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0:1-34

馬太福音 20:1-3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 第一節的【因為】顯示這裡的比喻是延續19:27-29關於國度獎賞的教導。當時猶太人的工作時間從早上6點日出開始,到下午6點日落時分算一天,【清早】是早上6點。僱主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該請的人在清早就已經僱請齊全, 在【巳初】即上午9點額外僱請這些失業的人是出自主人的憐憫。主人並沒有跟後僱的人說好工價,只是說【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午正】即中午12點;【申初】即下午3點。【酉初】即下午5點。第8節【到了晚上】指工作時間結束以後,約在下午6點。在酉初僱的人只做了一個小時的工,卻得了一天的工資。【各得一錢】對清早被雇用的人而言,這是公義的;對後僱的人而言,這是逾格的恩典。這些人只看見自己的賣力,卻沒有看見主人的公義和憐憫。因此,他們【紅了眼】指因嫉妒而心生怨恨。主【作好人】是憑祂的主權,隨祂自己的意思向人施恩。主的恩典並不違反祂的公義,卻超過祂的公義。國度的獎賞標準不是根據律法,而是出於恩典,不是按勞付酬,按資排輩,而是根據事奉的態度和忠心。17節這是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嚴肅地最詳盡對門徒們宣告十字架的道路。門徒以為主耶穌上耶路撒冷去是要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在那裡作王,所以引起他們之間的地位之爭(20-24節)。但主卻說祂此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門徒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去。猶太教高層棄絕彌賽亞,竟然將祂交給外邦人。【釘在十字架上】不是猶太人的刑罰,而是羅馬帝國用以對付重大罪犯的刑罰。主耶穌正在忍受十字架陰影的重壓,祂最親近的門徒卻在為自己求榮耀,可見當時是因門徒們都以為主耶穌此次上耶路撒冷是要趕逐羅馬人,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在榮耀中作王,因此要求坐在主的左右座位,指在彌賽亞國度裡僅次於主的地位。主耶穌表示【我要喝的杯】即將在十字架上擔當罪人所該受的刑罰,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祂所要受的【洗】是指十字架的受死。【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果然後來他們都為主受苦殉道(徒12:1)。【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主耶穌站在人子的地位上,甘願降卑自己做僕人,絕對尊重父神的主權,把一切都交在父神的手中。24節顯示十二個門徒沒有一個例外,彼此爭論誰為大,互不相讓,以致嫉妒,惱怒。但主耶穌要他們明白【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誰能降卑自己,甘心作服事弟兄的【用人】。在天國裡,越【為首】就越沒有自由;越是自己卑微,受苦,越是放棄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就越顯出為大。【僕人】指失去主權的奴隸。【服事人,捨命】是主耶穌作天國之王的方式。要效法祂,走十字架的捨己道路來服事人。【贖價】原文通常是指買回奴隸的贖價,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為贖價,把我們從罪的奴役中釋放出來。(29-34節)記載此時主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了,主耶穌在進耶路撒冷前的傳道以醫治瞎子的神蹟結束。【極多的人跟隨祂】包括許多去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猶太人。馬太福音為了見證主耶穌是【大衛的子孫】特地提到【兩個】瞎子,因為【二】在聖經裡是見證人的最少數目。【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稱呼,只有猶太人有權力這樣叫祂,以這個名字來求告主耶穌,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現。主耶穌再一次改變了門徒對彌賽亞使命的觀念。主耶穌已經接近十字架,卻對別人動了慈心,祂即將面臨的極大苦難並不阻礙祂去服事人。這兩個瞎子甚麼都不要,單單要【我們的眼睛看得到】。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就跟從了耶穌。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跟從主的動機不是要期待從主得著甚麼,而是要因信心看見主,跟隨主,看見祂是我們天國的主,我們的王,我們同樣要走在天國的路上, 不是斤斤計較天國裡的地位(12、21節),而是回應天國的呼召,緊緊地跟隨祂,甘心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祈禱: 親愛主,求祢讓祢的慈愛觸摸我們的心靈眼睛,幫助我們看見,認識神的心意;幫助我們放下自我的驕傲,自義,謙卑跟從主祢,願意作眾人的僕人,好我們能與主祢同工,作祢真正的門徒。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3:1-6馬太福音 3:1-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施洗約翰不是在城市裡傳道,也不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傳道,而是在沒有多少人的【猶太的曠野】傳道,因為他的使命不是要在人群中製造熱鬧,乃是要叫人悔改,為主預備道路,吸引那些真心等候彌賽亞基督的人前來。約翰是為基督預備百姓,。【那時】指主耶穌年約三十歲(路3:23)準備正式傳道之前不久的日子。【猶太的曠野】是從猶太山區到死海的一片土地,約翰在這一帶傳道,可能與附近的昆蘭愛色尼派集體苦修社團有關係。約翰在猶太曠野高聲宣告說【天國近了】。猶太人所盼望的是彌賽亞的國,是一個獨立的猶太人的國家,他們盼望大衛子孫的彌賽亞來帶領他們脫離羅馬政權的轄制。但這【天國】不是猶太人心中的彌賽亞國,而是神掌權的範圍,是神的權柄在全地顯明,用天的樣式來管理全地。馬太福音最初的讀者是猶太基督徒,猶太人習慣避免直接用【神】字,所以用【天】來代指【神】所以馬太使用希伯來詞組【天國】。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則常用希臘詞組【神國】。但馬太也使用【神國】一詞(12:28;19:24;21:31,43)用來強調個人與神的關係。【你們要悔改】是為了預備進入天國,首先要在神面前有悔改的心,然後才能從心裡歸向神,接受,順服神的權柄。【悔改】就是人的心裡接受神的權柄。施洗約翰的任務就是替主鋪路,促使人的心思迴轉歸向主,好讓主有平坦的道路能進到人的心中,掌權作王。第3節【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引自賽40:3,熟悉以賽亞書的猶太讀者立刻就能聯想到,主耶穌就是神。施洗約翰的父親是祭司(路1:8-13),但約翰卻身在曠野,裝束和食物完全不是祭司的,卻與先知以利亞相同(王下1:8),施洗約翰甘心過簡樸生活,住在【曠野】;放棄人前的榮耀【穿駱駝毛的衣服】;不倚賴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約翰所傳的信息非常簡單,所過的生活非常簡陋,卻能影響猶太全地的人,這都是神預備人心的結果。約翰的影響非常大,他的門徒在猶太教內組織起一個獨立的團體,一直到新約以後的時期,主後一世紀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對施洗約翰的記載比對主耶穌的記載還要多。施洗約翰的洗又被稱作【悔改的洗】(徒19:3-4),表明人有悔改的心,承認自己在神面前有罪,宣告自己只配死,藉著被浸入水中,將已往離棄神的罪行作個結束。【悔改的洗】不是歸入基督。施洗約翰把猶太人認為只適用於不潔之外邦人的洗禮用在猶太人身上,打碎了猶太人的安全感。 思想: 施洗約翰為神的旨意願意放棄祭司傳統的職務,更作出以利亞的心志,脫離人情的顧慮牽掛,單單做神話語的出口,神讓他作基督的先鋒。我們有否願意放下自我的生活態度,去接受踏上活出上主旨意的道路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為我們生命的預備,使我們生命能遇到主祢在我們人,事,物的安排,讓我們明白一切生命都不是偶然,而是主祢每一天最美善的安排。阿們!

馬太福音 11:1-30馬太福音 11:1-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指主耶穌在第十章的教訓。【各城】加利利海周圍有許多城鎮。第2節到12:50是不同的人對天國之王的工作的不同反應。施洗約翰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主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意思是【你到底是不是彌賽亞呢】?這話並不是懷疑主,施洗約翰早就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一直在等候祂,但聽見基督行神蹟奇事後,反而失去忍耐了,派人質問主神的審判為甚麼還沒有到?天國為甚麼還沒有臨到地上?【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是激將法,盼望主耶穌能快快顯出彌賽亞的作為來。主耶穌並不因施洗約翰的質疑而生氣,反而更多向他啟示自己。主耶穌所做的事正是先知以賽亞預言的彌賽亞的使命(賽35:5)。【他們走的時候】主耶穌在約翰的門徒面前說鼓勵他的話,在背後則說稱讚他的話。施洗約翰開始傳道是在猶太的曠野,那時猶太全地的人都【出到曠野】去看約翰(三5)。施洗約翰不只是為神說話的【先知】,更是天國之王的開路先鋒,所以在神眼裡比眾先知都大。施洗約翰不只是個先知,他的職事更是為天國之王鋪路,預備人心來接受主。施洗約翰之前為主作見證(3:11-12),主耶穌在這裡就為他作見證。當施洗約翰暫時軟弱的時候,主耶穌不是批評,定罪,而是一面以更多的啟示來勉勵他(4-6節),一面對眾人為他作見證(7-11節)。從施洗約翰到此時,人要進入天國會遭遇各種阻撓,包括猶太教傳統觀念,政治迫害,好逸惡勞,灰心喪誌等等,需要努力排除各種阻撓,才能完全順服天國之王的權柄,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面。施洗約翰是舊約的最後一個先知,神在舊約裡有關基督和天國的預言到施洗約翰為止。以利亞是舊約時代的偉大先知,聖經曾預言以利亞要來帶領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瑪4:5)。施洗約翰所完成的就是這個以利亞的任務。(16-19節)這世代的人都不願意進入;【也吃,也喝】指主耶穌的飲食與常人無異。從猶太人的眼光看【不吃不喝】是錯【也吃也喝】也是錯,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成見,別人無論怎麼做都錯。【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指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兩人雖然生活方式各異,但都是出於屬天的智慧,所以都是對的。(20-24節)黑暗不接受天國;主耶穌又傳福音,又【行了許多異能】但【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25-27節的話,就是祂自己對20-24節景況的回答。主耶穌知道無論人接納還是拒絕祂,都是經父神的手所量過的,所以祂沒有抱怨,只有感謝。28-30節表示柔和謙卑的安息; 【勞苦擔重擔】是所有世人的實際情形,不只有生活,工作的【勞苦】還有罪惡的【重擔】,法利賽人教條的【重擔】。要得著主的安息,首先必須認識自己是【勞苦擔重擔的人】,然後【來】到主面前。 思想:【柔和】不是軟弱,而是因順服神而溫柔,不為自己堅持甚麼,盼望甚麼。【謙卑】不是自卑,而是不驕傲,完全順服於神的旨意。【柔和謙卑】是主能安息的理由,也是我們得安息的條件。這個安息是【心裡】的安息,雖然外面的環境可能還沒改變,但裡面卻已經得享安息。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常存感恩的心,相信神全然掌權,深信靠主祢能跨越一切的低谷;幫助我們心裡柔和謙卑,彰顯主祢的榜樣和愛成就祢應許的祝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