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6:1-11

路加福音 6:1-1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5:336:11的主題,是【耶穌揭穿偽善的教條】包括猶太口傳律法中的禁食和安息日。根據律法,在別人的田裡【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作物】(申23:25)。但法利賽人卻用人為的教條代替了神的律法:【掐麥穗】相當於收割,【用手搓】相當於打穀【拋殼】相當於簸糠,【吃】相當於預備了食物。 (1節)這些動作竟然違反了他們四個安息日的禁令。法利賽人批評主耶穌的門徒,其實是指責主耶穌沒有受過【專業】的口傳律法訓練,所以帶出的門徒不合格。但主耶穌完全不提他們的教條,而是用聖經裡【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作的事】(3節)。根據律法,會幕裡的【陳設餅】(4節)必須在安息日更換,換下來的餅只有祭司才能吃(利24:8-9)。但大衛在逃避掃羅王的追殺時,和跟從他的人一起吃了陳設餅(撒上21:1-6)卻沒有被神定罪。因為神重視人的生命,過於拘泥律法的字句。法利賽人當然讀過這段聖經(3節)卻從未思想其中的真義,也無法體會天父的【慈悲】(36節)。主耶穌宣告自己是【安息日的主】(5節)等於宣告祂就是設立安息日的神(創2:3;出20:8)所以有權解釋安息日的真意,也有權叫人到自己面前【得安息】進入神國裡的真安息。(6節)【枯乾】原文的意思是【乾枯,萎縮】。可能因為路加是醫生,所以在對觀福音中(太12:10;可3:1)只有《路加福音》特別指出那人枯乾的是【右手】(6節)。 (7節)表明他們並不懷疑主耶穌有醫治的能力,只是為了【要得把柄去告祂】(7節)。猶太口傳律法禁止在安息日醫治沒有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了,他們就會指控祂觸犯教條;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指責祂沒有愛心。連主耶穌親自施行的神蹟和醫治,都不能改變【文士和法利賽人】剛硬的心;【那枯乾一隻手的人】(8節)並沒有要求醫治,但主耶穌卻主動公開醫治他,目的是為了揭穿【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偽善和詭詐。主耶穌醫治或不醫治,都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根據祂的使命。【那人就起來,站著】(8節)表示他聽出主耶穌的話裡有權柄。主耶穌問:【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9節)卻無人回答。因為【行惡,害命】顯然違反律法,但【行善,救命】卻要破壞教條,這讓偽善的教條主義者們左右為難,只能沉默。主耶穌吩咐右手枯乾的人【伸出手來】(10節)這簡直就是強人所難。但希奇的是,這個人竟然順服了主的命令【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10節);而更希奇的是,這個神蹟不但沒有感化文士和法利賽人,反而讓他們【滿心大怒】(11節)。主耶穌並沒有做任何【醫治】的動作,只是說了一句與醫治無關的話,就完成了醫治。這樣特殊的醫治,並沒有記錄在猶太口傳律法上,所以他們無法直接控告耶穌。但這些自以為敬虔的人不但沒有降服在神蹟面前,反而【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11節)因他們眼裡只見教條,不見【慈悲】(36節)。 思想: 這是本書第一次提到法利賽人策劃謀害主耶穌。【安息日】是神對與祂百姓最基本的要求,最能證明是否【留意聽從】神。百姓【不聽從,不側耳而聽】並非沒有到聖殿獻祭,而是不肯在日常生活中謹守安息,信靠神的供應和看顧。因此,今天每個信徒都應正確地認識神給予的安息日讓人安息在神的旨意中。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不只賜下安息日,更要我們生命得著安息,得著讓我們生命安息的主,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活在祢安息的旨意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24:36-53路加福音 24:36-5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願你們平安】(36節)在這個時候,主耶穌的這句問安卻讓人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感覺以致讓門徒們刻骨銘心。但其他的門徒還是【煩惱,心裡起疑念】(38節)。甚至當主親自顯現的時候,【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37節)。【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39節)因為主耶穌的手腳仍然帶著十字架的釘痕(約20:25-28)這是祂愛我們的記號。【摸我看看】(39節)顯示主耶穌復活以後,有實在在可以觸摸的身體。主耶穌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41節)不是因為飢餓,而是因為體貼。復活後的身體並不需要飲食維持生命,但也可以吃喝。主耶穌多次向門徒顯現,讓門徒們又【看】又【摸】又【在他們面前吃】(43節)都是為了讓門徒真實地經歷復活,真正地認識復活,確信自己所看到的並不是幻覺或鬼魂,而是真實的人。44-53節的主題是【耶穌差遣門徒向萬邦作見證】。【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44節)指舊約的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三部分中,都有關於彌賽亞的預言;當門徒的心竅還沒開啟的時候,主耶穌雖然多次預言自己的死和復活,他們卻始終不知所雲;甚至在主耶穌復活之後,他們多次看見了復活的主,卻仍然沒有把握認識復活。現在,復活的基督【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45節)。主耶穌復活之後,一切都被打開了:打開的墳墓(2節),打開的家門(29節),打開的眼睛(31節),打開的聖經(32節),打開的嘴唇(35節) ,打開的心竅(45節),最後是打開的天(51節)。當門徒的【心竅】打開以後,才能真正領會屬天的事。主耶穌不但打開了門徒的【心竅】而且親自概括了福音的兩大內容,好讓我們傳得清楚,傳得全備:成就的救恩:【照經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46節)。【照經所寫的】指詩22:1-21,賽53:1-9等預言了【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人要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47節)。施洗約翰和主耶穌所傳的福音,都是【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4:17)。因此,凡是不講【悔改,赦罪】只講【信耶穌得好處】的,都是假福音。【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48節),顯示主耶穌不是要門徒去【講】見證,而是說門徒生命的改變,本身【就是】基督從死裡復活的見證。傳福音不是只靠【說】更是要靠【活】;每個信徒生命的改變,都在見證福音的大能。【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49節這是神所應許的聖靈澆灌(珥2:28-29)目的是為了讓門徒能【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49節)與聖靈一同為基督作見證。 (50節)【伯大尼的對面】指橄欖山(徒12)。【舉手給他們祝福】這是大祭司為百姓祝福的姿勢(利9:22)。【祝福】也是使徒彼得對主耶穌在地上全部工作的總結。從主復活一直到【離開他們】(51節),總共經過了四十天(徒1:3)。主耶穌開始事奉的時候【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4:1);兩個【四十天】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抵擋魔鬼的試探和迷惑。主耶穌本來可以突然消失(31節),但祂選擇在眾人的注視和見證下【被帶到天上去了】(51節)。門徒們並沒有帶著破碎的心靈離去,而是【大大地歡喜】(52節)【他們就拜祂】(52節),這是《路加福音》第一次說到敬拜主耶穌,表明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十字架與空墳墓,已經使門徒們確信祂是配得敬拜的神,所以要把當有的敬拜獻給祂。在主耶穌升天後的日子,門徒【常在殿裡】(53節)聚集(徒2:462)。《路加福音》開始於【在殿裡】的禱告神,等候基督(1:8-10)結束於【在殿裡】稱頌神,等候聖靈(53節)。神所要得著的,就是那些渴慕【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詩27:4)的人。 思想: 在《路加福音》之後《使徒行傳》將啟示怎樣建立和帶領教會,好讓門徒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47節;徒1:8)得著神在基督裡所揀選的人。盼望每一個讀者,都已經被列在神所要得著的人當中了!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已升上高天;更為我們坐在神的右邊,更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2:10),我們再次感謝你的救恩,你的愛。阿們!

路加福音10:25-42路加福音10:25-4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律法師】(26節)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律法師的【試探】是要考倒耶穌,抬高自己(29節)。他稱呼耶穌【夫子】(26)表示他把耶穌看作一位善於教導的【師傅】不是基督。(25節)【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句話表明,這位律法師看重永生,也知道自己還沒得著永生,但卻相信可以靠著自己【做甚麼】來賺取永生,只是他還不知道【該做甚麼】。【承受永生】就是進入神的國【名記錄在天上】(20節)得著神永遠的美好的關係。【律法上寫的是甚麼】(26節)是提醒他摩西五經最重要的教導。(27節)【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引自申6:5。(27節)【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引自利19:18。十誡分為【愛神】和【愛人】兩大部分(出20:3-17)猶太人都同意律法的總綱就是愛神,愛人,所以熟悉摩西五經的律法師立刻引用《申命記》和《利未記》來回答。律法師想要的是一些行為準則,使他可以照著行,因此就配得永生。所以主耶穌就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28節)。【誰是我的鄰舍呢】 (29節)?似乎他只要知道誰是應該去愛的鄰舍,他就可以做到【愛鄰舍如同自己】(27節)了。30-37節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根據律法【祭司不可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利21:1)。這個人已經被強盜【打個半死】(30節)祭司若不摸他,就無法確定他的生死;但若摸後發現這人已死,就會使祭司不潔淨。兩難之間這位祭司認為遵守潔淨的律法更重要,所以撇下弟兄,【就從那邊過去了】(31節)。【利未人】(32節)要協助祭司事奉(民3:6-9)教導百姓律法(申33:10)也是一位關心潔淨的人。出於同樣的考慮,他也裝作沒有看見【照樣從那邊過去了】(32節)。猶太人認為【撒馬利亞人】(33節)的血統和信仰都不純正,根本不配作自己的【鄰舍】彼此互不來往,互相敵視。但是,這位最不可能幫忙的撒馬利亞人,卻對猶太人【動了慈心】(33節)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34節)猶太人和希臘人都使用酒來清洗傷口,橄欖油來緩和痛苦。【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34節)表示撒馬利亞人自己必須走路。【帶到店裡去照應他】(34節)下耶利哥的路上至今只有一處旅店,因為只有那裡有水源。墊付了店錢,並承諾支付額外的費用【二錢銀子】(35節)是當時一個普通工人兩天的工資(太20:2)【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36節)也就是思想:【我該怎樣做別人的鄰舍呢】?祭司和利未人並非不知道受傷者是自己的鄰舍,但卻無法愛他如己。個問題太敏感了,所以他不願直接說是撒馬利亞人,只好說:【是憐憫他的】(37節)。主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行吧】(37節)意思是【你照樣去做別人的鄰舍吧】。38-42節的主題是【兩種愛主】馬大和馬利亞,代表了兩種愛主的態度。路加把這個故事放在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後面,讓我們不要誤以為【做個好撒馬利亞人】就可以【承受永生】(25節)。這個故事並沒有否定行為,但卻指出基督才是【那上好的福分】(42節),只有認識主愛主,才能【承受永生】。馬大很愛主但她愛主的方式,是讓主得著最周到的招待,所以【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40節)。但她越用事奉來表達愛主效果越是相反【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40節)表示她已經忙到心煩意亂,以致忍耐不住、抱怨主耶穌和妹妹都不體諒她。馬大的問題不在於事奉多少,而在於【思慮煩擾】結果失去了安息和喜樂,錯過了最重要的事。主卻表示【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像馬利亞一樣【選擇那上好的福分】(42節)也就是認識主【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 39節)。 思想:今天,我們是否和這位律法師一樣,認為自己並不是沒有【愛】,而是沒有配得我們去愛的【鄰舍】嗎?又或是當我們在難處中有否和馬大一樣,就是自以為忙著事奉主,結果卻忙到失去了主;但要我們知道真正的愛主是無論外面有多忙,裡面都是【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要我們的生命能夠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更要愛人如己,因主祢的生命就是彰顯愛神,愛人的榜樣,願主引導我們每日【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聽從主的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