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4:32-72

馬可福音 14:32-7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客西馬尼】是希臘文,意思是【榨油之處】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的禱告,就像祂在那裡獨自被壓榨。是主耶穌和門徒們常去之處(約18:1-2)所以猶大可以在那裡找到他們。 (33節)【開始驚恐難過】主耶穌是個完全的人,也會哭,也會憂傷難過,主耶穌在此所憂傷難過的,並不是怕死,而是因為祂站在人子的地位上,背起了全世界人一切的重擔。難處重到一個地步,連主也好像擔不起來了。但主耶穌看神的旨意比難處更重,祂不求父同意祂逃避難處,只求父幫助祂接受神的旨意(36節)。這是順服的生命,主耶穌把最完全的人的生命擺在父的面前。(34節)【保持警醒】主耶穌並不是指望門徒的扶持,而是希望他們【免得入了迷惑】(38節)。(35節)這是聖經記載中耶穌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表示祂強烈需要向父神禱告。【這杯】是主耶穌還沒有喝的逾越節筵席的第四杯,祂要喝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25節)而是盛滿神忿怒的杯。彼得願意與主同死,卻不能與主一同【警醒片時】(37節)更指出這樣會留給敵人趁隙而入的機會。要想免受撒但的迷惑,惟一的辦法就是【保持警醒禱告】(38節)。主耶穌三次禱告,與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相呼應。在關鍵時刻跌倒,正是門徒們未能與主耶穌一同警醒禱告的結果。主耶穌三次禱告完了,每次都回到門徒那裡。此刻正是祂受煎熬最痛苦的時候,但祂仍然記掛門徒。門徒因為軟弱,不能同主警醒分擔苦難,但主耶穌並不勉強門徒,因為祂此時最重要的任務是上十字架。【起來,我們走吧!】(42節)不是逃避,乃是去迎接。照猶太人的習俗【親嘴】乃是親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用作出賣主的【暗號】。當時天黑人多,必須要一個【暗號】才能確保抓住主耶穌。電光火石的情景下有人拔出刀來,砍了大祭司的奴僕一刀,削掉他一隻耳朵。明顯他認為以武力對抗有關的困境,以便作出重圍。經文再次記述要應驗經上的話【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亞13:7)門徒迅速地離開耶穌,眾門徒誓死忠心的話言猶在耳(31節),但試驗一到便顯明了人的真相。一切表面上是人的陰謀,而是背後卻是上主的旨意,(51節)【有一個年輕人】很可能就是本書的作者馬可。同樣記述他不惜一切要脫離險境的情況。主就是逾越節的羊羔,所以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里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才可作為祭物(出12:5;申17:1)。逾越節是陽曆三、四月間,位於山區的耶路撒冷晚上還比較冷。彼得可能念記他的承諾所以【遠遠的跟著耶穌】主在公會面前不為自己表白,正應驗了【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大祭司諷刺主耶穌【祢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61節)。大祭司的話雖是諷刺,但主耶穌卻以神自己的名字【我是】(62節;出3:14)肯定了大祭司的話,表明祂是由大祭司察驗過的逾越節的羔羊。大祭司問主耶穌是不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主卻宣告祂正是預言中的那位【人子】(62節)要在人性裡受苦,也站在人子的身份地位上得勝,死而復活,升天,並要【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但7:13)。(63節)【撕開衣服】是猶太人在哀慟或悲憤時的一種表示,大祭司連死了家人也不可撕開衣服(利十6,21:10 ),僅在聽到僭妄的話時可例外。(64節)【褻瀆的話】即誹謗、褻瀆神的話,按照律法,褻瀆神名的要用石頭打死(利24:10-23)。(64節)【該死的罪】猶太人當時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並無執行死刑的權利,所以公會宣判主耶穌該死,還需要由羅馬巡撫來做最後的判決和執行。公會定主耶穌的罪,是因為祂見證自己是神的兒子,但公會並不關心神的事,所以根本不想去證明主耶穌究竟是不是神的兒子,只不過是因為主耶穌的言行嚴重威脅了他們的權益,需要找一個定罪的藉口而已。因此,耶穌更要面對的人,吐唾沫在祂臉上,又蒙著祂的臉,用拳頭打祂,用手掌打祂的羞辱。 思想:當人面對不公平,無禮的對待,反應是點解,更要為自己討回應有的公道,但耶穌默默無聲,並不是內弱,更不是無奈,而是要活出神羔羊的樣式,正是(賽53:7)他被虐待,受痛苦的時候,他並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去屠宰,又像羊在剪羊毛的人面前寂然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正是一生為天父,為我們活出美善人性的耶穌。阿們! 祈禱:主祢的一生好美麗,從來不是自我,不是為自己,而是一生為神為人,從不後悔活出人最美善的旨意,願主祢的一生成為我們跟蹤的對象,願意愛神愛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0:32-52馬可福音 10:32-5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表示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很嚴肅地對門徒們宣布十字架的道路,這次是最詳盡的預言。門徒【希奇,害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主耶穌從來沒有這樣神情嚴肅地【在前頭走】。門徒以為主耶穌上耶路撒冷是要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所以引起他們之間的地位之爭(35-39節)。但是主卻說祂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門徒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去。(35節)【西庇太的兒子】就是雅各和約翰。主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卻在為自己求榮耀,可見當時門徒們都以為主耶穌今次上耶路撒冷是要趕逐羅馬人,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在榮耀中作王。主的左右座位指在彌賽亞國裡僅次於主的地位。雅各與約翰是與主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中的兩個,可能因此他們覺得自己配得高位,他們所追求的只是地上國度裡的榮耀和地位。(38節)【我將要喝的杯】是主耶穌即將在十字架上擔當罪人所該受的刑罰,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祂所要受的【洗】是指十字架上的受死。他們說【我們能】(39節)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求的是甚麼。因此耶穌表示在神國裡越是【為首】(44節)就越沒有自由;越是自己卑微,受苦,越是放棄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就越顯出為大。【僕人】指失去主權的奴隸。(45節)【服事人,捨命】是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門徒必須現在就要效法祂,走十字架的捨己道路來服事人。(45節)【贖價】原文通常是指買回奴隸的贖價,表示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為贖價,把我們從罪的奴役中釋放出來。【出耶利哥的時候】路加福音記載此事是發生在將近耶利哥的時候(路18:35)。耶利哥在當時有新,舊二城,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兩城之間有一條道路相通。此時主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了,主耶穌在進耶路撒冷之前的傳道以醫治瞎子的神蹟結束,更要人知道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救主。在馬可福音中只有此處提及神蹟中被醫治者的名字【巴底買】可能許多當時的信徒都認識這位後來做了門徒的巴底買,所以馬可和路加福音只提到他。剛剛記載眾門徒爭奪地上國度的高位,接著就記載這個瞎子。門徒就像這個瞎子,因為瞎了心眼,不認識神國的事,所以彼此爭奪高位。主在此醫治瞎子,正如醫治他們一樣,【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稱呼,只有猶太人有權力這樣叫祂,以這個名字來求告主耶穌,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現。此時已經行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一大群激情滿懷的群眾簇擁下前行,可能群眾認為請彌賽亞來醫治瞎子,太降低祂的身份了。主耶穌再一次更改了門徒對彌賽亞使命的觀念。這個討飯的瞎子則是撇下了他最重要的財產衣服。【衣服】是古代猶太人的重要財物。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主耶穌要用行動表示這位天國的君王是用愛與服侍來管理我們,縱使即將面臨的極大苦難並不阻礙祂去服事人。這瞎子甚麼也不要,單單要【我要能看見】瞎眼的人不認識主的寶貴,所以斤斤計較地上的地位(37,41節)。一旦心眼得開,便會以認識基督為至寶,甘心跟從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思想: 耶穌在本章經文兩次記述,要我為你作甚麼?包括當西庇太的兒子求祂的時侯(10:36)到本段落面對那瞎子,耶穌基督都要用行動表明祂服侍的愛,耶穌基督的事奉不是責任,不是手段,而是愛與關懷,我們有否願意學習主耶穌主動地向身邊的人說: 要我為你作什麼?還是要求別人為我作甚麼呢? 祈禱:主耶穌多謝在地上一次又一次用祢的手主動地接觸有需要的人,更主動地關心人的需要,求主憐憫我們,縱使看似我們內心有很多的需要,更讓我們學習主祢主動關心身邊的人,跟隨主祢的樣式活出愛。阿們!

馬可福音 11:1-33馬可福音 11:1-33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無花果之家】(2節);【驢】是溫馴的動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包括所羅門王登基的時間(撒下16:2)表示耶穌就是大衛的子孫。更要應驗(亞9:9-10)那要來的彌賽亞謙和,溫柔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正是主耶穌。(2節)【對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11節),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能騎一匹【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驢,主也能降服一個從來未曾順服過的人。伯法其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而是【主要用它】(3節)因為主耶穌要特意安排一個謙卑的神國之王的入城儀式。【許多人】因逾越節將至,有極多的人從各地前來耶路撒冷過節。【把衣服鋪在路上】和【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王下9:13)。【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個頌詞原是向朝聖者祝福的話(詩118:26)此處指那要來的彌賽亞。(10節)群眾向主耶穌歡呼稱頌,是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彌賽亞將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要因彌賽亞的來臨而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神,願那些天使天軍也從天上高唱【和散那】。無花果樹在陽曆二月份開始結果,然後發芽長葉,四、五月份綠蔭茂密,葉子下面有果子,大多數果子必須等到六月份才成熟。此時那棵無花果樹不應該只有葉子沒有果子。【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是預示徒有儀文外表,沒有敬虔實際的猶太教將被棄絕。15節是天國的君王入城儀式的結局和高潮,主耶穌在猶太人視為最神聖的聖殿顯明祂天國的君王的權柄。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售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貨幣,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進殿和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表明祂的行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事先計劃要潔淨聖殿。主耶穌稱【我的殿】(17節)是以天國的君王的身份來潔淨聖殿,因祂就是神自己。18節這裡把【眾祭司長和經學家】放在一起所提及是不尋常的。過去反對主耶穌的人主要是法利賽人和文士現在主耶穌潔淨聖殿,使作為撒都該人的祭司長們也和文士聯合起來了。現在卻因要除掉耶穌而站在同一的陣線。咒詛無花果樹看似是負面的,叫活的變成了死的。耶穌特別透過這個神蹟來提醒門徒,這些活著的不管是以色列人還是門徒,若受盡恩典卻結不出果子,遲早會被咒詛,因而枯乾。有信心,死的可以變成活的;沒有信心,活的將變成死的。當中為了強調信心的功效,耶穌誇張地舉了投山入海的例子,說你若不疑惑,信就必成。有人因此就以為信心是一種自我欲望展現,只要足夠強烈信心,就能被神滿足。投山入海要在神的應許下實現,不是在人的願望中實現,耶穌這裡是用修辭手法強調憑應許、靠信心能行看似不可能的事,並非真的叫人把山弄到海裡去。神聽禱告是因為照祂旨意求的。很難想像經文中,耶穌緊接著竟然講饒恕人。明顯地耶穌要借助這段教導是在向當時彼此爭大的門徒說出他們認為饒恕別人的難度,不少於,不到時候收果子或將山投進入海。當時門徒彼此認為別人得罪自己,要想結出饒恕的果子是非常困難的。門徒認為饒恕人,愛人,至多因為那人藉得饒恕;其他人得罪自己,是萬不難地饒恕更不可能去愛的。可是主耶穌卻要求【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事實上要他們,把那山一樣的仇恨丟在海裡,相信神背後在他們生命的應許。當耶穌與門徒又來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即當時共同組成猶太最高公會,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務的權貴。來質問主【憑甚麼權柄】(28節)潔淨聖殿,表明他們並不承認主耶穌的身份,也不尊重祂的權柄,反而要來抵擋祂。對於這些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領袖,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拉比在論戰時常常使用的反問法來回覆他們。當中主耶穌要向他們表示出,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就是祂的權柄來源。主的回答已經清楚地宣告:祂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30節)這個屬天的權柄是為了建立神的國度。施洗約翰憑著這權柄宣告神國近了(太3:2)主耶穌憑著這權柄使【神的國臨到】地上(路11:20)。可是這群領袖的【不信】(31節)和【害怕群眾】(32節)正是不敬畏神的人的兩大特點。人若存心拒絕天上的權柄,主就不再向他們說話。祭司長、文士和長老明知答案,卻推說【我們不知道】(33節)明顯這是撒謊;主知道而【不告訴】(33節)這是誠實。因為他們對屬天權柄的態度,已經使他們在神的計劃中被棄絕了。 思想:當人身處地上受人景仰的身份地位的時候,不但沒有願意分享權力,更害怕失去權力地位,不管事實,真理都在他們的眼前,都只是用謊話,不信來面對信仰,面對自己,敬畏神不在於害怕失去多少,而在於害怕失去了神多少;敬畏神不在於重視別人的重視多少,而在於重視神有多少。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讓我們生命中經歷得著,經歷擁有,求主教導我們,讓我們好好地敬畏主祢,因我們很多時候,好害怕失去自我的擁有,更會不信任祢的應許同在,求主赦免,讓我們敬畏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