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6:1-30

馬太福音 26:1-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太福音】 【這一切的話】指主耶穌在橄欖山上最後向門徒啟示天國的進展(24:3-25:46),逾越節本來是羔羊被交和被殺,現在變成了人子被交和被釘,表明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過兩天】是【後天】的意思,逾越節從正月(尼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羔羊開始,吃逾越節晚宴已經是正月十五日(猶太人以日落開始算第二天)。【該亞法】是主後18-36年在任的大祭司,他們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祂,。縱使他們【恐怕民間生亂】但人的【詭計】終究仍為神所用,成就祂的計劃,更表示主耶穌很得民心,逾越節期間各地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都上耶路撒冷來過節,不易維持秩序。【長大麻風的西門】早已被主耶穌治好了設宴待客.這【一個女人】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約12:3)。【極貴的香膏】就是【真哪噠】一種由印度進口的甘松香油,價格昂貴。在宴席間以香膏塗抹貴賓是古代中東的習俗,不過使用如此昂貴的香膏顯得很奢侈。這香膏值三十兩銀子(約12:5)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但人若被世俗價值的左右,就會將奉獻給基督這樣的【美事】視為【枉費】。但主耶穌不是否定【週濟窮人】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才有永遠的價值。【真哪噠】可以用來膏抹尊貴的客人,也可以給死者膏身。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這女人所行的】就是馬利亞因為被主的愛所摸著,不惜代價地愛主,【當下】是馬利亞膏抹主的時候,猶大卻出賣主。【三十塊】是指猶太銀子30舍客勒,相當於普通人120天的工資。馬利亞因為愛主,用300天工資的香膏來膏主,猶大因為愛錢,以120天工資的價格出賣了主,主耶穌在猶大和祭司長的眼中,不過如同一個【三十舍客勒】的奴隸(出21:32)。(17-30節)【逾越節的筵席】正是主耶穌【最後的晚餐】主耶穌要賦予【逾越節的筵席】嶄新的意義。除酵節共有七天,【除酵節的第一天】指正月十四日日落至十五日日落,也就是逾越節(出121:15-20)。猶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逾越節的羊羔,晚上【吃逾越節的筵席】。20節【坐席】原意【斜倚】這是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上的落座方式,表示從埃及被釋放得自由。主耶穌的話引用了詩41:9,表明祂心中的傷痛應驗了【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同我沾手在盤子裡的】猶太人的逾越節筵席是大家共享羊肉,餅,苦菜等食物,各人拿一小塊餅蘸著盤裡的調味醬吃。25節猶大稱呼耶穌【拉比】並沒有像其他門徒那樣稱耶穌為【主】。這段對話很可能是私下進行的。主耶穌以【你說的是】表示利用對方問題中隱含的答案來答覆對方,肯定並接受其答案。【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裂開。【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是。這【杯】是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自己很可能並沒有喝這第三杯,而是用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28節)。馬太特別提到【使罪得赦】呼應一開始天使宣告的【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1:21)。西乃之約以祭【立約的血】新約則以主耶穌流的寶血作為立約的憑據。主耶穌並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這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因為祂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39節),最後,主耶穌獨自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這第四杯發酸的酒,就是【醋】(27:48)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他們唱了詩】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結束時要唱【哈利路篇】即詩篇115至118篇。 思想:馬利亞在耶穌身上做了一件美事,就是為耶穌獻上香膏。為何她這樣做會得著耶穌的稱讚?因為是出於一份很大的愛,很深情的奉獻。猶大以三十舍客勒出賣了主, 當主耶穌藉逾越節的筵席主餐說明祂為我們付上的代價,期待我們與神立約,重新與主建立美善的關係的同時;我們對主的估價是多少呢?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能夠看清生命中的價值,幫助我們明白神的話語和心意,並為神話語上代價,真心獻上,讓主的名在我們生命中得著最美的香氣。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9:1-15馬太福音 19:1-1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第一節【離開加利利】主耶穌結束了在加利利訓練門徒的事工,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祂所走的是在耶路撒冷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道路。主耶穌這次前往耶路撒冷並未取道撒馬利亞,而是經過【約旦河外】希律安提帕管轄的比利亞。加利利山地由希律安提帕管轄,有許多外邦人雜居其間,是國際商路經過的地方。猶太地由羅馬巡撫直接管轄,中心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中心是聖殿,控制聖殿的是撒都該祭司貴族與公會,他們都是宗教和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猶太拉比根據(申24:1)允許人休妻,但對當時休妻的合法理由爭論不休;成為有法利賽人來試探耶穌的把柄。主耶穌的答話,是要把人帶回【起初】的光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耶穌表示婚姻是神所命定的,並且神的命定是一男一女的關係。男女兩人一經婚姻的結合,在神眼裡就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個人。每一對夫妻都是【神配合的】在神面前都是【一體的】。因為他們的婚姻背負著神的見證,表達神要與人聯合的心意,不管人怎樣悖逆,神永遠不改變與人聯合的心意,所以【人不可分開】。摩西律法中休妻的條例(申24:1)並非【吩咐】連肯定都沒有,只不過是因為現實中不能避免休妻的事,需要保護被休妻子的權益。摩西準許人休妻,乃因人【心硬】並非神【起初】的心意,不是表示神喜悅人休妻。正當的離婚只有一種理由,就是有一方犯了淫亂,因為淫亂在神看,已經破壞了夫妻的合一。門徒的意思是說,人一旦結婚就要受到束縛,除非對方犯了淫亂,否則就無法得到釋放,這樣倒不如不結婚為妙。11節【這話】是指第10節門徒的話,也可能指主耶穌在第3- 9節關於婚姻的教導,特別是第9節。【惟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指人若想靠自己做到不離婚是困難的,但只要神賜給,就可以做到。12節【閹人】指有生理上的缺陷。【為天國的緣故自閹】指有人自願保持獨身,以免受家庭的分心。天國子民無論不離婚或不結婚,都需要接受十字架的對付,不堅持自己,單單領受和遵行神的旨意。【門徒就責備那些人】門徒是因認為小孩微小,幼稚,無知,不應為此小事阻延主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行程。但像小孩子【這樣的人】單純,謙卑,正是進天國的必要條件(18:3),是主所喜愛的。 思想: 婚姻是神對人美滿的心意,神是不希望人分開。神盼望人完全,這不等於人就是完全。成聖的路是有一段過程,人必須努力朝著神的目標直奔。但門徒不明白耶穌的心,不明白耶穌的愛,當人焦點漸漸模糊,在事奉上就會與人產生衝突。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與人有美好關係,縱使我們不懂得處理與人的關係,不懂得體諒,不懂得愛與關懷,就求主先引導我們的愛,祢的十字架底下,使我們沒有任何憂愁的,靠祢喜樂,幫助我們常作主喜悅的事情。阿們!

馬太福音 9:18-38馬太福音 9:18-3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8-26節)記載耶穌醫治血漏及死人復活神蹟【管會堂的】是在猶太會堂裡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人中有相當高的地位。這個管會堂的人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眾人面前拜主,表明他的謙卑與信心。按照律法【血漏】是不潔淨的,凡接觸患血漏的女人的,也會成為不潔(利15:25-30)可能因此這女人不想讓人知道,而偷偷來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繸子】是猶太人縫在外衣下擺的藍白色穗帶,代表律法613條誡命(民15:37-39)。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那個死了的女孩剛好是十二歲(路8:42) 兩者都指向生命的喪失,馬太要用這兩個神蹟帶出天國之王生命的權能,祂要藉著這生命的權能建立祂的國度。【你的信救了你】說明她摸主衣裳繸子的行動,乃是出於裡面的信,是【信】而不是【摸】救了她。【女兒】這是四福音所記載的唯一被主耶穌如此稱呼的女人(路8:48;可5:34)。【吹手】是受僱在葬儀中吹笛致哀的人。【許多人亂嚷】是受僱在葬儀中為死者哀悼,哭叫的女人。血漏婦人的神蹟發生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但主耶穌卻堅持要使它變得眾所周知。叫人死裡復活是件大事,但主耶穌卻【攆出】看熱鬧的眾人。管會堂的請主耶穌為他女兒按手(18節)主卻直接拉著閨女的手叫她起來了。神不必按照人既定的方法行事,正如禱告不應限制主一定要怎麼做。(27-31節)記載耶穌醫治瞎子;【大衛的子孫】在當時是猶太人對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特定的稱呼。這兩個瞎子只求主耶穌可憐他們,他們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我標榜有何善行,瞎子們一路緊緊跟隨,一直跟著主耶穌進了房子,表明他們恆切的態度和有始有終的信心, 人看到的是瞎子們緊跟主的行為,主耶穌看到的卻是行為後面的信心。主耶穌在本章一再提到【信心】(2,22,28,29節)是因真正的信心一定會帶出外面的行為。靠著宣揚神蹟奇事來招徠好奇的群眾,正是人的慣常作法,但主耶穌的方法卻是【宣講天國的福音】(35節),因為神蹟奇事並不能使人悔改(34節)。天國子民不能只為了傳揚主的【名聲】掀起人情緒上的狂熱,而要使萬民真正認識主耶穌作祂的門徒。(32-34節) 記載耶穌醫治啞巴;主耶穌先叫死人復活(18-25節),再叫瞎眼得開(27-30節),最後叫啞巴開口。是因天國之王生命的大能不僅能對付死亡的權勢,更能醫治人生命中的殘缺。但當屬天的權柄顯出來的時候,就引動了黑暗權勢的抵擋,天國之王的權柄在神的百姓中引起了兩極分化。因此,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35-38節) 記載耶穌憐憫眾人,【就憐憫他們】主耶穌不是憐憫罪,而是憐憫罪人的困苦流離。【收祂的莊稼】原文是【到祂的收割裡】,即有分於祂的收割。莊稼的主人當然知道何時打發人出去收割自己的莊稼,但對於工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自己能被僱傭做工。 思想:神蹟真正的動力,是否信心?頭三個神蹟是要需要信心才成就出來,但第四個神蹟,趕出啞巴鬼的神蹟中,耶穌沒有談到這人或他的朋友有甚麼信心。原來神蹟發生的最大關鍵不只是信心,更是愛和憐憫,因愛能創造神蹟。 祈禱: 親愛主,求祢賜我們憐憫的心,讓我們行事為人都有主祢的心腸;幫助我們領受神的話語,作神所吩咐的事,更為主收割莊稼。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