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 年 5 月 25 日

約伯記 8:16-22約伯記 8:16-22


他在日光之下發旺,蔓子爬滿了園子;他的根盤繞石堆,扎入石地;若從原處被拔出,那地就不認識他,說;我沒有見過你。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他還要以喜笑充滿你的口,以歡呼充滿你的嘴。恨你的人要披上慚愧,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 這段經文(8:16-22)繼續比勒達的論述,轉而描述敬虔者的興旺與惡人的結局,試圖安慰約伯並強化報應神學。他的話語雖有盼望,卻忽略約伯的正直(1:1)與當前苦難的無解性。比勒達在此用[植物比喻]的修辭,延續他對[惡人必速速滅亡]的論述。這段經文呈現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16-19節)惡人虛假的繁榮(20-22節)神對正直人的應許。16-19節把[不虔敬人](13節)比喻為爬牆的蔓子,看起來非常茂盛,但卻很容易被連根拔除。 [道中之樂](19節),意思可能是[腐爛在路上],被別的植物取代。人的道理越膚淺,就越喜歡煽情,以為只要修辭夠好,論證就有力量。 11-19節是非常出色的詩歌,比勒達對惡人的描繪與以利法對義人描寫恰成一對(5:17-26),但這種因果報應的簡單模式,只能出現在詩歌之中,與復雜的人生現實並不相符。文采雖然斐然,但卻空洞無物。20-22節聽起來是正面的勸勉,實際上是斷言約伯就是那[邪惡人](20節)。[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20節),這句話並不能當作公式到處套用。比勒達是神用來對付約伯、造作約伯的第二個工具,他的觀點與以利法相同,但修養卻差了不少。他簡單地把人分成[完全人]和[邪惡人],堆積修辭來描述[不虔敬人](13節)的下場,認定約伯就是應當悔改的[惡人](22節)。患難見真情,但真情未必是真理。比勒達不遠千里地來表達同情,一旦發現約伯不肯接受自己的觀點,竟然轉而妄加揣測、橫加指責。人的勸勉和安慰若是出於肉體,表面上是為了別人的好處,實際上是為了填補自己靈裡的空虛;所以常常為了堅持而堅持,無論是引用權威、還是煽情修辭,都不是根據真理,所以並不能造就人。 思想: 三位朋友的言語越來越重,對約伯的打擊也越來越大,而神在約伯身上的工作也越來越深。我們平常感到一點委屈、受到一點不公,心裡就已經很難忍受了,何況苦難中的約伯呢?但這三位朋友都是神所使用的工具,神正是要讓他們自以為是地論斷約伯,好一點一點地拆毀他、清理他裡面深處的生命死角。今天,當我們受到對付、受到打擊、受到委屈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那些工具之後神做工的手呢? 祈禱: 慈愛的主,當我如約伯般感到被遺忘,求祢讓我扎根於祢的愛。感謝祢不丟棄完全人,即使現今無喜笑,我信祢的公義必顯明。賜我忍耐等候祢的應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