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8:1-20

馬太福音 28:1-2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猶太人的曆法是一周七天,以第七天為安息日,就是今天的星期六。【七日的頭一日】是一個新的開始,就是現在的星期天,主耶穌在【七天的頭一日】復活,祂的復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主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都是婦女,從反面證明這不是虛構的故事,因為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婦女是不可以作見證的。【忽然地大震動】原文是過去式。2-4節是回述在婦女們即將走近墳墓之前就已發生的事。復活時有天使來證實,因為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把石頭滾開】挪開石頭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主耶穌能出來,乃是為了邀請婦女們去看空墳墓(6節)。【祂不在這裡】主耶穌雖然經過墳墓,但墳墓並非祂的終站,祂已經復活離開了。【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主耶穌曾再三預言祂將被殺且要復活(16:21;17:23;20:19)這些婦女之前是看著主被安葬的(27:60-61),她們再被天使邀請【來看安放主的地方】不會找錯墳墓。【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是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去客西馬尼園的路上,對十一門徒的私下囑咐(26:32),所以這句話可以在門徒面前證明婦女們的見證。婦女們【害怕】是因為天使的面貌榮耀可畏(3-4節)【大大歡喜】是因為天使的訊息可喜可樂。她們【抱住祂的腳】是猶太地的婦女們歡迎貴賓的禮儀,側面證明復活的主耶穌有一個實在的身體,而不是一個幻影。之前天使說【祂的門徒】現在主耶穌卻說【我的弟兄】。復活的天國之王不但沒有棄絕跌倒的門徒,反而稱他們為【我的弟兄】因為天國裡的弟兄關係不在於外面一時一事的表現,而在於裡面復活生命裡的聯結。主耶穌再次叮嚀【叫他們往加利利去】(7節)讓婦女們在門徒面前證明自己確實看見復活的主耶穌了。這些兵是彼拉多暫撥調給公會看守墳墓的(26:65-66)他們不是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人,而是空墳墓的見證人。兵丁失職反得銀錢,顯示祭司長和長老也相信兵丁的報告屬實,但他們卻並未因此產生敬畏的心,反而蓄意掩蓋基督復活的事實。既然兵丁【睡覺】了,怎麼知道是【祂的門徒來把祂偷去了】呢?這個謊言非常不合理。【今日】指馬太福音成書的時候,顯示當時還有許多猶太人以這個不合邏輯的【傳說】來抵擋基督復活的信息。復活之後更廣大的使命也要從加利利展開,門徒們的大使命就是延續天國之王所開始的使命(18-20節)。門徒雖然遠遠地【見了耶穌】但【還有人疑惑】(17節),主耶穌便主動【進前來】消除他們的疑慮。祂【人子】的身份裡,要死而復活之後才獲得【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所有的權柄】原文是單數,不是指許多各種各樣的權柄,而是指一個完全的權柄,是從父手中接過來的屬天的權柄。【所以】顯示主耶穌使天國降臨到地上的大使命(19-20節)必須根據祂所得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18節)。【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表明大使命不只是傳福音,讓人信主得救,而是要【使萬民】成為天國之王的【門徒】預備進入天國。【門徒】就是主自己的學生,主耶穌沒有教導做門徒的方法,只教導了做門徒的道路,就是主耶穌自己走過的十字架的道路:【父,子,聖靈】有三個位格,卻只有一個單數的【名】,顯示了三位一體的真理。【施洗】原文是【將他們浸入水中】。【凡我所吩咐你們的】指主教訓門徒的一切話,包括大使命。【教訓】的目的是為了【遵守】。【直到世界的末了】就是直到主再來的時候,可見大使命是對主再來之前所有信徒的吩咐。主耶穌是【以馬內利】(1:23)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思想: 耶穌已經復活了,如今帶著【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來與我們同在,只有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才能得到屬天的權柄,完成大使命。無論在任何光景,我們都知道神仍然工作,因主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祈禱: 親愛主,求祢打開我們心靈的眼睛,讓我們深信祢勝過死亡,更為我們復活,使我們恆心忍耐, 跟隨祢的腳步,承接使命並相信神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們!Lam HungPong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1:1-46馬太福音 21:1-46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天國之王的入城儀式。【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撒下16:2)。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有兩匹驢。主耶穌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1節),所以【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謙卑地騎著驢駒引自賽62:11和亞9:9。民眾【把衣服鋪在路上】和【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和散那】是希臘文對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祢立刻拯救】(詩118:25)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 群眾如此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天國之王即將上十字架【合城都驚動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們始終不認識主,不知道如何應對天國之王的造訪。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販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上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示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的,讓人看到。天國之王一進入聖殿,就驅趕了在聖殿中不該有的,又把在聖殿中該有的顯明出來,醫治瞎子瘸子,使聖殿裡再有向神讚美的聲音。【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主耶穌在受難周裡,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18-22節耶穌藉著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的事件,預言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的百姓將被棄絕;但門徒的注意力沒有在咒詛無花果樹的警告意義上,他們驚訝的是主耶穌話語的力量。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並不是根據祂自己,乃是根據神的定意。因此禱告是要禱告進神的旨意裡去,而不是用禱告改變神的旨意。如果對神的旨意【有信心,不疑惑】連移山填海這樣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為可能。23-27節是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對主的質疑,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應他們。主耶穌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天國。28-44節耶穌說出葡萄園的比喻; 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根據猶太律法,當地主不住在產權所在地時,園戶可以要求他們所耕種之地的所有權(他勒目Talmu, Baba Bathra, 35b, 40b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 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23)。【比喻】原文是複數詞,指上述兩個比喻。猶太教領袖明白了主的話語,卻沒有悔改的心。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平時彼此敵對,現在則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第一次合謀除掉主耶穌。
思想:主耶穌為神殿心裡焦急而採取潔淨的行動,以施洗約翰所仗之權柄點出自己權柄的根源,用兩個比喻說明在主眼裡誰是遵行主道,忠於所託的人。因我們要向神交賬,神給我們恩賜,生命,我們有否結出果子來歸給神呢?還是將主推出園外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懂得摸著主祢的心意,更滿足我們的王,願意謙卑為主所用;幫助我們每日都調整生命的優次,因著信心為祢結出果子。阿們!

馬太福音 9:1-17馬太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主耶穌把迦百農稱作【自己的城】這是天國之王正式開始工作的地方。(2-8節)醫治癱子【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第3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是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人看重外表的【行走】主耶穌卻看重屬靈的實際【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布天國之王【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眾人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此事並非表明【神】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而是表明主耶穌自己就是天國之王。(9-13節)呼召馬太;就是本書作者,又名利未,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掉了鐵飯碗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關】是繳稅點,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貿易通道上,向東不遠就是希律安提帕和腓力二世的轄區分界約旦河,所以此地設有稅關。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從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這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之一,自恃聖潔敬虔,不接近罪人。猶太人所說的【罪人】不是指觸犯刑法的人,而是指不遵守律法的人。天國之王第一次來的時候,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來服事人。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六6,神不是向人要【祭祀】,而是要給人【憐恤】。【揣摩】意思是【學習】。【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14-17節)辯論禁食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 門徒們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相交的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古時中東地方的人在婚禮以前,新郎有年輕親友作【陪伴之人】和他一起飲酒歡鬧,持續數日,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16-17節表示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天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因天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因此耶穌講出兩個生活的比喻;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撕破。【新酒】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 思想: 主耶穌願意俯就卑微的罪人,服事我們,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要讓我們明白對人存憐恤的心,比恪守宗教儀文更蒙神悅納。事實上,這世上並沒有配進神國的義人,而自以為義的人將會失去得救的機會。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神的權柄。求主堅定我們,相信神的大能,更明白主祢的憐恤,。求主加力除去生命中不信,求主幫助我們成為蒙神悅納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