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3:1-35

馬可福音 3:1-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https://youtu.be/6UHn4qrMI9Q?si=uThYtcWLrpMoIRU1

【馬可福音】 猶太拉比禁止人在安息日醫治不存在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他們就說主犯了律法。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說祂沒有【憐恤】。這些人如此【窺探】表明他們相信主耶穌一定能行神蹟醫治,但醫治的神蹟並不能改變剛硬的心。在主耶穌的眼裡,不是【行善】就是【行惡】不是【救命】就是【害命】(4節)沒有中間的道路。【他們都不作聲】他們若回答說可以,就不能控告主耶穌,若回答說不可以,則違背良心。因此故意不回答主的問題【心裡剛硬】(5節)。那人勇敢地伸出本不能動彈的那隻手,就是信心的表現。(5節)【怒目周圍看】指忿怒地向四周瞪目,主耶穌這些細微的感情很可能是被彼得注意到的。主耶穌沒有繼續與法利賽人與希律一黨爭辯律法與字句,而是隱藏神兒子的權柄和力量,離開他們【退到海邊去】按著神差遣祂的目的在加利利海沿岸繼續服事。主耶穌的影響吸引了除撒馬利亞以外的整個前以色列地區的人,因此引起猶太政教人士的焦慮。(12節)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耶穌選立【十二門徒】都是經過神的手安排的,包括賣主的猶大。主耶穌帶門徒的榜樣,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14節)把自己生命和生活都開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與自己有密切的相交,並且有機會與祂同工。要與主同工,必須先常和主同在,親近他明白他的旨意。主耶穌在地上的服事擴展了,從一個人服事,變成十二個人服事。主所差遣的,祂必然會【給他們權柄】(15節)。主的差遣與託付,從不會超過祂所賜的恩典和能力。而是讓人參與祂愛的服事。這十二使徒在人看都是普通的小人物,除了彼得在使徒行傳有所記載之外,聖經中很少提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為神所注重的不是他們的工作,而是聖靈如何藉著他們工作。【半尼其】意思是【躁怒之子,大聲疾呼者】,雅各和約翰名叫【雷子】可見他們的脾氣非常大,暴躁如雷的人,也能為主所用。賣主的猶大居然也身列十二門徒之一,表明主和任何人配搭相處都是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主耶穌呼召了十二門徒,但祂自己的服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忙到【連飯也顧不得吃】。因為祂所留意是神的旨意有沒有成就,只有神的旨意成就了,祂才有滿足。當主耶穌在地上服事的時候,連祂在地上至親至近的人都誤解祂,以致說祂【癲狂】了。靠鬼王趕鬼對主耶穌的這個控告很嚴重,因為實行巫術是該當死罪的。【別西卜】是以革倫的蒼蠅神巴力西卜(王下1:2)猶太人稍加變音後用於稱呼【鬼王】。【壯士】指剛強、有力的人,象徵撒但;【壯士家】指撒但的國度;【他的家具】指被撒但所利用的工具,亦即被牠利用的世人。主耶穌靠著聖靈趕鬼,法利賽人卻說是靠著【鬼王】(太9:34)所以是【褻瀆聖靈】(29節)。人沒有一樣行為上的罪是得不著赦免的,但若存心敵對聖靈,剛硬到底,就沒有被赦免的可能。法利賽人明明看見了聖靈的權柄,卻存心拒絕接受,拒絕在恩典裡悔改,所以【永不得赦免】(29節)【要擔當永遠的罪】(29節)。這是新約聖經中最嚴肅的宣告與警告。35節主耶穌宣告了神國裡新的親屬關係。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生命關係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與神屬天的生命上。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神的旨意。 思想:面對信仰是面對規條還是面對生命的主?主耶穌要我們知道讓生命得到成長的重點,不是表面的規則,而是內裡的信心,更不是快捷方便讓人驚訝的見證,而是對神的兒子的跟隨。我們有否細察自我的內心?存放的是甚麼呢? 祈禱:感謝主來到是讓我們得著生命平安,我們很多時寄望以行為換取恩典,忘記主祢給予我們生命成長的重點,求主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願意盛載主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3:1-37馬可福音 13:1-3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離開了【聖殿】原文指殿的整個範圍。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記載,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拆除了第二聖殿原有的基石,把聖殿重建在另外鋪好的基石上,加高60肘,富麗堂皇,宏偉壯觀。聖殿的被毀表明這殿從此與神國的進展無關了對神國的顯現已經失去了作用。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王子率領的羅馬軍隊徹底摧毀,甚至石頭也被撬開【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門徒問聖殿被毀的時日,但主耶穌卻要他們明白,聖殿被毀還不是【末期】(7節)末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到。主耶穌在啟示【預兆】(4節)之前,先提出警告:小心被【迷惑】【要謹慎】(5節),持守聖經,持守住基督裡的地位,不要偏離基督。是否清楚知道眼見的末世預兆不是最重要,不被【迷惑】警醒等候才最重要。(7節)雖然將有戰爭,但是【末期還沒有到】因為戰爭在人類歷史裡始終存在,在神帶進神國的計劃中【是必須有的】但並不能據此確定【末期】何時到來。(8節)【民要攻打民】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指國家間的戰爭。末期之前固然會有戰爭,飢荒,地震,但這些只是【災難的起頭】並不能憑它們來判斷末期的遠近。主耶穌提醒門徒遇見逼迫和反對的時候,聖靈自然會帶領門徒怎麼說,說甚麼。一個家庭會因信仰上的衝突而發生分裂,這種事情歷來已很常見,將來會更劇烈。(13節)這裡的【得救】並不是指救恩,而是指脫離災難。沒有人能靠自己【忍耐到底】靠著基督在逼迫的環境中,持守祂的道和祂的名,也只有基督能拯救【忍耐到底】的人面對災難。經文中主耶穌引用(但11:31)預示大災難期間敵基督將高抬自己【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2:3-4)。(14節)【行毀壞】指敵基督(但9:27)【可憎的】指拜偶像(申29:17)。【不該站的地方】指聖殿內的聖所。當敵基督進入聖殿,自封為神的時候,就是那【大災難】開始的信號,也是提示猶太人趕快逃走的信號。這危機來得很突然,在猶太地的人應當立刻逃到山上,在屋頂上休息的人來不及進屋收拾行李(15節)在田裡耕作的人也來不及回家換上外套(16節)。【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17節)指她們行動不便,逃起來很辛苦。(18節)【冬天】是雨雪季節,道路泥濘難行,平時干涸的旱溪會充滿了水,很難渡過。【大災難】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但12:1)人無法憑想像來了解,只能用【大】來形容其可怕。大災難如果持續下去,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活得了【基督在這裡!看!在那裡!】(21節)都是指某一處地方,表明他們所講的【基督】(21節)都是冒牌的假基督,只有少數人看見。因為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不會只向一小部分人顯現,而是要讓全以色列的人都看見(26節)。(22節)【假基督、假先知】原文都是複數,表示不只一個。【顯徵兆和奇事】這些假基督,先知連【選民】(22節)猶太人也會被他們迷惑。主耶穌預先將此事告訴門徒(23節)。主耶穌再來的時間,是在【那災難以後】(24節)結束之時。在祂降臨時,天象可能會有極大的變異(亞14:6-7)。主耶穌再來時是駕著天上的雲降臨,而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預兆的目的是指著主的自己,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27節)【祂要差遣天使】把【他揀選了的人】從全世界【招聚】回到以色列,恢復他們祭司國度的地位,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以色列有大量的長青樹,所以冬天無花果樹的禿枝很顯眼。這種樹不到晚春不長葉子,所以一見有葉子出現,便知【夏天近了】。(29節)【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指所預言的事逐一應驗的時候,結局已經近在門口了。(30節)【這些事】指聖殿被毀。 (32節)【那日子,那時辰】指基督的再來。主即將再來,但決定【那日子,那時辰】的權柄在父神,主耶穌站在人子順服的地位上,也寧願有所不知。主耶穌所教導的不是猜測,計算祂何時再來,而是要一生時刻預備好,警醒等待(33-37節)。 思想: 我們不要以為得救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真正得救的人必然會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從信主的第一天開始就保持【警醒】(33節)。我們如果知道主在哪一天來到,就不必天天警醒,以為可以每天照過自己的日子了,只要等到最後那天警醒即可。正【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我們才必須隨時警醒.天天以等候主耶穌今天就來的態度生活為人,思想言行都是為著迎見主,討祂喜悅,以致神的生命在我們裡面越來越長大,配得承受神的國。 祈禱:主耶穌,我們知道主祢再來的日子很近,面對很多似是而非的世界,面對每日很多虛假信息,求主保守我們,更讓我們藉著主祢的話讓我們好好【警醒】等候主你再來。阿們!

馬可福音 12:1-44馬可福音 12:1-44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講了一個葡萄園的故事,祭司長,文士和長老,一聽就知道園主就是舊約聖經表示的神。葡萄園是【租】給園戶的,主權仍歸園主。耶穌清楚表示出神將祂的產業交託(租)給他們,是要他們按時交果子,把神的生命和見證活出來。(6節)【他的愛子】是耶穌要再次給他們知道主自己的身份並且來到猶太人中間。(7節)【園戶】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使產業歸於我們】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這些園戶可以把殺害繼承人說成是自衛,他們只是在抵抗一個想來奪取他們土地的強盜。(8節)【殺了他,把他丟在園外】園戶們不能在葡萄園內殺人,因為屍體會玷污他們的地,他們就很難賣出園中所出的果子了。更預示主耶穌被人棄絕,釘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神要把祂的產業託付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因著猶太教領袖棄絕主耶穌,神的國仍然繼續,神國子民不但要與神立約【租約】而且要在神面前結出生命的果子、活出屬天生命的見證。(10節)匠人】指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長老等;【石頭】指主耶穌。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是對那些猶太教的領袖研讀聖經卻不認識神旨意的人的諷刺。由13節至34節猶太人的領袖,包括:希律黨的人,撒都該人並文士輪流地要找耶穌的把柄,置他於死地。他們問耶穌交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這個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當時的羅馬銀幣上刻有羅馬皇帝凱撒的肖像,並用拉丁文刻著凱撒的字號。主耶穌卻指出,神國子民如果能看見凱撒的權柄之上是神的權柄, 就可以在寄居在地的時候安心生活在這個政權之下,但【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也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如果把屬地的和屬天的內容勉強調和在一起,雖然出發點是善良的,是想為神發熱心,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就好像這班希律黨的人惺惺作態地稱耶穌是為人誠實,不顧忌任何人,無所偏袒,只照著真理把神的道教導人的態度(14節)。另一方面,耶穌更表示(17節)【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19節是摩西律法(申25:5-6)表明神要人在祂面前永遠蒙記念,神所賜的產業可以永遠存留下去。正如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也就無法領會屬天的事。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所以不相信神能使死人復活。他們的錯誤也是【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明白神的能力】。撒都該人的根本問題還不是婚姻嫁娶,而是有沒有復活。撒都該人只接受摩西五經,所以主耶穌用摩西五經上的話作為依據。第26節引自神在荊棘的火焰中親自向摩西所說的話(出3:6)。神也正是在這段對話裡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是永恆不變的神。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26節)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所以說【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7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雖然已經死了,但神必定叫他們復活,否則祂就要變成死人的神了。神國是在生命中建立起來的,神國裡所充滿的都是復活的生命,沒有重生復活的生命,就不能進神的國。如果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這位【文士】是熟悉律法的法利賽人,並不贊成撒都該人反對複活,所以認為【耶穌回答的好】。29-30節引自申命記六章4-5節。申六4-9被稱為【示馬】(Shema即希伯來文【聽啊】)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便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第一要緊的】(29節)。31節引自利未記19: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掌握了愛神愛人的原則,守律法才不會成為教條主義的儀文。十誡可分為【愛神】和【愛人】兩大部分(出20:3-17)。這位文士原來可能是存心挑錯,結果卻很讚賞主耶穌的回答,他至少在這點上是誠實的。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們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到基督,法利賽人僅能根據先知字面上的預言,知道那要來的基督是【大衛的子孫】(36節)所以狹隘地以為彌賽亞只是另一個大衛,是一個帶領猶太人復國的政治領袖。法利賽人既不能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不能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經文表示主耶穌責備文士,平時也穿【長衣】來顯耀身份。【在街市上問他安】即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尊重。經學家,能講對的事,但卻不能把對的事行出來,他們所作的不是因為敬畏神,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都成了虛假的儀文。文士總是介意名分地位,喜歡被人尊重,高舉。【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40節)當日在聖殿裡可能設有照顧敬虔寡婦的製度,讓她們在殿內作息(提前五3-16)而她們原有的財產則交給文士等人管理。【假意作很長的禱告】(40節)指一面陷別人於困境,一面在外表維持虔誠的模樣。在婦女院的柱廊安放著十三個奉獻箱,專供前來敬拜神的人投入奉獻之用。寡婦的兩個小錢,本意雖是自謙,卻把窮寡婦的兩個小錢低估了,因為它們在主的眼中【比眾人所投的更多】(43節)。這位寡婦可以為自己留下一個小錢,但她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44節)因為她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神,相信神會負責供應她的生命。這是完全順服的信心,神所要得著的就是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 思想: 經文先強調耶穌責備文士,就是應為寡婦照顧的責任,卻吞食他們的家產,相反應該被人照顧的寡婦,卻願意奉獻所有,這個對比,要人知道神要得著的是人,而不是人所有的。人即使把所有的都給神,卻單單留下自己,自我,自尊,儘管地位多麼高崇,知識有多深厚,神對這些人還是一無所得。 祈禱: 主耶穌我們很多時面對身邊的價值觀,都是爭取,上游,因而忽略內心的實況,忽略身體有需要的人,求主保守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生命在成長中,更明白主祢要我們所作的工並主祢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