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18:1-20

馬太福音 18:1-2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本章記載主耶穌教導天國子民之間應有的關係。門徒問【天國裡誰是最大的】顯示他們一直思想的是自己在這榮耀與權柄中能佔有多少,卻不是思想如何尋求天國的榮耀,接受天國的權柄。【小孩子】在猶太社會裡是極小的,不受人重視和尊敬。人所思想的是怎樣得著天國裡最大的地位,主耶穌卻要他們思想怎樣才能進天國。如果進天國的條件都不符合,哪裡還談得上誰大誰小呢?【回轉】原文是被動語氣,表示【小孩的樣式】不是靠自己【裝作】的,而是生命被神【改變】的結果。小孩子的【謙卑】乃是誠實的【謙卑】人只有誠實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有,才能單純地仰望神,接受神的權柄。【為我的名】指為榮耀歸主,為對方是屬主的。【接待】指歡迎,關心,樂意接納,主耶穌看重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將人絆倒】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因為【自己】太強,沒有小孩的【謙卑】的樣式。活在【自己】裡的人,不是自傲就是自卑,不是【將人絆倒】就是被人絆倒。主看【絆倒人】是一件很嚴重的事。人之所以會被別人絆倒,固然有外面環境的原因,但首先是因為自己有容易【跌倒】的【手,腳,眼】實際上許多人是自己絆倒了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想被絆倒,首先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而是要自己付出代價,接受主對付並除去自己身上任何會使自己【跌倒】的【手,腳,眼】竭力維持自己在神面前的謙卑和單純。9節比喻出天國還可以接受外面有殘缺的人,但不能接受裡面悖逆的生命。【地獄】一詞原為耶路撒冷城外一處深谷的地名,又叫【欣嫩子谷】(書18:16)。該處的火常年不止息,比喻地獄永遠的刑罰。在神眼中,人的價值高低,不在乎他的年紀大小,地位尊卑,學識高低,財富貧富,只要那人謙卑單純地尋求神,他們在天國中就是最大的。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因此,12節的比喻是講給門徒聽的,告訴他們天父關懷所有的【小子】講的是【走迷了路】的羊,即失去方向的門徒。主耶穌不是說看重這隻迷羊過於其他九十九隻羊,而是說祂為一隻羊都不失喪而心滿意足。15節【得了你的弟兄】指將弟兄從罪裡挽回過來,照著天父的樣子來找回【走迷了路】的羊(10-14節)。這種牧者般的關懷與破壞性的批評指責的區別之一,就是先要私下相交,【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這另外的【一兩個人】不是為了作目擊見證,討回公道,而是為了幫助挽回弟兄,讓他被兩三個人的見證說服。【句句都可定準】表示見證人的話必須有份量。【教會】是信徒之間出事時的最後挽回機會,如果教會全體的力量仍無法幫助犯錯的弟兄,那麼他必定是墮落到完全自我的地步。這時就應該不再和他相交來往,一面叫他自覺羞愧(帖後3:14)一面免使教會的見證受到虧損。18節表示教會的權柄不是像地上的政權那樣管轄人的身體,而是執行天上的定意,宣告屬靈的釋放或捆綁。【同心合意】意思是【音調和諧,協奏,交響】。兩個人【同心合意】的禱告之所以有功效,是因為主與他們同在。【奉我的名聚會】原文是【被聚集在我的名裡】他們的聚會不是自己發起的,乃是被聖靈感動,離開個人的看法和立場,放棄自我,單純地歸屬並聯結於基督裡面。 思想:在教會裡只有基督的名,沒有其它的名。人若自己不先接受神的權柄,就不能執行神的權柄。教會就是活出這樣的實際來,屬天的權柄就可以在教會中顯明出來。我們願意與主【同心合意】把基督顯明出來,把天國的權柄顯明出來嗎? 祈禱:親愛主, 求祢幫助我們放下內心的爭競和比較,謙卑自己, 願意與主【同心合意】幫助我們追求屬神的生命,給予更多饒恕,恩典,好讓把基督顯明出來。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9:16-30馬太福音 19:16-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年輕的財主(22節),也是一個官(路18:18)。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想得到【永生】意思是他希望永遠延續他今生所賺取的名與利,因此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善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哪些事。但耶穌回答他是【你若要進入永生】17節而不過【得生命】;因【永生】是神藉著耶穌基督賞給人的恩典,不是人憑著善行向神贏得的報償。【永生】更是與神建立的關係,不在乎物質與擁有,只在乎神在我們生命的活現。因此耶穌表示【只有一位是善的】在神之外並沒有善(羅3:10,主耶穌這是啟示祂自己就是神。真正的【善事】就是【遵守誡命】但人靠自己做不出神眼裡的【善事】。主耶穌是要提醒他,沒有人能憑自己完全遵行誡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做【善事】而得永生。而是與主建立信靠順服的生命進入與祂永遠的生命關係中。18-19節是十誡中關於人與人關係的第5-9條【誡命】(出20:12-16),都概括在【要愛人如己】裡(利19:18 )。這少年人以為第5-9誡只是外面看得見的行為,所以聲稱他【都遵守了】這暴露出他對【愛人如己】這條誡命的膚淺理解。他繼續問【還缺少甚麼呢】表明他已經感覺到單靠遵行那些外面的行為,還不等於是真正的【善事】他可能也注意到主耶穌未提第10條誡命,那條關於內心的誡命使他的內心不安。【你若願意作完全人】表示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他的【所有】正是他不完全的明證,因為他不能【愛人如己】讓別人來分享自己的【所有】。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隨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22:40 )。主耶穌並非要每一個基督徒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而是要叫那少年人知道他並不能完全遵守誡命,因此明白人並不能靠做善事換取永生(16節)。【產業很多】反而使少年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人若靠恩典,小孩子也能蒙主按手祝福(13-15節;人若靠行為,即使自以為遵守了一切的誡命,結果仍是【憂憂愁愁的走了】。【進天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天國子民的實際;【捨己】是撇下屬地的一切來接受天國之王的權柄。因為財主捨不得撇下他們的【錢財】,所以【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錢財】本身不是進天國的阻攔,【倚靠錢財】的心才是阻攔。即使是窮人,只要【倚靠錢財】照樣難以【進天國】。24節【駱駝穿過針的眼】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天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聖靈在人裡面運行動工的結果。彼得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屬靈的【財主】一句【看哪】就說出他的【有】他還有可誇的地方。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凡不願【撇下】的東西,最後終究會失去。【必要得著百倍】形容活在天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基督裡的豐富,平安和喜樂。【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27節),炫耀自誇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 耶穌所走的路我們也一起跟著走,這是天國的道路,來成就天國的道路。我們或許沒有那麼多【金錢】可以撇下,但總有捨不得撇下的家庭,事業,學問,地位,驕傲,自義……,凡是自己還【有】的人,總是【還缺少一件】。我們要謹記倚靠任何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也一樣難以【進天國】。我們只有先看見十字架要讓我們【得】的是基督裡的豐盛,才能有甘心的【撇下】。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撇下我們的自我,對各樣生活的憂慮,使我們活出並建立與主祢美善的關係。更使我們緊緊跟隨祢,充滿喜樂進入與祢永遠的生命中。阿們!

馬太福音 3:7-17馬太福音 3:7-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約翰所傳的信息在猶太社會中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都是當時猶太教的主要派系,彼此敵對,他們【也來受洗】並非真心悔改,而是以為只要接受約翰的浸,就能免受神的審判。當時猶太人有四大派系:愛色尼派(Essene)、法利賽派(Pharisee)撒都該派(Sadducee)和奮銳黨(Zealot)。【法利賽】(Pharisee)詞義是【分開的,分別的】有六千多人他們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擁護,但並無政治權力。他們生活簡樸,嚴格遵守摩西五經和口傳律法,當時的拉比大多是法利賽人。【撒都該】(Sadducee)詞義是【正的,對的】他們大都是猶太貴族,祭司,掌控聖殿和政治事務。他們接受希臘化思想,與羅馬人妥協,只承認摩西五經,反對口傳律法,不相信靈魂不滅,復活,天使,聖靈。【奮銳黨人】基本認同法利賽人的教訓,但政治上激進,不斷發動反抗羅馬人的抗爭。【愛色尼人】據說有四千多人,比法利賽人更嚴謹,遠離政治,過著集體苦修的生活。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摧毀以後,只有法利賽派系倖存。第8-12節施洗約翰表示神不看重外表的形式,乃看重屬靈的實際。人若真心悔改,必然會帶出實際生活和行為的改變。猶太人有俗語傳說:【祖宗亞伯拉罕坐在地獄門口,不許他任何一個子孫下入地獄】認為有亞伯拉罕在,神必善待猶太人,這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希伯來語的【石頭】和【子孫】二字相似,是雙關語;神所看重的,不是我們的身份,乃是我們裡面實際的情況。【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指時日無多,隨時會把樹砍下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指假意悔改的人,裡面沒有屬靈的實際,外面就沒有屬靈生命的流露。許多人都很尊重施洗約翰,但他卻要把眾人的眼光引向【那在我以後來的】把天國之王介紹出來。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條道路,要把人引向【那在我以後來的】的耶穌基督。【提鞋】古代猶太人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進入室內要脫鞋。替主人或來客脫鞋,提鞋,洗腳,是最低微的僕人所做的工作。【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對於真實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們浸到聖靈裡,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對於不肯悔改信主的人,祂要用火給他們施浸,就是審判。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祂要作分別和審判的工作,判定誰是有神生命的麥子,被收在天上的倉裡進入永生,誰是虛有其表的糠,被扔到火湖永遠滅亡。13節約翰自覺不配給主耶穌施洗,所以說【我當受你的洗】向主歸服,承認主耶穌就是那位比他能力更大的。四本福音書,只有馬太福音如此記載,因為表明主耶穌是天國之王。主耶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順服神對人的定意,盡祂作人的本分,情願站在罪人的地位,向神歸順。主耶穌是無罪可悔改的,雖然祂具有完全的人性,但罪並不是人性的根本屬性。受洗是主耶穌久已準備的使命的開始,是天國之王的顯明。隨即聖靈降在主耶穌身上,為國度的王顯出印證,證明祂就是神用聖靈所膏的基督。父神自己為祂的兒子作見證;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父神的宣告綜合了詩2:7和賽42:1,前者是對王的宣告,後者是對神僕的宣告,清楚地宣告:主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彌賽亞君王,是神的兒子,又是神的僕人,背負著為神的子民贖罪的使命。 思想: 耶穌為了與人認同,做人榜樣,雖然聖潔,仍然來接受約翰的洗禮儀式,盡諸般的義。今天或許我們既決志歸信耶穌,卻顧慮多多,不肯在眾人面前見證基督。我作為基督徒,是否也是神所喜悅的愛子在名分和地位上,在實踐和誠實上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生命中美好的見證,祢心裡沒有詭詐,口裡更沒有犯罪,主祢的一生都活出天父的喜悅更,活出美好見證的榜樣,求主每日都光照我們,使我更學像祢,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