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7:1-37

馬可福音 7:1-3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古人的遺傳】指歷代猶太拉比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伸,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被法利賽人所恪守。法利賽人所指的【洗手】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宗教禮儀。雖然法利賽人很認真,但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麼說,乃是人怎麼說。因為動機不對,所以敬拜神也沒有用。(10節)【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咒罵父母的,表明他和神的關係出了問題【各耳板】(11節)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各耳板】的誓詞,變成了一種手段,讓作兒女的可以逃避律法上明定對父母應盡的責任。【各耳板】的藉口,表面上是以【神的道】維護【神的道】,實際上是【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13節)。因為他們只按著一段經文的字句,而忽略了全部聖經的精神。(14節)耶穌特意【叫眾人來】要宣布一個新的原則(15-16節)。猶太拉比認為人剛開始是在一種潔淨的狀態中,污穢的來源是外面。主耶穌卻宣告,污穢的來源不在外面,而是在裡面。在神國裡污穢不是外面的,乃是裡面的:不是物質的,乃是心靈的。主耶穌說出了那番關乎【潔淨】與【不潔淨】的話以後(1-23節),立即前往推羅,醫好了外邦婦人的女兒。祂不但用行動除去了潔淨與不潔淨食物的區別,也用行動除去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區分。這婦人是個外邦人。【屬敘利腓尼基族】指屬敘利亞轄區的腓尼基人,(27節)【狗】是當時猶太人對外邦人的蔑稱,主耶穌故意用迦南婦人常從猶太人口中聽到的蔑稱來和她說話,好在眾人面前顯明她的信心。主人會餵養家狗,但次序是兒女先吃,狗後吃。主耶穌並不蔑視迦南婦人,而是藉此表明祂事工的次序,祂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才臨到外邦人。離棄神的人,在神面前如同沒有靈性的畜類。但迦南婦人卻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見怪,反倒承認自己在神眼中的本相,甘心站在【狗】不配的地位向主求恩。神必然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因這句話】就是她甘心站在狗的地位上求碎渣兒的話,這是她信心的表現。主耶穌從加利利向北走好幾天到推羅,西頓,然後再走十幾天迂迴向東經過【從低加坡里境內】再向南【來到加利利海】表明這次旅行是主耶穌特意為外邦人安排的,因為一路都經過外邦人的地方。32-36節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他聽不見主的話,所以主耶穌用啞劇的形式讓他明白主對他的醫治。主耶穌沒有照人的請求【按手在他身上】(32節)耶穌【嘆息】(34節)可能是人為何不認識祂做工的方法,一定要限制主做工的方式。過程中有另人費解的行動,但強調的是耶穌施行的神蹟都是親自用祂的手去作的,也正是一個僕人親力親為用手作工的表現,切合馬可福音讓人明白耶穌這個神的義僕的主題,。(34節)【以法大】是亞蘭話,是說給眾人聽的,他的耳朵就立刻開了,舌頭的結也解了,可以開始正常說話了。當中沒有記載這人說甚麼話,但強調開始正常說話,表示能過著正常的生活,這個【耳聾舌結的人】(32節)很可能是猶太人,所以主耶穌囑咐同樣他們不要張揚,免得猶太眾人只把祂看作是個施行神蹟的人。眾人看見神蹟的反應: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好極了,正是耶穌擔心他們對神蹟的誤解。 思想:法利賽人聽是聽不到,看也看不見,是因為對耶穌的不信,經文的主角沒有記載他信心多少,只是按照人的意願到主的跟前,接受主親手的安排及醫治,我們在信仰的期望裡,有否對主在我們生命的工作過程中產生疑問?或是在過程中期盼主按照自我的意願配合心中的安排呢? 祈禱: 親愛主耶穌,我們承認我們面對前路,方向有很多自我的看法或是判決,縱使交託給祢,都期望按照我們的方式或過程而達到,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明白將生命放心交比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4:1-31馬可福音 14: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逾越節】是神拯救猶太人脫離埃及奴役的日子(出12:21-23)。是羔羊被交出和被殺,現在變成了人子被交出和被釘,表明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 (1節)人的【詭計】終究仍為神所用成就祂的計劃。【純哪噠香膏】是一種昂貴的芬芳油膏,從產於印度的名叫哪噠的植物根莖提煉出來的香油製成。【打破玉瓶】裝香膏的長頸瓶子是密封的,用時須打破其瓶頸部分,讓封存在瓶裡的香膏能流出來。瓶頸一經打破,便不能再保存香膏。(5節)這香膏值【三百個銀幣】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旁邊的好幾個人心想到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費】【周濟窮人】就不枉費,事實上他們被一些看起來屬靈,善良的理由,奪取了主在人們心中該有的地位。在主耶穌的眼裡馬利亞值三百個銀幣的香膏,都是無價的奉獻,都是主所悅納的【一件美好的事】。主耶穌並不是否定【周濟窮人】(5節)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7節),才有永遠的價值。古時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起來。【純哪噠香膏】既可以用來膏抹尊貴的客人,也可以給死者膏身。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9節)【這女人所作的】就是馬利亞全然接受主所說的,不惜代價地愛主。主耶穌要賦予【逾越節的筵席】他的【最後的晚餐】嶄新的意義。除酵節共有七天。猶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逾越節的羊羔,晚上【吃逾越節的筵席】。【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13節)預備。【有人拿著一瓶水】(13節)【人】原文是指男人,按猶太人習俗,婦人才拿水瓶,所以男人拿著水瓶,比較容易辨認。當中耶穌表示【與我共餐的】的話是引用了詩4:41:9【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表明祂心中的傷痛。這一切事正如經上所寫的那樣發生,但又不能為猶大賣主開脫罪責。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按照上主的旨意進行(22節)【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裂開。【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有。主在逾越節筵席上設立了新約主餐,表明祂是真正的逾越節羔羊。(23節)【杯】是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說明出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24節)。但主耶穌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這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25節) 直到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在神的國里,喝新的那日子】。(26節)【他們唱了詩】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結束時要唱【哈利路篇】即詩篇115至118篇。【橄欖山】就在出耶路撒冷去伯大尼的路上,他們在橄欖山上過夜。(27節)耶穌表示門徒【都要跌倒】指門徒們離開主四散逃走(50節)和彼得三次否認主(66-72節)。帶出門徒們一直不認識自己的軟弱。耶穌更要帶出這是經上記著: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引自亞13:7的預言表明這不是偶然,而是神一早安排的旨意。主不單啟示祂的死,也啟示祂的復活,不單啟示羊群的分散,也啟示羊群的聚集。(28節)【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是主耶穌在去客西馬尼園路上與十一門徒的私下談話。 彼得和眾門徒確實有與主同死的心志,有屬靈的知識及經歷,也有屬靈的熱情,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自己的本相,也不知道這將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抉擇。耶穌基督因此明確地表明他不認主的預言,可惜彼得的故我無法讓他認清自己。更牽動了所有門徒作出情緒的表態! 思想:跟隨主多年的門徒,經歷過主的神蹟,經歷過與主的生活,彼得更多次經歷過主耶穌與他不同精彩的個人故事,卻是環境讓他們一一被摧毀,原因不是過往精彩的經歷,不是與主生活多久,而是對主在我們生命上旨意的信靠。我們有否願意明白配合上主在我們身上的旨意.還是仍然憑著自我的熱誠衝動去面對信仰呢? 祈禱:主耶穌,我們承認我們真的是軟弱的,我們會懼怕環境給予我們的沖擊,懼怕環境改變帶給我們的害怕,求主引導光照我們,願意我們的生命活在主祢的旨意中,而不活我們自我的理想當中。阿們!

馬可福音 15:1-32馬可福音 15:1-3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到了早晨】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開會,以正式定主耶穌死罪。【彼拉多】是主後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行政長官。當時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必須將主耶穌解交給羅馬巡撫,讓他按羅馬帝國的律法定罪並處死刑。【祢是猶太人的王嗎】是重複猶太領袖訴狀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政權,通常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沒有以宗教的罪名來控告主耶穌,而是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如果承認是【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主耶穌的沉默(賽53:7)使巡撫不知如何判決。(10節) 【嫉妒】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會的領袖們深感主耶穌的言行威脅到他們的權勢。百姓寧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穌基督,當時上耶路撒冷過節的人成千上萬,這些(11節)【眾人】不一定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歡迎祂的那些人。公會領袖們【恐怕民間生亂】(26:5)一定會安排站在他們一邊的【眾人】來到巡撫門口支持他們的訴訟。最後,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吩咐人把耶穌鞭打了,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帶做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釘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彼拉多的作為明顯地是為了【要叫眾人喜悅】犧牲真理原則。主耶穌經歷了猶太人的侮辱(14:65)又經歷外邦人的侮辱。【全營的兵】約有六百人他們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 而是從周圍地區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並無好感,因此,把一個【猶太人的王】(18節)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17節)【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又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羅馬罪犯通常都是赤著身子拉出去釘十字架的,這裡讓主耶穌【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20節)可能是羅馬巡撫對猶太人傳統的讓步。當時十字架應該由囚犯本人背負,但主耶穌經過鞭打,此刻已經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是羅馬的外邦信徒所熟悉的人物(羅16:13)他全家人可能都因他被勉強【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22節)【各各他】是希伯來文,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據說這個小山丘的形狀像死人的頭顱,故有此名。(23節)【沒藥調和的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用於減輕被釘的痛苦。表明主耶穌【祂卻不受】是因他要親身擔當十字架的苦難,保持清醒地為人面對十字架的刑罰。耶穌的罪狀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這個牌子是用希伯來,羅馬和希臘三種文字寫成的,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都能看懂。除了猶太教領袖和過路人,連猶太罪犯也參與了這場戲弄。29-32節所有譏誚的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就是【離開十字架吧】! 思想: 經文一次又一次表示耶穌基督被羞辱,無論是外邦的兵丁,猶太人的領袖,路人,甚至身旁的強盜,每次的羞辱都表示耶穌基督為你為我去到人生最低點,我們知道是誰將祂釘上十字架? 祈禱:主耶穌多謝為我們釘十字架,是我們的罪將主祢釘上十字架,求主使我們一生都不忘記主祢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