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9:30-50

馬可福音 9:30-5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過加利利】是他們即將跟隨主踏上往耶路撒冷最後一段旅程。主耶穌【不想讓人知道】這次加利利之旅,因為祂要單獨教導門徒十字架的道路。這是主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8:31,9:31,10:33)門徒聽得懂【他們要殺害祂】卻聽不懂【過三天祂要復活】。主每次說到十字架的時候,必定提到復活的事,但門徒們還不能領會復活的啟示(10節),因此,門徒們一路爭辯不休,主耶穌並沒有當眾責備門徒,卻是私下教導他們。(34節)【門徒不作聲】表明他們所議論的題目讓他們很尷尬。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表明他們在登山變像看見了神國的榮耀以後,一直思想的是自己在這榮耀中能佔有多少,卻不是思想主耶穌關於十字架的教導。神的兒子降卑自己來服事人,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祂的門徒也應照樣要走降卑自己服事人的道路。(36節)【小孩子】在猶太社會裡是極微小的,不受人重視和尊敬。(37節)【為我的名】指為著榮耀歸主,因為對方是【屬基督】的(41節)。【小孩子】指任何一個謙卑追求主的神國子民,主耶穌看重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38-41節是在主耶穌完整的教導中插進去的一段話。這段插話是因為約翰聽了主耶穌關於【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的教導,立刻明白自己禁止別人趕鬼是不對的,也可能他們【在路上議論的】就包括這件事。無論哪種原因,主耶穌都把話題帶回到【彼此爭論誰為大】上。既然那人奉主耶穌的名行異能,就必須在眾人面前承認主耶穌的名,福音就被傳開了,所以主說【不反對我們的,就是支持我們的】(40節)。最後耶穌表示門徒被賞賜的原因不是因為【一杯水】而是【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根據上文,這裡【跌倒】的原因可能指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34節)以致輕視,藐視看起來最不起眼的門徒,妨礙了他與基督關係。【大磨石】原文是【驢子推轉的磨石】比一般家用的磨石大得多,非常沉重。【扔在海裡】比喻妨礙人與基督關係的後果非常嚴重,必須盡快除去這種行為,並非使人【跌倒】會失去永生。人之所以會被別人絆倒,固然有外面環境的原因,但首先是因為自己有容易【跌倒】的【手,腳,眼】實際上許多人是自己絆倒了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想被絆倒,首先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而要付出代價,接受主對付並除去自己身上任何會使自己【跌倒】的【手,腳,眼】竭力維持自己在神面前的謙卑和單純。神國可以接受外面有殘缺的人,但不能接受裡面悖逆的生命,因人裡面的悖逆卻會拒絕神的生命。(45節)【地獄】一詞原為耶路撒冷城外一處深谷的地名,又叫【欣嫩子谷】(書18:16)。猶太人用來焚燒犯罪者的屍首和一切不潔的垃圾,所以該處的火常年不止息,比喻地獄永遠的刑罰,也表明拒絕創造主的,就像垃圾一樣失去了被造的用途。地獄就是與神隔絕的地方。人若離開神,只能和魔鬼,邪靈和罪人一起在與神隔絕的地方直到永永遠遠。與神隔絕的地方就沒有愛,沒有公義,沒有光明,所以聖經用【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48節)是引自賽66:24。【凡祭物必用鹽醃】鹽是神和百姓立約的象徵,被主潔淨的屬天生命必然能活出屬天的智慧,所以又引出下一節的【鹽】所代表的另一個含義。猶太拉比常用【鹽】來比喻智慧(西四6)【失了味】的希臘原文又有【成為愚笨】的意思。 思想:耶穌不只教導門徒彼此爭大的不是,更要讓門徒明白爭權奪利,背後的後果,代價相當巨大及沉重,而且影響到永遠,我們有否因著自己把持的權利,讓別人受傷?甚至影響他們對信仰的看法呢?我們期望身邊的家人朋友不會落地獄,但我們有否運用我們的言語行為令他們落地獄呢? 祈禱:主耶穌,求祢赦免我們,赦免我們的自高自大,赦免我們很多自我權利的把持,讓我們明白背後的代價,教導我們學像基督。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1:1-11馬可福音1:1-11

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被早期教會公認為是馬可在羅馬寫成的,馬可是使徒彼得的親密同工(彼前5:13)馬可曾與保羅和巴拿巴同工(徒12:25,提後4:11)是巴拿巴的表弟(西4:10)。馬可福音節奏明快,措辭生動,也反應了彼得的特徵。【馬可福音】的最初讀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經常解釋猶太人的各種習俗和猶太地的地名,植物,錢幣價值,亞蘭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詞語。成書時間可能是主後60-65年。【馬可福音】挑選主題的目的是為了介紹神的兒子來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僕人,所以有人稱之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難故事】,其中沒有提到主耶穌的降生、家譜、許多稱號,而是一開始就提到主耶穌的服事(一14),最後以十字架為服事的巔峰(十五章)。馬可福音的主題是啟示主耶穌是降卑自己來服事人的【神的兒子】所以一開始就談到【福音的起頭】不必提僕人的降生,家譜。馬可福音記載了許多主耶穌服事的行動,卻比較少記錄講道。【耶穌】是希伯來文【約書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基督】是主耶穌的職分,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被差遣來做神國度裡受膏的君王,祭司與先知。【福音】是【消息】但後來意思變成【好消息】。本書的實際名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而不是【馬可福音】。第2節引自瑪書3:1,下一節引自賽40:3,所以有的古卷並無【以賽亞】三個字。馬可福音最初的讀者是不太熟悉舊約的羅馬基督徒,所以引用舊約聖經沒有馬太福音那麼頻繁。第3節引自賽四十3。【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指明施洗約翰的任務就是替主鋪路,促使人的心思回轉歸向主,好讓主有平坦的道路能進到人的心中,掌權作王。以賽亞說【修平神的路】而馬可在這裡用【修直祂的路】。施洗約翰把猶太人認為只適用於不潔之外邦人的洗禮用在猶太人身上,打碎了猶太人的安全感。【曠野】是從猶太山區到死海的土地,施洗約翰所傳的信息非常簡單,所過的生活非常簡陋,卻能影響猶太全地的人,這都是神預備人心的結果。施洗約翰放棄人前的榮耀【穿駱駝毛的衣服】不仰賴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有這樣的心志,才能脫離人情的顧慮牽掛,單單做神話語的出口,自由地作基督的先鋒。【用水給你們施洗】是施洗約翰的服事,就是將悔改的人埋葬在水裡,終結其舊生命。【用聖靈給你們施洗】是神的兒子的服事,對於真實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們浸到聖靈裡,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那時】就是施洗約翰在約旦河給人施浸的期間。耶穌並沒有像一般人一樣承認自己的罪(5節),因為祂並沒有罪。受洗是神的兒子久已預備的服事的開始。【天忽然為祂開了】顯明了神國的景象。聖靈降在主耶穌身上,為神的兒子顯出印證,證明祂就是神用聖靈所膏的基督(就是【受膏者】的意思)。父神自己為祂的兒子作見證,這位甘心降卑自己到地上為人的兒子,讓神在地上得著了祂在創世以來所要得著的那一個人,這一個人滿足父的心意,做成父所要做的榮耀的計劃。【這是我的愛子】是父神的宣告,表明主耶穌的神性,祂到地上來彰顯父神(約1:18)。【我所喜悅的】是承認在此之前主耶穌在地上三十年為人,完全滿足了父神心意中的完美人性。 思想: 福音就是好的信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用行動表明這個福音的實在,這個福音不是帶給人民生活的富裕,不是帶給世界物質上的改變,而是神的兒子的臨在,神的兒子的同在,更帶著天父的喜悅與愛分享在我們的生命中。 祈禱:主耶穌,感謝你的降生臨在,是祢一步一步的臨近,讓我們明白人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價值,多謝主祢要讓祢的一生活出天父的旨意,更活出人真正的意義,求主引導我們每天親近主,使更我們活出天父的旨意。活出人真正的意義!阿們!

馬可福音 10:1-31馬可福音 10: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中【來到猶太的境界】是表示10-15章將記錄主耶穌在猶太地的服事。主耶穌現在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祂正在走一條向著十字架的道路,經過【約旦河外】希律安提帕管轄的比利亞,終點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南方的猶太地與北方的加利利截然不同。猶太地由羅馬巡撫直接管轄,中心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中心是聖殿,控制聖殿的是撒都該祭司貴族與公會,他們都是宗教和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3節)主耶穌詢問摩西的【吩咐】但法利賽人熟悉律法,不敢說摩西【吩咐】人離婚,所以他們退一步說摩西【准許】(4節)。摩西律法中休妻的條例(申24:1)並非【准許】連肯定都沒有,只不過是因為現實中不能避免休妻的事,需要保護被休妻子的權益。摩西准許人休妻,乃因人【心硬】並非神【起初】的心意,不是表示神喜悅人休妻,因為神絕不改變祂起初的心意。主耶穌的答話,是要把人帶回到【起初】的光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6節)。因為他們的婚姻背負著神的見證,不管人怎樣悖逆,神永遠不改變祂的心意,所以【人不可分開】(9節)。(13節)【摸】指按手禱告,為小孩子祝福。【門徒便責備那些人】可能因為他們認為小孩子微小,幼稚,無知,不應為此小事阻延主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行程。當耶穌知道時,祂【責備】這些門徒。主耶穌更表示要像小孩子【這樣的人】單純,謙卑,才是進神國的必要條件(15節),是主所喜愛的。小孩子的【謙卑】乃是誠實的【謙卑】人只有誠實地承認自己一無所是,一無所有,一無所能,才能單純地仰望神,接受神的權柄,所以【謙卑像這小孩子的】才有進神國的資格。17節【有一個人】跑過來,跪在耶穌的面前。他看待主耶穌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導人的【夫子】。他問【當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說明他認識【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認在自己裡面沒有【永生】但他以為永生可以靠作【事】換來,只是不知道還缺那些事。主耶穌是啟發這人認識自己並未真正明白聖經。這人真誠地聲稱【從小都遵守了】因為他只想到外面的行為,卻未想到裡面的思想。但他雖然對自己外面的行為很滿意,在心中仍知道自己缺少些甚麼。【你還缺少一件】表明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如果他願意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證明他確實能【愛人如己】而願意【跟從主】就是【愛主你的神】這兩條正是律法的總綱。【產業很多】反而使人不完全,因為他捨不得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做不到【愛人如己】。【進神的國】也包括今生就要活出神國子民的實際,來接受神的權柄。【駱駝穿過針的眼】(25節)可能是當時的一句諺語,形容不可能的事【在人是不能】這是宣告人不能憑著自己的行為進入神國。【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賜。及後雖然彼得問了一個很功利的問題,但主耶穌還是要把神的心意啟示給門徒。(29節)【撇下】不是扔掉,而是把主權交到主的手裡,讓主來掌管,使用。(30節)【今世得百倍】形容活在神國實際裡的人今世就能得著在基督裡而得的豐富、平安和喜樂。(31節)【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是一句警告,我們若和彼得一樣滿足於目前光景,炫耀自己為主所擺上的,就必落到【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是一句鼓勵,雖然在起頭的時候落在人後,但並不就此決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變成超前。 思想:經文中法利賽人與小孩子產生出強烈的對比,一些自以為熟悉聖經的人卻令主耶穌失望,痛心,反而小孩子卻是神的王國屬於的人,原因不是知識,學問,而是信仰生命中以為自己已經成長了,達標了,但小孩子生命中每日期待的乃是成長,不怕跌倒,不怕失敗,不怕失去,而是繼續學習,我們信仰生命中有否像小孩子期待繼續成長,不只是期望達標,期待成功呢? 祈禱: 主耶穌,我們承認自己很害怕失去,好期望生命的擁有得以維持,不變,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明白永生的亳義,不是達到,不是獲取,不是擁有,而是讓我們進入與主永遠的關係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