在於我們有沒有意願。因門徒的【小信】和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10節)成為鮮明對比。信心大的人只需要主的話,小信的人是因為忘記了主的話。 祈禱: 親愛主,求祢赦免我們過去的小信心,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使我們跟從神,使我們因著主祢有信心面對環境,平靜風浪,放下自我,就算枕首的地方也沒有,仍然願意跟從主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9:16-30馬太福音 19:16-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年輕的財主(22節),也是一個官(路18:18)。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想得到【永生】意思是他希望永遠延續他今生所賺取的名與利,因此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善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哪些事。但耶穌回答他是【你若要進入永生】17節而不過【得生命】;因【永生】是神藉著耶穌基督賞給人的恩典,不是人憑著善行向神贏得的報償。【永生】更是與神建立的關係,不在乎物質與擁有,只在乎神在我們生命的活現。因此耶穌表示【只有一位是善的】在神之外並沒有善(羅3:10,主耶穌這是啟示祂自己就是神。真正的【善事】就是【遵守誡命】但人靠自己做不出神眼裡的【善事】。主耶穌是要提醒他,沒有人能憑自己完全遵行誡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做【善事】而得永生。而是與主建立信靠順服的生命進入與祂永遠的生命關係中。18-19節是十誡中關於人與人關係的第5-9條【誡命】(出20:12-16),都概括在【要愛人如己】裡(利19:18 )。這少年人以為第5-9誡只是外面看得見的行為,所以聲稱他【都遵守了】這暴露出他對【愛人如己】這條誡命的膚淺理解。他繼續問【還缺少甚麼呢】表明他已經感覺到單靠遵行那些外面的行為,還不等於是真正的【善事】他可能也注意到主耶穌未提第10條誡命,那條關於內心的誡命使他的內心不安。【你若願意作完全人】表示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他的【所有】正是他不完全的明證,因為他不能【愛人如己】讓別人來分享自己的【所有】。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隨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22:40 )。主耶穌並非要每一個基督徒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而是要叫那少年人知道他並不能完全遵守誡命,因此明白人並不能靠做善事換取永生(16節)。【產業很多】反而使少年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人若靠恩典,小孩子也能蒙主按手祝福(13-15節;人若靠行為,即使自以為遵守了一切的誡命,結果仍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進天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天國子民的實際;【捨己】是撇下屬地的一切來接受天國之王的權柄。因為財主捨不得撇下他們的【錢財】,所以【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錢財】本身不是進天國的阻攔,【倚靠錢財】的心才是阻攔。即使是窮人,只要【倚靠錢財】照樣難以【進天國】。24節【駱駝穿過針的眼】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天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聖靈在人裡面運行動工的結果。彼得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屬靈的【財主】一句【看哪】就說出他的【有】他還有可誇的地方。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凡不願【撇下】的東西,最後終究會失去。【必要得著百倍】形容活在天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基督裡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27節),炫耀自誇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 耶穌所走的路我們也一起跟著走,這是天國的道路,來成就天國的道路。我們或許沒有那麼多【金錢】可以撇下,但總有捨不得撇下的家庭,事業,學問,地位,驕傲,自義……,凡是自己還【有】的人,總是【還缺少一件】。我們要謹記倚靠任何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也一樣難以【進天國】。我們只有先看見十字架要讓我們【得】的是基督裡的豐盛,才能有甘心的【撇下】。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撇下我們的自我,對各樣生活的憂慮,使我們活出並建立與主祢美善的關係。更使我們緊緊跟隨祢,充滿喜樂進入與祢永遠的生命中。阿們!

馬太福音 9:1-17馬太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主耶穌把迦百農稱作【自己的城】這是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地方。(2-8節)醫治癱子【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第3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是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人看重外表的【行走】主耶穌卻看重屬靈的實際【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布天國之王【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眾人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此事並非表明【神】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而是表明主耶穌自己就是天國之王。(9-13節)呼召馬太;就是本書作者,又名利未,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掉了鐵飯碗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關】是繳稅點,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貿易通道上,向東不遠就是希律安提帕和腓力二世的轄區分界約旦河,所以此地設有稅關。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從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這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之一,自恃聖潔敬虔,不接近罪人。猶太人所說的【罪人】不是指觸犯刑法的人,而是指不遵守律法的人。天國之王第一次來的時候,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來服事人。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六6,神不是向人要【祭祀】,而是要給人【憐恤】。【揣摩】意思是【學習】。【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4-17節)辯論禁食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 門徒們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相交的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古時中東地方的人在婚禮以前,新郎有年輕親友作【陪伴之人】和他一起飲酒歡鬧,持續數日,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16-17節表示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天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因天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因此耶穌講出兩個生活的比喻;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撕破。【新酒】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 思想: 主耶穌願意俯就卑微的罪人,服事我們,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要讓我們明白對人存憐恤的心,比恪守宗教儀文更蒙神悅納。事實上,這世上並沒有配進神國的義人,而自以為義的人將會失去得救的機會。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神的權柄。求主堅定我們,相信神的大能,更明白主祢的憐恤,。求主加力除去生命中不信,求主幫助我們成為蒙神悅納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