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40-52

路加福音 2:40-5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40-52節是耶穌的成長【孩子漸漸長大】(40節)這句話引用了撒母耳的成長(撒上2:21)。耶穌在十二歲之前的成長包括三個方向(40節),代表了合神心意的成長。1.身體的成長【強壯起來】;2.智慧的成長【充滿智慧】;3,屬靈的成長【有神的恩在祂身上】。真實的生命長進是平衡發展的,不但看重健康的靈命,,也要重視健康的身體和頭腦。根據摩西律法,以色列人每年必須在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三大【耶和華的節期】(利23:2)上耶路撒冷城過節(出23:14-17 ;申16:16)。【逾越節】(41節)是記念以色列人被拯救出埃及的節期(出12:1-20),從猶太曆的正月十四日晚上開始,為期七天,約在陽曆三至四月間。在新約的時代,十二歲就可以成為「誡命之子」。【當祂十二歲的時候】(42節)標誌著耶穌即將成為【誡命之子】。猶太人赴耶路撒冷守節時,耶路撒冷附近道路的人潮可能多達數萬人。通常婦女和小孩子走在前頭,男人和大孩子跟隨在後,一家人到達約定的地點再集合。馬利亞可能以為耶穌已經過了十二歲,應該與父親同行,而約瑟可能以為耶穌仍然與母親同行,所以雙方都【以為祂在同行的人中間】(44節)。【過了三天】(46節)指離開耶路撒冷【走了一天的路程】(44節) 大約走到了耶利哥。回耶路撒冷走了一天,第三天才在城裡找到耶穌。(46節)指【教師】熟悉舊約聖經和口傳律法的學者,但路加並沒有使用只有猶太人才懂的【拉比】(太23:7;可9:5;約1:38)一詞。當時每逢重大節期,猶太拉比們都會來到聖殿,公開回答百姓有關聖經和口傳律法的問題。【豈不知我該以我父的事為念嗎】(49節)直譯是【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事】這是雙關語,也可譯為【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嗎】。這是主耶穌在《路加福音》中所說的第一句話。主耶穌已經成為【誡命之子】祂自己的父就是天上的父神;對祂來說,最自然的地方是【在我父的家裡】。【他們不明白】(50節),可能指他們不知道主耶穌所說的是雙關語。主耶穌是孝敬父母的榜樣、也是等候神的榜樣,現在還沒到開始執行父神使命的時候,所以祂就【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51節),順服地上的父母。本節與40節首尾呼應。40節是耶穌十二歲成為【誡命之子】之前的成長,52節是耶穌十二歲成為【誡命之子】之後的成長。耶穌在十二歲後的成長包括四個方向(52節),這是合神心意的成長。1.智慧的成長;2.身體的成長3.神喜愛祂的心靈增長是屬靈的成長。4.,人喜愛祂的心靈增長是社交的成長。 思想: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要作出順服的決定。祂聽從父母的話回家,以十二歲而言也是應當的事。祂希望留在耶路撒冷,但也願意順服父母。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與順服是成正比的。我們有否願意也在我們的生命位份上順服呢?耶穌順服的生命就讓祂的智慧和身量一同成長。 祈禱:親愛的天父,我感謝祢賜下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贖主,成為我們生命的榜樣。求主幫助我們渴求主祢的話語,成為【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的基督徒。阿們! Lam HungPong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4:13-35路加福音 24:13-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以馬忤斯】(13)意思是【溫泉】位於耶路撒冷的西面。【二十五里】(13節)需要走三個小時。(14節)【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指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對於耶穌的死,他們十分確信;但對於耶穌的復活,他們卻非常迷茫。此時,十一門徒都還在耶路撒冷(33節),這兩位門徒卻獨自離開了,可見他們的情緒是何等低落沮喪,但主耶穌卻【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15節) 。【他們的眼睛迷糊了】(16節)原文是被動式,指他們的視力受到了外界的干擾,可能是因為暮色將近,可能是因為面向夕陽(29節)所以竟然【不認識祂】(16節)。這兩位門徒都很愛主,所以因為主的受死而【臉上帶著愁容】(17節)卻不能因為主的復活而歡欣喜樂。主耶穌明知故問:【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19節)?祂總是善於啟發靈裡【遲鈍】(25節)的人。這兩位門徒知道主耶穌【是先知】(19節)【說話行事都有大能】(19節)。他們也沒有把主耶穌被【釘十字架】(20節)歸咎於羅馬人,而是歸罪於【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20節)。但他們對主的認識,最終停留在眼見的事實,始終拒絕相信祂的復活。【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祂】(21節)顯示這兩位門徒心目中的主耶穌,仍然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羅馬帝國的政治彌賽亞;他們所盼望的,是立刻【復興以色列國】的基督,而不是先受害,再進入榮耀的基督(26節)。【我們素來所盼望】原文是過去式,表示他們已經失去了盼望,覺得自己所信的成了泡影。【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21節)這是用門徒自己的口說出他們的【遲鈍】,因為他們竟然不能因此想到主耶穌一再預言的【第三日復活】(9:22;18:33)。【我們的幾個人】(24節)指彼得和約翰(約20:3)。十字架沒有摧毀門徒對主的愛,但卻毀滅了他們的希望;甚至連婦女和門徒看見的空墳墓(22-24節),也不能恢復他們的信心,因為他們【沒有看見祂】(24節)。門徒所缺乏的不是【先知所說的一切話】(25節)而是信心;他們也不是不信,而是【信得太遲鈍】(25節)。【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26節)意思是這兩位門徒對彌賽亞的理解,並不比其他猶太人更高明;過去,他們從聖經中看到了榮耀,卻看不見受害;現在,他們從十字架上看到了苦難,卻又看不見復活。 (27節)【摩西】指摩西五經,【眾先知】指先知書。【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27節),也就是舊約聖經中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事實上,整本聖經都是圍繞著基督:雖然主耶穌親自把這些【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7節),但兩位門徒還是沒有完全甦醒,因為他們的信心仍然【遲鈍】。【他們所去的村子】(28)就是兩位門徒旅程的終點【以馬忤斯】(13)。主耶穌總是主動尋找人(15節),但人若不【強迫祂】(29節)主就會越過人【往前行】(28節)。但人若迫切地【強留祂】主何等樂意留下與我們【一同坐席】【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30節)這些都是猶太家庭開始用餐時的標準動作,本來是主人該做的事;但主耶穌卻反客為主,用這些動作打開了人的心眼。這兩位門徒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晚餐(22:14)但他們在跟隨主耶穌期間,必定已經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包括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的眼睛明亮了】(31節)是因為主開了他們的【心竅】(45節),也可能是看到了主手上的釘痕(39節),所以【這才認出祂來】(31節)。【忽然耶穌不見了】(31節)顯示主耶穌【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不受空間的限制(約20:19)。兩位門徒這才想起,祂【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32節)?人若還沒有看見復活的主,這亮光還是模糊的。人的心裡【火熱】還是不能認識主,只有認出了復活的主,才能真正明白真理。一個人若是遇見了復活的主,必然會【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33節)從以馬忤斯回到耶路撒冷要走三個小時,當他們【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33節)時,已經快到半夜了。【已經現給西門看了】(34節)彼得和兩個門徒都經歷了復活的主;地上的友誼開始於共同的回憶,天上的情誼則是來自於對主的共同經歷。 思想:今天,我們要認識基督,既要聽主【講解聖經】又要求主使我們【眼睛明亮】。我們都難免【信得太遲鈍了】但只要我們的心是愛主的,復活的主會主動就近我們,親自幫助我們脫離信心的【遲鈍】。 祈禱:親愛主,你讓我們明白到,當我們走過灰心消沉的以馬忤斯之路,必能知道主你與我們一路同行;感謝縱使路上所經過的高低起伏,都將成為我們屬靈生命的造就。願我們一生都與主你同行同活。阿們!

路加福音 12:13-34路加福音 12:13-3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有一個人糾結於讓自己心煩的財產糾紛,所以不合時宜地來求主為他【分開家業】(13節)。【你這個人】(14節),這是責備的口氣(22:58)。這個人也把主耶穌看作一位拉比(13節)。主耶穌卻拒絕作替人分家業的【斷事的官】(14節),而是要藉著地上的家業,向眾人指明【生命】的真相(14-21節)。主耶穌警告眾人:【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15節)主耶穌卻指出,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致命的錯誤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暫時擁有過什麼,而在乎與生命源頭的關係。(16節)【田產豐盛】本是神的恩典(利26:3-5)但這位財主卻因飽足而不認神,被錢財擠住了神的道(8:14)既不感謝神,也不憐憫人,內心充滿了自我。17-19節原文出現了四次【我ἐγώ】這位財主以自我為中心,倚靠自我的財物,只為自我的快樂打算,結果卻充滿了有錢人的煩惱:【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17節)?最後,這位財主找到了解決煩惱的方案,決定把原來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18節)。他周密地考慮了我的出產,我的倉房,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我的靈魂(17-19節),但神的話卻像一聲驚雷:【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20節)?【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21節)主耶穌用這句話,把被打岔的聽眾帶回正路上,讓眾人留心在神面前的【富足】 。(22節)【所以】表示以下這些教導,是延續13-21節關於財富的話題。(22節)【憂慮】原文與【思慮】(11,25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焦慮,無謂的擔心】。這是一種被捆綁的精神狀態,會讓人只看到困難和需要,看不見任何別的。【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22節),並不是讓人懶惰不工作,而是讓我們的心不要被物質捆綁。(15節)【貪心】是罪【貪心】的人總是想要得更多【憂慮】的人總是害怕不夠。【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23節)身體是生命的僕人,不是生命的主人,即使身體朽壞了,生命仍然存在,神連不潔淨的烏鴉都養活(24節),何況是照著祂的形像被造,比烏鴉更貴重的神國百姓呢?雖然憂慮連【最小的事】(26節)都不能改變,人們卻【還憂慮其餘的事】(26節)。因此,憂慮並非理性思考的結果(25-26節),而是因為【小信】(28節)所以缺乏安全感,靈裡被捆綁。所羅門【所穿戴的】(27節)象徵人工的極品。但任何人工的成果,都不如神所創造的【百合花】(27節)。野花野草的生命都很短暫,【神還給它這樣的妝】(28節);何況是神的百姓,神更要在他們身上彰顯自己的榮美。吃喝之所以成為【外邦人】生活的中心和範圍,是因為除了吃喝,他們既沒有更重要的事情,也沒有更美好的盼望。神的兒女卻知道有一位【知道】(30節)自己需要的天父,不但有更可靠的看顧,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要求祂的國】(31節)就是把神的國度當作自己生活的中心,其它的事情即使合理合法,也都是次要的。神樂意讓自己兒女的生命彰顯祂的榮美,生活彰顯祂的豐富。神的榮美和豐富也在我們身上顯明出來【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31節)。門徒之所以【不要懼怕】(32節)是【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32節)。【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33節)也就是在神面前富足(21節)那是世界上收益最高,最有保障的計劃。【賊不能近,蟲不能蛀】(33節)比喻天上的財寶與地上相反,既不會流失,也不會貶值。(34節)【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人若把財寶積存在地上,心思就會被世界霸佔;人若把財寶存到天上,心思也會單求神的國;人若想把財寶分開存在兩處,結果是心持兩意,沒有安息。 思想:人的憂慮既不能改變神的安排,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有辦法的事用不著憂慮,沒有辦法的事憂慮也沒有用。我們如果和外邦人所掛心的都一樣,與他們還有什麼分別呢? 當我們脫離自己【只要求祂的國】的時候,就能接受神的權柄,不再為著自己活,而是根據神的旨意活,進入喜樂、滿足和安息。 祈禱:親愛天父,求你憐憫我們的小信,記念我們生活中的憂慮,懼怕,面對生命的傍惶求天父保守我們,更讓我們懂得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