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 27:34-66

馬太福音 27:34-6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苦膽調和的酒】應驗了詩69:21的預言。【祂嚐了,就不肯喝】表示主耶穌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拈鬮分祂的衣服】應驗了詩22:18的預言。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約19:20)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天國之王的登基儀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38節應驗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賽53:12)的預言。39-44節所有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39節應驗了詩22:7。【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這話表明他們不明白神做事的原則,正是撒但試探主耶穌時所用的話(4:3,6)。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午正】即中午12點【申初】即下午3點。主耶穌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到申初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訥訌,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可能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利!以利!】是希伯來文【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二十二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以利亞】是猶太人心目中彌賽亞的先鋒,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利】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48節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26:29),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顯示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申初(46節)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從上到下裂為兩半】表示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我們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墳墓在主耶穌斷氣時裂開 【已睡聖徒】的復活是在主耶穌復活以後(53節)。主耶穌是復活【初熟的果子】所以要等到【耶穌復活以後】才有聖徒復活【從墳墓裡出來】。所以有聖徒在基督裡一同復活。百夫長和士兵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外邦人卻因著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了】。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所以神就揀選她們作基督死而復活的見證人。【晚上】原文是指黃昏逐漸接近日落之時,而安息日是從當天下午六點日落之後,到翌日下午六點日落為止,所以這時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可15:42) 。【亞利馬太】的約瑟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約19:38-39),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羅馬人一般不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下葬,只將屍體卸下丟在地上。猶太人依照律法,掛在木頭上的屍體必須在天黑前下葬(申21:22-23)但只把被處死的犯人埋在公墓裡。約瑟所安排的葬禮既符合猶太律法,又不同一般,高貴得體。60節【新墳墓】指從未使用過的墳墓,說明復活的只能是主耶穌,而不會誤會是別人。【預備日的第二天】指逾越節那天,是安息日。法利賽人和他們的敵人祭司長在安息日來見彼拉多,表明他們因為懼怕主耶穌的影響,不惜違犯法利賽人有關安息日的規定。 思想:耶穌不怕死亡,是為了世上的罪惡承擔一切,也不在乎一切羞辱,但他很在乎與神的關係。當他受苦,受凌辱時,因父神仍與他同在,所以他不懼怕;然而當世人的罪惡傾倒在他身上,神卻掩面不看,更受神的離棄是任何人都不能解的痛。耶穌捨身是為你和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否仍然不懂珍惜與神的關係呢? 祈禱: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們時刻尋求祢的面,因祢受苦受死乃是要我們與神與人有美善的關係,使我們不在意別人批評,羞辱;幫助我們時刻定晴主祢的十字架。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太福音 23:1-12馬太福音 23: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1-12節是主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要把【門徒】和那些渴慕主耶穌教導的【眾人】從法利賽人的律法重擔下釋放出來。當時猶太會堂裡設有【摩西位】用大塊岩石鑿成,講解律法的人坐在其上。【文士與法利賽人】對猶太祖宗的遺傳非常熱心,他們在摩西律法之外又加上歷代祖先遺傳的條例,教訓猶太人遵行。第3節【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指有關律法的教訓。【你們要謹守,遵行】在主耶穌復活之前,門徒和猶太人仍須謹守,遵行律法。文士和法利賽人雖然【能說不能行】但只要他們教導的是神的話語,聽的人仍要切實地去行。愛慕天國的人要單單注意神的話語,不要去注意傳神話語的人,即使傳神話語的人自己缺乏見證,神的話還是要切實遵行的。法利賽人將【難擔的重擔】指律法的重擔。他們用嚴苛的儀文條例來要求別人,自己只是做表面功夫,裡面卻沒有行出律法的實際。法利賽人能講對的事,但卻不能把對的事行出來,他們所作的不是因為敬畏神,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都成了虛假的儀文。【佩戴的經文】是猶太人根據【示馬】的字面教導【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6:8),把四段經文(出13:1-10;出13:11-16;申6:4-9;申11:13-21)寫在小羊皮卷上,放在皮製的經文盒(Tefillin)裡。13歲以上的猶太男子通常攜帶兩個經文盒,禱告時用皮帶把它們分別綁在手臂上和前額上,提醒自己不可忘記神的話。【做寬了】的是指皮帶,但也有人認為指他們不只在禱告時戴,而且整天都戴著佩經盒。【衣裳的縹子】是猶太人根據【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做口子,又在底邊的口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民15:38)的字面教導,在外袍四角縫上的藍細帶子,提醒自己遵守神的誡命。這些作法都是為了塑造一個虔誠的形象,在猶太社會裡贏得尊敬。【筵席上的首座】代表屬世的地位【會堂裡的高位】代表屬靈的地位。【在街市上問他安】即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尊重。【拉比】是猶太教中教師階級的尊稱,一般猶太人以此稱呼文士。只有主耶穌基督是天國子民的【拉比】【夫子】【師尊】所有的天國子民都是平等的【弟兄】關係,可以師兄帶師弟,但不可以把人當作屬靈權威。在主耶穌的講話中【父】從來都用來稱呼神,所以對任何人都不可使用。這是教導門徒不要讓任何地上的人在天國子民的心中取代天父的地位。也不可迷信盲從任何【師尊】的權威。【師尊】意思是【教訓者,詮釋者,引導者】是猶太人對拉比的尊稱。誰在教會中越能服事人,誰就越【為大】。【用人】意思是【執事,侍者,管家】。天國子民不必注意名分地位,不必計較人的讚賞或輕視。不可【自高】更要【自卑】指自我謙卑的態度,不是有自卑感。 思想: 我們作天國子民生活為人是把裡面屬天生命的實際活出來,顯明我們屬於主的生命,所做的不是給人看,換取人的榮耀,而是做在神的面前,單單尋求神的滿足。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成為我們生命的榜樣,求主幫助我們放下一切的虛假,驕傲,自我,帶領我們進入主的生命,使生命得以不斷轉化,成長,內心充滿基督生命的特質,以致活出表裡一致的屬主生活。阿們!

馬太福音 21:1-46馬太福音 21:1-4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太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天國之王的入城儀式。【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撒下16:2)。四福音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有兩匹驢。主耶穌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1節),所以【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謙卑地騎著驢駒引自賽62:11和亞9:9。民眾【把衣服鋪在路上】和【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和散那】是希臘文對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求祢立刻拯救】(詩118:25)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 群眾如此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天國之王即將上十字架【合城都驚動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們始終不認識主,不知道如何應對天國之王的造訪。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販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上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示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的,讓人看到。天國之王一進入聖殿,就驅趕了在聖殿中不該有的,又把在聖殿中該有的顯明出來,醫治瞎子瘸子,使聖殿裡再有向神讚美的聲音。【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位於耶路撒冷東郊,橄欖山之東南。主耶穌在受難周裡,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18-22節耶穌藉著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的事件,預言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的百姓將被棄絕;但門徒的注意力沒有在咒詛無花果樹的警告意義上,他們驚訝的是主耶穌話語的力量。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並不是根據祂自己,乃是根據神的定意。因此禱告是要禱告進神的旨意裡去,而不是用禱告改變神的旨意。如果對神的旨意【有信心,不疑惑】連移山填海這樣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為可能。23-27節是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對主的質疑,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應他們。主耶穌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天國。28-44節耶穌說出葡萄園的比喻; 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根據猶太律法,當地主不住在產權所在地時,園戶可以要求他們所耕種之地的所有權(他勒目Talmu, Baba Bathra, 35b, 40b  )。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 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叫祂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23)。【比喻】原文是複數詞,指上述兩個比喻。猶太教領袖明白了主的話語,卻沒有悔改的心。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平時彼此敵對,現在則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第一次合謀除掉主耶穌。 思想:主耶穌為神殿心裡焦急而採取潔淨的行動,以施洗約翰所仗之權柄點出自己權柄的根源,用兩個比喻說明在主眼裡誰是遵行主道,忠於所託的人。因我們要向神交賬,神給我們恩賜,生命,我們有否結出果子來歸給神呢?還是將主推出園外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懂得摸著主祢的心意,更滿足我們的王,願意謙卑為主所用;幫助我們每日都調整生命的優次,因著信心為祢結出果子。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