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4:16-30

路加福音 4:16-3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6-30節是耶穌的第一篇講道(路4:16-30)。主耶穌在自己的家鄉講道的經歷,是祂向自己的同胞傳福音的縮影,整體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會堂裡的規矩是【站起來】(16節)念聖經【坐下】(20節)講道,表示尊重神的話語。會堂的敬拜程序是先禱告,接著讀摩西五經,然後讀先知書。當時會堂的主持人會邀請人讀經,講道。(17節)表示當時不是主耶穌決定要讀《以賽亞書》但具體的章節是祂自己找的。18-19節引自賽61:1-2是先知以賽亞關於彌賽亞時代的預言。18節前半部引自賽61:1而19節引自賽61:2。但主耶穌並沒有讀後半句【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因為祂第一次來是要【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19節);第二次再來才是【神報仇的日子】。根據律法,以色列人每五十年要有一個【禧年】(19節)施行釋放的恩典 (利25:10) 而彌賽亞的來臨,開啟了【禧年】所預表神恩典的臨在。猶太會堂裡的希伯來聖經寫在一捲捲的羊皮紙上,平時由會堂的執事放在經筒中保管,讀時展開,讀完以後再【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20節)【就坐下】指講道者坐在【摩西位】(太23:2)上,準備開始教導或勉勵。【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祂】(20節),不只是預備好聽道,而且是因為彌賽亞的預言對拿撒勒人來說,是一個特別敏感的話題。(21節,這是主耶穌宣告自己就是《以賽亞書》所預言的彌賽亞,也是宣告神國度的來臨(7:22)。因為主耶穌已經被聖靈膏抹(3:22)應驗了【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18節)。(22節)【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是主耶穌成年後惟一提到約瑟的地方;在他們的眼中,約瑟只不過是個從事建築業的木匠(太13:55);【約瑟的兒子】頂多也就是個木匠(可6:3)因此對祂所傳的福音(18節)將信將疑。【醫生,你醫治自己吧】(23節)意思是【你先行個神蹟,作為自己是先知的證據吧】。(24節)【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這句話與【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19節)形成鮮明對比。神差遣祂的兒子來報告【悅納】人的好消息,家鄉的人卻不肯【悅納】救恩,這就是無可救藥的愚昧本相。(25-27節)主耶穌列舉了以利亞和以利沙的例子,他們是北國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先知。由於北國以色列拒絕神,神就差遣他們轉向外邦人:拿撒勒人自認是神的選民,有特權享受神的恩典,如今卻聽見耶穌似乎偏袒外邦人(25-27節),所以對耶穌的態度從【讚美、希奇】(22)變成了【怒氣滿胸】(28節)。竟然要在安息日【帶祂到山崖,要把祂推下去】但耶穌沒有用說教挽回頑梗的百姓,而是【從他們中間穿過去,走了】(30節)。 思想:拿撒勒人自以為對耶穌知根知底,結果以貌取人,先入為主,看見了彌賽亞也不認識祂,但本書卻用拿撒勒的講道來宣告彌賽亞工作的開始。我們有否只憑著表面的生命去認識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主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來要釋放我們的生命,要帶進我們到神國度的禧年,是主祢的恩言讓我們充滿盼望,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不是看表面的生命,更看到主祢在我們內裡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7:18-35路加福音 7:18-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8-28節是【施洗約翰的困惑】。施洗約翰此時已經被希律安提帕下在監裡(3:20)只能透過他的門徒來尋找耶穌(19節)。【這些事】(18節)就是主耶穌醫治百夫長的僕人,使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1-17節)顯明神國的救恩已經臨到全地。【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19節)意思是【你到底是不是基督呢】?施洗約翰當然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他並不是懷疑主耶穌的身份,而是困惑基督的工作方式。施洗約翰一直在等候神的國度顯現,但他聽見基督施行的神蹟以後,反而失去了耐心。主耶穌已經開始工作一年多了,什麼時候才能填滿山窪,削平山岡呢(3:5)?甚麼時候才能揚淨禾場,焚燒糠秕呢(3:17)?在人看來,主耶穌似乎沒有任何計劃,對進度和方法也漫不經心,實在讓人著急。主耶穌一面讓約翰的兩個門徒等候,一面繼續自己的工作:【正當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有疾病的,受災患的,被惡鬼附著的;又開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見】( 21節)。因為主耶穌的工作本身,就是對約翰最好的答案。施洗約翰不需要知道別的,只需要知道主耶穌是基督,因為主耶穌所行的正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彌賽亞的使命:【瞎子看見】(22節;賽35:5)【瘸子行走】(22節;賽35:6)【長大麻風的潔淨】(22節;賽53:5)【聾人聽見】(22節;賽35:5) 【死人復活】(22節;賽26:19)【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22節;賽61:1)。最後,主耶穌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23節)。24-28節是主耶穌為施洗約翰作見證。施洗約翰的門徒離開以後,主耶穌在背後稱讚他(24節)。施洗約翰之前為主作見證(3:16-17)主耶穌在這裡為他作見證。【風吹動的蘆葦】(24節)容易折斷,象徵脆弱的人。【穿細軟衣服的人】(25節)代表肉體的享受。主耶穌的意思是說,約翰不是一個軟弱的人,也不是一個貪圖安逸享受的人。施洗約翰不只是【先知】(26)他的使命是為彌賽亞預備道路(27節),所以【比先知大多了】(26節)。【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28),因為施洗約翰是彌賽亞的先鋒。【然而神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28節),因為神國的百姓屬於享受救恩的時代,而施洗約翰屬於盼望救恩的時代。29-35節是【法利賽人的自負】。【眾百姓和稅吏】(29)都知道自己有罪,所以聽了施洗約翰的呼召,就【以神為義】(29節),承認神要求人悔改受洗是公義的。【律法師】(30節),指專心研究聖經和口傳律法的文士,他們大都是法利賽人。【這世代的人】(31節),指拒絕悔改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30)。【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擅長律法的細枝末節,卻沒有抓住最重要的真理;他們研究律法的字句,卻不關心神的旨意。他們不肯接受【悔改的洗禮】既然拒絕悔改的呼召,也就與神國的救恩擦肩而過,【竟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30節)。(32節)【好像小孩坐在街市上】指小孩在街上玩遊戲【吹笛,跳舞】(32節)是婚禮遊戲,【舉哀,啼哭】(32節)是喪禮遊戲。自命不凡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就像一個彆扭的孩子,既不願意玩婚禮的遊戲,也不肯玩喪禮的遊戲,對施洗約翰和主耶穌的信息都無動於衷。因為從法利賽人的眼光來看,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教條,施洗約翰【不吃不喝】是錯,主耶穌【也吃也喝】也是錯。【施洗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33節)為食物,刻苦己心,呼籲悔改,讓自以為無罪的法利賽人很不高興,所以指責他【是被鬼附著的】(33節)。【人子來,也吃也喝】(34節),指主耶穌沒有定期禁食,並且與稅吏同席,讓自以為聖潔的法利賽人很不滿意,所以指責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34節)。 思想:今天,我們也常常因為神的作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而困惑,抱怨,甚至因祂【跌倒】。人若用世界的智慧去衡量基督的方法,永遠都是一個謎;人若用世界的方法去做主的工作,永遠無法蒙神悅納。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藉著神蹟奇事讓我們明白主祢的權柄,或許我們好期望按照自我的意願成就,但祢要更藉著主的生命讓我們明白神的旨意與計劃。阿們!

路加福音 9:51-62路加福音 9:51-6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主耶穌結束了在加利利的事奉【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51節)。這段旅程為時半年,其中五次提到耶穌定意前往耶路撒冷(9:51;13:22;17:11;18:31;19:28)。51-56節的主題是【被撒馬利亞人拒絕】與十25-37【好撒馬利亞人】平行。(53節)指加利利人傳統上都是經過撒馬利亞前往耶路撒冷守節(《猶太古史記》卷20第6章118節)因為這是一條最近的道路,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卻彼此互不來往。雅各和約翰個性急躁,被主耶穌稱為【雷子】(可3:17)。他們愛主心切所以對撒馬利亞人的拒絕忍無可忍,想求主【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54節)就像先知以利亞叫天上降火燒滅亞哈王的軍兵(王下1:10-12)。雅各和約翰高舉基督的榮耀,對主耶穌的權柄有著極大的信心,卻還不懂十字架的道路,所以主責備他們:【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55節)。人眼中是對的事,在神的計畫裡未必是該做的事。主耶穌第一次來是為了上十字架,而不是審判,所以說【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56節)。主耶穌當然知道這些撒馬利亞人會拒絕祂,但祂卻故意打發門徒進入撒馬利亞村莊(52節)藉著撒馬利亞人的拒絕,潔淨門徒的愛心。因此,耶穌沒有責罰撒馬利亞人【就往別的村莊去了】(56節)。57-62節的主題是【三種跟隨主】與十38-42【兩種愛主】平行。主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遇到的三個人,代表了三種不專心跟隨主的態度。第一種是被主吸引的人。這種人主動要求跟隨主,立志【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隨你】(57節)卻不明白這句話的後果是什麼。所以主耶穌要我們好好計算代價:【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58節)。第二種是被主呼召的人。這種人已經蒙召(太8:21)但卻在十字架面前退縮了,請求【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59節)。這是一句諺語意思是先回去為父親養老送終,然後再來跟隨主。但主耶穌卻用另一句諺語回應他:【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60)【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24)。人若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當對前途產生迷惘和畏懼時,唯一正確的辦法就是更緊地抓牢主,而不是退後,停下。因為退後的人很難再回來,等候埋葬死人的最終也會成為死人。第三種是心持兩意的人。這種人也願意跟隨主,但卻先提條件:【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61節)。先知以利亞允許以利沙辭別父母(王上19:20-21)主耶穌也允許稅吏利未回家大擺筵席,但這人的話只是拖延的藉口,所以主提醒他:【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62節)。古代農夫用牲口拉犁耕田時,必須雙手扶犁,注視前方。【手扶著犁向後看的】就會使犁溝歪斜,甚至使犁頭陷得太深,牲口牽引不動。 思想:人若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就應當【定意向耶路撒冷去】(51節)不要再回頭看世界。因為【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25節)?瞻前顧後不冷不熱的跟隨都是出於自我,所以【不配進神的國】。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為我們所走的道路,更為我們走捨已愛人的道路,讓我們明白何為愛,求主教導我們走進效法主的道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