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4:1-25

馬太福音 24:1-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耶穌出了聖殿】正是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把聖殿重建,富麗堂皇,宏偉壯觀。聖殿的被毀顯示這殿從此與天國的進展無關了,對天國的顯現已經失去了作用。【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這預言應驗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王子率領的羅馬軍隊徹底摧毀,甚至石頭也被撬開,以取得聖殿被燒毀時從屋頂上熔流其間的金箔。主耶穌離開聖殿【坐在橄欖山上】門徒其實問了3個問題:【這些事】(聖殿被毀)【祢降臨】【世界的末了】他們可能認為這三件事將同時發生。但主耶穌要他們明白,聖殿被毀還不是【世界的末了】末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到。【降臨】一詞在四福音中只在本章(3,27,37,39)裡出現,但在使徒書信中曾多次用來講主耶穌在榮耀中降臨。此字通常用來指達官貴人的探訪,君王的巡視,神的降臨。主耶穌在啟示【預兆】之前,先提出警告:小心被【迷惑】。是否清楚知道眼見的末世預兆不是最重要,不被【迷惑】警醒等候才最重要。首先耶穌表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在過去兩千年中,有許多猶太人曾起來自稱基督,並有許多跟隨者,但最後都被證明是假的。雖然將會有戰爭,但是【末期還沒有到】在神帶進天國的計劃中【是必須有的】但並不能據此確定【末期】何時到來。【不要驚慌】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驚慌】並無幫助。戰爭並非末期特有的現象。【民要攻打民】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指國家間的戰爭。末期之前固然會有戰爭,飢荒,地震,但這些只是【災難的起頭】並不能憑它們來判斷末期的遠近。【災難的起頭】本意是【產前的陣痛】用來指末期到來之前的頻繁陣痛階段,真正厲害的【大災難】還在後面(21節)。主耶穌之前曾預言門徒將要被恨惡,遭殺害(10:17-22)這裡卻預言他們的使命將擴及【萬民】之中。這裡的【跌倒,陷害,恨惡】都是指門徒在遭受逼迫時會出現的情形。11節主耶穌一再地說,許多人要被【迷惑】可見被【迷惑】乃是教會歷史中很普遍的事。【不法的事】指不守規矩,違背神旨意的事,就使許多門徒對神、對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這裡的【得救】並不是指救恩,而是指脫離災難。靠著基督在【不法之事增多】許多人【漸漸冷淡了】的環境中【忍耐到底】持守祂的道和祂的名,也只有基督能拯救【忍耐到底】的人脫離災難。【天國的福音】原文是【國度的福音】是強調人的悖逆和神的權柄,目的是帶人悔改,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作見證】就是傳福音,不只是口頭的傳揚,更是生活的見證。15節主耶穌引用但11:31,預言大災難期間敵基督將高抬自己【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當敵基督進入聖殿,自封為神的時候(15節),就是末期【大災難】(21節)開始的信號,也是提示猶太人趕快逃走的信號,因為敵基督要大大逼迫猶太人。這場危機來得突然,在猶太地(即今日之以色列)的人應當立刻逃到山上,在屋頂上休息的人來不及進屋收拾行李(17節),在田裡耕作的人也來不及回家換上外套(18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鄉下人會進到有城牆的城巿裡面以求保護。【大災難】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但12:1),人無法憑想像來了解,只能用【大】來形容其可怕。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記載,主後70年聖殿被毀時,耶路撒冷有一百多萬猶太人被餓死或殺死,數萬人被賣作奴隸。大災難如果持續下去,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活得了,23節【基督在這裡…在那裡】都是指某一處地方,表示那些人所看見的再來的【基督】都是冒牌的假基督,只有少數人看見。因為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不會只向一小部分人顯現,而是要讓全以色列的人都看見(30節)。【假基督,假先知】原文都是複數,表示不只一個。【顯大神蹟,奇事】這些假基督,假先知照著撒但的運行,連【選民】猶太人也會被他們迷惑。 思想: 主耶穌預先將此事告訴我們,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對末世的好奇心,而是要我們格外小心謹慎,不要因為有人【顯大神蹟,大奇事】(24節),就以為他們必是從神來的。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 祈禱: 親愛主,求祢主幫助我們謹慎,活出屬神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免得入了迷惑,預備我們的心迎接主祢的降臨。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14:13-36馬太福音 14:13-3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 13節從此以後,主耶穌更多地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之外傳道,盡量避開大量群眾,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造就門徒的事上。【野地】並非是曠野,而是在加利利海東北岸伯賽大附近,在腓力二世的轄區之內。【天將晚的時候】猶太人的傍晚從下午三時開始,晚上從下午六時日落之後開始。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並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有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與其說是為解決人們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們轉向祂,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一樣指示門徒怎樣做(王下4:42-43)有意要他們親自參與,記住並學到功課。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坐】直譯【斜倚】是古代以色列人參加正式筵席的標準姿勢(約13:25)。【祝福】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這不是一次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聖經對兩次餵飽眾人(本節,15:36)和最後的晚餐(26:26,可14:22,路22:19,林前11:23-24)的描述,用的都是同樣四個動詞:【拿著】【祝福】【擘開】【遞給】。這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天國子民卻有更深的意思,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還是最後的晚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時天國之王將以主人的身份,接待祂在萬邦萬族中的全體子民。門徒所收回來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和雜物的柳條籃,可能12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按當時猶太人的規矩,在公共場合不允許婦女和小孩與男人一同進食,因此婦孺必須另聚一處領受餅和魚,人數不詳。馬太在此特別提及【婦女孩子】是仿照出12:37,表示婦孺之數要另加在神的百姓數目之上。22節【催】原意是【強迫】語氣很重。眾人對主耶穌餵飽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稱頌祂為【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要【強逼祂作王】,做他們的政治領袖。門徒們也很有可能產生同樣錯誤的認識,所以主耶穌催他們迅速離開。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23節)。【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放心】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了,而是說有主耶穌在,無須害怕。彼得有真信心,所以敢下海行走。但人若對主的信實認識得還不夠,就會缺乏足夠的信心來持定主的話【你來罷】,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裡面便動搖起來【就害怕】,外面的環境也就會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在軟弱中若呼求【主啊,救我】,就必蒙主拯救。主先伸手拉住彼得,然後才責備他。【小信】是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一看環境,就會產生【疑惑】。憑信心生活的人,應該單單仰望神,而不注目於環境。神特意讓門徒們經歷這些難處,為了讓他們認識屬天的權柄,認識主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只有神的兒子才能顯明屬天的權柄。(34節)【革尼撒勒地方】是加利利海西岸近北端的一片平原地區。主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說明祂之前【獨自退到野地裡去】並不是因為害怕政治鎮壓(13節)。(35節)這裡的人非常熱心,他們打發人到周圍去找來所有的病人,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那裡得醫治。病人雖然得了醫治,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主是誰。人只有在裡面遇見了主,才能真實地接觸屬天的權柄。 思想: 人們縱使經歷偉大的神蹟後,人們只是認定主耶穌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無可否認,信耶穌與否,人人都有誤區和盲點,門徒在波浪搖撼誤把耶穌當鬼怪,誤把好心當惡意,驚慌失措,喊叫起來!信心源於個人與主面對面的經歷。信心不僅是一次過從無到有的拾取,也是一輩子從小到大的增長!彼得透過自己刻骨銘心【主啊救我】的經歷,最重要的學習並非【有耶穌今生就必逢凶化吉】;而是【耶穌果然是天地的主宰,果然是千真萬確的真神】! 祈禱: 親愛主,求祢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超越對主祢自以為的認識,教導我們懂得以信心面對艱難;求主幫助我們真正認識祢是我們真正的主。阿們!

馬太福音 27:34-66馬太福音 27:34-6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苦膽調和的酒】應驗了詩69:21的預言。【祂嚐了,就不肯喝】表示主耶穌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拈鬮分祂的衣服】應驗了詩22:18的預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天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38節應驗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的預言。39-44節所有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39節應驗了詩22:7。【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這話表明他們不明白神做事的原則,正是撒但試探主耶穌時所用的話(4:3,6)。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午正】即中午12點【申初】即下午3點。主耶穌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到申初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訥訌,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可能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利!以利!】是希伯來文【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二十二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以利亞】是猶太人心目中彌賽亞的先鋒,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利】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48節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26:29),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顯示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申初(46節)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從上到下裂為兩半】表示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我們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墳墓在主耶穌斷氣時裂開 【已睡聖徒】的復活是在主耶穌復活以後(53節)。主耶穌是復活【初熟的果子】所以要等到【耶穌復活以後】才有聖徒復活【從墳墓裡出來】。所以有聖徒在基督裡一同復活。百夫長和士兵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外邦人卻因著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了】。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所以神就揀選她們作基督死而復活的見證人。【晚上】原文是指黃昏逐漸接近日落之時,而安息日是從當天下午六點日落之後,到翌日下午六點日落為止,所以這時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可15:42) 。【亞利馬太】的約瑟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約19:38-39),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羅馬人一般不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下葬,只將屍體卸下丟在地上。猶太人依照律法,掛在木頭上的屍體必須在天黑前下葬(申21:22-23)但只把被處死的犯人埋在公墓裡。約瑟所安排的葬禮既符合猶太律法,又不同一般,高貴得體。60節【新墳墓】指從未使用過的墳墓,說明復活的只能是主耶穌,而不會誤會是別人。【預備日的第二天】指逾越節那天,是安息日。法利賽人和他們的敵人祭司長在安息日來見彼拉多,表明他們因為懼怕主耶穌的影響,不惜違犯法利賽人有關安息日的規定。 思想:耶穌不怕死亡,是為了世上的罪惡承擔一切,也不在乎一切羞辱,但他很在乎與神的關係。當他受苦,受凌辱時,因父神仍與他同在,所以他不懼怕;然而當世人的罪惡傾倒在他身上,神卻掩面不看,更受神的離棄是任何人都不能解的痛。耶穌捨身是為你和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否仍然不懂珍惜與神的關係呢? 祈禱: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們時刻尋求祢的面,因祢受苦受死乃是要我們與神與人有美善的關係,使我們不在意別人批評,羞辱;幫助我們時刻定晴主祢的十字架。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