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1:1-30

馬太福音 11:1-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指主耶穌在第十章的教訓。【各城】加利利海周圍有許多城鎮。第2節到12:50是不同的人對天國之王的工作的不同反應。施洗約翰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主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意思是【你到底是不是彌賽亞呢】?這話並不是懷疑主,施洗約翰早就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一直在等候祂,但聽見基督行神蹟奇事後,反而失去忍耐了,派人質問主神的審判為甚麼還沒有到?天國為甚麼還沒有臨到地上?【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是激將法,盼望主耶穌能快快顯出彌賽亞的作為來。主耶穌並不因施洗約翰的質疑而生氣,反而更多向他啟示自己。主耶穌所做的事正是先知以賽亞預言的彌賽亞的使命(賽35:5)。【他們走的時候】主耶穌在約翰的門徒面前說鼓勵他的話,在背後則說稱讚他的話。施洗約翰開始傳道是在猶太的曠野,那時猶太全地的人都【出到曠野】去看約翰(三5)。施洗約翰不只是為神說話的【先知】,更是天國之王的開路先鋒,所以在神眼裡比眾先知都大。施洗約翰不只是個先知,他的職事更是為天國之王鋪路,預備人心來接受主。施洗約翰之前為主作見證(3:11-12),主耶穌在這裡就為他作見證。當施洗約翰暫時軟弱的時候,主耶穌不是批評,定罪,而是一面以更多的啟示來勉勵他(4-6節),一面對眾人為他作見證(7-11節)。從施洗約翰到此時,人要進入天國會遭遇各種阻撓,包括猶太教傳統觀念,政治迫害,好逸惡勞,灰心喪誌等等,需要努力排除各種阻撓,才能完全順服天國之王的權柄,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面。施洗約翰是舊約的最後一個先知,神在舊約裡有關基督和天國的預言到施洗約翰為止。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偉大先知,聖經曾預言以利亞要來帶領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瑪4:5)。施洗約翰所完成的就是這個以利亞的任務。(16-19節)這世代的人都不願意進入;【也吃,也喝】指主耶穌的飲食與常人無異。從猶太人的眼光看【不吃不喝】是錯【也吃也喝】也是錯,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成見,別人無論怎麼做都錯。【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指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兩人雖然生活方式各異,但都是出於屬天的智慧,所以都是對的。(20-24節)黑暗不接受天國;主耶穌又傳福音,又【行了許多異能】但【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25-27節的話,就是祂自己對20-24節景況的回答。主耶穌知道無論人接納還是拒絕祂,都是經父神的手所量過的,所以祂沒有抱怨,只有感謝。28-30節表示柔和謙卑的安息; 【勞苦擔重擔】是所有世人的實際情形,不只有生活,工作的【勞苦】還有罪惡的【重擔】,法利賽人教條的【重擔】。要得著主的安息,首先必須認識自己是【勞苦擔重擔的人】,然後【來】到主面前。 思想:【柔和】不是軟弱,而是因順服神而溫柔,不為自己堅持甚麼,盼望甚麼。【謙卑】不是自卑,而是不驕傲,完全順服於神的旨意。【柔和謙卑】是主能安息的理由,也是我們得安息的條件。這個安息是【心裡】的安息,雖然外面的環境可能還沒改變,但裡面卻已經得享安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常存感恩的心,相信神全然掌權,深信靠主祢能跨越一切的低谷;幫助我們心裡柔和謙卑,彰顯主祢的榜樣和愛成就祢應許的祝福。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4:13-36馬太福音 14:13-3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 13節從此以後,主耶穌更多地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之外傳道,盡量避開大量群眾,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造就門徒的事上。【野地】並非是曠野,而是在加利利海東北岸伯賽大附近,在腓力二世的轄區之內。【天將晚的時候】猶太人的傍晚從下午三時開始,晚上從下午六時日落之後開始。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並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有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與其說是為解決人們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們轉向祂,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一樣指示門徒怎樣做(王下4:42-43)有意要他們親自參與,記住並學到功課。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坐】直譯【斜倚】是古代以色列人參加正式筵席的標準姿勢(約13:25)。【祝福】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這不是一次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聖經對兩次餵飽眾人(本節,15:36)和最後的晚餐(26:26,可14:22,路22:19,林前11:23-24)的描述,用的都是同樣四個動詞:【拿著】【祝福】【擘開】【遞給】。這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天國子民卻有更深的意思,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還是最後的晚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時天國之王將以主人的身份,接待祂在萬邦萬族中的全體子民。門徒所收回來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和雜物的柳條籃,可能12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按當時猶太人的規矩,在公共場合不允許婦女和小孩與男人一同進食,因此婦孺必須另聚一處領受餅和魚,人數不詳。馬太在此特別提及【婦女孩子】是仿照出12:37,表示婦孺之數要另加在神的百姓數目之上。22節【催】原意是【強迫】語氣很重。眾人對主耶穌餵飽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稱頌祂為【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要【強逼祂作王】,做他們的政治領袖。門徒們也很有可能產生同樣錯誤的認識,所以主耶穌催他們迅速離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23節)。【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放心】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了,而是說有主耶穌在,無須害怕。彼得有真信心,所以敢下海行走。但人若對主的信實認識得還不夠,就會缺乏足夠的信心來持定主的話【你來罷】,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裡面便動搖起來【就害怕】,外面的環境也就會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在軟弱中若呼求【主啊,救我】,就必蒙主拯救。主先伸手拉住彼得,然後才責備他。【小信】是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一看環境,就會產生【疑惑】。憑信心生活的人,應該單單仰望神,而不注目於環境。神特意讓門徒們經歷這些難處,為了讓他們認識屬天的權柄,認識主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只有神的兒子才能顯明屬天的權柄。(34節)【革尼撒勒地方】是加利利海西岸近北端的一片平原地區。主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說明祂之前【獨自退到野地裡去】並不是因為害怕政治鎮壓(13節)。(35節)這裡的人非常熱心,他們打發人到周圍去找來所有的病人,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那裡得醫治。病人雖然得了醫治,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主是誰。人只有在裡面遇見了主,才能真實地接觸屬天的權柄。 思想: 人們縱使經歷偉大的神蹟後,人們只是認定主耶穌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無可否認,信耶穌與否,人人都有誤區和盲點,門徒在波浪搖撼誤把耶穌當鬼怪,誤把好心當惡意,驚慌失措,喊叫起來!信心源於個人與主面對面的經歷。信心不僅是一次過從無到有的拾取,也是一輩子從小到大的增長!彼得透過自己刻骨銘心【主啊救我】的經歷,最重要的學習並非【有耶穌今生就必逢凶化吉】;而是【耶穌果然是天地的主宰,果然是千真萬確的真神】! 祈禱: 親愛主,求祢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超越對主祢自以為的認識,教導我們懂得以信心面對艱難;求主幫助我們真正認識祢是我們真正的主。阿們!

馬太福音 13:25-58馬太福音 13:25-5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25-29節)稗子的比喻; 【稗子】是一種叫做毒麥的麥屬植物,有毒,抽穗之前與小麥無異。羅馬法律嚴懲向他人麥地裡撒毒麥種的行為。稗子和麥子不只外形酷似,連根部也盤根錯節難以分解。主並沒有要信徒去消極地薅稗子,而要信徒積極地種麥子。主的眼目如同火焰,到了時候,一切假冒混雜的生命都要被審判的烈火燒盡。31-33節:在這三個生長的比喻裡,主耶穌只解釋了第一個稗子的比喻,並沒有解釋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但三個生長的比喻有一個共同的喻意,即天國始於微小,隱蔽,而終於至高的勝利。所以主耶穌是向眾人指出,從天國的種子撒下時起,莊稼也好,芥菜也好,麵團也好,整個成長過程就已經開始了,無論開始怎樣微小,生長過程中遇到甚麼挫折,天國最後都能照著神的計劃成就。中東一帶地方有一種芥菜樹Salvadora persica,種子非常小,但可長成高達5米高,可供雀鳥棲息。33節【三斗麵】大約有四十升,凸顯少量的面酵和發起來的大麵團的對比。35節引自詩78:2。36-38節主耶穌說【田地】是【世界】而不是【教會】,所以這個比喻並不是說教會裡真假信徒混在一起的情形。當主耶穌宣布天國到來的時候,許多聽眾以為社會馬上就要發生騷動性的分裂,人將迅速而嚴格地區分為【天國之子】和【惡者之子】。主耶穌教導他們,這種區分要等到最後審判的時刻,不是用人的方法來實現的。40-43節:天國的完美要在最後審判的時候實現。當天國達到完美至善的時候,就是沒有地方給【惡者之子】(38節)的。42-43節是引自但12:3。先前【天國之子】和【惡者之子】一起成長時是隱藏著(38節),將來天國之子則要像太陽一樣【發出光來】。44-46節:這兩個比喻可能是繼續撒種的比喻,要求聽見天國道理的人撇下一切,為要得著更寶貴的天國。47-50節:撒網的比喻緊跟著有個正式的解釋,指世人誰能進天國,誰不能進天國,要到最後審判之時才能分辨出來。只有主耶穌的門徒能明白比喻,這是神賜給門徒們的特殊恩惠,為的是叫他們明白天國的奧秘。第52節表示家主的比喻和門徒【明白了】是聯繫在一起的。【文士】是專職講解猶太律法的教師,這裡指門徒們才是天國道理的真正講解者,他們已經通過主耶穌的教導得到了【新舊的東西】現在應該拿出來教導別人。主耶穌從加利利回到拿撒勒,但那裡的人卻拒絕了祂。原因是他們認為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拿撒勒人詳述主耶穌的家世出身,表明他們是憑著外貌認人。他們正確地拒絕了以主耶穌屬地的背景和關係作為祂智慧和能力的來源,卻不願意將這智慧與能力歸於屬天的源頭,所以就【因祂跌倒】(57節)。【本地本家】的人因為認得先知的家世,容易以貌取人,看見了主卻不認識主。因此,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58節)。 思想: 上主積極的旨意是要求信徒在人的心田裡撒下自己因順從上主而來生命的好種;上主消極的旨意是容讓魔鬼在人的心田裡撒下自己因叛逆上主而來的稗子。我們要明白信徒一生都在上主所安排,面對恩典或是面對挑戰考驗,我們都要聽從神的話。 祈禱: 親愛主.感謝祢向我們分享天國的奧秘,是祢揀選我們,更看我們如珍珠,如藏有寶貝的土地。求主賜我們活出天國之子的生命,無論有多艱難,挑戰,使我們仍願意聽從祢,跟隨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