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33:13-29

申命記 33:13-2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利未支派所得的是屬天的豐富,約瑟支派所得的是屬地的豐富(13-16節)和爭戰的得勝(17節)。亞倫的接班人以利亞撒來自利未支派,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來自以法蓮支派(民13:8)。雅各【長子的名分】歸了約瑟(代上5:1)所以約瑟支派擁有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產業,他們後來分得了迦南地最大,最好的部分,成為北方最大的兩個支派。南北國分裂以後,約瑟的兩個支派在北國占領導地位。【住荊棘中上主】(16節)指神最初在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出3:2-4)。【牛】和【野牛】(17節)都是比喻軍事力量。【角】(17節)比喻力量。西布倫支派和以薩迦支派的土地相鄰,位於耶斯列平原,是古代國際貿易乾線沿海大道(Via Maris)經過的地方。【吸取海裡的豐富,並沙中所藏的珍寶】(19節)可能指從貿易中得利。(21節)【頭一段地】意思是最好的地。迦得支派位於約旦河東的中央地帶,控制約旦河下游東面的高地,經常受到沙漠民族的侵襲(士10:8)但他們還是有能力得勝(代上5:18-22)。【他與百姓的首領同來】(21節)指迦得支派履行諾言,與其他支派一起過約旦河攻取應許之地。22節【小獅子】預言但支派的勇武有力【從巴珊跳出來】指出但支派後來從南部非利士沿海北遷到黑門山下,定居在靠近巴珊的但城(士18:27-31)最後陷入拜偶像的罪中。拿弗他利支派的土地位於加利利海附近,也在沿海大道上。【得西方和南方為業】(23節)的意思是【得加利利海和南方為業】。亞設支派將來分得的土地靠近地中海(書19:24-31)擁有肥沃的平原和通到海口的貿易路線,物產豐盛,【把腳蘸在油中】(24節)比喻富足。亞設也是北方的邊防重地,需要堅強的防禦工事,所以祝福他們的【門閂是銅的,鐵的】(25節)。【雅各的本源獨居五穀新酒之地】(28節)原文是【雅各獨自居住五穀新酒之地】。摩西的祝福開始和結束都是對神的頌讚(2-5節;26-29節),因為領受福氣是根據神,保守福氣也是根據神。摩西的祝福開始和結束都把以色列稱為【耶書倫】(5,26節)。【耶書倫】就是【正直的人】百姓只有在神面前作【正直的人】才能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和保護之中,並且在屬靈的戰爭中得勝【踏在他們的高處】(29節),成為神在天下萬民中的見證。整個救恩都是神獨自完成的:祂不但把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地帶出來,也把他們帶進豐富的應許之地;不但讓他們【安然居住】(28節),也讓他們【獨自居住】(28節原文);不但作他們的【拯救】(29節),也作他們的得勝(29節);不但作保護他們的【盾牌】(29節),也作為他們爭戰的【刀劍】(29節)。
思想: 每一個人,每一個支派,神都給我們不同的恩典,祂要這樣帶領我。所以無論面對任何處境我們都不用害怕。摩西臨終,為以色列十二支派,說這一番說話,去祝福及鼓勵他們,叫他們記住一件事:同樣神愛我們,神看顧我們,神幫助我們!當神做完這一切以後,人就有責任【與神同工】,學習【揀選生命】(30:19),保守自己長久地活在祝福裡。
祈禱: 親愛天父,祢是以色列的神是沒有能比的神!祢要來拯救我們。更要我們成為祢的百姓,祢要成為我們的盾牌和刀劍,面對我們每日生命各方面的挑戰,讓我們深信祢必幫助我們爭戰得勝。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31:1-30申命記 31:1-3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31章到最後記敘了神的僕人摩西的最後階段。首先是向百姓(1-6節)約書亞(7-8節)和祭司(9-13節)吩咐一系列指示,好維持以色列人立約百姓的地位。對岸就是應許之地,陪伴百姓走了四十年曠野路的摩西,卻【不得過這約旦河】(2節)去承受應許。但摩西單單注意神自己,所以並不再計較這些地上的榮辱得失,而是鼓勵百姓前往承受應許,因為【神必引導你們過去】(3節)。真正【引導】百姓的是神自己,所以摩西在臨終前要叫百姓認定,他們所跟隨的不是人,乃是神:【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6節)。信實的神必定會成就祂的應許,而人所當做的本分,就是【剛強壯膽,不要害怕】(6節),專一跟定神。約書亞已經被當眾任命為摩西的繼承人(民27:18-23),現在摩西又當眾向他重申神【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8節) 不但是為了讓約書亞【剛強壯膽】(7節),也是為幫助百姓【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8節)。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8節)是他們真正的元帥,神的應許與同在才是百姓【承受那地為業】(7節)的根據和把握。古代律法書由祭司保存【祭司利未子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9節)是律法書的守護者。一般人學習律法,是倚靠祭司【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11節)並在家中背誦,口傳。【每逢七年的末一年】(10節)是地的【安息年】(25:4-6)也是人的【豁免年】(15:1-2)。在這一年的住棚節重讀律法,是讓人在享用安息和豁免的時候,再一次學習,認識律法,神的百姓每七年要宣讀一次神的律法,凡是活在應許之地裡的人,包括【男,女,孩子,並城裡寄居的】(12節),都要聆聽,學習。不管他們經過了多少個七年,神都要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聆聽律法,才能保持【敬畏】的心(12節)這是神最後一次在地上面對面與摩西說話,由神親自主持摩西與約書亞的交接,親自【囑咐】(14節)約書亞。【你的死期臨近了】(14節),也可以理解為【你向神交帳的時間臨近了】。【雲柱停在會幕門以上】(15節)是向百姓表明神自己在作安排,好讓他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跟從神,而不是跟從人。在神管教悖逆的百姓、【掩面不顧他們】(17節)之前,先為他們存留了憐憫。神吩咐摩西預先【寫一篇歌,教導以色列人】(19節)目的是作為【見證】(19節),挽回將來墮落的百姓,給失敗中的百姓存留復興的盼望。百姓只要世世代代流傳這篇歌,當他們遇到【禍患災難】(17,21節)的時候,就能意識到【我們的神不在我們中間】(17節),因此回轉到神的話語面前。(19節)【你要寫一篇歌】原文是【你們要為自己寫下這篇歌】,表明這首歌的作者是神自己,摩西和約書亞是執筆者。古人不可能人人都擁有律法書,但人人都可以【念誦不忘】(22節)這首【流行歌曲】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神親自向約書亞應許【我必與你同在】(23節)讓他能【剛強壯膽】(23節)不讓他心存疑慮。【約櫃】(25節)的里面放著刻有十誡的兩塊石版(十5),旁邊放著律法書作為十誡的註釋(5節),裡外都有神的【見證】 (26節),向將來那些【硬著頸項的】(27節)百姓【見證以色列人的不是】(26節),宣告順服的結果是蒙福,悖逆的結果是【禍患】(29節) 。在文字資料並不普遍的古代,有韻律的【歌】(30節)可以幫助人【念誦不忘】(21節)、代代相傳。
思想: 神的救贖正是要拯救這樣頑梗的罪人,所以不管百姓今後如何,神依然會照祂的應許去成就。今天,我們並不比當年的以色列人更屬靈,但神的救贖也不是看我們的行為,而是看我們有沒有接受主的話語。凡接受主的話語的人,神該管教的時候就管教,該施恩的時候就施恩,但主必然拯救到底。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留下祢的話語給我們,求主使我們每天來到神的話語面前,讓神的話語來見證我們的【不是】,光照我們走在祢同在中。阿們!

申命記 27:1-10申命記 27:1-1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二十七至二十八章是從十二章開始的重申律法的結尾,摩西以祝福和咒詛結束了第二篇長篇講章(4:44-28:68)。【摩西和以色列的眾長老】(1節)吩咐百姓在渡過約旦河以後,在應許之地重新舉行與神立約的儀式(1-8節)。這儀式與西奈山下的立約儀式相似(出二十四3-5),包括:立起寫上律法的石頭、築壇、獻燔祭和平安祭。【用沒有鑿過的石頭】(6節)築壇,正是遵照了西奈山立約時神的要求(出二十25)。百姓在進入應許之地的【當天要立起幾塊大石頭】(2節),是宣告神的權柄臨到應許之地。這幾塊石頭後來被搬到以巴路山(4節)。律法不是刻在這些石頭上,而是寫在【墁了石灰】(4節)的平面上,方法和埃及一樣。【以巴路山】(4節)位於迦南地交通中心示劍城的城北,靠近【摩利橡樹】(11:30)。【摩利橡樹】是亞伯拉罕進入迦南時第一次停留的地方(創12:6)神在這裡第一次應許【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12:7)確認迦南就是應許之地。雅各也在這裡第一次為神築壇,正式承認神是以色列的神(創33:20)。百姓在這裡舉行立約的儀式,也是宣告神對列祖應許的實現。在【宣布咒詛】(13節)的【以巴路山】立起寫著律法的石頭。因為以色列人已經【成為耶和華,你神的百姓了】(9節)【所以要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10節)。他們是因為有立約百姓的地位,所以需要順服神;而不是因為順服神,所以才得著立約百姓的地位。因此,【神的百姓】(9節)的身分是神白白的賞賜,而不是靠人的行為賺得的;順服不是立約的前提,而是立約的結果。
思想:神是唯一愛我們,創造我們的主,若我們為責任而守神的話,反映我們並不明白神的愛,以為可以用宗教行為來換取神的愛和揀選。若我們看見神的愛,便知道神的話並非規條,因為聽從神是出於回應主的愛。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時刻來到祢面前聽祢的話,也求主幫助我們看重,看準祢的話,並堅守遵行。求祢把生命的話語放在我們心中,使我們全心全人走在祢的心意裡。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