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33:1-12

申命記 33:1-1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摩西離開世界之前(32:50)也進一步祝福了十二支派。摩西即將離開朝夕相處四十年的百姓,卻沒有傷感,而是藉著信心的眼看到了神滿滿的祝福,所以滿有喜樂地向百姓發表出來。2-29節原文的形式是一首古老的詩歌。摩西在祝福之前,首先重申了神在西奈山與百姓立約的事實。因為各支派所承受的一切福氣,都是根據他們歸神【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的地位,根據神【在耶書崙中為王】(5節)的事實,並不是憑著他們自己的所是,所做而配得的。【烈火的律法אֵשׁ דַּת】原文由【火אֵשׁ】和【律法דָּת】兩個字合成(2節)意思是【如火的律法】。【耶書崙】(5節)在詩歌中用作以色列的別名,意思是【正直的人】(5,26節)。6-25節的祝福並沒有提到西緬支派。可能因為西緬支派剛剛與巴力·毗珥連合而受刑罰(民25:1,14)成了人數最少的支派(26:14),而將來分得的地業在猶大支派中(書19:9),所以與猶大支派一起分享祝福。6節【願流便存活,不至死亡】,可能是因為流便支派位於約旦河東,容易遭受外敵侵略。【他曾用手為自己爭戰】是指猶大後來經常與非利士,亞述,巴比倫等仇敵爭戰。(8節)【土明和烏陵】是放在大祭司胸牌裡的兩塊石頭,用以尋求神的旨意。【祢在瑪撒曾試驗他,在米利巴水與他爭論】(8節)聖經中並沒有描述細節(出17:1-7;民20:2-13),但利未支派顯然通過了這些考驗。利未支派在西奈山的金牛犢事件(出32:25-29)和什亭的巴力·毗珥事件中(民25:1-9),都堅定地站在神的一方,把屬天的責任放在屬地的親情之上(8節),在屬靈的事上盡忠(10節),神也在屬地的事上大大祝福他們,保護他們(11節)。【耶和華終日遮蔽他,也住在他兩肩之中】是預言聖殿將要建在便雅憫的山坡之間。耶路撒冷屬於便雅憫支派,南北王國分裂時,便雅憫支派與猶大支派聯合起來守護了聖殿(王上12:21)。
思想: 過去有摩西帶領他們,為他們爭戰,過了約旦河之後,會是約書亞帶他們爭戰;過去是曠野之路,現在是進入應許之地要得地為業,要把迦南七族趕走及消滅,要除滅所有的偶像,今日我們同樣要面對很多新挑戰和人的軟弱,我們會否離棄及忘記神?面對難處我們的力量會建立在那裡呢?
祈禱:親愛主,求主祢賜給我們謙卑順服的心,幫助我們謙卑跟從祢,因祢是賜福的源頭,更是讓我們生命成長的神,求主祢施恩我們,好叫我們成為蒙祢祝福,更帶出祢祝福的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1 :1-46申命記 1 :1-46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申命記大部分的內容 都是摩西去世前一個月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地】 5 節 【向以色列眾人所說的話】 1 節 。從與神立約的【何烈山】到應許之地的邊緣【加低斯·巴尼亞】只需要【十一天的路程】就可以從南面直接進入迦南。【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3 節 是在摩西去世之前一個月左右。摩西在去世之前一個月寫下了申命記 闡明【耶和華藉著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 3 節 作為他的屬靈遺囑。摩西的回顧不是從出埃及開始 而是從【何烈山】 6 節 開始的 因為申命記的主要內容 就是闡明神在西奈山所頒布的律法。【山地】 7 節 指迦南地中央貫穿南北的【猶大山地】 書1 1: 21 和【以法蓮山地】 書1 7: 15 。摩西在提到神命令【你們要進去得這地】之後 8 節 突然岔出去提到更早以前設立【千夫長 百夫長
五十夫長 十夫長】 15 節 的往事 出1 8: 13 26 然後才提到【加低斯·巴尼亞】的背叛 19 26 節 。一旦摩西看環境 看自己 不但信心軟弱了 而且忘了神才是真正擔當的主 以致走在神的前面設立了【官長】 15 節 。在設立這個組織的過程中 有人的主意 13 節 人的贊同 1 4 節 人的智慧 15 節 和人的教導 16 18 節 就是沒有神的【吩咐】 19 節 結果正是這個人以為美的組織 促成了【加低斯·巴尼亞】的悲劇 並且在阻止百姓悖逆的事上毫無功效。設立組織 是摩西提議 眾人以為美 14
節 窺探迦南 是眾人提議 摩西【以為美】 23 節 。這兩件人【以為美】的事 結果卻都很不美 不但產生了信心的破口 而且導致了3 8 年的耽延。在眼見的難處面前 摩西一再提醒百姓 神是與他們立約的【耶和華你們的神】 26 30 31 32 節 因此要信靠一路【背負】他們的神【大能的手 和伸出來的膀臂】(4 34 。以色列人以四十年為一個世代【這惡世代的人】 35 節 不能進入迦南 表示等四十年後 才得進入迦南。神向摩西說【你必不得進入那地】 37 節 是第二次來到加低斯的事(2 0: 1 12 。而神選定約書亞代替摩西【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為業】 38 節 是在摩押平原的事 民2 7: 18 20 。百姓沒有聽從神吩咐他們【要轉回 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40 節 擅自進攻迦南 結果慘敗而歸的事。當百姓誤以為只要【情願照耶和華我們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爭戰】 41 節 憑著決心和熱心【爭先上山地去】 41
節 就可以在神面前換取憐憫和獎賞。即使是看上去很美 神也絕不會【在你們中間】 42 節 從不信裡做出來的事 即使是【爭先上山地去】在神面前也只是【違背耶和華的命令 擅自上山地去】 人若不肯聽從【耶和華的命令】 43 節 神也絕【不聽你們的聲音 也不向你們側耳】 45 節 。
思想 人都是容易忘記的 所以神讓摩西帶領百姓溫習了過去的行走 過去的恩典
過去的失敗 過去的得勝 特別是溫習了過去與神的立約和領受的律法。人又是容易重蹈覆轍的 所以神又讓摩西預言了百姓進入迦南之後的光景 他們的後代將會變得不信 悖逆 以致招來禍患 被趕散到天下 但後來又會悔改 迴轉 被神招聚復興
再蒙大福。
祈禱 親愛主 感謝祢留下祢的話語 讓我們每天學習 明白主祢的旨意。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每天重視緊記主祢的話語。阿們

申命記 8:1-10申命記 8:1-1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將遇到的最大仇敵是【偶像】(7:5)而第二大的仇敵卻是【自己】。人自己在【吃得飽足】的時候(12節)自以為義的時候(9:4),都會讓自己在恩典中忘記賜恩典的神。因此,當人從【飢餓】(3節)變為【吃得飽足】(12節)的時候,也就是人面臨屬靈危機的時候,所以摩西在本章特別提醒百姓在【吃得飽足】的時候要【稱頌耶和華】(10節),而不是【忘記耶和華】(14節)。【一切誡命】原文是【整個誡命,全部誡命】是單數。(2節)【苦煉】原文的意思是【苦待,壓迫,降卑】目的是使人學會謙卑。【試驗】原文的意思是【測試,證明】目的是通過實際的經歷來顯明人的自我本相,讓人認識自己真實的屬靈光景,知道自己【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2節)。(2節)【知道】原文的意思是【認識,辨別,經歷】。神是全知的,不需要【試驗】就能知道人【心內如何】(2節)。但人卻要經歷曠野行走的【試驗】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屬靈的光景(2節),也才能真正【知道】神的話語對生命的意義(3節)。(3節)【嗎哪】是神在曠野供應以色列人的超自然食物【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人只有在曠野裡經歷了【飢餓】,並在【飢餓】中經歷到神【嗎哪】的供應,才能體會【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3節)。(4節)【腳也沒有腫】可能指以色列人【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29:5),所以腳沒腫脹。曠野的環境非常惡劣,衣服,鞋子幾年就會損壞。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四十年中【身上的衣服並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這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事,百姓可能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摩西卻提醒他們,這是神超自然的保守。(5節)【管教】原文的意思是【指導,糾正,懲罰】。神【管教】自己百姓的方法【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形式是【管教】內容卻是恩典,目的是為了【撫養兒子】造就兒子。神在曠野引導百姓四十年,目的是要在【苦煉】中使人學會謙卑(2節);在【試驗】中讓人認識自己,認識神(2節);在【飢餓】中供應百姓一切的所需,讓百姓認識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物質,而是神的話語(3-4節)。神引導百姓在曠野行走四十年(2節)【苦煉你,任你飢餓】(3節)的目的,並不是要讓跟隨祂的人做苦行僧,而是為了【領你進入美地】(7節)【叫你終久享福】(16節)。迦南地【有河,有泉,有源】(7節)【泉】【源】(即地下水)很多,足以保證農業豐收;死海南面的亞拉巴還有鐵礦和銅礦(9節)。因此,百姓在那地必然【一無所缺】(9節)【吃得飽足】(10節)享用神豐盛美善的恩典。
思想:我們也經常在神的恩典中習以為常,把健康的身體,日用的飲食當作理所當然的,以致忘記了神。人若是不懂得如何在警醒中【吃得飽足】就會在享用恩典的時候忘記賜恩典的神,結果就在恩典中墮落,沒有辦法長久地活在應許裡。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生命保守,更感謝賜予我們每日的恩典,求主使我們每日充滿感恩的心,更使我們明白主祢每日生命的應許與保守。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