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瑪人瑣法回答說:這許多言語豈不該回答嗎?多嘴多舌的人豈可稱為義嗎?你笑的時候,豈沒有人叫你羞愧嗎?你說:我的道理純潔,我在你潔淨的地方。惟願神說話,願他開口攻擊你,把智慧的奧秘指示給你;他有諸般的智識。所以當知道神追擊你時,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你豈能測透全能者嗎?他的智慧一天,你還能做什麼?深於陰間,還能知道什麼?其量比地長,比海寬。他若經過,將人拘禁,召人受審,誰能把他呢?因知人的虛妄;人的罪孽,雖不專注,卻無所不見。空虛的人卻無知識;人生在世渴望野驢的駒子。 約伯記第11章記載了約伯的第三位朋友瑣法的第一次發言。在前兩輪對話中,約伯的朋友們(以利法,比勒達)都試圖解釋約伯受苦的原因,認為這必定是約伯犯罪的結果。約伯則堅稱自己無辜,並對上主的公正提出質疑。瑣法的發言更加激烈,直接指責約伯狂妄自大,並強調上主的智慧和審判。[瑣法](1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麻雀],他是三位朋友中最無禮的一位,別人在過招之前還要先鋪墊幾句場面話,講究招式禮數,他卻是劈頭就砍;瑣法一開始就指責約伯的言語[多]且[虛空](11:2-3),顯示他對約伯的忍耐已到極限。他認為約伯自以為純正(11:4),實際上卻是在輕慢上主。瑣法甚至希望上主親自來責備約伯(11:5),暗示約伯所受的苦還不夠,應當更重。這反映瑣法對苦難的僵化理解:受苦必定是因為罪,且苦難的程度與罪的嚴重性成正比。(11:7-9)瑣法強調上主的智慧高深莫測,遠超人的理解(11:7-8)。他用宇宙的廣闊([比地寬],[比海廣])來比喻上主的智慧無法測度(11:9)。這段話本身是正確的,但瑣法的用意是壓制約伯的質問,而非引導他認識上主的奧秘。(11:10-11)瑣法指出上主無所不知,能看透人的虛假(11:11)。他暗示約伯的[無辜]聲明是自欺欺人,因為上主必審判惡人(11:10)。這再次反映他對苦難的機械式理解:約伯受苦,所以必定是惡人。(11:12)瑣法用諷刺的語氣說,約伯若想明白上主的旨意,就必須先除去自己的[虛妄]和[野驢的野性](比喻頑固不化)。這顯示瑣法完全否定約伯的真誠,將他的掙扎視為叛逆。 思想:瑣法的錯誤在於他堅信自己完全明白上主的行事法則,並用此框架來評判約伯。我們是否也常以僵化的神學觀念來論斷他人的處境?約伯被朋友誤解,誣衊,但他沒有完全崩潰,而是繼續尋求神。這是信仰的真實:我們願意深信即使人不理解我,神明白我。 祈禱:主啊,有時我像瑣法,用冰冷的言語對待受苦的人;求祢赦免我。幫助我學習用恩慈,憐憫與真理相交。當我自己受苦時,也求祢保守我的心,不被誤解所擊倒,知道祢是那位鑒察人心的主,祢理解我一切的掙扎與尋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