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 年 5 月 1 日

使徒行傳 15:1-21使徒行傳 15:1-21

【使徒行傳】 15:1-35的主題是【教會確定外邦門徒的守則】與9:1-11:18【教會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前後呼應。【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1節)其實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他們可能是最近十年才信主的法利賽人(5節)沒有親身經歷過十年前哥尼流信主的事件(11:15)所以對耶路撒冷教會早有共識的救恩真理還比較糊塗,【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1節)意味著先作猶太人,再做門徒。【使徒】(2節)指十二使徒【長老】(2節)指治理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這是保羅信主後第三次去耶路撒冷(9:26-29)時間大約是主後49-50年的冬天。【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4節)顯示外邦人歸主是神親手的工作。離耶路撒冷越遠,對猶太教的傳統就越不執著,所以腓尼基和撒馬利亞教會的猶太門徒對外邦人歸主的事【都甚歡喜】(3節)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並長老】( 4節)也不反對。堅持【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5節)的,是耶路撒冷教會中一些信主的【法利賽教門的人】(5節)。7-11節是彼得在《使徒行傳》中最後一次出場,他的發言所強調的是聖靈的作為。彼得明智地讓這場辯論持續了一段時間,讓眾人充分相交,等【辯論已經多了】(7節)他再起來發言。因為在救恩的問題上,辯論並不能解決問題(7節)只有回到神的面前,從神的作為中尋求神的心意。這次會議的時間大約是主後49-50年的冬天,哥尼流全家已經信主大約十年。當時他們是憑信心接受了救恩,但【知道人心的神】(8節)卻預知將來猶太門徒會有疑惑,所以為了澄清救恩的真理,才在當時【賜聖靈給他們】(8節)【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9節),所以不用再接受外面的割禮。彼得嚴厲地責備這些人是【試探神】(10節)。因為十二使徒和耶路撒冷教會早就在救恩真理上有了共識【我們所不能負的軛】(10節)指摩西的律法加上猶太拉比的口頭遺傳,繁瑣的規條成為人的重擔,連猶太人也不能完全遵守。(11節)信徒【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既不是因為行割禮,也不是因為守律法【這是我們所信的】信仰根基。【主的兄弟雅各】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12:17)所以作為會議主席做最後的發言(13節)。雖然他自己謹守律法(加2:12)但他對救恩真理早有認識(11:18)並不認為守律法是外邦人得救的條件(19節)。他首先肯定了彼得的經歷(14節)然後引用聖經證明【眾先知的話也與此意思相合】(15節)。屬靈的經驗只有與聖經的教導吻合,才能成為最終的驗證。16-18節引自舊約七十士譯本的摩9:11-12。雅各的目的並非解釋這段聖經,而是藉著這段聖經提醒眾人:神早已預言將來會有【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17節)既然神稱這些新的百姓為【外邦人】(賽42:6)就表示他們沒有先變成猶太人,所以也沒有理由要求外邦門徒必須行割禮【遵守摩西的律法】(5節)。(19節)指不要讓外邦人先作猶太人,再作門徒。但是,為了讓外邦門徒可以與嚴謹的猶太門徒一同【聚會擘餅】(20:7)他們應當在生活中【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20節)。雅各之所以建議吩咐外邦門徒遵守這些禁戒,既不是因為救恩真理,也不是因為倫理道德,而是【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21節)所以外邦門徒必須限制自己的自由(羅14:21)照顧當地猶太門徒的基本感受,才能和他們彼此相交。 思想:經文中雅各的建議並不是在真理上的妥協,而是在非真理問題上的捨己;不但外邦門徒遵守這些禁戒要犧牲自由,猶太門徒不堅持其它禁戒也要放棄傳統。人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首先就要【捨己】(路9:23);同樣信徒若不堅持自己的自由和傳統,教會的合一才不會出現破口。 祈禱:親愛主,我們相信你一直引導你的教會,更要藉著環境,難處使我們更成長,更合一,求主使我們看到你的捨己,使我們更願意跟蹤主你的腳踪。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