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 13:1-37

馬可福音 13:1-37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主耶穌離開了【聖殿】原文指殿的整個範圍。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記載,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拆除了第二聖殿原有的基石,把聖殿重建在另外鋪好的基石上,加高60肘,富麗堂皇,宏偉壯觀。聖殿的被毀表明這殿從此與神國的進展無關了對神國的顯現已經失去了作用。在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提多王子率領的羅馬軍隊徹底摧毀,甚至石頭也被撬開【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門徒問聖殿被毀的時日,但主耶穌卻要他們明白,聖殿被毀還不是【末期】(7節)末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到。主耶穌在啟示【預兆】(4節)之前,先提出警告:小心被【迷惑】【要謹慎】(5節),持守聖經,持守住基督裡的地位,不要偏離基督。是否清楚知道眼見的末世預兆不是最重要,不被【迷惑】警醒等候才最重要。(7節)雖然將有戰爭,但是【末期還沒有到】因為戰爭在人類歷史裡始終存在,在神帶進神國的計劃中【是必須有的】但並不能據此確定【末期】何時到來。(8節)【民要攻打民】指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國要攻打國】指國家間的戰爭。末期之前固然會有戰爭,飢荒,地震,但這些只是【災難的起頭】並不能憑它們來判斷末期的遠近。主耶穌提醒門徒遇見逼迫和反對的時候,聖靈自然會帶領門徒怎麼說,說甚麼。一個家庭會因信仰上的衝突而發生分裂,這種事情歷來已很常見,將來會更劇烈。(13節)這裡的【得救】並不是指救恩,而是指脫離災難。沒有人能靠自己【忍耐到底】靠著基督在逼迫的環境中,持守祂的道和祂的名,也只有基督能拯救【忍耐到底】的人面對災難。經文中主耶穌引用(但11:31)預示大災難期間敵基督將高抬自己【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2:3-4)。(14節)【行毀壞】指敵基督(但9:27)【可憎的】指拜偶像(申29:17)。【不該站的地方】指聖殿內的聖所。當敵基督進入聖殿,自封為神的時候,就是那【大災難】開始的信號,也是提示猶太人趕快逃走的信號。這危機來得很突然,在猶太地的人應當立刻逃到山上,在屋頂上休息的人來不及進屋收拾行李(15節)在田裡耕作的人也來不及回家換上外套(16節)。【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17節)指她們行動不便,逃起來很辛苦。(18節)【冬天】是雨雪季節,道路泥濘難行,平時干涸的旱溪會充滿了水,很難渡過。【大災難】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但12:1)人無法憑想像來了解,只能用【大】來形容其可怕。大災難如果持續下去,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活得了【基督在這裡!看!在那裡!】(21節)都是指某一處地方,表明他們所講的【基督】(21節)都是冒牌的假基督,只有少數人看見。因為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不會只向一小部分人顯現,而是要讓全以色列的人都看見(26節)。(22節)【假基督、假先知】原文都是複數,表示不只一個。【顯徵兆和奇事】這些假基督,先知連【選民】(22節)猶太人也會被他們迷惑。主耶穌預先將此事告訴門徒(23節)。主耶穌再來的時間,是在【那災難以後】(24節)結束之時。在祂降臨時,天象可能會有極大的變異(亞14:6-7)。主耶穌再來時是駕著天上的雲降臨,而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預兆的目的是指著主的自己,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27節)【祂要差遣天使】把【他揀選了的人】從全世界【招聚】回到以色列,恢復他們祭司國度的地位,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以色列有大量的長青樹,所以冬天無花果樹的禿枝很顯眼。這種樹不到晚春不長葉子,所以一見有葉子出現,便知【夏天近了】。(29節)【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指所預言的事逐一應驗的時候,結局已經近在門口了。(30節)【這些事】指聖殿被毀。 (32節)【那日子,那時辰】指基督的再來。主即將再來,但決定【那日子,那時辰】的權柄在父神,主耶穌站在人子順服的地位上,也寧願有所不知。主耶穌所教導的不是猜測,計算祂何時再來,而是要一生時刻預備好,警醒等待(33-37節)。 思想: 我們不要以為得救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真正得救的人必然會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從信主的第一天開始就保持【警醒】(33節)。我們如果知道主在哪一天來到,就不必天天警醒,以為可以每天照過自己的日子了,只要等到最後那天警醒即可。正【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我們才必須隨時警醒.天天以等候主耶穌今天就來的態度生活為人,思想言行都是為著迎見主,討祂喜悅,以致神的生命在我們裡面越來越長大,配得承受神的國。 祈禱:主耶穌,我們知道主祢再來的日子很近,面對很多似是而非的世界,面對每日很多虛假信息,求主保守我們,更讓我們藉著主祢的話讓我們好好【警醒】等候主你再來。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馬可福音 1:12-45馬可福音 1:12-4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粵語)視像聖經-WorshipInHongKong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的【催】字更顯出行動的急迫。神的兒子要立刻開始服事,所以聖靈剛降在主耶穌身上,接著就立刻【催促】祂到曠野【受撒但的試探】。主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相當於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曠野生涯,主動接受撒但的試探,顯明主耶穌是神的愛子(11節)。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顯示這並不是退卻,而是工作地點和方式的改變。【日期滿了】指根據神救贖的計劃,差遣祂兒子耶穌基督建立神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神的國】就是接受神掌權治理的範圍。神國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轉向神,而福音就是進入神國的路。【加利利海】又稱革尼撒勒湖,也叫提比哩亞海,捕魚業昌盛,人口密集,許多村莊環繞湖而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曾經跟隨主耶穌(約1:35-42)雅各和約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夥伴(路5:10)這四個漁夫除了捕魚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技能,魚網和船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倚靠。現在他們卻要丟開熟練的生活技能,離開故鄉和親友,去從事一個一無所知,毫無把握的事業,在人看來,他們的【立刻】和【跟隨】(18節)實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卻是最寶貴的反應。【會堂】(Synagogue)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才開始有的,那時聖殿被毀,猶太人就建立會堂,聚集禱告並講解律法。猶太成年男子每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禱告三次,會堂最初是為此目的而設立的。主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對像都是猶太人。主耶穌的第一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話語去服事人,把人帶回神的權柄之下。【眾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更是祂話裡的【權柄】。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竟然能在猶太人的【會堂裡】(23節)敬拜神,卻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直到他遇見了主耶穌。污鬼雖然認識耶穌基督是【神的聖者】(24)卻拒絕接受祂作主,所以仍與祂沒有相干。【神的聖者】(24)指【分別為聖歸給神的那一位】是神兒子的別稱(路4:34)。雖然污鬼說的沒有錯,好像是把榮耀和讚美歸於主,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這見證的源頭不是出於神。污鬼的見證再有力量,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27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二件服事,就是用神的權柄把人從黑暗的權勢中釋放出來,叫人得著真理的自由,享受神所賜的安息。31節記載主耶穌的第三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能力醫治人,讓人能起來服事。32節記載主耶穌的第四件服事,是叫人進入安息的服事,他們在安息日得不著安息,到主面前就能得著安息。35-37節此時眾人來找主,並不是因為想聽道,而是為了醫病趕鬼(32節)。主耶穌拒絕眾人的尋找,因為祂奉差遣來服事的目的是要傳神的道,而不是為了醫病趕鬼。主耶穌甘心服事人,但祂的服事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根據神的心意。主耶穌服事的次序是先【傳道】再【趕鬼】,看重神的見證過於工作。41-44節主耶穌醫治【大麻風】這個人認識自己,需要得醫治,他也認識在主只有【肯】或【不肯】。律法規定大麻風病人必須隔離,主耶穌本可以只用一句話就醫治他,但主卻【伸手摸他】,表明祂願意憐憫他【你潔淨了吧】表示神的兒子話中有權柄,祂的服事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就的。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沒有醫治當時所有的疾病,也沒有趕出所有的污鬼;雖然【動了慈心】(41節),卻沒有解決當時所有人的需要。因為主耶穌來到地上服事人,目的不是醫病趕鬼,解決人肉身的需要,而是【宣揚神的福音】(14節)。因此,主耶穌吩咐那人【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44節),因為主的時候還沒有到。那人沒有順服主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雖然是出於好心,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不能再自由地在城裡傳道。 思想: 主耶穌基督來到宣揚神的國,這個國度不但只要面對仇敵撒旦的試探攻擊,,面對這榮耀神的國度,耶穌基督不只是要祂一人完成,更願意我們一同的參與,跟隨祂的道路,我們有否看到祂榮耀的國度,聽到祂的呼召【來跟從我】一同完成祂的工呢? 祈禱: 主耶穌感謝祢要將神的國度帶進我們的當中,我們更榮幸地參與主祢的工作,儘管我們是卑微甚至沒有學問,祢仍看重我們,呼召我們,求主開我們眼睛,不只顧眼前的生活,更顧念神祢國度的工作。

馬可福音 10:32-52馬可福音 10:32-5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馬可福音電影-創世電視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馬可福音】 經文表示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很嚴肅地對門徒們宣布十字架的道路,這次是最詳盡的預言。門徒【希奇,害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主耶穌從來沒有這樣神情嚴肅地【在前頭走】。門徒以為主耶穌上耶路撒冷是要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所以引起他們之間的地位之爭(35-39節)。但是主卻說祂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門徒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去。(35節)【西庇太的兒子】就是雅各和約翰。主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卻在為自己求榮耀,可見當時門徒們都以為主耶穌今次上耶路撒冷是要趕逐羅馬人,在地上建立彌賽亞國,在榮耀中作王。主的左右座位指在彌賽亞國裡僅次於主的地位。雅各與約翰是與主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中的兩個,可能因此他們覺得自己配得高位,他們所追求的只是地上國度裡的榮耀和地位。(38節)【我將要喝的杯】是主耶穌即將在十字架上擔當罪人所該受的刑罰,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祂所要受的【洗】是指十字架上的受死。他們說【我們能】(39節)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求的是甚麼。因此耶穌表示在神國裡越是【為首】(44節)就越沒有自由;越是自己卑微,受苦,越是放棄自己的自由和權利,就越顯出為大。【僕人】指失去主權的奴隸。(45節)【服事人,捨命】是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門徒必須現在就要效法祂,走十字架的捨己道路來服事人。(45節)【贖價】原文通常是指買回奴隸的贖價,表示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為贖價,把我們從罪的奴役中釋放出來。【出耶利哥的時候】路加福音記載此事是發生在將近耶利哥的時候(路18:35)。耶利哥在當時有新,舊二城,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兩城之間有一條道路相通。此時主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了,主耶穌在進耶路撒冷之前的傳道以醫治瞎子的神蹟結束,更要人知道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救主。在馬可福音中只有此處提及神蹟中被醫治者的名字【巴底買】可能許多當時的信徒都認識這位後來做了門徒的巴底買,所以馬可和路加福音只提到他。剛剛記載眾門徒爭奪地上國度的高位,接著就記載這個瞎子。門徒就像這個瞎子,因為瞎了心眼,不認識神國的事,所以彼此爭奪高位。主在此醫治瞎子,正如醫治他們一樣,【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稱呼,只有猶太人有權力這樣叫祂,以這個名字來求告主耶穌,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現。此時已經行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一大群激情滿懷的群眾簇擁下前行,可能群眾認為請彌賽亞來醫治瞎子,太降低祂的身份了。主耶穌再一次更改了門徒對彌賽亞使命的觀念。這個討飯的瞎子則是撇下了他最重要的財產衣服。【衣服】是古代猶太人的重要財物。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主耶穌要用行動表示這位天國的君王是用愛與服侍來管理我們,縱使即將面臨的極大苦難並不阻礙祂去服事人。這瞎子甚麼也不要,單單要【我要能看見】瞎眼的人不認識主的寶貴,所以斤斤計較地上的地位(37,41節)。一旦心眼得開,便會以認識基督為至寶,甘心跟從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思想: 耶穌在本章經文兩次記述,要我為你作甚麼?包括當西庇太的兒子求祂的時侯(10:36)到本段落面對那瞎子,耶穌基督都要用行動表明祂服侍的愛,耶穌基督的事奉不是責任,不是手段,而是愛與關懷,我們有否願意學習主耶穌主動地向身邊的人說: 要我為你作什麼?還是要求別人為我作甚麼呢? 祈禱:主耶穌多謝在地上一次又一次用祢的手主動地接觸有需要的人,更主動地關心人的需要,求主憐憫我們,縱使看似我們內心有很多的需要,更讓我們學習主祢主動關心身邊的人,跟隨主祢的樣式活出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