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8:1-21

路加福音 8: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3節是【卑微婦女的跟隨】。主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1節)正式宣告一個事實,神的國度正在臨到地上,每個人都可以進去。【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治好的幾個婦女】(2節)竟然與【十二門徒】(1節)同列 (2 -3節;六14-16)【馬利亞Mαρία】(2節)是希伯來名字【米利暗】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反抗】。這是當時常見的名字,所以用【抹大拉的馬利亞】(2節)這個別名和其他的馬利亞有所分別(二十四10)。主耶穌復活之後【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十六9)。【亞拿Ἰωάννα】(2節)是【約翰Ἰωάννης】的陰性名詞,意思是【耶和華是有恩典的供給者】。她丈夫【苦撒】(2節)的名字的意思是【預言家】他是【希律的家宰】(3節),可能是為希律·安提帕管理錢財的管家,或是政府中的官員。【蘇撒拿∑ουσάννα】(2節)是希伯來文【百合花】的希臘文形式。古代猶太社會的婦女地位低下,猶太拉比拒絕教導女人,但主耶穌卻允許這些曾經有病,被人輕視的婦女和十二使徒一起跟隨自己,參與神國的進展。主讓這些卑微的婦女【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3節)。4-21節是【人對真道的態度】包括三個比喻:撒種的比喻-聽道的態度(4-15節);點燈的比喻-傳道的態度(16-18節);家人的比喻-遵行的態度(19-21節)。在三卷對觀福音中【撒種的比喻】都列於一系列比喻之首(路8:4-8;可4:1-9;太13:1-9)主耶穌都親自向門徒作了解釋。因此,撒種的比喻,是正確理解這一系列比喻的關鍵。9-18節是門徒和主耶穌的私下對話;【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10節)意思是只有渴慕追求的人,才能領會【神國的奧秘】聽道的人會對【神的道】(11節)有不同的反應。四種土壤比喻四種聽道的態度,既是四種人的屬靈光景,也是一個人追求真理的四種狀態:當神的國度臨到地上的時候,人的責任是把真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不要忽略和阻擋【神的道】;而是單單倚靠【神的道】本身的生命大能。16-18節是【點燈的比喻】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4-15節)來解釋聽道者的不同態度,接著用【點燈的比喻】(16-18節)來要求傳道者應有的態度。人點燈的目的不是為了隱藏【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16節)。神的話語也是為了向世人宣講,因為【神的道】(11節)就是真光,為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但是,雖然眾人對【神的道】會有不同的回應,門徒卻【要小心怎樣聽】(18節)好好領受和回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18節),那些領悟了真理、並且謙卑順服的人,還將得著更多真理的亮光。【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18節),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他們自以為懂的真理只是一知半解;那些聽而不行的人,他們引以為傲的亞伯拉罕子孫身分也會歸於無有(21節)。因為一個人懂得越多,越承認自己無知;越明白真理,越願意順服遵行。19-21節是【家人的比喻】。主耶穌現在要用【家人的比喻】(19 -21節)來教導遵行真道的態度。有親屬從四十多公里外的拿撒勒請了【耶穌的母親和祂弟兄】(19節)來勸祂(可三31)。藉著這個機會,主耶穌宣告:最重要的不是聽道,而是【聽了神之道而遵行】(21節)。因為【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才能明白神的旨意,把神的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15節)。思想: 沒有人能夠迴避國度的到來,每個人對於國度的反應,將決定自己是進去還是錯過,聽到的是好消息還是審判。因此,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故有的生命的關係上,而是建立在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新造生命的基礎上。 祈禱:親愛主,感謝在我們生命的教導,更每日留下神的話讓我們認識,讓我們遵行,求主教導我們每日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7:1-19路加福音 17:1-1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0節的主題是【要謙卑運用信心】【耶穌又對門徒說】(1節)顯示1-10節的教導與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16:19-31)有關。【那絆倒人的有禍了】(1節)雖未必不能得救,但後果也將非常嚴重,以致主耶穌說:【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2節)。【磨石】原文指磨坊裡的大磨石,比家用的小磨石(35節)大得多,非常沉重。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罪人放縱肉體,但門徒若是自以為義,不肯饒恕他們,同樣也會絆倒人。所以主耶穌接著說:【你們要謹慎】(3節)神國的百姓要學會【饒恕】(3節)不能對罪人不依不饒(15:2,28)也不能對法利賽人耿耿於懷。使徒們感到這樣無條件的饒恕實在太難了(3-4節),所以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5節)。但主耶穌的回答卻是:人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心,而是真實的信心。【芥菜種】(6節)非常小,但卻是有生命的種子。以色列的【桑樹】(6節)是西克莫無花果樹(sycamore fig),高達20多米,根系穩固,很難移動。把桑樹【拔起根來,栽在海裡】(6節)比喻那是一件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主耶穌的提醒:【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10節)。【僕人】(7節)原文是【奴隸】。當時的奴隸被主人買來,相當於簽了一份終身的工作合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合約應盡的本分,即使【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9節),主人也不欠他一個感謝。【無用的僕人】並不是說僕人毫無用處,而是說他們的工作本來就是合約的一部分,並沒有給主人帶來額外的利益,所以不必期望主人的感謝。17:11-19的主題是【得著潔淨的外族人歸榮耀與神】;【耶穌往耶路撒冷去】(11節)這是本書第二次記載主耶穌潔淨大麻風。這十個大麻風病人謹守律法,遠離人群(利13:45-46)【遠遠地站著】(11節)。這次吩咐他們先去找祭司,讓他們在半路上得潔淨(14節)是應許他們在見到祭司之前就會得醫治。依律法,大麻風潔淨後,要先給祭司察看;祭司確認以後,才能辦理獻祭手續,重新回到社會(利14:2-31)。雖然主耶穌知道其中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卻沒有吩咐他去耶路撒冷找猶太祭司。因為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在這件事上都遵守摩西律法。【這人是撒馬利亞人】(16節)他在路上【看見自己已經好了】(15節)就立刻【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15節)【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16節)然後給門徒們提出了第一個思考題:【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17節) 顯然,那九個人正在【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14節)的路上,這不但是主耶穌的吩咐,也是遵照律法的要求,難道有什麼問題嗎?於是,主耶穌又向門徒提出了第二個思考題:【除了這外族人,再也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18節)祂不是說另外九個人沒有【歸榮耀與神】而是說他們沒有【回來歸榮耀與神】。因為他們找祭司察看之後,下一步的獻祭(利14:31)就是【歸榮耀與神】。但是,撒瑪利亞人發現自己得潔淨之後,卻沒有先去找祭司,而是立刻【回來歸榮耀與神】(18節);因為這位【外族人】(18節)比猶太人更快領悟到:神就在這裡,主耶穌不是一位能行神蹟的【夫子】(13節),而是【基督】! 思想: 經文要我們知道人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心,而是真實的信心。但甚麼是真實的信心呢?從這十個大麻風病人中知道,他們還沒看見自己得醫治,就願意走幾天去找祭司,表示他們對主耶穌的醫治能力都有信心。但主耶穌卻對撒馬利亞人說:【你的信救了你了】(19節)。這十個人都相信有神,也都相信主耶穌的能力,但這種信心只能叫人的身體得醫治。只有承認主耶穌是基督,才是使人靈魂得救真實的信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明白生命中真實的信心,更藉著經文生命讓我們能活出真實的信心,求主引導我們使我們每日都信靠主你。阿們!

路加福音 8:22-39路加福音 8:22-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2-56節的主題,是【耶穌顯明神國的權柄】包括: (22-25節)耶穌對大自然的權柄; (26-39節)耶穌對靈界的權柄; (40-56節)耶穌對生命的權柄。渡到加利利海東岸的低加坡里(26節)那裡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主耶穌主動去服事外邦人。渡海大約需要一兩個小時,但可能因為疲憊,所以【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23節)。事實上,主耶穌不辭勞苦地【渡到湖那邊去】只是為了拯救【一個被鬼附著的人】(27節)主耶穌疲憊地在船上睡著了,連風暴都無法叫醒祂,但門徒的小信可以喚醒祂。他們喊著:【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24節),卻忘了祂曾經說過:【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22節)。而主耶穌【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24節)顯示祂對大自然有完全的權柄。主耶穌先施恩,再責備,先平靜風浪,然後才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25節)。門徒都知道,只有神才有權柄平息風浪(詩65:6-7)。所以耶穌平靜風浪,表示祂有神的權柄;但祂疲憊地熟睡,表示祂是個真正的人。門徒們自以為已經認識了耶穌,但現在他們卻發現主耶穌並非自己所想像的那樣,所以又懼怕又希奇地彼此說:【這到底是誰】(25節);【加利利的對面】(26節)指加利利海東岸的低加坡里地區被稱為【格拉森人的地方】(26節)。【只住在墳塋裡】(27節)指當地的墳塋都是可以進入的洞穴,既可以埋葬死人,也可以供活人居住。這人稱呼主耶穌【至高神的兒子】(28節)因為污鬼總是比文士和法利賽人更清楚地認識主耶穌的身分(4:34,41)。(28節)表示污鬼知道最後審判的時間還沒到,【無底坑】(31節)是暫時拘禁邪靈的地方(啟9:1)而他的結局乃是火湖裡的【永火】(太25:41;啟20:10)。【是因耶穌曾吩咐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29節)這句話表明,在這人還神誌不清的時候,主耶穌就已經主動施行了拯救,完全不看他有沒有信心。主耶穌問那人【你叫甚麼】(30節)但回答的卻是污鬼。主耶穌在眾人面前問污鬼的名字,是要將這個人的需要顯明在周圍的所有人面前,讓大家明白這人正置身於何等可怕的境地,因為轄制這人的(29節),乃是一支邪惡的軍團。【群】(30節)又被譯為【營】(太26:53)指一個羅馬軍團。新約時代的羅馬軍團由5,200名步兵和120名輔助部隊組成,可見這人身上附了許多鬼,難怪【沒有人能製伏他】(可5:4)。(35-36節)眾人見證了救恩但卻並沒有為同胞的得救而喜樂,反而【因為害怕得很,都求耶穌離開他們】(37節)。因為在世人的心目中,兩千隻豬的價值比一個人的命更重要。主耶穌照著他們所求的【上船回去了】(37節)。一個需要救恩的地方,卻求救主離開自己。【鬼所離開的那人懇求和耶穌同在】(38節)主耶穌卻打發他回家,因為要他向眾人傳揚神在自己身上【做了何等大的事】(39節)。主耶穌雖然離開了這些拒絕祂的外邦人,但卻沒有放棄他們,而是憐憫他們的軟弱,差遣那位經歷了救恩的人向他們做見證。那人不但回家作見證(39節),更【在低加坡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可5:20)。 思想: 主耶穌明明能夠平息風浪,但卻疲憊到風暴也無法將祂喚醒;祂怎麼可能這麼軟弱,同時又這麼有能力呢?當門徒真正認識祂,還會驚奇地發現,祂的能力也可以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因此,我們也有責任見證神為自己所做的大事(39節)。 祈禱:親愛主耶穌,祢充滿著權能,但主祢曾為我們經歷疲累,使我們明白主祢不單能讓我們勝過困境,更能完全體恤我們生命中的軟弱。願我們更親近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