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4:21-41

馬可福音 4:21-4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把21-22節插在兩個撒種比喻的中間。這裡是比喻主的道是光,光是為了照亮眾人,所以主耶穌使用比喻教導人,不是為了把真理向外人隱藏起來(11-12節)乃是為了啟示它。因此門徒們【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23節)準備將來把現在暫時【掩藏,隱瞞】的真理傳給眾人。24節的比喻我們把所領受的神國奧秘傳授給別人更多,神也必讓我們明白神國奧秘更多。25節是比喻神國的福音傳得越多,領會得也越多。不傳福音的,連原來所有的也要被奪去。神國就是人有了神的生命,接受神的權柄的範圍。26-29節的比喻是神國的成長是照著生命的規律循序漸進的,只要有神的道播撒在人心裡面,就自然會生長,不能急於求成。把成熟的收在倉裡,就是有分於神國的實現。此時門徒們還不明白神國的真正含義,他們一直期盼著彌賽亞的國度能在他們有生之年建立起來。31-32節是比喻神國要從最小的生命種子開始循序漸進地成長,不是門徒所能明白的,但他們全都非常熟悉芥菜種的成長,所以主耶穌就繼續用芥菜種來比喻神的國。主耶穌並沒有解釋這個比喻的意思,但可能與上一個撒種的比喻一樣,是向門徒指出,從神生命的種子撒下時起,莊稼也好、芥菜也好,神國成長過程已經開始了,無論開始怎樣微小,生長過程中遇到什麼挫折,神國最後都能照著神的計劃成就。34節【照他們所能聽的】指根據門徒對神國的奧秘所能理解的程度。根據門徒此時的程度,芥菜種的比喻應該是按正面理解的非常簡單,淺顯的比喻,而不是需要按負面理解的複雜深奧的比喻。35-41節這段經文只有馬可福音記載了【也有別的船和祂同行】所以主耶穌的拯救對像不僅是飽受驚嚇的門徒。加利利海常常有突然而來的暴風,狂風從北面吹襲約旦河谷,經過狹谷時風勢加速,海面匉訇不平,對船隻十分危險。主耶穌是完全的人,雖然渡海只需要一,兩個小時,但祂因為整日的傳道,已經疲倦地睡著了。許多人在險惡環境中只會埋怨主【不顧】其實不是主不顧,而是自己【還沒有信心】(40節)。主耶穌斥責風和海,是行使祂對大自然的權柄。有解經家認為風和海是沒有位格和知覺的,所以主耶穌其實是在斥責背後的空中掌權者。但從41節看,這風很可能是自然現象。【睡覺】(38節)表明主耶穌有完全的人性,也表明祂內心的平靜,平靜風和海表明祂有完全的神性。主耶穌責備門徒,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祂是神的兒子,對祂的權柄【還沒有信心】以致看到環境就膽怯。主耶穌不但用醫病,趕鬼,赦罪的權柄來服事人,也用對大自然的權柄來服事人。風浪使門徒們經歷了主耶穌的權柄,但他們還沒有認識祂就是神的兒子。 思想:主耶穌神的國度是充滿著生命力,能將不可能變作有可能,能使人看似微不足道的,成為茁壯的避護所,其中不是環境,不是任何的限制,而是神在人生命中掌權中的生命力。信心固然必以個人所理解明白之理論及所見聞經歷之體悟為依據。但信心不論真假強弱,都是內存不可見的實際,既須藉流露在外的心態和言行表現出來,也須藉更多更深的認識和經歷不斷增強增加! 祈禱:感謝主,能讓我們認識進入神祢的國度,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明白主祢的國不只是權柄,更是生命力,讓我們成長,讓環境困苦都不能限制的生命力。求主記念我們的軟弱,面對環境,急難中都需要主加增我們對主祢的信心,讓我們繼續發展在我們信仰的生命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5:1-32馬可福音 15:1-3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到了早晨】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開會,以正式定主耶穌死罪。【彼拉多】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行政長官。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必須將主耶穌解交給羅馬巡撫,讓他按羅馬帝國的律法定罪並處死刑。【祢是猶太人的王嗎】是重複猶太領袖訴狀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政權,通常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沒有以宗教的罪名來控告主耶穌,而是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如果承認是【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主耶穌的沉默(賽53:7)使巡撫不知如何判決。(10節) 【嫉妒】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會的領袖們深感主耶穌的言行威脅到他們的權勢。百姓寧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穌基督,當時上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成千上萬,這些(11節)【眾人】不一定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歡迎祂的那些人。公會領袖們【恐怕民間生亂】(26:5)一定會安排站在他們一邊的【眾人】來到巡撫門口支持他們的訴訟。最後,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吩咐人把耶穌鞭打了,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帶做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釘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彼拉多的作為明顯地是為了【要叫眾人喜悅】犧牲真理原則。主耶穌經歷了猶太人的侮辱(14:65)又經歷外邦人的侮辱。【全營的兵】約有六百人他們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 而是從周圍地區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並無好感,因此,把一個【猶太人的王】(18節)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17節)【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又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羅馬罪犯通常都是赤著身子拉出去釘十字架的,這裡讓主耶穌【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20節)可能是羅馬巡撫對猶太人傳統的讓步。當時十字架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鞭打,此刻已經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是羅馬的外邦信徒所熟悉的人物(羅16:13)他全家人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22節)【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23節)【沒藥調和的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用於減輕被釘的痛苦。表明主耶穌【祂卻不受】是因他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保持清醒地為人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耶穌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29-32節所有譏誚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 思想: 經文一次又一次表示耶穌基督被羞辱,無論是外邦的兵丁,猶太人的領袖,路人,甚至身旁的強盜,每次的羞辱都表示耶穌基督為你為我去到人生最低點,我們知道是誰將祂釘上十字架? 祈禱:主耶穌多謝為我們釘十字架,是我們的罪將主祢釘上十字架,求主使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主祢的愛。阿們!

馬可福音 5:1-21馬可福音 5: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海那邊】是加利利海的東岸低加坡里地區(20節)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加大拉人的地方】(太8:28)或【格拉森人的地方】。馬太福音記錄了同一件趕鬼的事(太8:28-34)沒有這麼多細節,但提到一共有兩個人。馬可只記錄了其中一個人,可能因為他後來成了門徒(20節)。【至高神的兒子】顯示污鬼比文士和法利賽人更快更清楚地認識主耶穌的身份,這並不奇怪,因為【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二19。【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是污鬼親自否認主耶穌與他有任何關係,這是對法利賽人指控(3:22)的最佳答辯。【不要叫我受苦】污鬼知道牠們將來的結局乃是永火,但他們知道最後審判的時間還沒到,只求不要現在就去無底坑裡受苦。第8節這句話顯示是主耶穌先主動去服事這位被污鬼附著的人。主耶穌是向那人提出問題,但污鬼替他做了答案。主耶穌這樣問,是要將這人的需要顯明在周圍的所有人面前,讓大家明白這人正置身在何等可怕的境地。【群】原文指【軍團】(legion),一個羅馬軍團約有三至六千名士兵。轄制這人的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邪惡【軍團】難怪【沒有人能捆綁他】(4節)。(11節)【豬】在律法中是不潔淨的(利11:7)所以猶太人不養豬,這一大群豬是外邦人養的。鬼被趕出人身,就需要一個住處(太12:43)。主耶穌【準了】鬼才能行動,若主不準,連鬼也不能隨便行動。主耶穌容許污鬼進入豬群,顯示在最後的審判之前,那些不潔淨的地方是被允許作為邪靈活動的範圍的。鬼帶著豬群投到海裡,可能為了繼續愚弄人,叫當地人只看見物質的損失,卻看不見人得釋放的喜悅。【眾人】一致拒絕主,可見他們關心財物比被鬼附的同胞更多。最可悲的是,主耶穌照著他們所【央求】的離開他們了,格拉森人只希望主耶穌離他們遠遠的。主耶穌的確離開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這就是對他們的審判。格拉森人【央求耶穌離開】(17節)主耶穌就【上船】(18節);從前被鬼附著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18節)主耶穌卻【不許】。主耶穌現在卻要這個人去見證主為他做的大事,因為主耶穌要使用他向外邦人見證神的【憐憫】外邦人不會像有民族主義情結的猶太人那樣誤解彌賽亞的使命。主耶穌不管是囑咐人見證、不見證,都是為了讓人能正確地認識祂自己。主耶穌是叫人從黑暗權勢內釋放的主,也是讓人起來服事的主。那人成了門徒,他不但在格拉森向親屬作見證,更在整個【低加坡里】為主作見證。【低加坡里】是指加利利海東面的廣大地區,那裡有十座希臘人建的城市。 思想: 耶穌從海那邊渡到另一邊只拯救一個人,看到主對人的價值充滿肯定,縱使人看到神的作為,但都因個人的損失拒絕耶穌,只有在主的眼光才真正看到人的價值。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成為人,更為人捨身,是祢給我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是祢讓我們明白人在主祢心中的重要,求主開我們眼睛,同樣看到祢所看到的,不輕看自己,不輕看別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