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5:12-26

路加福音 5:12-2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26節的主題,是【耶穌潔淨醫治罪人】恩待那些被遺棄、被邊緣化的人。包括:潔淨長大麻風的人(12-16節);吩咐癱子起來行走(17-26節)。【滿身長了】(12節)原文是醫學用語,四福音中,只有身為醫生的路加用此來描述疾病蔓延的程度。長大麻風的人必須隔離(利13:46),這個人卻不惜違反律法,進了【城裡】(12節)。他一看到耶穌,【就俯伏在地】(12節),表示他承認主的權柄。【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12節)表明這個人對主耶穌的醫治能力充滿信心。在主並沒有【能】或【不能】,只有【肯】或【不肯】。(13節)【我肯,這句話中帶著恩典。 【能】不是問題,【肯】更是救主來到地上的目的。(13節)【你潔淨了吧】這句話中帶著能力。 (14節)指根據律法,大麻風痊癒後,必須先給祭司察看,經祭司認定已潔淨後,才可以獻祭,在眾人面前作見證。因此,這個人還必須再走三天路程,到耶路撒冷履行律法的要求。所以【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15節)。因此,雖然【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15節)但【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16節)不肯接受人的擁戴,而是繼續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這些【法利賽人和教法師】(17節)有些是從附近來的,有些是從猶太和耶路撒冷走了三天來的(17節)目的是特意來觀察主耶穌這位可能的彌賽亞。這是本書一次提到【文士與法利賽人】(21節)與主耶穌的衝突。古代猶太人的房子大都為平頂,人可以從房外的石階拾級而上。這種房頂容易拆開,所以這幾個抬癱子的人可以【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縵到當中】(19節),和那位不惜闖進城裡的大麻風病人一樣迫切(12節)。【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20)包括抬癱子的人和癱子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什麼話,卻用行動表達了迫切和信心。主耶穌並沒有立刻醫治癱子,而是先說:【你的罪赦了】(20)。【罪】原文是複數,顯示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各種【罪】。因此,主耶穌先醫治裡面,然後才醫治外面;熟悉聖經的【文士和法利賽人】(21)認為主耶穌說了越過本分的【僭妄話】(21節)是褻瀆神的大罪。他們的道理是對的,所以耶穌指出,既然接下來的醫治將無可辯駁地證明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24節),祂就理應被人承認為神。【你的罪赦了】(23節)和【你起來行走】(23節),這兩句話說起來都很容易,做起來都很難。但在人看來,並沒有方法立刻證明【你的罪赦了】,而【你起來行走】必須立竿見影,所以後者應該更難。人看重的是外面的【行走】,但主耶穌看重的卻是裡面的【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24節)。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能看見的【起來行走】,來證明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彌賽亞既有赦罪的權柄,也有叫癱子起來行走的能力。【人子】(24節)指主耶穌。這是主耶穌在本書中第一次自稱【人子】,表明祂具有完全的人性。癱子【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25節),證明他已經得著醫治,也證明他的罪已蒙赦免。因此,這個神蹟證明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眾人也要承認祂是神。但眾人相信這是從神而來的權柄,所以都【歸榮耀與神】(25,26節)卻不敢進一步追問主耶穌究竟是不是神,只是【滿心懼怕】(26節),知道自己【看見非常的事了】(26節)。 思想:主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是知道自己是需要醫治和拯救的罪人,所以迫切尋找耶穌。主耶穌也樂意醫治這些知道自己有病的人(31節)。但人的難處,卻是常常不知道自己活在勞苦重擔裡,也不認為自己是有病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憐憫,更感謝祢的接近,讓我們生命不但得著醫治,更讓我們生命能得著主祢自己,願我們的生命都充滿信心到主祢的面前,親近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4:16-30路加福音 4:16-3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6-30節是耶穌的第一篇講道(路4:16-30)。主耶穌在自己的家鄉講道的經歷,是祂向自己的同胞傳福音的縮影,整體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會堂裡的規矩是【站起來】(16節)念聖經【坐下】(20節)講道,表示尊重神的話語。會堂的敬拜程序是先禱告,接著讀摩西五經,然後讀先知書。當時會堂的主持人會邀請人讀經,講道。(17節)表示當時不是主耶穌決定要讀《以賽亞書》但具體的章節是祂自己找的。18-19節引自賽61:1-2是先知以賽亞關於彌賽亞時代的預言。18節前半部引自賽61:1而19節引自賽61:2。但主耶穌並沒有讀後半句【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因為祂第一次來是要【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19節);第二次再來才是【神報仇的日子】。根據律法,以色列人每五十年要有一個【禧年】(19節)施行釋放的恩典 (利25:10) 而彌賽亞的來臨,開啟了【禧年】所預表神恩典的臨在。猶太會堂裡的希伯來聖經寫在一捲捲的羊皮紙上,平時由會堂的執事放在經筒中保管,讀時展開,讀完以後再【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20節)【就坐下】指講道者坐在【摩西位】(太23:2)上,準備開始教導或勉勵。【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祂】(20節),不只是預備好聽道,而且是因為彌賽亞的預言對拿撒勒人來說,是一個特別敏感的話題。(21節,這是主耶穌宣告自己就是《以賽亞書》所預言的彌賽亞,也是宣告神國度的來臨(7:22)。因為主耶穌已經被聖靈膏抹(3:22)應驗了【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18節)。(22節)【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是主耶穌成年後惟一提到約瑟的地方;在他們的眼中,約瑟只不過是個從事建築業的木匠(太13:55);【約瑟的兒子】頂多也就是個木匠(可6:3)因此對祂所傳的福音(18節)將信將疑。【醫生,你醫治自己吧】(23節)意思是【你先行個神蹟,作為自己是先知的證據吧】。(24節)【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這句話與【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19節)形成鮮明對比。神差遣祂的兒子來報告【悅納】人的好消息,家鄉的人卻不肯【悅納】救恩,這就是無可救藥的愚昧本相。(25-27節)主耶穌列舉了以利亞和以利沙的例子,他們是北國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先知。由於北國以色列拒絕神,神就差遣他們轉向外邦人:拿撒勒人自認是神的選民,有特權享受神的恩典,如今卻聽見耶穌似乎偏袒外邦人(25-27節),所以對耶穌的態度從【讚美、希奇】(22)變成了【怒氣滿胸】(28節)。竟然要在安息日【帶祂到山崖,要把祂推下去】但耶穌沒有用說教挽回頑梗的百姓,而是【從他們中間穿過去,走了】(30節)。 思想:拿撒勒人自以為對耶穌知根知底,結果以貌取人,先入為主,看見了彌賽亞也不認識祂,但本書卻用拿撒勒的講道來宣告彌賽亞工作的開始。我們有否只憑著表面的生命去認識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主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來要釋放我們的生命,要帶進我們到神國度的禧年,是主祢的恩言讓我們充滿盼望,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不是看表面的生命,更看到主祢在我們內裡的生命。阿們!

路加福音 9:10-27路加福音 9:10-2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裡】(10節)目的是為了遠離希律·安提帕的轄區(9節)。主耶穌坐船前往伯賽大(約6:1)後來又繼續向北前往腓力二世的首都【凱撒利亞.腓立比】。眾人可能知道了希律的圖謀(9節),認為主耶穌可能暫時不會再回加利利,所以【就跟著祂去】(11節)。12-17節是【五餅二魚】的神蹟。除了耶穌復活之外,這是唯一一個四福音裡都記載的神蹟,顯示這個神蹟對初期教會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個神蹟就像神在曠野降下嗎哪,促使門徒們宣認耶穌【是神所立的基督】(20節)。伯賽大附近的郊野離附近的鄉村其實不太遠,走路回迦百農也不到兩個小時。眾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問題。但主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13節)與其說是為解決眾人身體的需要,不如說是逼著門徒轉向祂,認識並承認祂【是神所立的基督】( 20節)。因此,主耶穌像當年以利沙指示門徒一樣(王下4:42-44),讓門徒們親身參與了這個神蹟。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常見的食物,餅是和以利沙當年一樣的【大麥餅】 (王下4:42)是窮人的食物。主耶穌是一位有次序的主(14節)這麼多人井然有序地坐著,表示他們也完全順服主耶穌的權柄(15節)。這不是隨意的聚餐,而是聖餐和彌賽亞筵席的預演。讓人想到【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賽25:6)。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十二籃子】比起初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此時,主耶穌已經從迦百農向北走了六十公里,來到希臘化城市【凱撒利亞.腓立比】(太16:13)。這裡是腓力二世的首都,周圍都是敬拜偶像的外邦人。主耶穌特意帶著門徒來到這裡,遠離熱切盼望政治彌賽亞的猶太群眾,在眾多的外邦偶像之間問了兩個問題,為要讓門徒們正確地認識祂是誰。第一個問題,是【眾人說我是誰】(18節)。主耶穌在加利利傳講福音,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是為了圍繞人的需要、解決人的問題,而是要以正確的方式顯明祂的身份。第二個問題,是【你們說我是誰】(20節)。因為【有人說】(19節)不算數【你們說】才算數。彼得代表門徒作出了回答:【是神所立的基督】(20節)。這篇告白總結了主耶穌在加利利的工作成果,也成了主耶穌教導門徒的分水嶺。21-27節的主題是【耶穌向門徒啟示十字架的道路】。 (21節)這是一個嚴格的禁令,因為當時的猶太人認定基督將是民族的救星,渴望獲得自由解放。如果門徒們公開宣告耶穌是基督,百姓一定會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理解祂的救贖使命,完全誤解神國和福音。【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23節)就是【背起祂的十字架】(23節)門徒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當一個人背起祂的十字架的時候,就是被押送著走向刑場,一路受盡凌辱和恥笑。主耶穌也特別指出,這不是一條很快就可以走完的路,需要【天天背起祂的十字架】(23節)。背十字架已經夠難了,更難的是【天天】都要背。 (24節)表示人若為主捨己,主就會用祂來代替。【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25節)比喻賺得了暫時的利益,但卻喪失了永恆的生命。 (26節)這句話顯示;十字架並非基督使命的終點,復活和榮耀才是。基督經過了十字架(22節)將來必要得榮耀(26節)。(27節)指在場的門徒中有人在離世以前,就能看見主耶穌在祂的國度裡掌權。 思想:今天或許世人對耶穌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無論是看為道德教師或聖人典範,無論是看作虛構傳奇或真實歷史,我們有否讓自己認識的耶穌就是愛我們為我們釘在十字架的基督。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是世人的救主,更是愛我們為我們釘十字架的主基督,求主開我們內心的眼睛,讓我更深認識祢,更願意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