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8:40-56

路加福音 8:40-5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40節)表示他們已經等了很久,因為睚魯的獨生女【快要死了】(42節)。【管會堂的】(41節)是在猶太會堂裡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社會中有相當高的地位。【睚魯Ἰάϊρο】(41節)意思是【被神光照的人】。管會堂的睚魯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眾人面前俯伏拜主,表明他的迫切和信心。【血漏】(43節)的實質就是漏掉生命,因為肉身的生命是在血裡(利17:11)血漏的女人【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43節)裡外都枯乾了。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43節)睚魯的女兒【約十二歲】(42節),可見這女孩誕生之日,正是那女人開始患血漏之時。這兩個人就像是一個人的兩面,從出生開始,表面上是在不斷成長,實際上是在不停地漏掉生命,直到走向最終死亡。依照律法,【血漏】是不潔淨的,接觸血漏病人的也會不潔淨(利15:25-27)。因此,這位女人不想讓人知道,只想偷偷地摸主耶穌的【衣裳縹子】(44節)。她的動機是出於信心,做法卻是根據迷信。主耶穌並非不知道誰摸了祂,但卻故意問【摸我的是誰】(45節)。因為主耶穌要鼓勵這位女人站出來,一面公開見證她的信心,一面也挑戰那些【擁擠擠緊靠著】(45節)祂的眾人:自己已經被不潔淨的女人摸過了,他們還敢跟隨嗎?睚魯還敢打開家門嗎?主耶穌正等著睚魯和眾人用信心【摸】祂,從祂那裡支取能力。主耶穌特地澄清:【女兒,你的信救了你】(48節)表明是她【信】、不是【摸祂的衣服】(44節)救了她。這也是四福音中唯一被主耶穌稱為【女兒】(48)的女人(太9:22;可5:34)顯示她已經獲得了新的生命。主耶穌回過頭去尋找血漏的婦人,心急如焚的睚魯一句話也沒有說。現在,血漏的女人痊癒了,睚魯卻聽到了女兒的噩耗(49節)。但是,就在祂的盼望瓦解,信心崩潰之前,主的話語卻首先臨到了:【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50節)。在人看來已經絕望,已經沒有可能的時候,主耶穌卻說:【不要怕,只要信】。這【信】不是自信,也不是心想事成,而是單單【信】眼前的這位主。那位血漏的婦人已經在眾人面前展示了甚麼叫【信】(48節),在信心上成了猶太會堂領袖的榜樣。而主耶穌被不潔淨的女人摸過以後,睚魯仍然向祂打開了家門(51節),表明他已經學到了信心的功課。血漏的婦人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的隱私,主耶穌卻堅持要她公佈於眾(47節);死裡復活是更大的神蹟,但主耶穌卻【不准別人同祂進去】( 51節)。因為主耶穌並不需要向那些【嗤笑】(53節)祂的眾人證明自己,只需要讓被揀選的門徒認識神國的權柄。這是主耶穌第一次把【彼得,約翰,雅各】(51節)單獨挑選出來,見證祂的復活大能。可能因為這三位門徒將要承受更大的託付。54節的【女兒】原文是【孩子】與48節的【女兒】不同。【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55節)是要證明她的生命力已經完全恢復了。卻囑咐猶太人【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訴人】(56節)。因為許多猶太人把彌賽亞想像成政治和軍事的領袖無法理解一個需要上十字架的基督。 思想: 雖然這些人沒有一個在信心上是完全的,但主耶穌的回應既不是根據人的需要,也不是基於人的信心;相反,祂做或不做,說或不說,都是單單根據父神的旨意。因此,有時人帶著需要來尋求主,主耶穌反而離開;有時人根本不覺得需要,主耶穌卻主動給他們解決難處(29節)。好讓我們憑信心信靠主,跟隨主! 祈禱:親愛主,祢是我們唯一信靠的對象,感謝祢藉著環境,難處讓我們更明白祢的大能,更明白祢的同在憐憫。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7:1-17路加福音 7: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17節的兩個神蹟顯明了神國的救恩,讓人看到神的國已經臨到了地上。這兩個神蹟都讓人想起主耶穌起初提到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4:25-27)顯示主耶穌就是摩西所應許的【大先知】(16節) 也就是【那將要來的】(20節)的彌賽亞:主耶穌醫治外邦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正如以利沙醫治了外邦元帥乃縵(王下5:1-27)。主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11-17節)正如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17-24)。羅馬帝國的奴僕只不過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的僕人只能等死,但這位百夫長卻非常重視他僕人的生命,並且對猶太人也非常友善(5節);【耶穌就和他們同去】(6節)並非有求必應,而是因為主耶穌要藉著這神蹟,顯明神國的救恩。當時猶太人為了保持潔淨,通常不輕易進入外邦人的家。因此,雖然主耶穌很願意【和他們同去】但百夫長說:【你到我捨下,我不敢當】(6)。在猶太長老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4節)但百夫長卻【自以為不配】(7節)。四福音兩次記載了主耶穌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9節)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可6:6【詬異】原文)以色列人的不信。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9節)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相信主耶穌有醫治的權柄。但主耶穌的權柄卻遠遠超越了百夫長的信心,因為祂的權柄不只是醫治,更是救恩,所以祂甚至都不需要【說一句話】(7節)【僕人已經好了】(10節)。(11節)路加強調【過了不多時】顯示主耶穌復活寡婦的兒子(11-17節)與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是互相連結的。【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12節)等於雪上加霜,這位寡婦的人生已經完全絕望了。這是一個奇特的場面:兩隊在城門口相遇,一支是埋葬死人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12節;一支是跟隨生命之主的,【極多的人與祂同行】(11節)。這不是巧遇,而是主耶穌特地走了一天多的山路,專門前來攔住這支走向墳墓的隊伍,主動向絕望者顯明神國的救恩。13節是本書第一次稱耶穌為【主】(13節)因為祂是【生命之主】惟有祂能改變死亡的事實。主耶穌的話語有復活的能力(15節)當然也有阻止送殯隊伍的能力。但祂卻沒有用話語來阻止他們,而是【進前按著槓】(14節)。在人看來,這個動作會讓祂陷入不潔淨(民19:11,22),但主耶穌卻要藉此表明祂的憐憫和認同,也向眾人顯明:彌賽亞的救恩能把污穢變成潔淨,把死亡變成生命。主耶穌的話語照樣能喚醒死人(14節),祂的權柄並不需要人的信心來配合。【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節)正如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他母親】(王上17:23)。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只有兩位【大先知】(16節)行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20-23),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4:32-35)。主耶穌刻意來到書念北面只有五公里的拿因城,又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讓眾人不能不聯想到【大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9:19)進而聯想到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就是【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思想:百夫長是一個認識恩典的人,因而是謙卑的人;一個經歷過權柄的人,也知道真正的權柄只需要藉著話語就能顯明。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出殯的行列變成了歡慶的遊行;主耶穌所經過的道路,成了一條滴下生命的救恩之路。表明這兩個神蹟不是人去尋找救恩,而是救恩主動找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權柄,更感謝主祢的憐憫,是主祢主動進到我們的生命,讓絕望都變成盼望,讓渴望我們生命每日都遇見祢。阿們!

路加福音 2:40-52路加福音 2:40-52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40-52節是耶穌的成長【孩子漸漸長大】(40節)這句話引用了撒母耳的成長(撒上2:21)。耶穌在十二歲之前的成長包括三個方向(40節),代表了合神心意的成長。1.身體的成長【強壯起來】;2.智慧的成長【充滿智慧】;3,屬靈的成長【有神的恩在祂身上】。真實的生命長進是平衡發展的,不但看重健康的靈命,,也要重視健康的身體和頭腦。根據摩西律法,以色列人每年必須在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三大【耶和華的節期】(利23:2)上耶路撒冷城過節(出23:14-17 ;申16:16)。【逾越節】(41節)是記念以色列人被拯救出埃及的節期(出12:1-20),從猶太曆的正月十四日晚上開始,為期七天,約在陽曆三至四月間。在新約的時代,十二歲就可以成為「誡命之子」。【當祂十二歲的時候】(42節)標誌著耶穌即將成為【誡命之子】。猶太人赴耶路撒冷守節時,耶路撒冷附近道路的人潮可能多達數萬人。通常婦女和小孩子走在前頭,男人和大孩子跟隨在後,一家人到達約定的地點再集合。馬利亞可能以為耶穌已經過了十二歲,應該與父親同行,而約瑟可能以為耶穌仍然與母親同行,所以雙方都【以為祂在同行的人中間】(44節)。【過了三天】(46節)指離開耶路撒冷【走了一天的路程】(44節) 大約走到了耶利哥。回耶路撒冷走了一天,第三天才在城裡找到耶穌。(46節)指【教師】熟悉舊約聖經和口傳律法的學者,但路加並沒有使用只有猶太人才懂的【拉比】(太23:7;可9:5;約1:38)一詞。當時每逢重大節期,猶太拉比們都會來到聖殿,公開回答百姓有關聖經和口傳律法的問題。【豈不知我該以我父的事為念嗎】(49節)直譯是【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事】這是雙關語,也可譯為【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嗎】。這是主耶穌在《路加福音》中所說的第一句話。主耶穌已經成為【誡命之子】祂自己的父就是天上的父神;對祂來說,最自然的地方是【在我父的家裡】。【他們不明白】(50節),可能指他們不知道主耶穌所說的是雙關語。主耶穌是孝敬父母的榜樣、也是等候神的榜樣,現在還沒到開始執行父神使命的時候,所以祂就【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51節),順服地上的父母。本節與40節首尾呼應。40節是耶穌十二歲成為【誡命之子】之前的成長,52節是耶穌十二歲成為【誡命之子】之後的成長。耶穌在十二歲後的成長包括四個方向(52節),這是合神心意的成長。1.智慧的成長;2.身體的成長3.神喜愛祂的心靈增長是屬靈的成長。4.,人喜愛祂的心靈增長是社交的成長。 思想: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要作出順服的決定。祂聽從父母的話回家,以十二歲而言也是應當的事。祂希望留在耶路撒冷,但也願意順服父母。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與順服是成正比的。我們有否願意也在我們的生命位份上順服呢?耶穌順服的生命就讓祂的智慧和身量一同成長。 祈禱:親愛的天父,我感謝祢賜下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贖主,成為我們生命的榜樣。求主幫助我們渴求主祢的話語,成為【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的基督徒。阿們! Lam HungP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