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 年 5 月 7 日

約伯記 3:1-10約伯記 3:1-10


[此後,約伯開口咒詛自己的生日,說:『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願那日變為黑暗,願神不從上面尋找它,願亮光不照於其上。願黑暗和死蔭索取那日,願密雲停在其上,願日蝕恐嚇它。願那夜被幽暗奪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樂,也不入月中的數目。願那夜沒有生育,其間也沒有歡樂的聲音。願那咒詛日子且能惹動鱷魚的咒詛那夜。願那夜黎明的星宿變為黑暗。盼亮卻不亮、也不見早晨的光線。因沒有把懷我胎的門關閉、也沒有將患難對我的眼隱藏。](和合本) [願我生的那日…都滅沒](3節):約伯盼望抹去自己出生的日子,彷彿未曾存在就能免於痛苦。約伯的咒詛是他與神的[對話起點]。他雖咒詛生日,卻未咒詛創造的主,顯示他仍將神放在心中(3:4)[願黑暗和死蔭索取那日](4-5節):他用[黑暗][死蔭][密雲][日蝕]等意象,表達對光明與生命的拒絕。這些詞語在舊約中常與死亡、混亂有關(如詩 23:4),反映約伯內心的絕望深淵。約伯咒詛光明,盼望黑暗,但故事未在此結束。約伯的咒詛並非不信,而是痛苦的真實流露。他不否認神的存在,卻無法理解為何義人受苦。他的吶喊提醒我們,苦難常讓人質疑生命的價值,但這質疑本身是向神敞開的第一步。[願那夜被幽暗奪取](6-7節):約伯轉而咒詛母親懷他的夜晚,盼望那夜從時間中被剝奪,無生育、無歡樂。[願那咒詛日子且能惹動鱷魚的](8節):這裡提到[鱷魚](原文 liwyatan,利維坦),古時邪惡勢力的象徵。也可是指混亂的意思(如詩 74:14),約伯盼望連這怪獸都被激起來吞噬那夜。[因我未曾見苦難](10節):約伯認為,若未出生,就不會面對今日的苦難,顯示他對苦難的無力感。約伯的語言充滿詩意與情感,從[日]到[夜],從出生到懷胎,層層遞進地表達對存在的否定。然而,他未咒詛神,而是將痛苦指向自己,這保留了一絲對神主權的敬畏。約伯的咒詛並非叛逆,而是人性在極限下的真情流露。他不像妻子說[棄掉神](2:9),也不像朋友後來的指責(4:7-8),而是坦然面對痛苦,甚至質疑生存的意義。這種掙扎讓我們看到,信仰並非否定痛苦,而是能在痛苦中與神對話。 思想: 3:1-10 是苦難中的一聲吶喊,讓我們看見約伯的真實,也看見神容許這樣的真實。約伯咒詛生日,卻未咒詛神;他盼望黑暗,卻最終蒙神光照。這段經文邀請我們在苦難中不掩飾情感,而是帶著它來到神面前,因祂是[擦乾一切眼淚]的那一位(啟 21:4)。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透過約伯讓我看見,苦難中的吶喊也能成為禱告。當我像約伯般咒詛自己的日子,求祢不離棄我,用祢的愛光照我的黑暗。幫助我學會傾訴,也學會陪伴身邊受苦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