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7:1-29

馬太福音 7:1-2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論斷】意思是審判,定罪。遵行主耶穌許多教導的前提就是要有判斷能力(6, 15- 20節),天國子民要按照真理慎思明辨【分別是非】,但不能代替神去【論斷人】。天國的原則是:凡以公義待人的,就受公義的對待,凡以憐憫待人的,必得憐憫的對待。【量器】指量取食物的器具,比喻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我們若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別人,也要預備別人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凡是我們不願用做衡量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來衡量別人。【刺】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樑木】指房屋建築上所用的樑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刺】用放大鏡來檢查,對自己更大的【樑木】卻視而不見。門徒若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卻批評別人的缺點,就和法利賽人一樣被主耶穌責為【假冒為善的人】。第6節天國的寶貴真理只能給能珍重欣賞的人,所以屬靈的教導應該有所判斷,根據對方的程度分別對待。【聖物】可能指祭物,只有祭司及其家人才可以吃(利21:22)【聖物、珍珠】代表寶貴的真理和見證。7-11節耶穌講論禱告;【祈求,尋找,叩門】指多次的禱告。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居民最普通的食物。石頭長得像圓餅,兩者原文讀音相似。只要天國子民向天父求,天父一定會答應,但不一定是照我們所求的給我們,而是照天父認為對我們有益的給我們。許多時候我們會求錯東西,但父神絕不會給錯東西,祂所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就是【聖靈】,讓聖靈親自來帶領我們,造就我們。12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是天國子民待人的原則,是【登山寶訓】中天國倫理觀的總結。天國子民待人的方法,是根據我們願意別人怎樣待我們,而不是根據別人怎樣待我們。世界的路和門是寬的,好走的;但屬神的卻是窄的,難走的。天國子民甘心受天國權柄的約束,樂意接受失去,除去一切不屬天的東西,所以【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15-16節要辨認假先知,就必須察驗他們生活中結出的屬靈生命的果子。外面的現象可以假冒,但是裡面的生命卻是假冒不來的,一旦接觸到生命的實際,所有的假冒都無所遁形。【天國】就是神掌權的範圍,儘管凡稱呼我『主啊,主啊』,一個不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不是順服天國權柄的天國子民,當然不能進天國。【傳道,趕鬼,行異能】都是屬靈的工作,這些工作也都是奉主的名做的,但工作與表現不能代替裡面真實的屬天生命; 奉主的名做工,卻不遵行的神旨意,就是【作惡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天國的實際,所以進不了天國。24節【我這話】指主耶穌在五至七章裡所宣告的【天國憲章】【登山寶訓】是天國子民信仰和生活的根基。我們若聽了主的話就去遵行,就是把我們的一生建造在神話語的【磐石】根基上; 猶太地通常是夏日干旱,冬天雨水比較多。人們蓋造房子多是在夏天,但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忘記了冬天的雨水,而把房子蓋在沙土上,沒有根基。主耶穌能宣告【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24節)【凡聽見我這話就不去行的】(26節),卻沒有其他文士敢給自己的話如此高的權柄,所以聽眾立刻聽出主耶穌說話【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思想: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要做好事還是壞事,而在於我們憑哪一種生命去活。我們若是憑著基督的生命去活,就結出好果子來;若是憑著自我的生命去活,即使是做好事,也會結出壞果子來。但人也不能用屬靈工作的熱心,勞苦和忙碌來代替對神旨意的順服,應當順服神話語中的權柄,聽了就去行。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家庭裡或是教會的事奉有任何困難,都懂得尋求祢,求主幫助我們把指責,論斷都收起來,使我們選擇走主的窄路。求主赦免我們,求主幫助我們把生命建基在主的話語裡。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5:1-39馬太福音 15:1-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20節)古人遺傳與潔淨的問題, 【古人的遺傳】指歷代猶太拉比對摩西律法的詮釋與引伸,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被法利賽人所恪守。法利賽人所指的【洗手】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宗教禮儀。摩西律法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30:19)但這些口傳的規條卻擴大到一般百姓的生活細節。耶穌用法利賽人的教導例子來回答他們違犯神的诫命:【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人際關係的第一條, 【供獻】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又稱【各耳板】(可7:11)。凡指定為【各耳板】的財產,父母親都沒有權利動用。當時有些猶太人常常藉口許願將家產獻給神,逃避供養父母的責任,自己卻以財產監管人自居,照舊享用其金錢。8節神看人裡面的實際比外面的言行更重要。【入口的】指食物(17節)。【污穢人】指使人成為世俗的或不潔淨的。【出口的】指從人心裡發出來的言語。耶穌表示人內心的不潔,乃是一切邪惡和污穢的根源。(21-31節)天國臨到外邦;【推羅、西頓】是位於加利利以北腓尼基境內(今黎巴嫩)的地中海港口市鎮,是被神咒詛的外邦人地(賽23)。主耶穌離開假冒為善,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退到被神咒詛之地,工作轉向外邦人,天國的工作範圍要擴展了。這位迦南婦人效法其他猶太人,以為稱主耶穌【大衛的子孫】會取悅祂。但主向迦南婦人指明【大衛的子孫】這名稱是專門為【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保留的。【狗】是當時猶太人對外邦人的蔑視,但是耶穌所用的原文卻不是這個【狗】字,祂所用的是指在家中的寵物狗,而這個婦人抓緊這個字並作出回應:你說我是狗嗎,我接受!只要我成為你家中那隻寵物狗,即使他只讓狗兒吃從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這是一個極度謙卑信心,她俯伏下來對耶穌真正敬拜的心表現出來。因此從那時候,耶穌使她女兒就好了。30節羅列的主耶穌治好的病痛,說明先知所預言彌賽亞將帶給以色列人的福份,外邦人也有分享的權利(賽35:5-6)。(32-39節)天上的糧臨到外邦,這是第二次餵飽眾人的神蹟,對像是剛【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31節)的外邦人,顯明以色列人的彌賽亞所施予猶太人的恩惠,外邦人也可以享受。這次與上次不同(14:15)是主耶穌主動提議要幫這些人弄些吃的。儘管門徒們已有了上次的經驗,但還是只從提供食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可能他們沒有期待主耶穌會為這群外邦人行使彌賽亞的權柄。37節七個籃子是外邦人常用的【籃子】是用燈芯草和藤條混織而成的貯物器具,比猶太人常用的【籃子】大(14:20)。與之前五餅二魚所餵飽的五千人不同,這四千人大部分正是被猶太人看似不潔淨的外邦人(31節)。 思想:經文要提醒我們,外表看來是好的,但裡面或是充滿污穢,因此,神要我們每日都要正視我們的心思意念,特別是心裡的不饒恕,埋怨,情慾等;但儘管是任何的身份背景只要我們向神敞開,神必幫助我們,潔淨我們。 祈禱:親愛主,求祢神幫助我們每日都保守自己的心,讓我們除去內心的黑暗,內心的不潔,更赦免我們人看似的好;赦免我們的虛假,讓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願意信靠祢,順服祢。阿們!

馬太福音 9:1-17馬太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主耶穌把迦百農稱作【自己的城】這是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地方。(2-8節)醫治癱子【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第3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是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人看重外表的【行走】主耶穌卻看重屬靈的實際【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布天國之王【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眾人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此事並非表明【神】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而是表明主耶穌自己就是天國之王。(9-13節)呼召馬太;就是本書作者,又名利未,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掉了鐵飯碗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關】是繳稅點,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貿易通道上,向東不遠就是希律安提帕和腓力二世的轄區分界約旦河,所以此地設有稅關。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從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這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之一,自恃聖潔敬虔,不接近罪人。猶太人所說的【罪人】不是指觸犯刑法的人,而是指不遵守律法的人。天國之王第一次來的時候,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來服事人。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六6,神不是向人要【祭祀】,而是要給人【憐恤】。【揣摩】意思是【學習】。【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4-17節)辯論禁食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 門徒們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相交的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古時中東地方的人在婚禮以前,新郎有年輕親友作【陪伴之人】和他一起飲酒歡鬧,持續數日,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16-17節表示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天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因天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因此耶穌講出兩個生活的比喻;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撕破。【新酒】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 思想: 主耶穌願意俯就卑微的罪人,服事我們,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要讓我們明白對人存憐恤的心,比恪守宗教儀文更蒙神悅納。事實上,這世上並沒有配進神國的義人,而自以為義的人將會失去得救的機會。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神的權柄。求主堅定我們,相信神的大能,更明白主祢的憐恤,。求主加力除去生命中不信,求主幫助我們成為蒙神悅納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