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開頭的話是第一世紀書信的慣例:先是寫信人的名字,然後是收信人的名字,接著是禱告。保羅強調自己[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1節)的身份,因為哥林多教會有人對此有疑問。[提摩太](1節)是保羅從路司得帶起來的年輕同工(徒16:1-3)他是哥林多後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及腓利門書的聯名作者。保羅把[提摩太]的名字放在發信人的位置,不一定表示他參與了實際寫作,但表明他是贊同這幾封信的內容的。[神的教會](1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三次(徒20:28;林前1:2),保羅特地向哥林多信徒強調教會是[神的],強調教會對基督的委身(11:2)。[亞該亞](1節)指希臘的南部地區。當時希臘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北部為馬其頓省,南部為亞該亞省,包括哥林多,堅革哩和雅典等城鎮。[聖徒](1節)指蒙恩得救,分別為聖歸給神的信徒。保羅的問安語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2節)和希伯來式的[平安](2節)。保羅的問候總是先[恩惠]後[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羅心目中[恩惠](Charis)幾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義詞,因為除基督之外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給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藉著基督來的。哥林多教會給保羅的屬靈難處很多,叫保羅不容易忍受,但他還是照樣地愛他們,服事他們,為哥林多教會祝福。保羅的問安絕不是[屬靈的口頭禪],而是實實在在地根據神的旨意,在這樣的遭遇裡所宣告的祝福,實在是太美了。保羅稱神為[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因為他在難處中經歷,體會過神的憐憫和安慰。因著我們與基督聯合[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也做了我們的[發慈悲的父]祂必不讓我們受過重的苦,也不讓我們白白受苦;祂要叫一切的患難成就祂的心意;祂不允許在祂心意以外的苦難發生在我們身上。因此,保羅學會了在一切難處面前,首先不是注意難處有多大,多重,而是注意[發慈悲的父]要藉著難處做成在我們身上的旨意。我們安慰人,造就人的能力,是從我們自己先經歷[神所賜的安慰]而來的。保羅為主經歷的患難越多,就越多經歷[神所賜的安慰]鼓勵和堅固,越認識神的恩典,能力和美意,也越有[神所賜的安慰]可以與人分享,用恩典的見證去安慰人,鼓勵人,堅固人,而不是只有同情或道理。因此,我們不必為主自找苦吃,但我們在難處中也不必急著逃避、脫離,而應該好好尋求,體會[神所賜的安慰],經歷[神所賜的安慰],好讓我們這個人成為[神所賜的安慰]。[基督的苦楚](5節),指為基督的緣故所受的苦楚。若我們是活在基督裡面,為基督的緣故受苦,基督必負責使我們在難中能靠著祂得著安慰,勝過難處,進入神要把我們帶進的結局裡。因此,每一樣[基督的苦楚],都會變成我們的裝備,幫助我們去安慰人,造就人,供應基督的豐盛。活在基督裡的人,無論是[受患難](6節)的經歷,或是[得安慰](6節)的見證,都能叫別人[得安慰],使人的靈魂甦醒,在苦楚中仍能堅持走十字架的路。[同受苦楚](7節)指[同受基督的苦楚]。哥林多信徒在異教的環境裡,也為信仰的緣故同受[基督的苦楚]。[在亞細亞遭遇苦難](8節)可能指保羅在以弗所被猶太人謀害(徒19:23-41),不但有生命的威脅,而且為主傳道的種種計劃看起來也都將歸於無有。連使徒保羅都會被神帶到[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8節)的地步!掌管環境的神常常讓我們遇上難處,目的是要把我們帶到無路可走的人的盡頭,以致不再對自己有把握,不再對地上有盼望,不再走自己的路。靈藉著環境的重壓,把我們帶到在人看來[必死](9節)的絕境,逼我們[不靠自己](9節),放棄對肉體生命的倚靠,然後才能[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9節);從此不只是不絕望,而且是大有盼望。 思想:地上到處都充滿難處,環境給我們難處,撒但給我們難處,我們的肉體也製造難處。神不但允許我們遭遇這[一切患難],也陪伴我們一同經過[一切患難],因為在神的手裡沒有難成的事,難處不是在神能不能做,而是人肯不肯信。神要藉著難處,讓我們學習脫離一切眼見,在任何環境中都單單倚靠祂,祂的信實就成為我們的盼望。 祈禱:親愛主,我們或有行在[死蔭的幽谷]但我們更能夠經歷神[各樣安慰](3節),享受神更深的同在,在恩典中被造就成神合用的器皿,求主使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