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4:1-12

馬太福音 14: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第1節【那時】是馬太常用來承上啟下的詞(11:25,12:1),並不表示時間先後。此外,這裡的【那時】的原文是【At that kairōs moment】就是神運作的季節,就在此刻,神的工作開始了。【分封的王】指管理四分之一地區的地方長官。【希律】指大希律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在大希律王死後,獲羅馬帝國授權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約旦河東南部),但他沒有真正得到【王】的稱號。異教徒的希律安提帕相信靈界的事,以為主耶穌不過是許多行異能者之一,並不認識祂是真神獨一的兒子。因此,單單行異能,仍不能叫人認識真神。【腓力】是希律的同父異母兄弟,又稱希律腓力一世,他沒有作王,住在羅馬。【希羅底】是大希律的孫女,先嫁給在羅馬的叔父腓力,後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施洗約翰被囚在死海東岸的馬克路斯堡(Machaerus,《猶太古史記》卷18第5章)。希律安提帕強娶其同父異母兄弟之妻希羅底,違反摩西律法(利18:16)。施洗約翰的反對代表正統猶太人的看法,有損於希律安提帕在猶太人中的威望。希律起誓應許隨希羅底的女兒所求的給她,於是女兒就問媽媽希羅底,結果女兒向希律要求約翰的頭放在盤子上。【盤子】一種木製的扁平盤子,用來盛肉款客。希羅底的女兒是要殘忍地把【施洗約翰的頭】當作一道菜。(12)節為何馬太要特別記載這句呢?原因一,代表施洗約翰的時代結束;約翰是舊約最後一位先知,在新約則是救主的先鋒,而舊約來到這節經文表示完全結束。原因二,因為約翰是耶穌的先鋒,所以耶穌要等約翰舊約時代結束了,天國才能正式開始。就在這個時間點,是神作工的時刻。 思想: 現在的世代看似同樣面對很多的艱難,或許是政治上,社會的環境上,甚至在尋靈的境況上,但我們都要知道神作工的時刻開始了,神國度的權柄在我們中間一直作工。因此,我們要盡自己的責任,走在真理裡,認定神在工作,跟隨祂。在動盪的處境中,我們不被震動,因為神的國是不被震動的。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以信心面對看似各樣的艱難;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都堅心信靠祢, 在動盪的處境中,不被震動,讓神的國度心意得以成就。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3:1-12馬太福音 23: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12節是主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要把【門徒】和那些渴慕主耶穌教導的【眾人】從法利賽人的律法重擔下釋放出來。當時猶太會堂裡設有【摩西位】用大塊岩石鑿成,講解律法的人坐在其上。【文士與法利賽人】對猶太祖宗的遺傳非常熱心,他們在摩西律法之外又加上歷代祖先遺傳的條例,教訓猶太人遵行。第3節【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指有關律法的教訓。【你們要謹守,遵行】在主耶穌復活之前,門徒和猶太人仍須謹守,遵行律法。文士和法利賽人雖然【能說不能行】但只要他們教導的是神的話語,聽的人仍要切實地去行。愛慕天國的人要單單注意神的話語,不要去注意傳神話語的人,即使傳神話語的人自己缺乏見證,神的話還是要切實遵行的。法利賽人將【難擔的重擔】指律法的重擔。他們用嚴苛的儀文條例來要求別人,自己只是做表面功夫,裡面卻沒有行出律法的實際。法利賽人能講對的事,但卻不能把對的事行出來,他們所作的不是因為敬畏神,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都成了虛假的儀文。【佩戴的經文】是猶太人根據【示馬】的字面教導【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6:8),把四段經文(出13:1-10;出13:11-16;申6:4-9;申11:13-21)寫在小羊皮卷上,放在皮製的經文盒(Tefillin)裡。13歲以上的猶太男子通常攜帶兩個經文盒,禱告時用皮帶把它們分別綁在手臂上和前額上,提醒自己不可忘記神的話。【做寬了】的是指皮帶,但也有人認為指他們不只在禱告時戴,而且整天都戴著佩經盒。【衣裳的縹子】是猶太人根據【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做口子,又在底邊的口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民15:38)的字面教導,在外袍四角縫上的藍細帶子,提醒自己遵守神的誡命。這些作法都是為了塑造一個虔誠的形象,在猶太社會裡贏得尊敬。【筵席上的首座】代表屬世的地位【會堂裡的高位】代表屬靈的地位。【在街市上問他安】即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尊重。【拉比】是猶太教中教師階級的尊稱,一般猶太人以此稱呼文士。只有主耶穌基督是天國子民的【拉比】【夫子】【師尊】所有的天國子民都是平等的【弟兄】關係,可以師兄帶師弟,但不可以把人當作屬靈權威。在主耶穌的講話中【父】從來都用來稱呼神,所以對任何人都不可使用。這是教導門徒不要讓任何地上的人在天國子民的心中取代天父的地位。也不可迷信盲從任何【師尊】的權威。【師尊】意思是【教訓者,詮釋者,引導者】是猶太人對拉比的尊稱。誰在教會中越能服事人,誰就越【為大】。【用人】意思是【執事,侍者,管家】。天國子民不必注意名分地位,不必計較人的讚賞或輕視。不可【自高】更要【自卑】指自我謙卑的態度,不是有自卑感。 思想: 我們作天國子民生活為人是把裡面屬天生命的實際活出來,顯明我們屬於主的生命,所做的不是給人看,換取人的榮耀,而是做在神的面前,單單尋求神的滿足。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成為我們生命的榜樣,求主幫助我們放下一切的虛假,驕傲,自我,帶領我們進入主的生命,使生命得以不斷轉化,成長,內心充滿基督生命的特質,以致活出表裡一致的屬主生活。阿們!

馬太福音 17:1-27馬太福音 17:1-2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太福音】 主耶穌說有人【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裡】之日(16:28),到上高山的那一天,中間【過了六天】。【暗暗的】是因為登山變像是在復活裡的榮耀的啟示,但【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9節)。【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律法和先知所指向的就是基督,天國之王正是按著律法和先知的預言顯現在人的眼前。彼得表示【搭三座棚】不但是要留住基督,也要留住摩西和以利亞,把與基督有關的人,事,物提高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搭三座棚】也表示只願意停留在山上榮耀,享受的光景中,而不願意下山去面對苦難,背十字架。【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神不讓彼得糊塗下去,親自出聲打斷彼得的話,向門徒肯定了只有祂的兒子能帶進天國的榮耀。【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當主耶穌受洗時,天父也說過同樣的話(3:17);【你們要聽祂】神的宣告應驗了摩西的預言:【耶和華你們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祂】(申18:15)。三位門徒因而【恐懼戰兢】主耶穌安慰他們【起來,不要害怕】。6-8節正是天國的小影,神的兒子是天國裡唯一的權柄,眾人都要聽從祂。主耶穌是唯一配得高舉的,活在祂的同在中,就能享用祂作喜樂與安慰。10節門徒問有關以利亞先來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剛見過主耶穌登山形象,認定祂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他們剛才既然已經看見以利亞來了,為甚麼還不能宣告主耶穌是彌賽亞呢?但天國之王在向世人顯明自己之前,必須先經歷十字架的道路。主耶穌下山後,立即面對群眾的不信(17節)和門徒的小信(20節)。門徒應該是有權柄去醫治這個病人的(10:1,8)。他們的失敗表明,他們雖然具有神給的權柄,卻缺乏行使權柄所應有的信心。耶穌表示他們的【不信】指對於天國王的權柄沒有信心,不能在信心裡支取主的權柄。【悖謬】指彎曲,偏離了主的旨意。這些人對天國王的權柄的【不信】;【信心小】並不是【真實卻微弱的信心】不是說信心不夠,而是說根本沒有信心。信心不在大小,而在於有無。真實的信心即使像【芥菜種】一樣微小,也大有能力,因為信心不是【自信】不是人的主觀願望,乃是對神所要做的事有把握的看見,看見了主的權柄,主的計劃,相信神的旨意必要如此,趕鬼不是人的所有所能做得到的,必須在信心中支取天國之王的權柄去對付鬼。21節【禱告,禁食】就是認識自己的欠缺,因而捨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付上代價,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沒有】和【不能】專一地尋求主的【有】和【能】,讓主的【有】和【能】來蓋過我們的【沒有】和【不能】。【禁食】的功效並不是因為其行為,而是因為其存心和態度。22-23節是主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16:21),祂自己望定十字架,也不讓門徒忘記十字架,每次提到十字架,都有新的功課給門徒去學習。24-27節收取丁稅的經歷;這是主耶穌最後一次來到迦百農,祂和門徒都住在彼得的家裡,所以收稅的人自然找這家的主人彼得。【丁稅】折合【半舍客勒銀子】。當時猶太人一過二十歲,每年要繳【半舍客勒銀子】聖殿稅,用來維持聖殿(出30:16)。彼得卻不去問主,而是替主耶穌出主意做了答案。但耶穌先向他說主耶穌在彼得開口之前先說話,表明彼得不應該說話,而應該聽話。主耶穌有權不繳丁稅,但祂復活的時候還沒到,為了不絆倒別人,祂寧可捨棄自己的權力,不堅持兒子的地位,這就是十字架的工作。不但如此,祂還顧念到彼得的需要,【作我和你的稅銀】成為彼得的供應。 思想: 耶穌面對門徒信心微小,又要面對各方的敵擋,這需要有更大的忍耐,更多的信心,更多的智慧,才能繼續行上去。同樣我們或許面對環境看似很艱難,要面對很多敵擋,更要受苦,受磨鍊,但我們要深信這卻是一條榮耀的道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對一切困境時有正確的認識,帶領我們靠主祢面對係。也求主幫助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使我們的心是緊緊跟隨神的,親近神【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