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16節)顯示此處並非保羅的目的地。雅典已經沒落,保羅只是經過;他只是在此登陸,然後前往哥林多(18:1)。(17)【虔誠的人】指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市上agora】指集市。這是雅典的公共廣場,周圍有各種政府,商業和宗教建築,彼此之間透過柱廊連通,成了雅典人日常生活,工作,娛樂和集會的中心。雅典人聚集在這裡打聽新聞,討論各種話題,許多知識菁英,文人哲士和遊學教師也出沒於此。【伊比鳩魯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18節)指當時希臘最主要的兩大學派的哲學家:兩派哲學家都找不到人生的答案,但一聽到【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18節)卻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好奇(18-19節)。保羅確實有他們所需要的答案,這個答案不是從哲學裡找到的,而是從啟示來的。(19節)【亞略·巴古】的意思是【阿瑞斯山】阿瑞斯(Ares)是希臘神話中的戰神,羅馬神話中稱為馬爾斯(Mars)拉丁文的火星源於他的羅馬名字。雅典卻有一群【只將新聞說說聽】(21節)的閒人。四百多年前,蘇格拉底站在【亞略·巴古】遭到激烈反對,最終被判死刑;如今保羅來到同一個地方,但雅典卻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他們禮貌地【帶他到亞略·巴古】(19節)心中只是充滿好奇(21節);因為這些人【都不顧別的事】(21節)只是在【玩哲學】。22-31節是《使徒行傳》中保羅的第三篇講章,這篇講章的風格與在安提阿(13:16-41)和在路司得(14:15-17)的講章風格都不相同,因為這次的聽眾既不是教條主義的猶太人,也不是迷信無知的外邦人,而是學富五車的哲學家。保羅的這番話並非闡明【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而是解釋自己為何【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18節);並非福音的宣傳冊,而是否定世上一切宗教哲學的判決書(29-31節)。【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22節)這句話並非恭維,而是一針見血。雖然在場的聽眾中有信奉唯物主義的伊壁鳩魯派,但保羅卻指出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敬畏鬼神】的傾向。尋找神,敬拜神的傾向是人與生俱來的(27節),與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無關。保羅以【未識之神】為切入點,說明他所傳講的不是某種新的【外邦鬼神】(18節),而是讓雅典人惴惴不安的【未識之神】其實那並不是甚麼【未識之神】而是創造世界的獨一真神。為了證明神【離我們各人不遠】保羅引用了希臘詩人的兩句詩。這些詩中所說的神其實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保羅並不是用這些詩來證明真神,而是證明雅典人的理性和實踐矛盾,對於神的認識和敬拜神的方法(29節)衝突:1.【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28節),引自克里特詩人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約主前6-7世紀)的《克里特卡Cretica》。2.【我們也是祂所生的】(28節)引自保羅的老鄉,基利家斯多亞派詩人阿拉托斯(Aratus,約主前315-240年)的長詩《物象Phenomena》。接著,保羅要求聽眾糾正過去自相矛盾的做法,悔改歸向神。(29節)用價值不如自己的東西代表【神的神性】。因為敬拜這些偶像,不但是詆毀神,也是貶低自己。(30節)這句話用【蒙昧無知】概括了世上所有的宗教和哲學,人類對神和對自己的認識,從根本上就是錯的。所以保羅立刻宣告了恩典:神不計較世人過去的【蒙昧無知】【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30節),賜給他們得救的盼望。保羅宣告:神的憐憫是有期限的【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31節)倒數已經從宣講福音的時刻開始了( 31節)。【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34節),得著了救恩。【亞略·巴古的官】(34節),指議會的成員【丟尼修】(34節)後來可能成為了雅典教會的監督(Dionysius the Areopagite)。【大馬哩】(34節)作為一個婦女能夠參與亞略·巴古的集會,可能屬於接納婦女的斯多亞派。 思想:信徒與非信徒當然也都活在當權者所允準的管治下,但他們兩者之間,不論聰明或愚昧,卻都因為信仰所帶出來生命的不同而在面對善惡是非的抉擇和行動上恰恰相反。我們每天又會否只選擇理性為我們屬靈的生命作出抉擇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生命的主,惟有主你使我們知道生命,更只有你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日都揀選你親近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