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4:1-15

路加福音 4:1-15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5節是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 只有《路加福音》強調這是發生在【耶穌被聖靈充滿】(1節)之後;聖靈充滿的目的, 原文的重點在於聖靈的引導;不是讓人得著特異功能,產生肉體的感覺,,而是引導人順服神,讓神的旨意。魔鬼試探耶穌,不是直接攻擊神兒子的身份,而是攻擊彌賽亞的三大職分:先知,祭司和君王,要在祂還沒有開始工作之前就徹底打敗人類的救主。而【聖靈將祂引到曠野四十天】主動【受魔鬼的試探】是因為【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因此,這是一場關乎人類救恩的生死之戰。而主耶穌引用《申命記》6章和8章回應魔鬼的試探,顯示祂在這四十天裡,也在思想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申8:2-3)的經歷。【魔鬼diabolos】(1節)原文的意思是【控告者,毀謗者】3-4節是第一個試探,目的是攻擊彌賽亞的先知職分。這個試探的詭詐之處是:魔鬼早已窺伺在旁,一旦耶穌【餓了】(2節)就【進前來】(太4:3)給祂出主意。魔鬼並沒有直接挑戰主耶穌神兒子的身分。所以魔鬼就不住地提醒祂:【你若是神的兒子】(3,9節)引誘祂離開【人子】的地位【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3節)。但主耶穌只要離開了【人子】的地位,表面上只是行使【神的兒子】的合法權利,實際上是讓神失去了祂所要得著的人。魔鬼並沒有直接攻擊主耶穌的先知職分,而是引誘主耶穌忘記神的話語,違背神的旨意。但主耶穌只要離開了神的話語,就沒有資格再作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18)。(4節)這句話引自申8:3;主耶穌並沒有與魔鬼辯論,而是用這節經文一語道破了魔鬼的詭計:仇敵的目的只是引誘讓人離棄神的話語。5-8節是第二次試探,目的是攻擊彌賽亞的祭司職分。這個試探的詭詐之處是:魔鬼並沒有直接反對神,而是冒充神(啟13:1-4,11-15)帶著主耶穌上了當地的一座高山,然後在異像中將【天下的萬國】(5節)指給祂看,模仿神帶領摩西在尼波山上察看的應許之地(申34:1-4)。【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8節)這句話引自申6:13。魔鬼知道主耶穌並不關心地上的榮華富貴,所以就用彌賽亞的使命來引誘祂,強調自己可以讓出【天下的萬國】引誘主耶穌用拯救世界的使命來代替神的地位。所以主耶穌並沒有與魔鬼辯論,而是用這節經文一語道破了魔鬼的詭計:仇敵的目的只是想竊取神在人心中的地位。9-12節是第三次試探,目的是攻擊彌賽亞的君王職分。魔鬼並沒有直接否定聖經,反而引用了聖經。既然主耶穌緊緊抓住神的話語,魔鬼也引用了詩91:11-12(10-11節)。魔鬼也會說神的話,但卻不是為了讓神得榮耀,而是為了讓人遠離神。(12節)這句話引自申6:16。主耶穌並沒有與魔鬼辯論,而是用這節經文一語道破了魔鬼的詭計:仇敵的目的只是引誘人試探神,離間人與神的關係,從懷疑神的同在和信實開始,很快就發展成不再信靠順服。13節【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離開耶穌,再等時機】(14節)【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耶穌被聖靈充滿】(1節)首尾呼應,結束了1-15節這個單元。 思想:主耶穌並不需要運用神蹟,也不需要特殊的啟示,而是使用和我們同樣的聖經來應對這一試探;我們有否同樣每日重視神的話,成為我們生命勝過試探的力量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凡事都受過試探,但祢沒有犯罪,讓我們明白我們能靠著神我話過得勝的生命,求主引導我們,保守我們常在祢話語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7:1-17路加福音 7: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17節的兩個神蹟顯明了神國的救恩,讓人看到神的國已經臨到了地上。這兩個神蹟都讓人想起主耶穌起初提到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4:25-27)顯示主耶穌就是摩西所應許的【大先知】(16節) 也就是【那將要來的】(20節)的彌賽亞:主耶穌醫治外邦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正如以利沙醫治了外邦元帥乃縵(王下5:1-27)。主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11-17節)正如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17-24)。羅馬帝國的奴僕只不過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的僕人只能等死,但這位百夫長卻非常重視他僕人的生命,並且對猶太人也非常友善(5節);【耶穌就和他們同去】(6節)並非有求必應,而是因為主耶穌要藉著這神蹟,顯明神國的救恩。當時猶太人為了保持潔淨,通常不輕易進入外邦人的家。因此,雖然主耶穌很願意【和他們同去】但百夫長說:【你到我捨下,我不敢當】(6)。在猶太長老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4節)但百夫長卻【自以為不配】(7節)。四福音兩次記載了主耶穌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9節)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可6:6【詬異】原文)以色列人的不信。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9節)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相信主耶穌有醫治的權柄。但主耶穌的權柄卻遠遠超越了百夫長的信心,因為祂的權柄不只是醫治,更是救恩,所以祂甚至都不需要【說一句話】(7節)【僕人已經好了】(10節)。(11節)路加強調【過了不多時】顯示主耶穌復活寡婦的兒子(11-17節)與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是互相連結的。【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12節)等於雪上加霜,這位寡婦的人生已經完全絕望了。這是一個奇特的場面:兩隊在城門口相遇,一支是埋葬死人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12節;一支是跟隨生命之主的,【極多的人與祂同行】(11節)。這不是巧遇,而是主耶穌特地走了一天多的山路,專門前來攔住這支走向墳墓的隊伍,主動向絕望者顯明神國的救恩。13節是本書第一次稱耶穌為【主】(13節)因為祂是【生命之主】惟有祂能改變死亡的事實。主耶穌的話語有復活的能力(15節)當然也有阻止送殯隊伍的能力。但祂卻沒有用話語來阻止他們,而是【進前按著槓】(14節)。在人看來,這個動作會讓祂陷入不潔淨(民19:11,22),但主耶穌卻要藉此表明祂的憐憫和認同,也向眾人顯明:彌賽亞的救恩能把污穢變成潔淨,把死亡變成生命。主耶穌的話語照樣能喚醒死人(14節),祂的權柄並不需要人的信心來配合。【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節)正如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他母親】(王上17:23)。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只有兩位【大先知】(16節)行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20-23),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4:32-35)。主耶穌刻意來到書念北面只有五公里的拿因城,又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讓眾人不能不聯想到【大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9:19)進而聯想到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就是【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思想:百夫長是一個認識恩典的人,因而是謙卑的人;一個經歷過權柄的人,也知道真正的權柄只需要藉著話語就能顯明。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出殯的行列變成了歡慶的遊行;主耶穌所經過的道路,成了一條滴下生命的救恩之路。表明這兩個神蹟不是人去尋找救恩,而是救恩主動找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權柄,更感謝主祢的憐憫,是主祢主動進到我們的生命,讓絕望都變成盼望,讓渴望我們生命每日都遇見祢。阿們!

路加福音 2:1-21路加福音 2:1-21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節)【凱撒奧古斯都】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屋大維(Octavian,主前27-主後14年執政)的稱號,他結束了羅馬的百年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兩百年和平繁榮的【羅馬平安Pax Romana】時期。【奧古斯都Augustus】的意思是【神聖的、高貴的】屋大維於主前27年獲得這個稱號,相當於自稱是神。【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1節)指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民都必須登記在納稅名冊上。為了收稅,羅馬帝國每十四年舉行一次人口普查。居里扭在主前7年左右擔任敘利亞巡撫,所以第一次任職期間的人口普查被稱為【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2節)。有考古證據表明,羅馬帝國的每個男人都要按原籍貫返回故鄉,【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3節)。因此,大衛的子孫約瑟不得不從拿撒勒前往伯利恆(4節),結果馬利亞在那裡生下耶穌,應驗了基督將生於伯利恆的預言:【伯利恆的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五)。【伯利恆】(4節)是大衛的家鄉(撒上17:2),所以被稱為【大衛的城】(4節)距離拿撒勒大約有三天的路程。【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4節)指約瑟是大衛的後裔(3:31)。伯利恆是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小村,【客店裡沒有地方】(7節)並不是因為有很多人回來【報名上冊】(5節),而是因為這是住棚節期間,耶路撒冷周圍臨時投宿的人很多。(8節)【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指以色列的牧人通常在逾越節前後把羊放到野外,秋雨之前收回家,期間有牧人在野地裡日夜輪班,看守羊群。(10節)【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不只是賜給猶太人,也是賜給外邦人【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11節)這句話回應了彌賽亞詩篇:【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詩2:7) (12節)【記號】原文與【神蹟】(11:16)是同一個字。伯利恆當晚也許有個別用布包著的嬰孩,但卻沒有人會把新生的嬰兒放在馬槽裡。(13節)【一大隊天兵】也就是【眾天使】(15節)當羅馬帝國靠著強大的軍事力量進入沒有內戰的【羅馬平安Pax Romana】時,天上的軍隊卻用他們的頌讚宣告,怎樣才能有真正的平安:世上最貧窮,最卑微,最盼望拯救的一群人,聽了【大喜的信息】(10節),就【急忙去了】(16節)並且【尋見】(16節)。他們聚集在馬槽的周圍,竟然能相信這位【躺在馬槽裡】(16節)的嬰孩真的是他們長久盼望的彌賽亞救主,並且【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17節)【歸榮耀與神,讚美祂】(20節)。但是,伯利恆的居民卻沒有迫切的需要,所以聽到了見證也沒有立刻來尋找救主,只是【詬異】(18節)而已。當時【牧羊的人】(20)聲譽並不好,因為遊牧生活使他們無法嚴格遵守律法,所以被認為是不敬虔,不可靠的,甚至不允許在法庭上作見證(《他勒目Talmud》,Sanhedrin 25b:11)。但是,天使卻偏偏把【大喜的信息】報給這些社會最底層,最需要救恩的【大喜的信息】。 思想: 1-21節以羅馬皇帝下旨【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1節)開始,又以【與祂起名叫耶穌】(21節)作結。凱撒奧古斯都結束了羅馬的百年內戰,開創了兩百年的【羅馬平安Pax Romana】被羅馬人民當作【救主】,但卻只是相對的和平,小規模的叛亂和對外戰爭仍然不斷。只有在【報名上冊】時【叫耶穌】的嬰孩,才是人類真正的【救主】(11節),祂將帶來真正永久的平安。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賜下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主,更為我們生於馬槽,走在人最卑微的位置,我們無法想像最榮耀的神竟然成為最弱小的嬰孩。一切都是因祢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