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0:32-52

馬可福音 10:32-5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表示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很嚴肅地對門徒們宣布十字架的道路,這次是最詳盡的預言。門徒【希奇,害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主耶穌從來沒有這樣神情嚴肅地【在前頭走】。門徒以為主耶穌上耶路撒冷是要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所以引起他們之間的地位之爭(35-39節)。但是主卻說祂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門徒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去。(35節)【西庇太的兒子】就是雅各和約翰。主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卻在為自己求榮耀,可見當時門徒們都以為主耶穌今次上耶路撒冷是要趕逐羅馬人,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在榮耀中作王。主的左右座位指在彌賽亞國裡僅次於主的地位。雅各與約翰是與主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中的兩個,可能因此他們覺得自己配得高位,他們所追求的只是地上國度裡的榮耀和地位。(38節)【我將要喝的杯】是主耶穌即將在十字架上擔當罪人所該受的刑罰,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祂所要受的【洗】是指十字架上的受死。他們說【我們能】(39節)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求的是甚麼。因此耶穌表示在神國裡越是【為首】(44節)就越沒有自由;越是自己卑微,受苦,越是放棄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就越顯出為大。【僕人】指失去主權的奴隸。(45節)【服事人,捨命】是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門徒必須現在就要效法祂,走十字架的捨己道路來服事人。(45節)【贖價】原文通常是指買回奴隸的贖價,表示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為贖價,把我們從罪的奴役中釋放出來。【出耶利哥的時候】路加福音記載此事是發生在將近耶利哥的時候(路18:35)。耶利哥在當時有新,舊二城,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兩城之間有一條道路相通。此時主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了,主耶穌在進耶路撒冷之前的傳道以醫治瞎子的神蹟結束,更要人知道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救主。在馬可福音中只有此處提及神蹟中被醫治者的名字【巴底買】可能許多當時的信徒都認識這位後來做了門徒的巴底買,所以馬可和路加福音只提到他。剛剛記載眾門徒爭奪地上國度的高位,接著就記載這個瞎子。門徒就像這個瞎子,因為瞎了心眼,不認識神國的事,所以彼此爭奪高位。主在此醫治瞎子,正如醫治他們一樣,【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稱呼,只有猶太人有權力這樣叫祂,以這個名字來求告主耶穌,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現。此時已經行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一大群激情滿懷的群眾簇擁下前行,可能群眾認為請彌賽亞來醫治瞎子,太降低祂的身份了。主耶穌再一次更改了門徒對彌賽亞使命的觀念。這個討飯的瞎子則是撇下了他最重要的財產衣服。【衣服】是古代猶太人的重要財物。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主耶穌要用行動表示這位天國的君王是用愛與服侍來管理我們,縱使即將面臨的極大苦難並不阻礙祂去服事人。這瞎子甚麼也不要,單單要【我要能看見】瞎眼的人不認識主的寶貴,所以斤斤計較地上的地位(37,41節)。一旦心眼得開,便會以認識基督為至寶,甘心跟從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思想: 耶穌在本章經文兩次記述,要我為你作甚麼?包括當西庇太的兒子求祂的時侯(10:36)到本段落面對那瞎子,耶穌基督都要用行動表明祂服侍的愛,耶穌基督的事奉不是責任,不是手段,而是愛與關懷,我們有否願意學習主耶穌主動地向身邊的人說: 要我為你作什麼?還是要求別人為我作甚麼呢? 祈禱:主耶穌多謝在地上一次又一次用祢的手主動地接觸有需要的人,更主動地關心人的需要,求主憐憫我們,縱使看似我們內心有很多的需要,更讓我們學習主祢主動關心身邊的人,跟隨主祢的樣式活出愛。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9:30-50馬可福音 9:30-5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過加利利】是他們即將跟隨主踏上往耶路撒冷最後一段旅程。主耶穌【不想讓人知道】這次加利利之旅,因為祂要單獨教導門徒十字架的道路。這是主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8:31,9:31,10:33)門徒聽得懂【他們要殺害祂】卻聽不懂【過三天祂要復活】。主每次說到十字架的時候,必定提到復活的事,但門徒們還不能領會復活的啟示(10節),因此,門徒們一路爭辯不休,主耶穌並沒有當眾責備門徒,卻是私下教導他們。(34節)【門徒不作聲】表明他們所議論的題目讓他們很尷尬。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表明他們在登山變像看見了神國的榮耀以後,一直思想的是自己在這榮耀中能佔有多少,卻不是思想主耶穌關於十字架的教導。神的兒子降卑自己來服事人,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祂的門徒也應照樣要走降卑自己服事人的道路。(36節)【小孩子】在猶太社會裡是極微小的,不受人重視和尊敬。(37節)【為我的名】指為著榮耀歸主,因為對方是【屬基督】的(41節)。【小孩子】指任何一個謙卑追求主的神國子民,主耶穌看重這樣單純向著祂的人。38-41節是在主耶穌完整的教導中插進去的一段話。這段插話是因為約翰聽了主耶穌關於【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的教導,立刻明白自己禁止別人趕鬼是不對的,也可能他們【在路上議論的】就包括這件事。無論哪種原因,主耶穌都把話題帶回到【彼此爭論誰為大】上。既然那人奉主耶穌的名行異能,就必須在眾人面前承認主耶穌的名,福音就被傳開了,所以主說【不反對我們的,就是支持我們的】(40節)。最後耶穌表示門徒被賞賜的原因不是因為【一杯水】而是【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根據上文,這裡【跌倒】的原因可能指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34節)以致輕視,藐視看起來最不起眼的門徒,妨礙了他與基督關係。【大磨石】原文是【驢子推轉的磨石】比一般家用的磨石大得多,非常沉重。【扔在海裡】比喻妨礙人與基督關係的後果非常嚴重,必須盡快除去這種行為,並非使人【跌倒】會失去永生。人之所以會被別人絆倒,固然有外面環境的原因,但首先是因為自己有容易【跌倒】的【手,腳,眼】實際上許多人是自己絆倒了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想被絆倒,首先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而要付出代價,接受主對付並除去自己身上任何會使自己【跌倒】的【手,腳,眼】竭力維持自己在神面前的謙卑和單純。神國可以接受外面有殘缺的人,但不能接受裡面悖逆的生命,因人裡面的悖逆卻會拒絕神的生命。(45節)【地獄】一詞原為耶路撒冷城外一處深谷的地名,又叫【欣嫩子谷】(書18:16)。猶太人用來焚燒犯罪者的屍首和一切不潔的垃圾,所以該處的火常年不止息,比喻地獄永遠的刑罰,也表明拒絕創造主的,就像垃圾一樣失去了被造的用途。地獄就是與神隔絕的地方。人若離開神,只能和魔鬼,邪靈和罪人一起在與神隔絕的地方直到永永遠遠。與神隔絕的地方就沒有愛,沒有公義,沒有光明,所以聖經用【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48節)是引自賽66:24。【凡祭物必用鹽醃】鹽是神和百姓立約的象徵,被主潔淨的屬天生命必然能活出屬天的智慧,所以又引出下一節的【鹽】所代表的另一個含義。猶太拉比常用【鹽】來比喻智慧(西四6)【失了味】的希臘原文又有【成為愚笨】的意思。 思想:耶穌不只教導門徒彼此爭大的不是,更要讓門徒明白爭權奪利,背後的後果,代價相當巨大及沉重,而且影響到永遠,我們有否因著自己把持的權利,讓別人受傷?甚至影響他們對信仰的看法呢?我們期望身邊的家人朋友不會落地獄,但我們有否運用我們的言語行為令他們落地獄呢? 祈禱:主耶穌,求祢赦免我們,赦免我們的自高自大,赦免我們很多自我權利的把持,讓我們明白背後的代價,教導我們學像基督。阿們!

馬可福音 15:33-47馬可福音 15:33-4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正午】原文是【第六小時】即中午12點。主耶穌是在【巳初】上午9點被釘(可15:25)到下午三時一共有6個鐘頭,前3個鐘頭受盡人的譏誚,後3個鐘頭【遍地都黑暗了】是因為神轉臉不顧,。【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是詩22:1,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此刻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因為【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53:6)讓祂【捨命作多人的贖價】(20:28)所以公義的神不能不離棄祂(詩22:1)。(35節)提及【以利亞】是因在場的人聽見主耶穌喊叫【以羅伊】(34節)誤以為祂在呼叫以利亞。36節是第二次應驗詩69:21。這【醋】就是發酸的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節的第四杯酒(14:25)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37節)【氣就斷了】原文的寫法表明主耶穌的死不同於被殺或自然的死。主耶穌斷氣的時刻是下午三時,正是猶太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的時刻。38節【聖所裡的帳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表明這是神的作為,象徵主耶穌的肉身為世人裂開,打開了天國的道路(來10:20)因此【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10:19)。(39節)百夫長見慣了受十字架刑罰的一般人斷氣時的情形,現在見到主耶穌獨一無二的斷氣,認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百夫長是外邦人,猶太人諷刺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太27:40,43節),外邦人卻因看見主死所發生的功效,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最後記述,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的時候,這些卑微,軟弱的婦女卻從加利利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跟隨主不論人的學識地位,而是像這些婦人,這是何等的美! (43節)【亞利馬太】是以法蓮山地的一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30公里。他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但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卻大膽表明自己的身份。這裡特別指明他是個【尊貴的議士】,表明他是公會的成員(路23:50-51)。一般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斷氣。主耶穌可能因為受過鞭傷,身體虛弱,所以當日未經打斷腿就已經死了(約19:33),事非尋常,因此【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在耶路撒冷仍可見在山壁磐石裡鑿的墳墓,有的墳墓裡有不止一個室,室壁上各有數個壁龕,可安放多具屍體,不過入口只有一個,外面有一個凹槽,可以滾過一塊大石擋在墓口。(47節)【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主耶穌的母親。 思想:亞利馬太的約瑟若非在耶穌斷氣後不久出現,我們根本無從知道他也是信耶穌。以約瑟當時的身份和處境來說,暴露自己與耶穌的關係就等於自斷前程,不但要放摘去烏紗帽,可能要他的頸上人頭。之前暴露自己固然也會麻煩多多,吃不了兜著走,但還可以理解。可是現在群情激動洶湧,反對耶穌的浪潮已來到全城轟動的時刻,連一向跟隨擁護耶穌的人都轉入避風港去了,怎麼他卻竟還挺身而出?因為,他真明白唯獨放下自我,跟隨替人贖罪的耶穌,才有造物主永生的應許。 祈禱:主耶穌祢被人埋葬,表明主祢為人徹底的死,感謝主祢失去的生命,使我們得著生命,能使以為擁有的放下,能使以為尊貴的降卑,願主祢的死,祢的埋葬讓我們更願意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