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6:1-56

馬可福音 6:1-5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帶著許多門徒從加利利海回到拿撒勒,,但那裡的人卻【厭棄】祂(3節)。眾人希奇祂所說和所做的,但他們最關心的是這權柄的源頭,這正是解經家和法利賽人所操心的問題(11:28)。拿撒勒人詳述主耶穌的家世出身,表明他們是憑著外貌認人。他們正確地拒絕了以主耶穌在地上的背景和關係作為祂智慧和能力的來源,卻不願意將這智慧與能力歸於屬天的源頭,所以就【因祂跌倒】(3節)。 (7節)主耶穌所呼召的工人,祂必負責賜給足夠的能力,主的呼召與託付從不超過祂恩典的預備。主耶穌此時吩咐門徒不要隨身攜帶錢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是為了讓門徒們在實際的操練裡學習單單信靠主,經歷主的信實和供應。(11節)【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當時法利賽人離開外邦人地區時,做此動作表示與外邦人的不潔無分無關。【希律王】是大希律(太2:1)的四個兒子之,當時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地區;這是主耶穌第一次引起希律的注意。此時猶太人對主耶穌的本性與工作有著幾種不同的解釋,可能希律因為殺害施洗約翰,良心不安,又因為迷信,懼怕施洗約翰的鬼魂回來向他作祟。【腓力】是希律的同父異母兄弟,又稱希律腓力一世,他沒有作王,住在羅馬。【希羅底】是大希律的孫女,先嫁給在羅馬的叔父腓力,後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希律安提帕強娶其同父異母兄弟之妻希羅底,違反摩西律法(利18:16)。施洗約翰的反對代表正統猶太人的看法,有損於希律安提帕在猶太人中的威望。希律安提帕隨著自我的情慾行事隨便許下承諾,自我的情慾使人失去理性,他原先因怕百姓而不敢殺約翰(太14:5),在信仰的事上也【游移不定】(20節),現在卻因放縱情慾而無所顧忌。結果將那公義聖潔的人殺了。【使徒】意思是【使者,奉差遣的人】這是馬可福音惟一使用【使徒】一詞的地方,指十二門徒。主耶穌並不是要求門徒靠著自己的努力,勞累過度地來事奉祂。而是與主同在的歇息,不但能使門徒得著安息,更能使我們重新得力。(31節)主耶穌讓門徒在疲憊的傳道旅程之後可以【歇一歇】。【天已經晚了】(35節)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並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有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罷】與其說是為解決人們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轉向祂,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門徒表示要買兩百銀幣的餅是一筆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賺得的巨款。主耶穌差遣他們【去看看】結果他們自己甚麼都沒有,只有五餅二魚。眾人井然有序地坐著,是出於對主耶穌權柄的順服。【拿著,祝福,擘開,遞給】(41節)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對神國子民卻有更深的意思,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門徒所收回來的【十二個籃子】(43節)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38節)多得多。眾人對主耶穌餵飽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稱頌祂為【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要【強逼祂作王】(約6:14-15)做他們的政治領袖。門徒們也很有可能產生同樣錯誤的認識,所以主耶穌催他們迅速離開。【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根據羅馬計時法,夜間共分四更。50節【放心】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了,而是說有主耶穌在,無須害怕。【是我】直譯是【我是】。主耶穌一說【我是】因為祂就是神。就像前一次在湖面上的暴風一樣(4:37-41)主耶穌的同在再次帶來平安。但門徒們卻還沒有從餵飽五千人的神蹟學到功課,所以顯露出懼怕與驚訝,因為【心裡還是愚頑】還是不能認識主耶穌身份的真正意義。門徒們經歷了這些難處,經歷了主耶穌的權柄,就會一步步認識祂【真是神的兒子】。(45節)主耶穌可能先到【伯賽大】再到【革尼撒勒地方】(53節)。主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轄區,說明祂之前和門徒【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31節),並不是因為害怕政治鎮壓。這裡的人非常熱心,他們打發人到周圍去找來所有的病人,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那裡得醫治。病人雖然得了醫治,但還是沒有人認識主是誰。 思想: 主耶穌駕馭在風浪中,門徒的反應不是敬畏,而是懼怕,反映門徒內心真正對耶穌的認識有多少。人們在急難中就能明白自己信仰的實在。當中耶穌並沒有責備門徒的不信,因為祂要門徒繼續經歷操練他們的信心,我們經歷急難或會慌張,懼怕甚至埋怨,但耶穌帶給我們的反應不是責備,而是走近,同在! 祈禱:感謝主祢讓我們生命中會經歷難處,急難,不但主祢能夠明白我們的感受處境,更要一步一步的走近我們,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平靜安息,感謝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0:1-31馬可福音 10: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來到猶太的境界】是表示10-15章將記錄主耶穌在猶太地的服事。主耶穌現在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祂正在走一條向著十字架的道路,經過【約旦河外】希律安提帕管轄的比利亞,終點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南方的猶太地與北方的加利利截然不同。猶太地由羅馬巡撫直接管轄,中心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中心是聖殿,控制聖殿的是撒都該祭司貴族與公會,他們都是宗教和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3節)主耶穌詢問摩西的【吩咐】但法利賽人熟悉律法,不敢說摩西【吩咐】人離婚,所以他們退一步說摩西【准許】(4節)。摩西律法中休妻的條例(申24:1)並非【准許】連肯定都沒有,只不過是因為現實中不能避免休妻的事,需要保護被休妻子的權益。摩西准許人休妻,乃因人【心硬】並非神【起初】的心意,不是表示神喜悅人休妻,因為神絕不改變祂起初的心意。主耶穌的答話,是要把人帶回到【起初】的光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6節)。因為他們的婚姻背負著神的見證,不管人怎樣悖逆,神永遠不改變祂的心意,所以【人不可分開】(9節)。(13節)【摸】指按手禱告,為小孩子祝福。【門徒便責備那些人】可能因為他們認為小孩子微小,幼稚,無知,不應為此小事阻延主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行程。當耶穌知道時,祂【責備】這些門徒。主耶穌更表示要像小孩子【這樣的人】單純,謙卑,才是進神國的必要條件(15節),是主所喜愛的。小孩子的【謙卑】乃是誠實的【謙卑】人只有誠實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是,一無所有,一無所能,才能單純地仰望神,接受神的權柄,所以【謙卑像這小孩子的】才有進神國的資格。17節【有一個人】跑過來,跪在耶穌的面前。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當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認識【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但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那些事。主耶穌是啟發這人認識自己並未真正明白聖經。這人真誠地聲稱【從小都遵守了】因為他只想到外面的行為,卻未想到裡面的思想。但他雖然對自己外面的行為很滿意,在心中仍知道自己缺少些甚麼。【你還缺少一件】表明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從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產業很多】反而使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進神的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神國子民的實際,來接受神的權柄。【駱駝穿過針的眼】(25節)可能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神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及後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29節)【撇下】不是扔掉,而是把主權交到主的手裡,讓主來掌管,使用。(30節)【今世得百倍】形容活在神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在基督裡而得的豐富、平安和喜樂。(31節)【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炫耀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經文中法利賽人與小孩子產生出強烈的對比,一些自以為熟悉聖經的人卻令主耶穌失望,痛心,反而小孩子卻是神的王國屬於的人,原因不是知識,學問,而是信仰生命中以為自己已經成長了,達標了,但小孩子生命中每日期待的乃是成長,不怕跌倒,不怕失敗,不怕失去,而是繼續學習,我們信仰生命中有否像小孩子期待繼續成長,不只是期望達標,期待成功呢? 祈禱: 主耶穌,我們承認自己很害怕失去,好期望生命的擁有得以維持,不變,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明白永生的亳義,不是達到,不是獲取,不是擁有,而是讓我們進入與主永遠的關係中。阿們!

馬可福音 15:33-47馬可福音 15:33-4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正午】原文是【第六小時】即中午12點。主耶穌是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可15:25)到下午三時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譏誚,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22: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此刻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因為【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53:6)讓祂【捨命作多人的贖價】(20:28)所以公義的神不能不離棄祂(詩22:1)。(35節)提及【以利亞】是因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羅伊】(34節)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36節是第二次應驗詩69:21。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14:25)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37節)【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表明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或自然的死。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下午三時,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38節【聖所裡的帳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表明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世人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來10:20)因此【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10:19)。(39節)百夫長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百夫長是外邦人,猶太人諷刺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太27:40,43節),外邦人卻因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最後記述,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跟隨主不論人的學識地位,而是像這些婦人,這是何等的美! (43節)【亞利馬太】是以法蓮山地的一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30公里。他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這裡特別指明他是個【尊貴的議士】,表明他是公會的成員(路23:50-51)。一般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斷氣。主耶穌可能因為受過鞭傷,身體虛弱,所以當日未經打斷腿就已經死了(約19:33),事非尋常,因此【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在耶路撒冷仍可見在山壁磐石裡鑿的墳墓,有的墳墓裡有不止一個室,室壁上各有數個壁龕,可安放多具屍體,不過入口只有一個,外面有一個凹槽,可以滾過一塊大石擋在墓口。(47節)【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主耶穌的母親。 思想:亞利馬太的約瑟若非在耶穌斷氣後不久出現,我們根本無從知道他也是信耶穌。以約瑟當時的身份和處境來說,暴露自己與耶穌的關係就等於自斷前程,不但要放摘去烏紗帽,可能要他的頸上人頭。之前暴露自己固然也會麻煩多多,吃不了兜著走,但還可以理解。可是現在群情激動洶湧,反對耶穌的浪潮已來到全城轟動的時刻,連一向跟隨擁護耶穌的人都轉入避風港去了,怎麼他卻竟還挺身而出?因為,他真明白唯獨放下自我,跟隨替人贖罪的耶穌,才有造物主永生的應許。 祈禱:主耶穌祢被人埋葬,表明主祢為人徹底的死,感謝主祢失去的生命,使我們得著生命,能使以為擁有的放下,能使以為尊貴的降卑,願主祢的死,祢的埋葬讓我們更願意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