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4:1-31

馬可福音 14:1-3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逾越節】是神拯救猶太人脫離埃及奴役的日子(出12:21-23)。是羔羊被交出和被殺,現在變成了人子被交出和被釘,表明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 (1節)人的【詭計】終究仍為神所用成就祂的計劃。【純哪噠香膏】是一種昂貴的芬芳油膏,從產於印度的名叫哪噠的植物根莖提煉出來的香油製成。【打破玉瓶】裝香膏的長頸瓶子是密封的,用時須打破其瓶頸部分,讓封存在瓶裡的香膏能流出來。瓶頸一經打破,便不能再保存香膏。(5節)這香膏值【三百個銀幣】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旁邊的好幾個人心想到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費】【周濟窮人】就不枉費,事實上他們被一些看起來屬靈,善良的理由,奪取了主在人們心中該有的地位。在主耶穌的眼裡馬利亞值三百個銀幣的香膏,都是無價的奉獻,都是主所悅納的【一件美好的事】。主耶穌並不是否定【周濟窮人】(5節)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7節),才有永遠的價值。古時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起來。【純哪噠香膏】既可以用來膏抹尊貴的客人,也可以給死者膏身。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9節)【這女人所作的】就是馬利亞全然接受主所說的,不惜代價地愛主。主耶穌要賦予【逾越節的筵席】他的【最後的晚餐】嶄新的意義。除酵節共有七天。猶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殺逾越節的羊羔,晚上【吃逾越節的筵席】。【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13節)預備。【有人拿著一瓶水】(13節)【人】原文是指男人,按猶太人習俗,婦人才拿水瓶,所以男人拿著水瓶,比較容易辨認。當中耶穌表示【與我共餐的】的話是引用了詩4:41:9【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表明祂心中的傷痛。這一切事正如經上所寫的那樣發生,但又不能為猶大賣主開脫罪責。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按照上主的旨意進行(22節)【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裂開。【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有。主在逾越節筵席上設立了新約主餐,表明祂是真正的逾越節羔羊。(23節)【杯】是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說明出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24節)。但主耶穌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這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25節) 直到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在神的國里,喝新的那日子】。(26節)【他們唱了詩】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結束時要唱【哈利路篇】即詩篇115至118篇。【橄欖山】就在出耶路撒冷去伯大尼的路上,他們在橄欖山上過夜。(27節)耶穌表示門徒【都要跌倒】指門徒們離開主四散逃走(50節)和彼得三次否認主(66-72節)。帶出門徒們一直不認識自己的軟弱。耶穌更要帶出這是經上記著: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引自亞13:7的預言表明這不是偶然,而是神一早安排的旨意。主不單啟示祂的死,也啟示祂的復活,不單啟示羊群的分散,也啟示羊群的聚集。(28節)【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是主耶穌在去客西馬尼園路上與十一門徒的私下談話。 彼得和眾門徒確實有與主同死的心志,有屬靈的知識及經歷,也有屬靈的熱情,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自己的本相,也不知道這將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抉擇。耶穌基督因此明確地表明他不認主的預言,可惜彼得的故我無法讓他認清自己。更牽動了所有門徒作出情緒的表態! 思想:跟隨主多年的門徒,經歷過主的神蹟,經歷過與主的生活,彼得更多次經歷過主耶穌與他不同精彩的個人故事,卻是環境讓他們一一被摧毀,原因不是過往精彩的經歷,不是與主生活多久,而是對主在我們生命上旨意的信靠。我們有否願意明白配合上主在我們身上的旨意.還是仍然憑著自我的熱誠衝動去面對信仰呢? 祈禱:主耶穌,我們承認我們真的是軟弱的,我們會懼怕環境給予我們的沖擊,懼怕環境改變帶給我們的害怕,求主引導光照我們,願意我們的生命活在主祢的旨意中,而不活我們自我的理想當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8:1-38馬可福音 8:1-3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1節)【那時】指他們還在外邦人居住的低加坡里境內的時候(7:31)。這也是第二次餵飽眾人的神蹟,對像是剛剛【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太15:31)的外邦人,顯明神的兒子同樣【憐憫】(2節)外邦人。這次與上次餵飽五千人時不同(6:34-35),是主耶穌主動提議給眾人食物的,是因眾人跟主三天的時間,沒有甚麼吃的,並且有些人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3節)。儘管門徒們已有了上次的經驗(6:30-44),但還是只從提供食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可能他們沒有指望主耶穌會為這群外邦人行使權柄。【你們有多少餅】主不是用他們沒有的,乃是用他們有的來祝福人。門徒是傳遞主豐富恩典的管道,先從主有所領受,然後就有東西可以傳遞給別人(6節)【祝謝了】一詞,是猶太人餐前的慣例。經文特別記載【七個大籃子】(8節)是外邦人常用的,是用燈芯草和藤條混織而成的貯物器具,比猶太人常用的【籃子】大(6:43)。與之前五餅二魚所餵飽的五千人不同(6:44),這四千人中可能大部分是外邦人(太15:31)。【大瑪努他】(10節)在加利利海西岸,又名【馬加丹】(太15:39)。主耶穌已經【在地上】顯出無數次的神蹟,包括剛剛餵飽四千人的神蹟,但法利賽人還是不信,反而認為祂是靠鬼王的力量趕鬼(3:22),所以要求主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藉此以證明祂的確是從神來的。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誠心認識主,而是為了【試探祂】。對於根本不打算信的人,更多的神蹟奇事也無濟於事,所以主耶穌【心裡深深地嘆息】。及後耶穌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要提防【酵】在這裡指錯誤的教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他們都不相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對主耶穌持抵擋的態度,這使他們無法從主耶穌的教訓和神蹟中明白神的旨意,這就是他們的【酵】。(16節)門徒就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的事。因為太定睛在【餅】上,所以他們還不明白,還不領悟主耶穌隱喻的教訓(17節)【頑梗不化】指門徒們做事只憑眼見,不憑信心。主耶穌再次要喚醒他們,即使單從【餅】的角度看,都應能夠從主耶穌餵飽眾人的神蹟中學到教訓。經文因著上回,門徒們心靈的【頑梗不化】(17節)就和這個瞎子一樣。18節是主耶穌第二次帶領病人離開群眾,用【吐唾沫】(23節)的方式來醫治(7:32-35)。【吐唾沫,按手】(23節)都是為了吸引人注意主耶穌所要做的事,正如第二次餵飽四千人一樣,這是主耶穌對門徒的再三啟發,教導。這瞎子經主耶穌兩次【按手】(23節),才逐漸恢復視力,並不說明他第一次沒有得著醫治,而是因為他不敢相信自己已經恢復視力了。主耶穌【按手在他身上】(23節)之後,知道這個瞎子缺乏信心,所以問他是否【看見甚麼了】(23節)接著體諒他的軟弱和小信【又按手在他眼睛上】(25節)。主耶穌此時的目標是去【凱撒利亞腓立比】(27節)因此不要這人去張揚,免得耽誤最主要的目標。而且伯賽大是抵擋主耶穌而受到咒詛的村莊之一(太11:21)。【凱撒利亞·腓立比】位於加利利以北的黑門山麓,當地人崇拜各種外邦偶像。主耶穌特意帶領門徒們遠離猶太群眾,在外邦眾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猶太人只看見神蹟,卻沒有留心聽主耶穌自己說的話,所以他們還是不能認識主,不能跳出【先知】的認識。主耶穌不能讓祂的門徒和別人一樣糊塗,他們必須有確切的把握知道祂是誰,才能跟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建立神國。所以主耶穌直接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對主耶穌的二手認識【有人說】不算數,親身的認識【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一語道破【你是基督】主耶穌在加利利公開傳道至此發展到了高潮。主耶穌囑咐門徒【不要告訴人】因為此時他們都還沒徹底明白基督使命的實質(32-33節),與其他猶太人一樣認定彌賽亞是他們民族的救星,要來率領猶太人反抗異族的統治。如果現在把【祂是基督】宣揚出去了,會影響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使命。(31節)這是主耶穌第一次宣佈自己將受難【從此】主耶穌的傳道工作進入新的階段,祂的講道方式由公開講道轉為單獨教訓門徒,講道內容轉為啟示十字架的道路。但彼得剛剛承認基督,就用了人的心思來思想,拒絕十字架,阻攔建立天國的路,成為【撒但】(33節)試探主的工具,連滿有愛心的話也是來自【撒但】的。(33節) 不關心神的事,只關心人的事,這是彼得被【撒但】利用的原因。背十字架在人看是接受難處,在主看是藉著難處來拆毀人的【自我】(35節)人裡面若是滿了世界,裡面再也沒有地位給主,就得不著主,得不著真正信仰生命。 思想: (36節)【賺,賠,益處】都是當時人熟悉的術語,主耶穌用這些通俗的語言,要人明白,神國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業,最好的買賣,值得付上任何代價。我們有否把任何地上的人,事物看作比基督和福音更寶貴呢?有否將主耶穌和祂的道【當作可恥的】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為我們走上十字架,走到人生的最低點,十字架讓我們明白認識不只是受苦,更是愛,更是與神緊密關係的道路,求主教導我們,教導我們走主祢的道路,一生跟蹤主誰祢的腳踪。阿們!

馬可福音 10:32-52馬可福音 10:32-5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表示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很嚴肅地對門徒們宣布十字架的道路,這次是最詳盡的預言。門徒【希奇,害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主耶穌從來沒有這樣神情嚴肅地【在前頭走】。門徒以為主耶穌上耶路撒冷是要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所以引起他們之間的地位之爭(35-39節)。但是主卻說祂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門徒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去。(35節)【西庇太的兒子】就是雅各和約翰。主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卻在為自己求榮耀,可見當時門徒們都以為主耶穌今次上耶路撒冷是要趕逐羅馬人,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在榮耀中作王。主的左右座位指在彌賽亞國裡僅次於主的地位。雅各與約翰是與主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中的兩個,可能因此他們覺得自己配得高位,他們所追求的只是地上國度裡的榮耀和地位。(38節)【我將要喝的杯】是主耶穌即將在十字架上擔當罪人所該受的刑罰,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祂所要受的【洗】是指十字架上的受死。他們說【我們能】(39節)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求的是甚麼。因此耶穌表示在神國裡越是【為首】(44節)就越沒有自由;越是自己卑微,受苦,越是放棄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就越顯出為大。【僕人】指失去主權的奴隸。(45節)【服事人,捨命】是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門徒必須現在就要效法祂,走十字架的捨己道路來服事人。(45節)【贖價】原文通常是指買回奴隸的贖價,表示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為贖價,把我們從罪的奴役中釋放出來。【出耶利哥的時候】路加福音記載此事是發生在將近耶利哥的時候(路18:35)。耶利哥在當時有新,舊二城,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兩城之間有一條道路相通。此時主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了,主耶穌在進耶路撒冷之前的傳道以醫治瞎子的神蹟結束,更要人知道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救主。在馬可福音中只有此處提及神蹟中被醫治者的名字【巴底買】可能許多當時的信徒都認識這位後來做了門徒的巴底買,所以馬可和路加福音只提到他。剛剛記載眾門徒爭奪地上國度的高位,接著就記載這個瞎子。門徒就像這個瞎子,因為瞎了心眼,不認識神國的事,所以彼此爭奪高位。主在此醫治瞎子,正如醫治他們一樣,【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稱呼,只有猶太人有權力這樣叫祂,以這個名字來求告主耶穌,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現。此時已經行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一大群激情滿懷的群眾簇擁下前行,可能群眾認為請彌賽亞來醫治瞎子,太降低祂的身份了。主耶穌再一次更改了門徒對彌賽亞使命的觀念。這個討飯的瞎子則是撇下了他最重要的財產衣服。【衣服】是古代猶太人的重要財物。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主耶穌要用行動表示這位天國的君王是用愛與服侍來管理我們,縱使即將面臨的極大苦難並不阻礙祂去服事人。這瞎子甚麼也不要,單單要【我要能看見】瞎眼的人不認識主的寶貴,所以斤斤計較地上的地位(37,41節)。一旦心眼得開,便會以認識基督為至寶,甘心跟從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思想: 耶穌在本章經文兩次記述,要我為你作甚麼?包括當西庇太的兒子求祂的時侯(10:36)到本段落面對那瞎子,耶穌基督都要用行動表明祂服侍的愛,耶穌基督的事奉不是責任,不是手段,而是愛與關懷,我們有否願意學習主耶穌主動地向身邊的人說: 要我為你作什麼?還是要求別人為我作甚麼呢? 祈禱:主耶穌多謝在地上一次又一次用祢的手主動地接觸有需要的人,更主動地關心人的需要,求主憐憫我們,縱使看似我們內心有很多的需要,更讓我們學習主祢主動關心身邊的人,跟隨主祢的樣式活出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