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2:1-46

馬太福音 22: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又用對他們說甚麼人可以進天國的比喻。娶親的筵席在新郎家中舉行,由新郎的父母負責。人是否有分於天國筵席的豐富,首先需要天國之王的邀請,其次在於【被召的人】肯不肯來。第二節所說的是第二次邀請那些之前已經【被召的人】第4節又請了第三次,但他們都拒絕按最初【被召】的時候所答應的前來赴宴,與小兒子出爾反爾(21:30),園戶背棄租約(21:34-36)是一樣的。這個比喻進一步說到,善與惡都將一樣被召,使原來【不配】的成為【配】新的【配】完全是根據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所是。【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呼召的對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壞,只要肯來就可以。救恩的原則完全越過人的善惡光景,這些新賓客並非只是外邦人,而是指所有肯來赴宴的人。【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這些賓客都是直接從路上邀請來赴席的,不可能自備禮服,可能是主人為客人準備了婚宴用的禮服。那位客人既然應邀赴宴,卻不肯穿禮服,這是對王的不尊重。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白白的恩典參加天國的筵席,但並不等於上了筵席後也毫無標準,可以輕率對待天國之王。古時猶太人的婚宴在夜間舉行,屋裡燈火通明,丟在外邊自然就落在黑暗裡。至於【黑暗】象徵什麼,並非是這個比喻的重點。被天國之王呼召的人很多,但只有接受邀請,又願意履行天國子民本分的人才能被【選上】。法利賽人在主耶穌的行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祂的話語上尋找。【希律黨的人】不是宗教團體,而是羅馬帝國的傀儡政權希律王朝的支持者,在政治上間接效忠羅馬帝國。他們問耶穌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實際上,當時法利賽人認定這樣的妻子在復活時屬於第一位丈夫。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 主耶穌特地提到【天上的使者】因為撒都該人不相信天使。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主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34節)圍觀的人卻從中悟出了一些新的道理,所以【希奇祂的教訓】。35-40節律法師要試探耶穌;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37節引自申命記六章5節。申六4-9稱為【示馬】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就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節引自利未記19章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 (41-46節) 這次主耶穌不等法利賽人試探,主動提問。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彌賽亞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基督【主對我主說】第一個【主】是指神,第二個【主】是指基督。法利賽人既無法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無法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主耶穌進入聖殿後的一連串辯論,以主耶穌全勝而告終,從此主耶穌不再與猶太教領袖辯論,而是直接教導群眾。 思想: 或許我們頭腦的知識攔阻我們明白神的話,更以為自己很認識神的大能,很明白聖經,事實上我們卻要承認自己作為人的限制。縱然我們曾經歷很多與神難忘的經歷,但都不要讓我們限制了對神的認識,因為神能夠做更偉大的事,所以我們不要以過去的經歷為滿足,卻要在信心裡不斷往前走。 祈禱: 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放下自我的驕傲,使我們謙卑回應主祢的呼召,藉著聖靈更明白聖經和認識主的大能,使信心不斷往前走。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3:13-39馬太福音 23:13-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3-39節是主耶穌嚴厲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只有外表的造作,卻沒有裡面生命的實際。【假冒為善】原文指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他們【把天國的門關了】指阻礙別人進入天國。【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指他們的見證榜樣絆倒人,用錯誤的教導誤導人,使相信他們教導的人不能活在屬天的權柄之下。他們【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指一面陷別人於困境,一面在外表維持虔誠的模樣。他們【走遍洋海陸地】指走遍羅馬帝國各地,看似熱心使外邦人【入教】改信猶太教。但耶穌表示他們是【地獄之子】只有虔誠的外表,沒有生命的實際,結果還是該下地獄。【比你們還加倍】盲從者本性的惡,加上學會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的惡,便成了【加倍】的惡。文士和法利賽人用屬地的眼光來教導人甚麼樣的起誓有效,甚麼樣的起誓無效,為不遵守誓言找藉口。主耶穌是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沒有屬靈眼光的【瞎眼】的錯誤,並不是贊成人【起誓】。法利賽人因為缺少屬天的眼光,所以輕重不分,不看重有屬天價值的事物(殿和壇)只看重有屬地價值的事物(金子和祭物),只重視外面獻上的十一奉獻,卻忽略了裡面【公義,憐憫和信實】。【薄荷,茴香,芹菜】是做調味香料用的植物,比喻對最細小的出產,法利賽人也嚴格執行十一奉獻。天國子民裡面要活出最重要的【公義,憐憫,信實】而外面【獻上十分之一】的行為也是不可缺少的。猶太人在飲酒之先,常用布把酒濾過,以妨接觸或吞下任何不潔之物。【蠓蟲】是一種極微小的昆蟲,【駱駝】是龐大的動物。在當時猶太地通用的亞蘭文中,【蠓蟲】(qalma)和【駱駝】(gamla)原文拼法很相似【濾出蠓蟲,吞下駱駝】的俗語比喻人們不懂分辨輕重,斤計較於細枝末節,卻忽略了重要的大事。主耶穌是責備他們只注重儀文上的潔淨,卻任憑內心的污穢不潔。【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法利賽人很重視杯盤器物在儀文上的潔淨手續。他們【勒索】是壓制別人以滿足自己的私慾,他們【放蕩】是放縱自己以滿足自己的私慾。27節是指猶太人若踏在墳墓上,認為就沾染了死人的污穢,在律法上就變成不潔淨(利21:1)。因此猶太人把墳墓粉刷成白色,並且每年逾越節前刷白郊外的墳墓,免得人不小心踩踏而被玷污。【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是對先知和義人表示尊敬。法利賽人建造被他們祖先殺害的先知和義人的墳墓,是為了不承認他們和祖先一樣活在黑暗裡。但法利賽人迫害現在的先知(34節),證明他們就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這些猶太教領袖的祖先拒絕神,現在他們繼續拒絕神的兒子天國之王,即將惡貫滿盈。【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指他們的本性來自撒但惡毒的性質,他們的教訓含有毒素。及後主耶穌這是預言猶太教領袖將要逼迫主所差遣的門徒。【從這城追逼到那城】使門徒想起上主耶穌的警告。希伯來文聖經從《創世記》開始,到《歷代志》結束。【亞伯】是創世記中記載的第一個被殺的義人(創4:8-11),【撒迦利亞】可能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代下24:15,20-22),他是歷代志下記載的最後一個被殺的義人。從亞伯到撒迦利亞,從創世記到歷代志,代表舊約裡的所有殉道者。 思想: 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表裡不一致,裡面沒有生命,是死的,卻要在外面掩蓋死亡的情形。因為他們怕人不怕神,只顧人前和外面,卻不顧神前和裡面。耶穌要我們明白,我們不是靠宗教的制度,而是要跟從耶穌,成為天國的門徒,這是天國之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除去我們內心的虛假,除去我們只追求表面的好,讓我們思想神的公義,憐憫,信實。求主幫助我們每日先與祢祂建立美好的關係。使我們活現祢美善的生命。阿們!

馬太福音 2:1-23馬太福音 2:1-2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希律王】即以東人後裔大希律,希律為人殘暴,約在主前37年左右被羅馬封為治理猶太地的小王。【伯利恆】意思是【糧食之家,麵包之屋】是距耶路撒冷東南約10公里的小鎮,是大衛王的故鄉(撒上16:18)被猶太人視為【大衛的城】。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記載了博士來拜,因為馬太要向猶太讀者宣告,主耶穌與希律不同,祂才是真正的王,是【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是神所應許的那位繼承國度寶座的大衛後裔(詩89:3-4)。這些【博士】可能是波斯的星象家。他們可能是散居波斯,巴比倫一代的猶太人後裔,所以知道關於大衛後裔的應許。神通過博士們的星象學知識來帶領他們,並非聖經對占星術的肯定。【在東方看見祂的星】猶太讀者立刻就會聯想到神曾經藉著巴蘭預言【有星要出於雅各】(民24:17),這星沒有直接帶博士們去伯利恆(9節)卻是停在耶路撒冷上方,因為神特意要引導博士們先到耶路撒冷,到處詢問。希律王的不安是怕一位真正的大衛後裔威脅自己的王位,因他是以東人後裔,猶太人並不服他。【祭司長】是複數,指較高級的祭司。兩約時期政教合一,祭司因為貪戀政治的權利,常常與羅馬政權妥協。當時的大祭司不再是亞倫的後裔,而是從祭司長中選出,或被羅馬政府任命。【民間的文士】是專門研究聖經,教導律法的人,大都屬於虔誠的法利賽人團體。【在猶太的伯利恆】本節引自彌5:2。東方的博士們有了天上的星,但還需要聖經的印證。希律既想除去主耶穌,又不想得罪盼望彌賽亞的猶太人,導致社會動盪,得罪羅馬帝國,所以【暗暗地】地召見博士。【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希律是要藉此估計那小孩究竟有多大。祭司長和文士們卻沒有跟博士們前去尋訪基督,這些屬靈的領袖口中有彌賽亞,心裡卻沒有彌賽亞,好像彌賽亞的降生與他們無關。博士們【進了房子】因為此時距主耶穌降生已經有一年多時間(16節)【小孩子】已經不在【馬槽】裡了。三樣禮物都是當時獻給君王的禮物(詩72:15,賽60:6,詩45:五8)。之前神允許博士們被希律召見(7節),現在卻在夢中指示他們【不要回去見希律】。神或允許,或阻止博士們見希律,都是按著祂自己的計劃,自己的時間。神在至高之處完全掌管一切,祂不是除滅希律,卻是叫約瑟逃亡, 約瑟當夜就走,這是立即的順服。【兩歲以裡】表明博士們是在將近兩年前看到那顆星的,主耶穌此時已經快兩歲了。當時的伯利恆城很小,兩歲以內的孩子可能不到20個,【拉結】是雅各的妻子,在此代表伯利恆所有被殺男孩的母親。先知耶利米的預言是指著猶大被擄巴比倫說的(耶32:15),但卻被馬太用來描述嬰孩被希律慘殺的情形,借馬太引用先知耶利米的預言,宣告【你末後必有指望,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31:17)讓人們看見這些被殺的孩童在國度裡是有指望的!約瑟的【怕】表示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順服神的旨意,並不是就作一個沒有思想的人,相反更要作一個有思想的人,並要用神的指示來印證自己的思想。大希律請羅馬帝國把其轄地分給他的三個兒子統治:【亞基老】繼承了猶太地,但因他暴虐無道,主後6年被羅馬帝國廢黜。舊約裡面從未提及【拿撒勒】本節的【先知】原文是複數詞,所以馬太可能是概括了眾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在世時會【被人藐視】,因為加利利的【拿撒勒人】正是被當時猶太人所藐視的(約1:46;約7:52)。 思想: 在特殊的情況下,上主為了特殊必要的目的,偶爾也插手自然規律,給人提供一次性的特殊啟示,就像東方博士們所看到救主降生的【那星】一樣。上主何時何地以別人所不在意的【那星】從遠方將我們領到耶穌基督的面前來?我們又是以甚麼貴重的禮物和虔敬的態度來朝拜祂呢? 祈禱:親愛主,祢是掌管宇宙萬物的神,每日祢都樂意藉著環境事物,使我們能察覺祢,更能藉著神的話引證讓我們明白主祢的旨意。願我們生命每日都順服祢,獻於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