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3:1-20

路加福音 3:1-2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3:1-20)【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0節的主題是【人心的預備】整體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凱撒提庇留】(1節)是【凱撒奧古斯都】(2:1)的養子,羅馬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提貝裡烏斯。他【在位第十五年】(1節)。【亞那】(2節)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任命的猶太行省第一任大祭司,於主後6-15年在位,後來被羅馬巡撫革職。【該亞法】(2節)是亞那的女婿(約18:13)於主後18-36年任大祭司。(3節)【悔改的洗禮】原來是外邦人加入猶太教的潔淨儀式,現在約翰卻呼召猶太人出來接受【洗禮】。這是要百姓把自己當作不潔淨的外邦人,藉著洗禮的儀式重新【悔改歸向神】(徒26:20)才能【使罪得赦】(3節)。(4節)【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這是宣告彌賽亞先鋒的工作,引自賽40:3。古代的君王出巡,會派人提前預備道路;而彌賽亞君王進入人心之前,也要差遣先鋒,用神的話語預備百姓悔改的心。第5節宣告彌賽亞的工作,引自賽40:4。彌賽亞不但要向百姓宣告安慰(賽40:1)而且將把他們帶到能受安慰的地步;一面用恩典【填滿】(5節)百姓的虧欠,一面用審判【削平】( 5節)他們的愚昧。【凡有血氣的,都要看見神的救恩】(6節),這是向普世宣告救恩,引自賽四十5。主耶穌基督既是【神的救恩】,也是神榮耀的顯現。(7節)【毒蛇的種類】引自先知以賽亞對百姓的譴責(賽59:5)。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指出,此時猶太教有四大派系: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奮銳黨和愛色尼人。(8節)希伯來文的【石頭אֶבֶן】(創28:11)和【子孫בֵּ】(創10:31)諧音,是雙關語。這句話表明,亞伯拉罕肉身所生的,不一定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不是亞伯拉罕肉身生的,反而可能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9節)比喻時日無多,隨時會把樹砍下來。(10,12,14節【我們該做什麼呢】)意思是怎樣才算【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8節)。施洗約翰不是在維護道德的準則,也不是在傳授得救的門路;也不指望人心改善,而是單單叫人悔改(3節)。悔改不只是認罪,更是痛感自己罪性難改,放棄自我改善,轉而仰望救主。因此,一個人若是對錢財的態度毫無改變(11,13,14節)表示裡面並沒有真實的悔改。此時猶太人正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百姓翹首企盼彌賽亞的拯救,所以人人都猜測【或約翰是基督】雖然許多人都擁戴和追隨施洗約翰,但他卻始終沒有越過先鋒的界限,反而不住地把眾人的注意力引向那【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16節)。【悔改的洗禮】(3節)不是約翰【傳福音】(18)的目的,更不是自我拯救【使罪得赦】(3節)的門路。(16節)【聖靈與火】是一個整體,代表同一洗禮,施洗的對像是同一批人,所以也被路加稱為【聖靈的洗】(徒1:5)。接受【聖靈與火】的是那些悔改信主的人,他們將被聖靈改變生命,就像被浸到聖靈裡;他們也將被基督潔淨。(17節)比喻基督的審判,這是祂再來時的工作。古代農夫收割麥子以後,先在打禾場上曝曬,碾壓,使穀粒脫離糠皮;然後用叉子迎風揚起混有糠秕的麥子,較重的穀粒落在近處,較輕的糠秕被風吹遠。(20節)【把約翰收在監裡】指施洗約翰的責備有損於希律·安提帕在猶太人中的威望,19-20節的事件發生在主耶穌受洗並開始傳道以後(約3:22-24),並沒有按照年代順序,而是首先結束了基督先鋒的記錄,然後把重心放在基督的事工上。 思想:今天,每個信徒都是為主鋪路的先鋒,也當效法施洗約翰【傳福音】的態度,約翰既沒有迎合【耳朵發癢】的聽眾,也不擔心嚇跑傳福音的對象,而是喚醒神的百姓。同樣,我們傳福音都不是不痛不癢的安慰話,更是讓人悔改歸主的話。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接受福音,更能夠為主祢傳揚福音,求主教導我們學像約翰的態度去傳揚主祢的福音。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14:1-24路加福音14:1-2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4節的主題是【神國的筵席】【法利賽人的領袖】(1節)是猶太公會的議員。猶太人在【安息日】(1節)不可煮飯,晚餐是前一天準備好的。(2節)【水臌】原文是醫學名詞,指體內組織間隙積聚的體液過多,可能是心臟衰竭、肝腎疾病或營養不良導致的。這位患水臌的人並非被宴請的賓客(4節)他被帶到筵席上,是【律法師和法利賽人】(3節)設置的陷阱。主耶穌看穿了這個陷阱,問他們【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3節)。【他們卻不言語】(4節)因為法利賽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依照猶太口傳律法,若沒有生命危險,就不可在安息日治病;但在病人的面前說這話,又太冷酷無情。法利賽人的教條憐卹牲畜(5節),卻不憐憫弟兄,把教條放在愛心之上,利益之下。現在,既然他們在事前都【不言語】事後也就沒有資格說三道四,所以【不能對答】(6節)。【首位】(7節)是通常留給最尊貴的客人。一個自己爭著【揀擇首位】(7節)的人,必定不是最尊貴的客人,因為最尊貴的客人不需要自己爭首位,早就被主人安排好了。(8節)【婚姻的筵席】賓客眾多,在這種筵席上爭奪首位的風險更大,因為很可能還有更尊貴的客人還沒有到。當那自以為最尊貴的人不得不讓出首位的時候,其它的座位可能都已經坐滿了,他只能【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9節)。相反,如果一個人承認自己不是最尊貴的,首先【坐在末位上】(10節),唯一可能的變化就是上升【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11節)。所有的法利賽人都應當知道,在審判之日【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賽2:12)。【自卑】不是刻意貶低自己,而是順服當有的地位。在法利賽人的筵席上,主耶穌首先教導賓客不要爭坐首位(7-11節),接著就教導主人請客不要勢利(12-14節) 。【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12節)代表有能力回請的人。 【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13節)代表沒有能力回請的人。主耶穌不是禁止社交往來,而是強調請客的動機不能為了彼此恭維,在人前得榮耀。想高抬自己的人,就會在筵席中爭奪首位;一個想得到報答的人,就會勢利地挑選賓客。有愛的人,分享恩典時才不會期待回報【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14節),因為善待那些【沒有什麼可報答你】(14節)的人,並不是為了得著人的回報或稱讚,而是單單做在神面前,所以在神面前就能富足(122:21)。主耶穌的講論,使同席的一位客人不由自主地讚歎:【在神國吃飯的有福了】(15)!他聽出主耶穌所說的乃是神國的筵席:在神的國度裡,沒有人爭奪名利,人際關係也沒有功利,讓他讚歎不已。神國的筵席是神主動邀請,親手成就的【樣樣都齊備了】(17節)人要做的就是接受邀請,前來享用。這些賓客原來已經答應赴宴,現在卻【一口同音地推辭】(18節)比喻選民早就與神立約,現在卻拒絕接受主耶穌的救恩。他們的藉口似乎都很合理(18-20節)但卻經不起推敲。能夠買地,買牛,娶妻的人,都是在產業,事業和家庭上富足的人,但這三樣東西最能讓人忙碌,遠離神國,許多人都被產業,事業和家庭佔據了自己的心,以致容不下神。而【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21節),都是物質貧乏,缺乏能力,毫無盼望的人。他們在地上不得安息,無法滿足,所以神的邀請一來,他們立刻歡然接受。【到城裡大街小巷】(21節)找來的,代表稅吏和罪人。 【到路上和籬笆那裡】(23節)找來的,代表外邦人。當自以為配的人拒絕接受邀請的時候,他們在神國筵席中的位置將被罪人和外邦人所取代,因為神的恩典絕不會落空。【勉強】(23節)原文可譯為【催】(太14:22)【強逼】(徒26:11)。但這裡的意思並不是【強迫】因為一個僕人不可能【強】那麼多人,只能竭力地勸說那些城外的流浪漢,相信自己真的受邀參加城裡的筵席。【先前所請的人】(23節)指曾經與神立約的選民。雖然他們一直在盼望神的國降臨,但彌賽亞真的來臨時,他們居然拒絕了祂的邀請。 思想: 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陶醉於次好的福分,棄絕了神國的筵席,這是一個荒誕的悲劇;那些承認自己不配的罪人和外邦人卻意外地被邀請參加神國的筵席.這卻是一個預定的喜劇。面對主預備的救恩筵席,我們會否拒絕祂的邀請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預備這個豐盛的救恩,你為我們預備的不只是滿足我們的生命,更是預備我們的人生,好讓我們每日都與你同在有份。阿們!

路加福音 16:19-31路加福音 16:19-3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9-31節是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給你們呢】(11節)?古代的紫色顏料只能從推羅的骨螺貝中提取,價格昂貴【紫色袍】(19節)是王室和尊貴人的標誌(啟18:12) 。(19節)【細麻布衣服】是用細麻布料製作的名貴內衣。這位財主富得像個國王,在法利賽人的眼中是蒙神賜福的(14節);【拉撒路Lazaros】(20節)意思是【神已經幫助】。在主耶穌眾多的比喻中,從來沒有提到過其中人物的名字,但卻特別指出這乞丐的名字是拉撒路,可能因為這是一件真事,也可能是為了強調他是【神所幫助的人】。(20節)【渾身生瘡】原文是醫學名詞。當時猶太人用手取食物,富人常用麵包來擦手,擦過手的麵包就隨手丟棄。所以拉撒路就在門口等待,【要得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21節)。【狗來舔他的瘡】(21節),很可能會刺痛他的傷口,但拉撒路卻無力躲開。這位乞丐可能身體有殘疾,所以【被人放在財主門口】(20節),死後又【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22節)指與亞伯拉罕一同在神國坐席(13:28)。財主和拉撒路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觀:財主【天天奢華宴樂】(19節)世界就像一個持續不斷的宴會,一生都在歡樂享受。拉撒路天天討飯(20節)世界就像一個沒有盡頭的苦海,一生都在仰望救恩。財主死了,他為之耗費一生,悉心保養的身體被埋葬了(22節)靈魂卻無法安靜(23節)。拉撒路死了他長瘡的身體很可能被當作垃圾焚燒,靈魂卻被天使帶到樂園安息(22節)那裡既沒有瘡,也沒有飢餓。在人看來,財主是壽終正寢,極盡哀榮(22節),不料他的靈魂並沒有沉睡,而是【在陰間受痛苦】(23節)。這讓法利賽人嚇了一跳,因為在他們眼中,財富是蒙福的標誌,公義的證明,財主怎麼會在間陰受苦呢? 但主耶穌判定:財富不是蒙福的標誌,而是對忠心的試驗(10-12節)。(23節)【陰間】是人死後靈魂暫時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審判的地方(徒2:27、31)。【陰間】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收留義人的靈魂,又稱為樂園(23:43),另一部分收留罪人的靈魂(伯24:19)兩者中間有深淵相隔,可望而不可及(26節)。財主在痛苦之中,竟然要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來】(24節)表明他還是傲慢自大地把拉撒路當作可以呼來喝去的對象,還沒有意識到地上的價值觀已經完全失效了。(25節)【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可見人死後記憶猶存。財主生前選擇盡情享受,不肯與別人分享,死後也要獨自承擔全部痛苦,沒人幫他分擔。【有深淵限定】(26節)比喻死了之後,神的審判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有罪的不能變成無罪,無罪的也不能變成有罪,但雙方卻能知道彼此的情形。【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7節)這是從陰間發出的呼籲。死後的財主突然變成了熱心傳福音的人,他要求【打發拉撒路】向五個弟兄傳福音,警告他們不要來那痛苦的地方(28節)。但亞伯拉罕卻說,所有的警告都已經寫在【摩西和先知的話】(29節)裡了是指舊約聖經。聖經是神的話語,人若不尊重神的話,也不會尊重神【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30節)。 思考: 今天,許多人的想法和這位財主一樣,總以為神蹟奇事才能使人信主,自以為【看見了就能信】。但是,人若不聽從聖經,就是看見了死人復活,也會把神蹟解釋成自然現象。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知道,我們是可以在今生作出選擇,更決定了永恆裡的結局;我們今天以甚麼態度生活,將來就會怎樣接受審判。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緊守主的話,使我們活出你心意的選擇。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