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2:1-44

馬可福音 12:1-44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講了一個葡萄園的故事,祭司長,文士和長老,一聽就知道園主就是舊約聖經表示的神。葡萄園是【租】給園戶的,主權仍歸園主。耶穌清楚表示出神將祂的產業交託(租)給他們,是要他們按時交果子,把神的生命和見證活出來。(6節)【他的愛子】是耶穌要再次給他們知道主自己的身份並且來到猶太人中間。(7節)【園戶】比喻猶太教的領袖,他們認出了神兒子的身份,卻拒絕祂,起意要殺祂。【使產業歸於我們】如果土地的所有權不清楚,凡是曾經使用那塊地三年的人,可以在繼承人不在的情況下自行擁有它。這些園戶可以把殺害繼承人說成是自衛,他們只是在抵抗一個想來奪取他們土地的強盜。(8節)【殺了他,把他丟在園外】園戶們不能在葡萄園內殺人,因為屍體會玷污他們的地,他們就很難賣出園中所出的果子了。更預示主耶穌被人棄絕,釘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神要把祂的產業託付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因著猶太教領袖棄絕主耶穌,神的國仍然繼續,神國子民不但要與神立約【租約】而且要在神面前結出生命的果子、活出屬天生命的見證。(10節)匠人】指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長老等;【石頭】指主耶穌。主耶穌被猶太教的領袖棄絕,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是對那些猶太教的領袖研讀聖經卻不認識神旨意的人的諷刺。由13節至34節猶太人的領袖,包括:希律黨的人,撒都該人並文士輪流地要找耶穌的把柄,置他於死地。他們問耶穌交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這個問題非常險惡,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對猶太民族不忠;如果說不可以,希律黨的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當時的羅馬銀幣上刻有羅馬皇帝凱撒的肖像,並用拉丁文刻著凱撒的字號。主耶穌卻指出,神國子民如果能看見凱撒的權柄之上是神的權柄, 就可以在寄居在地的時候安心生活在這個政權之下,但【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也表明,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如果把屬地的和屬天的內容勉強調和在一起,雖然出發點是善良的,是想為神發熱心,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就好像這班希律黨的人惺惺作態地稱耶穌是為人誠實,不顧忌任何人,無所偏袒,只照著真理把神的道教導人的態度(14節)。另一方面,耶穌更表示(17節)【神的物當歸給神】一切屬於神的,神絕不容許被侵奪。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剛走,撒都該人接著就來了。19節是摩西律法(申25:5-6)表明神要人在祂面前永遠蒙記念,神所賜的產業可以永遠存留下去。正如撒都該人以屬地的眼光無法想像將來復活後屬天裡的光景,也就無法領會屬天的事。撒都該人自以為明白聖經,其實明白得非常膚淺,並未深入理解其屬靈意義,自然也就無法曉得神的大能,所以不相信神能使死人復活。他們的錯誤也是【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明白神的能力】。撒都該人的根本問題還不是婚姻嫁娶,而是有沒有復活。撒都該人只接受摩西五經,所以主耶穌用摩西五經上的話作為依據。第26節引自神在荊棘的火焰中親自向摩西所說的話(出3:6)。神也正是在這段對話裡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是永恆不變的神。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26節)就表明永恆不變的神和他們建立了永恆不變的關係,自然不會讓他們死去而中止這種永恆不變的關係。所以說【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7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雖然已經死了,但神必定叫他們復活,否則祂就要變成死人的神了。神國是在生命中建立起來的,神國裡所充滿的都是復活的生命,沒有重生復活的生命,就不能進神的國。如果主耶穌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為否定某些誡命。這位【文士】是熟悉律法的法利賽人,並不贊成撒都該人反對複活,所以認為【耶穌回答的好】。29-30節引自申命記六章4-5節。申六4-9被稱為【示馬】(Shema即希伯來文【聽啊】)虔誠的猶太人每日早晚兩次用【示馬】來禱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誡命,但若不是出於【愛神】的緣故,在神面前便毫無價值。所以愛神是【第一要緊的】(29節)。31節引自利未記19:18節。人要先愛神,愛神的人才能愛人如己。掌握了愛神愛人的原則,守律法才不會成為教條主義的儀文。十誡可分為【愛神】和【愛人】兩大部分(出20:3-17)。這位文士原來可能是存心挑錯,結果卻很讚賞主耶穌的回答,他至少在這點上是誠實的。法利賽人熟悉舊約,自然知道舊約預言的基督是【大衛的子孫】。猶太教領袖們只顧與主耶穌辯論律法字句,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所盼望等候的那位【基督,所以主耶穌要把人的注意力帶回到基督,法利賽人僅能根據先知字面上的預言,知道那要來的基督是【大衛的子孫】(36節)所以狹隘地以為彌賽亞只是另一個大衛,是一個帶領猶太人復國的政治領袖。法利賽人既不能明白大衛被聖靈感動所寫下的話(詩111:1)所以就不能明白彌賽亞的身份比大衛大得太多了。經文表示主耶穌責備文士,平時也穿【長衣】來顯耀身份。【在街市上問他安】即在公眾面前被人奉承、尊重。經學家,能講對的事,但卻不能把對的事行出來,他們所作的不是因為敬畏神,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都成了虛假的儀文。文士總是介意名分地位,喜歡被人尊重,高舉。【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40節)當日在聖殿裡可能設有照顧敬虔寡婦的製度,讓她們在殿內作息(提前五3-16)而她們原有的財產則交給文士等人管理。【假意作很長的禱告】(40節)指一面陷別人於困境,一面在外表維持虔誠的模樣。在婦女院的柱廊安放著十三個奉獻箱,專供前來敬拜神的人投入奉獻之用。寡婦的兩個小錢,本意雖是自謙,卻把窮寡婦的兩個小錢低估了,因為它們在主的眼中【比眾人所投的更多】(43節)。這位寡婦可以為自己留下一個小錢,但她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44節)因為她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神,相信神會負責供應她的生命。這是完全順服的信心,神所要得著的就是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 思想: 經文先強調耶穌責備文士,就是應為寡婦照顧的責任,卻吞食他們的家產,相反應該被人照顧的寡婦,卻願意奉獻所有,這個對比,要人知道神要得著的是人,而不是人所有的。人即使把所有的都給神,卻單單留下自己,自我,自尊,儘管地位多麼高崇,知識有多深厚,神對這些人還是一無所得。 祈禱: 主耶穌我們很多時面對身邊的價值觀,都是爭取,上游,因而忽略內心的實況,忽略身體有需要的人,求主保守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生命在成長中,更明白主祢要我們所作的工並主祢的旨意。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5:1-21馬可福音 5: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海那邊】是加利利海的東岸低加坡里地區(20節)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加大拉人的地方】(太8:28)或【格拉森人的地方】。馬太福音記錄了同一件趕鬼的事(太8:28-34)沒有這麼多細節,但提到一共有兩個人。馬可只記錄了其中一個人,可能因為他後來成了門徒(20節)。【至高神的兒子】顯示污鬼比文士和法利賽人更快更清楚地認識主耶穌的身份,這並不奇怪,因為【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二19。【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是污鬼親自否認主耶穌與他有任何關係,這是對法利賽人指控(3:22)的最佳答辯。【不要叫我受苦】污鬼知道牠們將來的結局乃是永火,但他們知道最後審判的時間還沒到,只求不要現在就去無底坑裡受苦。第8節這句話顯示是主耶穌先主動去服事這位被污鬼附著的人。主耶穌是向那人提出問題,但污鬼替他做了答案。主耶穌這樣問,是要將這人的需要顯明在周圍的所有人面前,讓大家明白這人正置身在何等可怕的境地。【群】原文指【軍團】(legion),一個羅馬軍團約有三至六千名士兵。轄制這人的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邪惡【軍團】難怪【沒有人能捆綁他】(4節)。(11節)【豬】在律法中是不潔淨的(利11:7)所以猶太人不養豬,這一大群豬是外邦人養的。鬼被趕出人身,就需要一個住處(太12:43)。主耶穌【準了】鬼才能行動,若主不準,連鬼也不能隨便行動。主耶穌容許污鬼進入豬群,顯示在最後的審判之前,那些不潔淨的地方是被允許作為邪靈活動的範圍的。鬼帶著豬群投到海裡,可能為了繼續愚弄人,叫當地人只看見物質的損失,卻看不見人得釋放的喜悅。【眾人】一致拒絕主,可見他們關心財物比被鬼附的同胞更多。最可悲的是,主耶穌照著他們所【央求】的離開他們了,格拉森人只希望主耶穌離他們遠遠的。主耶穌的確離開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這就是對他們的審判。格拉森人【央求耶穌離開】(17節)主耶穌就【上船】(18節);從前被鬼附著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18節)主耶穌卻【不許】。主耶穌現在卻要這個人去見證主為他做的大事,因為主耶穌要使用他向外邦人見證神的【憐憫】外邦人不會像有民族主義情結的猶太人那樣誤解彌賽亞的使命。主耶穌不管是囑咐人見證、不見證,都是為了讓人能正確地認識祂自己。主耶穌是叫人從黑暗權勢內釋放的主,也是讓人起來服事的主。那人成了門徒,他不但在格拉森向親屬作見證,更在整個【低加坡里】為主作見證。【低加坡里】是指加利利海東面的廣大地區,那裡有十座希臘人建的城市。 思想: 耶穌從海那邊渡到另一邊只拯救一個人,看到主對人的價值充滿肯定,縱使人看到神的作為,但都因個人的損失拒絕耶穌,只有在主的眼光才真正看到人的價值。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成為人,更為人捨身,是祢給我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是祢讓我們明白人在主祢心中的重要,求主開我們眼睛,同樣看到祢所看到的,不輕看自己,不輕看別人。阿們!

馬可福音 2:1-28馬可福音 2:1-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https://youtu.be/p2-9VOmKLR8?si=zIRhALVKK5P-Dmbk

【馬可福音】 主耶穌暫時離開,完成在加利利巡迴傳道後,又回到迦百農。這次【許多人聚集】【連門前都沒有空地】(2節)與上一章不同,他們不只是為了醫病趕鬼,也是為了要聽神的道。 (4節)【拆了房頂】古代猶太人的房子大都是為平頂,屋頂通常是用樹枝編成的席子橫排在木樑上,在上面舖一層很厚的黏土,用石輪壓過。這種房頂易於拆開。【他們的信心】包括抬癱子之人和癱子本人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甚麼話,但這信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你的罪赦了】顯示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罪,主耶穌首先醫治人裡面。(6節)這是第一次提到【文士】與主耶穌的對立。【僭妄的話】(7節)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認為主耶穌說話越過本分,竊奪了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在人看【你的罪赦了】(9節)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9節)則立竿見影,故前者較後者容易。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10節),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能行走,來宣告神的兒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10節),祂要用這權柄服事人。【那人就起來】證明他已得著醫治,而他的得醫治,又證明他的罪已蒙赦免,所以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以致眾人都【歸榮耀與神】。主耶穌經常在露天場合講道,加利利海邊傾斜的海岸可以容納大量的聽眾,主耶穌也可以在離岸不遠的小船上向岸上的群眾講道。利未是使徒馬太(太9:9)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金的稅吏。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帝國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為罪人。馬太在上班的時候蒙主呼召,立刻丟下了鐵飯碗來跟隨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利未所能找到的陪客,都是和他有來往的,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和罪人。耶穌雖然與罪人來往,但在罪上卻【遠離罪人】。主耶穌被差派到地上,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服事人。神救人的方法,是先賜下律法,使人知道自己是個有病的罪人,然後差遣恩典的醫生主耶穌,讓人得著醫治拯救。每週例常禁食並不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而是法利賽人的遺傳規條,施洗約翰的門徒也小心翼翼地遵守。門徒活在與主面對面的相交裡,就能盡情地享用與主的交通實際,而不必憑藉禁食的儀式。宗教的儀文不但不能帶來神國的顯現,相反還會產生對屬天權柄的抗拒。神國不是建立在律法上,乃是建立在屬天的權柄上。人所要做的不是顯出外表的虔誠,而是裡面真實地接受神國的權柄。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21節)當洗衣後晾乾時,新布會收縮,把舊衣服撕破。【新酒】(22節)指新近釀造的酒。【皮袋】(22節)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新酒】發酵的力量較大,【舊皮袋】因陳舊而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容易爆裂。根據摩西律法,在別人的田裡用手摘麥穗吃是可以的(申23:25),但並無明文規定在安息日是否可摘。法利賽人關於安息日的規定已經繁瑣到一個程度,沒有相當的學問就不知道安息日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心裡完全失去了安息。根據摩西律法的規定,神殿內的【陳設餅】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出29:32-33)。法利賽人都承認大衛的行為在聖經上並沒有受到責備,但他們也會認為這只是主耶穌為門徒開脫的辯解。所以主耶穌更進一步宣告,法利賽人眾多遺傳的規條,已經使安息日成為人的重擔。神設立安息日是為了叫人得安息,但死守安息日教條就叫人被捆綁。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表示祂有權柄支配安息日,有權柄解釋安息日的律法。主耶穌要把人帶進神國,就是叫人到祂面前得著安息、在神國裡享用安息。祂喜歡賜人真安息,而不喜歡人受安息日規條的束縛。 思想:人們往往期待以儀式,制度,規條來換取神的恩典,耶穌來到要讓人們不是責備他們的獻上,而是痛心他們對信仰的誤解,我們有否以為能透過我們所謂的好行為,善行及功德去換取神的恩典,耶穌要我的是安息,不是作工換取。 祈禱:主耶穌,我們很多時期待祝福,更妄想用自我的行為來換取主祢的恩典,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好好安息在主祢的生命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