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12-45

馬可福音 1:12-4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的【催】字更顯出行動的急迫。神的兒子要立刻開始服事,所以聖靈剛降在主耶穌身上,接著就立刻【催促】祂到曠野【受撒但的試探】。主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相當於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曠野生涯,主動接受撒但的試探,顯明主耶穌是神的愛子(11節)。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顯示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日期滿了】指根據神救贖的計劃,差遣祂兒子耶穌基督建立神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神的國】就是接受神掌權治理的範圍。神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而福音就是進入神國的路。【加利利海】又稱革尼撒勒湖,也叫提比哩亞海,捕魚業昌盛,人口密集,許多村莊環繞湖而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經跟隨主耶穌(約1:35-42)雅各和約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夥伴(路5:10)這四個漁夫除了捕魚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技能,魚網和船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倚靠。現在他們卻要丟開熟練的生活技能,離開故鄉和親友,去從事一個一無所知,毫無把握的事業,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隨】(18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會堂】(Synagogue)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才開始有的,那時聖殿被毀,猶太人就建立會堂,聚集禱告並講解律法。猶太成年男子每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禱告三次,會堂最初是為此目的而設立的。主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對像都是猶太人。主耶穌的第一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話語去服事人,把人帶回神的權柄之下。【眾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更是祂話裡的【權柄】。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竟然能在猶太人的【會堂裡】(23節)敬拜神,卻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直到他遇見了主耶穌。污鬼雖然認識耶穌基督是【神的聖者】(24)卻拒絕接受祂作主,所以仍與祂沒有相干。【神的聖者】(24)指【分別為聖歸給神的那一位】是神兒子的別稱(路4:34)。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好像是把榮耀和讚美歸於主,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27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二件服事,就是用神的權柄把人從黑暗的權勢中釋放出來,叫人得著真理的自由,享受神所賜的安息。31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三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能力醫治人,讓人能起來服事。32節記載主耶穌的第四件服事,是叫人進入安息的服事,他們在安息日得不著安息,到主面前就能得著安息。35-37節此時眾人來找主,並不是因為想聽道,而是為了醫病趕鬼(32節)。主耶穌拒絕眾人的尋找,因為祂奉差遣來服事的目的是要傳神的道,而不是為了醫病趕鬼。主耶穌甘心服事人,但祂的服事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根據神的心意。主耶穌服事的次序是先【傳道】再【趕鬼】,看重神的見證過於工作。41-44節主耶穌醫治【大麻風】這個人認識自己,需要得醫治,他也認識在主只有【肯】或【不肯】。律法規定大麻風病人必須隔離,主耶穌本可以只用一句話就醫治他,但主卻【伸手摸他】,表明祂願意憐憫他【你潔淨了吧】表示神的兒子話中有權柄,祂的服事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就的。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沒有醫治當時所有的疾病,也沒有趕出所有的污鬼;雖然【動了慈心】(41節),卻沒有解決當時所有人的需要。因為主耶穌來到地上服事人,目的不是醫病趕鬼,解決人肉身的需要,而是【宣揚神的福音】(14節)。因此,主耶穌吩咐那人【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44節),因為主的時候還沒有到。那人沒有順服主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雖然是出於好心,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不能再自由地在城裡傳道。 思想: 主耶穌基督來到宣揚神的國,這個國度不但只要面對仇敵撒旦的試探攻擊,,面對這榮耀神的國度,耶穌基督不只是要祂一人完成,更願意我們一同的參與,跟隨祂的道路,我們有否看到祂榮耀的國度,聽到祂的呼召【來跟從我】一同完成祂的工呢? 祈禱: 主耶穌感謝祢要將神的國度帶進我們的當中,我們更榮幸地參與主祢的工作,儘管我們是卑微甚至沒有學問,祢仍看重我們,呼召我們,求主開我們眼睛,不只顧眼前的生活,更顧念神祢國度的工作。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7:1-37馬可福音 7:1-3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古人的遺傳】指歷代猶太拉比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伸,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被法利賽人所恪守。法利賽人所指的【洗手】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宗教禮儀。雖然法利賽人很認真,但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麼說,乃是人怎麼說。因為動機不對,所以敬拜神也沒有用。(10節)【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咒罵父母的,表明他和神的關係出了問題【各耳板】(11節)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各耳板】的誓詞,變成了一種手段,讓作兒女的可以逃避律法上明定對父母應盡的責任。【各耳板】的藉口,表面上是以【神的道】維護【神的道】,實際上是【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13節)。因為他們只按著一段經文的字句,而忽略了全部聖經的精神。(14節)耶穌特意【叫眾人來】要宣布一個新的原則(15-16節)。猶太拉比認為人剛開始是在一種潔淨的狀態中,污穢的來源是外面。主耶穌卻宣告,污穢的來源不在外面,而是在裡面。在神國裡污穢不是外面的,乃是裡面的:不是物質的,乃是心靈的。主耶穌說出了那番關乎【潔淨】與【不潔淨】的話以後(1-23節),立即前往推羅,醫好了外邦婦人的女兒。祂不但用行動除去了潔淨與不潔淨食物的區別,也用行動除去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區分。這婦人是個外邦人。【屬敘利腓尼基族】指屬敘利亞轄區的腓尼基人,(27節)【狗】是當時猶太人對外邦人的蔑稱,主耶穌故意用迦南婦人常從猶太人口中聽到的蔑稱來和她說話,好在眾人面前顯明她的信心。主人會餵養家狗,但次序是兒女先吃,狗後吃。主耶穌並不蔑視迦南婦人,而是藉此表明祂事工的次序,祂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才臨到外邦人。離棄神的人,在神面前如同沒有靈性的畜類。但迦南婦人卻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見怪,反倒承認自己在神眼中的本相,甘心站在【狗】不配的地位向主求恩。神必然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因這句話】就是她甘心站在狗的地位上求碎渣兒的話,這是她信心的表現。主耶穌從加利利向北走好幾天到推羅,西頓,然後再走十幾天迂迴向東經過【從低加坡里境內】再向南【來到加利利海】表明這次旅行是主耶穌特意為外邦人安排的,因為一路都經過外邦人的地方。32-36節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他聽不見主的話,所以主耶穌用啞劇的形式讓他明白主對他的醫治。主耶穌沒有照人的請求【按手在他身上】(32節)耶穌【嘆息】(34節)可能是人為何不認識祂做工的方法,一定要限制主做工的方式。過程中有另人費解的行動,但強調的是耶穌施行的神蹟都是親自用祂的手去作的,也正是一個僕人親力親為用手作工的表現,切合馬可福音讓人明白耶穌這個神的義僕的主題,。(34節)【以法大】是亞蘭話,是說給眾人聽的,他的耳朵就立刻開了,舌頭的結也解了,可以開始正常說話了。當中沒有記載這人說甚麼話,但強調開始正常說話,表示能過著正常的生活,這個【耳聾舌結的人】(32節)很可能是猶太人,所以主耶穌囑咐同樣他們不要張揚,免得猶太眾人只把祂看作是個施行神蹟的人。眾人看見神蹟的反應: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好極了,正是耶穌擔心他們對神蹟的誤解。 思想:法利賽人聽是聽不到,看也看不見,是因為對耶穌的不信,經文的主角沒有記載他信心多少,只是按照人的意願到主的跟前,接受主親手的安排及醫治,我們在信仰的期望裡,有否對主在我們生命的工作過程中產生疑問?或是在過程中期盼主按照自我的意願配合心中的安排呢? 祈禱: 親愛主耶穌,我們承認我們面對前路,方向有很多自我的看法或是判決,縱使交託給祢,都期望按照我們的方式或過程而達到,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明白將生命放心交比祢。阿們!

馬可福音 9:30-50馬可福音 9:30-5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過加利利】是他們即將跟隨主踏上往耶路撒冷最後一段旅程。主耶穌【不想讓人知道】這次加利利之旅,因為祂要單獨教導門徒十字架的道路。這是主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8:31,9:31,10:33)門徒聽得懂【他們要殺害祂】卻聽不懂【過三天祂要復活】。主每次說到十字架的時候,必定提到復活的事,但門徒們還不能領會復活的啟示(10節),因此,門徒們一路爭辯不休,主耶穌並沒有當眾責備門徒,卻是私下教導他們。(34節)【門徒不作聲】表明他們所議論的題目讓他們很尷尬。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表明他們在登山變像看見了神國的榮耀以後,一直思想的是自己在這榮耀中能佔有多少,卻不是思想主耶穌關於十字架的教導。神的兒子降卑自己來服事人,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祂的門徒也應照樣要走降卑自己服事人的道路。(36節)【小孩子】在猶太社會裡是極微小的,不受人重視和尊敬。(37節)【為我的名】指為著榮耀歸主,因為對方是【屬基督】的(41節)。【小孩子】指任何一個謙卑追求主的神國子民,主耶穌看重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38-41節是在主耶穌完整的教導中插進去的一段話。這段插話是因為約翰聽了主耶穌關於【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的教導,立刻明白自己禁止別人趕鬼是不對的,也可能他們【在路上議論的】就包括這件事。無論哪種原因,主耶穌都把話題帶回到【彼此爭論誰為大】上。既然那人奉主耶穌的名行異能,就必須在眾人面前承認主耶穌的名,福音就被傳開了,所以主說【不反對我們的,就是支持我們的】(40節)。最後耶穌表示門徒被賞賜的原因不是因為【一杯水】而是【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根據上文,這裡【跌倒】的原因可能指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34節)以致輕視,藐視看起來最不起眼的門徒,妨礙了他與基督關係。【大磨石】原文是【驢子推轉的磨石】比一般家用的磨石大得多,非常沉重。【扔在海裡】比喻妨礙人與基督關係的後果非常嚴重,必須盡快除去這種行為,並非使人【跌倒】會失去永生。人之所以會被別人絆倒,固然有外面環境的原因,但首先是因為自己有容易【跌倒】的【手,腳,眼】實際上許多人是自己絆倒了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想被絆倒,首先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而要付出代價,接受主對付並除去自己身上任何會使自己【跌倒】的【手,腳,眼】竭力維持自己在神面前的謙卑和單純。神國可以接受外面有殘缺的人,但不能接受裡面悖逆的生命,因人裡面的悖逆卻會拒絕神的生命。(45節)【地獄】一詞原為耶路撒冷城外一處深谷的地名,又叫【欣嫩子谷】(書18:16)。猶太人用來焚燒犯罪者的屍首和一切不潔的垃圾,所以該處的火常年不止息,比喻地獄永遠的刑罰,也表明拒絕創造主的,就像垃圾一樣失去了被造的用途。地獄就是與神隔絕的地方。人若離開神,只能和魔鬼,邪靈和罪人一起在與神隔絕的地方直到永永遠遠。與神隔絕的地方就沒有愛,沒有公義,沒有光明,所以聖經用【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48節)是引自賽66:24。【凡祭物必用鹽醃】鹽是神和百姓立約的象徵,被主潔淨的屬天生命必然能活出屬天的智慧,所以又引出下一節的【鹽】所代表的另一個含義。猶太拉比常用【鹽】來比喻智慧(西四6)【失了味】的希臘原文又有【成為愚笨】的意思。 思想:耶穌不只教導門徒彼此爭大的不是,更要讓門徒明白爭權奪利,背後的後果,代價相當巨大及沉重,而且影響到永遠,我們有否因著自己把持的權利,讓別人受傷?甚至影響他們對信仰的看法呢?我們期望身邊的家人朋友不會落地獄,但我們有否運用我們的言語行為令他們落地獄呢? 祈禱:主耶穌,求祢赦免我們,赦免我們的自高自大,赦免我們很多自我權利的把持,讓我們明白背後的代價,教導我們學像基督。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