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三個朋友聽見約伯遭了這一切災難,就從各人的地方出來,一同來要安慰他,憐恤他。他們遠遠地舉目觀看,認不出他來,就放聲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來,落在自己的頭上。他們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個都不向他說話,因為他極其痛苦。](和合本) 經文背景:《約伯記》2:11-13 轉入三友(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的到來,他們聽聞約伯的災難,前來陪伴。這段經文是試煉與對話的過渡,展現朋友初衷的善意與沉默的陪伴,為後續爭論(第3章起)鋪墊。 [三個朋友]是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來自不同地方,顯示約伯影響力廣。(11節)[提幔]可能位於以東(結25:13)[書亞](11節)可能位於幼發拉底河的中部[拿瑪](11節)可能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西北部。這三個地方彼此相距很遠,三位朋友中有的年紀比約伯的父親還大(15:10)從聽到消息到相約來烏斯地,中間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約伯已經忍受了幾個月的痛苦。而他最痛苦的,是當他一無所有,一身病痛的時候,最需要神以[密友之情](29:4)與他同在的時候,神卻好像向他隱藏了。 [聽見…災難]指1:13-19(財產與兒女喪失)與2:7(毒瘡)的消息。[安慰][憐恤]表明他們的初衷是支持與同情。三友聽聞災難,從各處前來(11節)放下自己的生活,只為安慰約伯。這行動顯露愛與關懷。約伯的皮膚病,使他的外表改變很大,所以朋友們都[認不出他來](12節) 顯示毒瘡毀約伯容貌,苦難程度驚人。[放聲大哭] 是表示哀悼;表達震驚與悲傷,[撕裂外袍][揚塵土]是中東哀悼習俗(1:20),他們與約伯同感痛苦。三位朋友為約伯的遭遇痛心,默默地陪了他[七天七夜](13節)相當於為死者哀哭的時間(創50:10;撒上31:13)。三友見約伯痛苦,大哭、撕袍、揚塵(12節)與他同悲;他們未逃避,而是進入他的苦境。[不說話]因約伯痛苦太深,沉默是尊重與共鳴,而非冷漠。這是他們陪伴的高峰。三友七天七夜不說話(13節),因約伯[極其痛苦]。這沉默是尊重與陪伴,而非急於解決。 思想: 約伯記 2:11-13 展示三友在約伯苦難中的陪伴:他們走出家門,與他同悲,沉默守候。雖後來爭論偏離(第4章起),但此刻他們的行動是愛的見證。我們也常見身邊的人受苦,這經文呼召我們以心意靠近,以共鳴同在,以沉默支持。真正的安慰不需多言,而在乎同行的心。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約伯記中賜下陪伴的榜樣。祢看見我們的苦難,也差人安慰我們。求祢幫助我們走出自我,與受苦者同在;賜我們共鳴的心,沉默的智慧。願我們的陪伴榮耀祢,成為祢愛的器皿。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