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3:1-12

馬太福音 23: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12節是主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要把【門徒】和那些渴慕主耶穌教導的【眾人】從法利賽人的律法重擔下釋放出來。當時猶太會堂裡設有【摩西位】用大塊岩石鑿成,講解律法的人坐在其上。【文士與法利賽人】對猶太祖宗的遺傳非常熱心,他們在摩西律法之外又加上歷代祖先遺傳的條例,教訓猶太人遵行。第3節【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指有關律法的教訓。【你們要謹守,遵行】在主耶穌復活之前,門徒和猶太人仍須謹守,遵行律法。文士和法利賽人雖然【能說不能行】但只要他們教導的是神的話語,聽的人仍要切實地去行。愛慕天國的人要單單注意神的話語,不要去注意傳神話語的人,即使傳神話語的人自己缺乏見證,神的話還是要切實遵行的。法利賽人將【難擔的重擔】指律法的重擔。他們用嚴苛的儀文條例來要求別人,自己只是做表面功夫,裡面卻沒有行出律法的實際。法利賽人能講對的事,但卻不能把對的事行出來,他們所作的不是因為敬畏神,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都成了虛假的儀文。【佩戴的經文】是猶太人根據【示馬】的字面教導【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6:8),把四段經文(出13:1-10;出13:11-16;申6:4-9;申11:13-21)寫在小羊皮卷上,放在皮製的經文盒(Tefillin)裡。13歲以上的猶太男子通常攜帶兩個經文盒,禱告時用皮帶把它們分別綁在手臂上和前額上,提醒自己不可忘記神的話。【做寬了】的是指皮帶,但也有人認為指他們不只在禱告時戴,而且整天都戴著佩經盒。【衣裳的縹子】是猶太人根據【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做口子,又在底邊的口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民15:38)的字面教導,在外袍四角縫上的藍細帶子,提醒自己遵守神的誡命。這些作法都是為了塑造一個虔誠的形象,在猶太社會裡贏得尊敬。【筵席上的首座】代表屬世的地位【會堂裡的高位】代表屬靈的地位。【在街市上問他安】即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尊重。【拉比】是猶太教中教師階級的尊稱,一般猶太人以此稱呼文士。只有主耶穌基督是天國子民的【拉比】【夫子】【師尊】所有的天國子民都是平等的【弟兄】關係,可以師兄帶師弟,但不可以把人當作屬靈權威。在主耶穌的講話中【父】從來都用來稱呼神,所以對任何人都不可使用。這是教導門徒不要讓任何地上的人在天國子民的心中取代天父的地位。也不可迷信盲從任何【師尊】的權威。【師尊】意思是【教訓者,詮釋者,引導者】是猶太人對拉比的尊稱。誰在教會中越能服事人,誰就越【為大】。【用人】意思是【執事,侍者,管家】。天國子民不必注意名分地位,不必計較人的讚賞或輕視。不可【自高】更要【自卑】指自我謙卑的態度,不是有自卑感。 思想: 我們作天國子民生活為人是把裡面屬天生命的實際活出來,顯明我們屬於主的生命,所做的不是給人看,換取人的榮耀,而是做在神的面前,單單尋求神的滿足。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成為我們生命的榜樣,求主幫助我們放下一切的虛假,驕傲,自我,帶領我們進入主的生命,使生命得以不斷轉化,成長,內心充滿基督生命的特質,以致活出表裡一致的屬主生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4:12-25馬太福音 4:12-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施洗約翰因批評希律安提帕強娶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希羅底而被下監(太14:3-4),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表明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主耶穌受洗後的第一年在猶太地和加利利之間事奉(約3:225:47),呼應施洗約翰的事奉。此時是第二年,施洗約翰已經下監,神結束了他的鋪路工作,主耶穌回到加利利正式開始獨立的事奉,天國之王要親自建立天國。【退到】是【回到】的意思。【加利利】當時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區,素為猶太人所藐視,主耶穌【退到加利利】開始建立天國的工作,是要應驗舊約的預言(14-16節)。【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北邊,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兩個支派的地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南面和西北面,與迦百農相毗鄰。15-16節引自賽9:1-7對彌賽亞的預言。【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是以色列兩個支派所分得之地(書19:10-16,32-39),都在加利利境內。馬太福音用應驗先知的話作為天國之王工作的開始,表明主耶穌就是那【大光】。【光】就是天國的性質,讓人們認識神,認識自己,脫離黑暗和死亡,天國之王的工作就是把天國的性質發表出來。天國之王親自傳講的還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天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悔改不是人進入天國的資格,但卻是走向天國的第一步,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向神打開接受恩典的路,信福音進入天國。17節是主耶穌作為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起點,從4:17到16:20都是記錄主耶穌在北方加利利及附近地區的傳道,之後記錄主耶穌在南方猶太地區的傳道。【西門】是個猶太名字,而【安得烈】卻是希臘名字,反映了加利利地區的混雜文化。主耶穌給【西門】起的名字【彼得】也是希臘名字,是亞蘭文的【磯法】翻譯來的,意思是【磐石】(約1:42)。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跟從過主耶穌(約1:35-42),後來又回去捕魚為生。現在主第二次呼召他們,要他們放下職業,從事更有價值的【得人】工作,把人帶進神的國度。【來跟從我】就是做主門徒,當時猶太拉比不只是傳授道理,而且和門徒生活在一起,以自己的日常行事為人言傳身教。彼得和安得烈已經在約旦河邊見過主耶穌,所以可以【立刻捨了網】跟從主耶穌巡迴傳道,但這並不是說他們拋棄了家產或與家人斷絕關係(約21:3)。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從】(20,22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因為他們是真的認識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天國之王的主要工作是【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行神蹟是為了向人顯明天國之王的權柄。【教訓】帶著權柄,神蹟顯明權柄【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就是天國的權柄顯明在地上(12:28),讓人在主耶穌身上看到天國的權柄。這一階段,主耶穌的傳道地點主要是加利利,傳道對象主要是雜居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這些疾病有的是因為自然的原因,也有的是因為【被鬼附】。主耶穌的權柄有能力管轄自然,也有能力對付撒但的權勢。醫病趕鬼顯明了天國之王的權柄,地上尋求天國之王的人增加了,神的權柄在地上擴展了,這就是天國在地上的初次顯出。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祂。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人若不肯停下來用心做抉擇,就等於他決定容讓心思,生命由自己做主;同樣來跟隨耶穌都是我們每日生命的選擇。或許我們想是耶穌沒呼召我跟從祂?但還是我們仍被漁網纏住了,被漁船卡住了,被父親拉住了,而不願意跟隨這位天國的王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不只來傳揚福音,更要我們能跟隨主祢,能夠學習主祢的樣式,能與祢同心同工;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願意去選擇跟隨主祢。阿們!

馬太福音 22:1-46馬太福音 22: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又用對他們說甚麼人可以進天國的比喻。娶親的筵席在新郎家中舉行,由新郎的父母負責。人是否有分於天國筵席的豐富,首先需要天國之王的邀請,其次在於【被召的人】肯不肯來。第二節所說的是第二次邀請那些之前已經【被召的人】第4節又請了第三次,但他們都拒絕按最初【被召】的時候所答應的前來赴宴,與小兒子出爾反爾(21:30),園戶背棄租約(21:34-36)是一樣的。這個比喻進一步說到,善與惡都將一樣被召,使原來【不配】的成為【配】新的【配】完全是根據恩典,而不是根據人的所是。【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呼召的對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壞,只要肯來就可以。救恩的原則完全越過人的善惡光景,這些新賓客並非只是外邦人,而是指所有肯來赴宴的人。【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這些賓客都是直接從路上邀請來赴席的,不可能自備禮服,可能是主人為客人準備了婚宴用的禮服。那位客人既然應邀赴宴,卻不肯穿禮服,這是對王的不尊重。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白白的恩典參加天國的筵席,但並不等於上了筵席後也毫無標準,可以輕率對待天國之王。古時猶太人的婚宴在夜間舉行,屋裡燈火通明,丟在外邊自然就落在黑暗裡。至於【黑暗】象徵什麼,並非是這個比喻的重點。被天國之王呼召的人很多,但只有接受邀請,又願意履行天國子民本分的人才能被【選上】。法利賽人在主耶穌的行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祂的話語上尋找。【希律黨的人】不是宗教團體,而是羅馬帝國的傀儡政權希律王朝的支持者,在政治上間接效忠羅馬帝國。他們問耶穌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實際上,當時法利賽人認定這樣的妻子在復活時屬於第一位丈夫。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 主耶穌特地提到【天上的使者】因為撒都該人不相信天使。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主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34節)圍觀的人卻從中悟出了一些新的道理,所以【希奇祂的教訓】。35-40節律法師要試探耶穌;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37節引自申命記六章5節。申六4-9稱為【示馬】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就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節引自利未記19章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 (41-46節) 這次主耶穌不等法利賽人試探,主動提問。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彌賽亞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基督【主對我主說】第一個【主】是指神,第二個【主】是指基督。法利賽人既無法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無法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主耶穌進入聖殿後的一連串辯論,以主耶穌全勝而告終,從此主耶穌不再與猶太教領袖辯論,而是直接教導群眾。 思想: 或許我們頭腦的知識攔阻我們明白神的話,更以為自己很認識神的大能,很明白聖經,事實上我們卻要承認自己作為人的限制。縱然我們曾經歷很多與神難忘的經歷,但都不要讓我們限制了對神的認識,因為神能夠做更偉大的事,所以我們不要以過去的經歷為滿足,卻要在信心裡不斷往前走。 祈禱: 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放下自我的驕傲,使我們謙卑回應主祢的呼召,藉著聖靈更明白聖經和認識主的大能,使信心不斷往前走。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