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1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漁夫作門徒】呼召一般人跟隨祂。整體是交錯對稱的結構: (1節)【革尼撒勒湖】是【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海平面以下213公尺的裂谷中,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另外三卷福音書的猶太作者都按猶太傳統把這個淡水湖稱為【海】,只有外邦人路加把它叫作【湖】。加利利海周圍群山環抱,來自黑門山的約旦河從北流入,向南流出,捕魚業非常發達。【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1節)雖然他們的身體不需要醫治,但心靈卻需要。 (2節)顯示此時正是上午,漁夫們剛結束昨晚的工作不久。(3節)【西門】是使徒彼得,他是個漁夫,也是一位船主,船上有幾名僱工。他已經在約旦河附近見過主耶穌(約1:40-42)後來回到加利利繼續捕魚。【從船上教訓眾人】(3節)是可以避開人群的擁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聽見。主耶穌不只是講道,也沒有忘記彼得的工作;祂不但用話語教導人,也把人帶到【水深之處】(4節)經歷祂,讓我們在自以為最有把握的專業領域,脫離自己的學問,經驗和眼見,從裡面真正認識祂是主。【夫子ἐπιστάτης】(5節)意思是【師父,有權柄的人】原文只在《路加福音》中出現7次(5:5;8:24×2,45;9:33,49;17:13)專門用來稱呼主耶穌。而本書中的另一個【夫子 διδάσκαλος】(3:12)意思是【教師】(2:46)也就是猶太人所說的【拉比】(太23:8)。加利利湖捕魚的最好時機是晚上,而熟悉這片水域的捕魚專家彼得【整夜勞力】(5節)卻在最適合捕魚的時候一無所獲,有甚麼理由聽從一個木匠的外行人建議呢?但彼得仍願意【遵從】(5節)耶穌的話下網,表示他已經感受到主耶穌話語裡的權柄。順服就是可能不一定同意,但卻願意放下自己,聽從權柄。【他們下了網】(6節)指拖網或圍網;順服的結果大大出乎了漁夫們的意料,他們【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6節)最後【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7節) 。本書原來一直稱使徒彼得為【西門】(3節)現在卻稱他為【西門.彼得】(8節)代表他生命已經改變了。這個神蹟發生在彼得的專業領域,所以他立刻認出這是一個神蹟。因此,彼得在下網之前稱主耶穌為【夫子】(5節)如今他卻稱祂為【主】(8節)。所以彼得的反應不是為恩典和成功而興奮,而是戰兢【俯伏在耶穌膝前】(8節)。 (9節)原文是【都驚訝所打的魚】。主耶穌安慰彼得:【不要怕】【你要得人了】(10節)這是主在恩典裡的呼召。彼得看見了自己的不配,所以他的反應是【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8節)。但主來是為了呼召不配的罪人從事真正有意義的工作;為神得著祂所要得著的人。因此,主耶穌要把不敢靠近自己的西門(8節)帶成最親密的門徒,把屢屢失敗的彼得(9:33)帶成教會的領袖,將人帶進神的國度裡。這些人【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11節)因為他們已經真實地經歷了主,認識了主。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所見過最大的成功,與那成功恩典的源頭相比,已經無關緊要了;所以他們撇下了屬地的所有,為要得著屬天的豐富。 思想:每一個蒙召跟隨主的人,都是自覺不配的人。神要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無助,不是要讓我們停留在【自己責備自己】的消極光景裡,而是要領我們進入積極的恩典之中,從今以後不再指著自己誇口,而是單單【指著主誇口】為主作工。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呼召,使我們能夠跟隨祢,更為祢作工;從前真沒有想到,或許只會為自我的生活拼搏,但主祢的出現要帶我們生命有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願我們一生都跟隨主祢。阿們!
路加福音 5:1-11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7:1-17路加福音 7: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17節的兩個神蹟顯明了神國的救恩,讓人看到神的國已經臨到了地上。這兩個神蹟都讓人想起主耶穌起初提到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4:25-27)顯示主耶穌就是摩西所應許的【大先知】(16節) 也就是【那將要來的】(20節)的彌賽亞:主耶穌醫治外邦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正如以利沙醫治了外邦元帥乃縵(王下5:1-27)。主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11-17節)正如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17-24)。羅馬帝國的奴僕只不過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的僕人只能等死,但這位百夫長卻非常重視他僕人的生命,並且對猶太人也非常友善(5節);【耶穌就和他們同去】(6節)並非有求必應,而是因為主耶穌要藉著這神蹟,顯明神國的救恩。當時猶太人為了保持潔淨,通常不輕易進入外邦人的家。因此,雖然主耶穌很願意【和他們同去】但百夫長說:【你到我捨下,我不敢當】(6)。在猶太長老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4節)但百夫長卻【自以為不配】(7節)。四福音兩次記載了主耶穌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9節)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可6:6【詬異】原文)以色列人的不信。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9節)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相信主耶穌有醫治的權柄。但主耶穌的權柄卻遠遠超越了百夫長的信心,因為祂的權柄不只是醫治,更是救恩,所以祂甚至都不需要【說一句話】(7節)【僕人已經好了】(10節)。(11節)路加強調【過了不多時】顯示主耶穌復活寡婦的兒子(11-17節)與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是互相連結的。【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12節)等於雪上加霜,這位寡婦的人生已經完全絕望了。這是一個奇特的場面:兩隊在城門口相遇,一支是埋葬死人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12節;一支是跟隨生命之主的,【極多的人與祂同行】(11節)。這不是巧遇,而是主耶穌特地走了一天多的山路,專門前來攔住這支走向墳墓的隊伍,主動向絕望者顯明神國的救恩。13節是本書第一次稱耶穌為【主】(13節)因為祂是【生命之主】惟有祂能改變死亡的事實。主耶穌的話語有復活的能力(15節)當然也有阻止送殯隊伍的能力。但祂卻沒有用話語來阻止他們,而是【進前按著槓】(14節)。在人看來,這個動作會讓祂陷入不潔淨(民19:11,22),但主耶穌卻要藉此表明祂的憐憫和認同,也向眾人顯明:彌賽亞的救恩能把污穢變成潔淨,把死亡變成生命。主耶穌的話語照樣能喚醒死人(14節),祂的權柄並不需要人的信心來配合。【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節)正如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他母親】(王上17:23)。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只有兩位【大先知】(16節)行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20-23),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4:32-35)。主耶穌刻意來到書念北面只有五公里的拿因城,又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讓眾人不能不聯想到【大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9:19)進而聯想到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就是【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思想:百夫長是一個認識恩典的人,因而是謙卑的人;一個經歷過權柄的人,也知道真正的權柄只需要藉著話語就能顯明。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出殯的行列變成了歡慶的遊行;主耶穌所經過的道路,成了一條滴下生命的救恩之路。表明這兩個神蹟不是人去尋找救恩,而是救恩主動找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權柄,更感謝主祢的憐憫,是主祢主動進到我們的生命,讓絕望都變成盼望,讓渴望我們生命每日都遇見祢。阿們!
路加福音 11:29-54路加福音 11:29-5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9-32節是【責備選民聽而不行】【約拿的神蹟】(29節)預表主耶穌的死而復活,這個世代的人所需要的是接受死而復活的生命,才能解決難處,而不是用更多的神蹟來滿足自己無止盡的好奇心。(31節)【南方的女王】是示巴女王,她不遠千里地到耶路撒冷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話】(31節);神的百姓卻自作聰明,不肯聽【比所羅門更大】(31)的基督的話。(32節)【尼尼微人】就是以殘暴聞名的亞述人,他們一聽見約拿所傳的信息,立刻就認罪悔改(拿3:5-8);神的百姓卻自以為義,不肯聽從【比約拿更大】(32節)的基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尚且付出代價尋求智慧、聽了真道就立刻悔改,選民卻對神的話聽而不行,還再繼續要求用【從天上來的神蹟】來證明基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聽了就行的外邦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31,32節)。33-36節是【心眼了亮才能見光】;【了亮】 (34節)原文是【 專一,無偽,真誠】。人點燈是為了照明,主耶穌也沒有把光藏起來,而是明明地照在人的眼前【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33節)。因此,一個人能不能接受光照,問題不在於光的強弱,而是在於自己屬靈的【眼睛】是否【了亮】。人若閉上眼睛,拒絕光照,即使身在大光之中,裡面仍然一片黑暗。因此要時時【省察】(35節)自己是否專一地定睛在主身上,否則恐怕【裡頭的光或黑暗了】(35節)。 37-44節是【法利賽人的三禍】法利賽人飯前【洗手】(38節)不是為了把手洗乾淨,而是像徵性的洗濯禮。律法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30:19)但法利賽人卻把這個規定擴大到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洗淨杯盤的外面】(39節)指法利賽人不但洗手,而且把洗濯禮擴大到杯盤。【裡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39節)指法利賽人外表吹毛求疵,謹守教條,但卻放縱私慾,任憑內心污穢。【造外面的,不也造裡面嗎】(40節)指神不但關心外面的形式,也關心裡面的態度。【只要把裡面的施捨給人】(41節)指把心裡所貪戀的施捨給人,讓心思不再被【勒索與邪惡】的意念轄制,就能有真正的潔淨,不需要行洗濯禮【凡物你們就都潔淨了】(41節)。主耶穌向法利賽人宣告了三禍:1.本末倒置;他們熱衷於遵守繁瑣的教條細節,卻忽略了基本的律法精意。律法規定了什一奉獻(利27:30)但【薄荷,芸香】(42節)只是數量很少的調味香料,連猶太口傳律法都規定芸香不必什一奉獻,這些法利賽人卻造作,刻意【獻上十分之一】(42節)。2. 驕傲自高: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貪戀人前的榮耀,【喜愛會堂裡的首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你們的安】(43節);3. 假冒為善:他們不但沒有正確地引導百姓,反而假冒為善,像【不顯露的墳墓】(44節)使跟從他們的人潛移默化地受到敗壞的影響。45-52節是【文士的三禍】【你這樣說也把我們躓蹋了】(45節)意思是主耶穌批評恪守教條的法利賽人,捎帶也侮辱了研究教條的專家。主耶穌並沒有放過這些律法師,祂立刻向文士也宣告了三禍:1.生活虛假:他們用嚴苛的教條來要求別人,自己卻置身事外,只做表面功夫。【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46節),比喻律法師在神的誡命之外,又添加了許多人的遺傳,編纂成一套繁瑣的口傳律法,成為百姓的可怕重擔。【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46節),比喻他們的生活並不誠實,一面用專業知識來告訴人怎樣恪守教條,一面用這些知識來鑽教條的空子。2.不思悔改:他們熱衷於【修造先知的墳墓】(47節)透過尊崇先知來自我安慰,自我標榜。但他們卻不肯悔改,和【殺了先知】(48節)的祖先一樣漠視先知的信息,其實是【又證明又喜歡】(48節)祖先的惡行。3.阻擋真理:他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52節)用各種繁瑣的教條和靈意的解釋,讓普通人無法領會真理,把聖經變成是一本難以理解的謎語書,只有專家才能講解。53-54節是【耶穌被盤問】;文士和法利賽人殷勤地和主耶穌說話,但卻不是為了尋求真理,而是想伺機抓主的把柄、密謀陷害。 思想:耶穌對文士的講論是否也指向每一個尚還活著的信徒?我們到底該以怎樣心靈誠實的態度來具體面對主呢?我們有否覺察心靈裡有從主而來照亮自己的光? 否則我們每日尋找聖經只可能成為攻擊別人的合理依據。 祈禱:親愛主,求祢光照我們,使除去我們的虛假,更除去我們的驕傲,使我們謙卑聽從主的話,每日都願意被祢光照顧,被你引導。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