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已差遣提摩太前往哥林多(4:17)提摩太與以拉都先到了馬其頓(徒19:22)。 (10節) [若是]顯示保羅不確定此時提摩太有沒有到達哥林多。提摩太可能比較內向,膽怯(提前4:12;提後1:7)哥林多教會有些人相當自大,可能不會尊重年輕的提摩太。保羅提醒哥林多信徒,年輕的工人雖然年輕,但他[勞力作主的工](10節)不是出於自己的熱心,乃是出於主的選召。 [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11節)顯示哥林多教會既敢輕看保羅這創建教會的使徒,更有可能藐視他所差遣的年輕同工。[至於]指以下內容是針對哥林多教會來信中所提的事(七1)。亞波羅在哥林多教會備受推崇,他們在信上可能表示很希望他來探望他們。但亞波羅不願意在此時去哥林多,可能是不願意助長哥林多教會高舉領袖的風氣(1:10-12)。[警醒](13節)指保持清醒的決心。[作大丈夫](13節)指在屬靈生命上長大成人,不再做屬靈的嬰孩。[要剛強](13節)原文是[被剛強],信徒不能靠自己剛強,而是順服聖靈的工作,被聖靈剛強。我們在真道上[要作大丈夫,要剛強](13節),但對人卻要柔和謙卑,凡事[要憑愛心做](14節)。羅馬帝國的[亞該亞](15節)省包括雅典,保羅在哥林多傳道之前曾在雅典領一些人信主(徒17:34)包括司提反一家。司提反一家人信主雖早,但不高舉自己,乃是[專以服事聖徒為念](15節)甘心隱藏自己,謙卑服事弟兄。他們身上帶著主的見證,也帶著主的權柄(16節)是那些分門結黨的信徒的榜樣。只有順服主的權柄,隱藏自己的人,身上才能帶著主的權柄;只有謙卑事奉肢體的人,才是基督身體裡[為大,為首]的:[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太20:26-27)。這三個人是被哥林多教會來送信給保羅的弟兄(7:1)保羅也可能託他們攜帶本信回哥林多。他們對保羅的熱情,彌補了哥林多教會對保羅的冷淡,也彌補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思念(17節)。[心裡都快活](18節)原文是[靈裡快活]。能叫肢體得益處,[靈裡快活]的,是能夠建立基督身體的人,聖靈要我們[務要敬重](18節)這樣的人。羅馬帝國的[亞細亞](19節)省位於今日小亞細亞西部。 [亞居拉和百基拉](19節)是一對忠心的猶太夫婦,原籍本都(黑海南岸),定居於羅馬。當羅馬皇帝克勞第把猶太人驅逐出羅馬時,他們搬到哥林多城。保羅初到哥林多時便與他們同住同工(徒18:1-3),後來他們與保羅同往以弗所(徒18:18)曾經在真理上指導過亞波羅(徒18:26)。[他們家裡的教會](19節)指這對夫婦用自己的住所服事主,後來搬到羅馬時,教會也在他們家聚集(羅16:3)。當時中等富裕人家的住宅最多可容納30-50人聚會。[親嘴問安](20節)通常是男人對男人,女人對女人,並且只限於親臉頰。新約時代的親嘴是主人向客人問安的方式(路7:45)。信徒也以此表示彼此間的相交(羅16:16;林前16:20;林後13:12;彼前5:14),現今希臘東正教會在特殊場合仍沿用[親嘴]禮節。保羅要求哥林多信徒[親嘴問安]正是對他們分門結黨的糾正。保羅習慣口述書信,由人代筆,然後在結束時親筆寫幾句,等於他在信上的簽印(加6:11;西4:18;門19;帖後3:17)。保羅親筆寫了[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22節)這樣強烈的話,顯示聖靈何等重視我們對主的正確態度。保羅沒有說[屬肉體](三1),[嫉妒,紛爭](三3),[分門結黨](十一19)的信徒[可詛可咒],卻說[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人若[不愛主]對主不冷不熱,恐怕連[在基督裡為嬰孩的]都算不上,根本就是還沒得救,所以一生都活在咒詛之下。 [主必要來](22節)是對歷代教會的殷切渴望。保羅在本信開始時願[恩惠](1:3)歸與他們,結束時又願[主耶穌基督的恩](23)常與他們同在,對哥林多信徒的批評也被恩典包圍。24節的[愛]原文是通常用來指神聖的愛agape。
思想:雖然保羅在信中批評了哥林多信徒,哥林多也有不少信徒反對他,但保羅始終愛他們。這種不受對方光景影響的[愛]不是出於肉體,而是來自神聖的愛,是[在基督耶穌裡的愛](24節)。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最要愛的一位,因為你愛我們為我捨已,伙是我們最值得愛的一位,因是主你先愛我們,求主使我們愛你,更懂得如何去愛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