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會的猶太信徒仍然到聖殿(2:46)和會堂(13:5)禱告,聚會,傳福音(2:46),因為他們首先要向猶太人講明:【你們是先知的子孫,也承受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25節)。【申初】(1節),原文是【第九小時】,就是下午三點,是聖殿獻晚祭和猶太人晚禱的時間。猶太人每天三次定時禱告【巳初】是上午九點【午正】是中午十二點【申初】是下午三點。【美門】(2節)的位置不能確定,可能是從外邦人院進入婦女院的門,有十五級台階,上面有精美的哥林多式銅飾(《猶太戰記The Wars of The Jews》卷5第5章3節)。這位【殘疾人】(4:9)坐在美輪美奐的聖殿門口【要求進殿的人周濟】(2節)這是一種很有效的乞討方法,也正是猶太教的真實寫照。這位殘障人士【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週濟】(3節),他一面竭力哀求,一面又因為經常失望而漫不經心。聖殿門口的乞丐不會只有這一個,但彼得,約翰卻【定睛看他】(4節)。因為這不是憐憫或同情,而是他們知道聖靈把自己領到這人面前,主耶穌要親自醫治(6,16節)聖殿門口的乞討和施捨,本來只是機械化的例行公事,但彼得卻說【你看我們】(4節)把這事變成了三個人之間的互相注視。【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麼】(5節),患得患失的心情一下變成了熱切的企盼。彼得是教會的領袖;此時許多信徒都變賣了田產家業,凡物公用,可供彼得支配的金銀很多(2:45),但他卻說【金銀我都沒有】(6節)因為他知道自己只是【金銀】的管家。主並沒有讓彼得把【金銀】分給窮人,而是要他給人更好的-讓【生來是瘸腿的】(2節)人起來行走,從此不必倚靠【週濟】(2節)。彼得說:【只把我所有的給你】(6節)。今天,許多信徒和教會有了【金銀】,卻沒有了耶穌基督;有了扶貧濟困的本錢,卻失去了【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6節)的能力!【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這句話有兩層意義:1.這是一個福音的呼召,要喚起這位殘疾人對耶穌的信心(16節)。當時的猶太人都輕看【拿撒勒人】,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約1:46)。因此,人若要相信已經被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就是活生生的【基督】只能倚靠主【所賜的信心】(16節)。2.這是一個信仰的宣言,宣告自己是根據主耶穌的旨意,倚靠祂的權能,讓祂自己來行事,所成就的事也當歸於祂的名下(16節)。這位殘障人士可能伸出右手,【指望得著什麼】(5節)。但彼得卻【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7節)。當彼得回答【金銀我都沒有】的時候,立刻把殘疾人燃起的希望熄滅了;但是,當彼得發出讓人難以置信,貌似玩笑的命令以後(6節),這位四十多年沒有走過路的殘障人士(四22)卻順服地站起來了。這個行動,正是顯示了他對【拿撒勒人耶穌】是【基督】的信心。主【所賜的信心】,使他伸出了一隻手,卻得到了一雙腿,【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7節)。【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8節),表明這位殘疾人已經活動自如,恢復了正常猶太人的敬拜資格。因為依照律法,有殘疾的人不能進入聖殿(利21:17),這位殘疾人若不痊癒,就不能被允許進殿。神的醫治是剎那完成的,無可辯駁的。百姓【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週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10節)。今天,聖靈在信徒生命中的工作,也是我們向世人最美好的見證。 思想: 一個有需要的人,若是只靠人的手,即使天天被人抬來,四十多年仍是瘸腿(4:22);一個幫助人的人,若是只給【金銀】即使每天都給,也不能滿足永遠的需要。只有讓聖靈的能力流過我們的手,才能讓殘缺的生命得著痊癒;只有把基督給人,才能讓永遠的需要得著滿足。 祈禱:親受主,感謝你讓我們有能力,生命的氣息為主作工,你讓我們能給予的不只是物質,金錢,更是能分享主你自己,求主使我們每日都能見證你,分享主你美善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