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7:36-50

路加福音 7:36-5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36-50節是【蒙赦免者的感恩】;這個女人【是個罪人】(37節)很可能是個妓女,這位法利賽人出於某種動機【請耶穌和他吃飯】(36節);但主耶穌不但樂意和稅吏同席(5:29),也願意和法利賽人一起吃飯。其他三卷福音書都記載了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最後一周膏抹主耶穌(太26:6-13;可14:3-9;約12:1-8);但《路加福音》所記載的是加利利的女人在主耶穌的傳道中期膏抹主耶穌,並不是同一件事。這個被看為【罪人】的女人卻經歷過主的赦免,從裡面看見祂是罪人的救主,所以帶著感恩的心來尋求主(38節)。【盛香膏的玉瓶】(37節)是一種半透明的長頸瓶子,用來盛載膏抹主耶穌的香料,代表感恩。這女人【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38節)卻在眾人面前【用自己的頭髮擦乾】(38節)主耶穌的腳【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38節),表明她的眼中只看見基督、不看見別人。赦免的恩典吸引她來親近主,高舉主,面對賜恩典的主,原來自以為最重要的東西,現在都變得微不足道的了。(39節)法利賽人心裡說表明他過去可能認為主耶穌最多是個【先知】,現在可能覺得連【先知】都不如了。因為根據猶太口述律法,人若接觸了罪人,就會不潔淨。這位法利賽人以為只有那女人【是個罪人】他自己卻不是。主耶穌看出了這位法利賽人心裡的嘀咕(39節),但並沒有生氣,而是親切地對他說。這位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對主的誤解,竟然讓他在聖經中留下了名字,這實在是神的恩典 (41節)的比喻西門和那女人都是罪人【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41節)比喻罪人自己認為自己欠了多少罪債。其實兩人的罪債並無分別,都是一樣的【無力償還】(42節)無法自我拯救。一個人愛主的程度,印證了他對罪和救恩的認識程度;一個愛主更多的【是那多得恩免的人】(43節)。【你斷的不錯】(43節)顯示法利賽人的回答,是主耶穌引導這位法利賽人認識自己,自我定罪。因為一個人對救恩的回應,是根據對自我的認識。人越認識自己的罪,就越能感受到神的赦罪之恩;越認識恩典,就越愛賜恩的主。西門卻完全忽略了這些基本的禮節(44-46節),表明他的心中對主是輕視的,而主耶穌對此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主耶穌滿有憐憫地將西門和她作了一個對比(44-46節)幫助他來認識這女人,更認識他自己。【香膏】(46節)比【油】(46節)貴重得多,這女人對待主耶穌的態度和西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7節)意思是說,這女人愛主多,就證明她經歷的赦免多;而那愛主少的,則證明他經歷的赦免少。一個人對救主基督的愛,並不是蒙赦免的原因,而是蒙赦免的結果(42-43節)。主耶穌說:【你的罪赦免了】(48節)不是說現在赦免,而是向眾人宣告她的罪早已被赦免了。因為這女人是【那多得恩免的人】(43節),所以才那樣不管一切地愛主(38節)。 【同席的人】(49節)大都是像西門那樣的法利賽人。他們對主耶穌的認識是糊塗的,因為他們不明白為甚麼祂也能【赦免人的罪】。當眾人心裡都在質疑的時候,主耶穌卻再次向那女人保證【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50節)。因此,【信】就成了支取救恩的鑰匙,而救恩能使人與神,與自己都恢復【平平安安】(50節)。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一個自以為義的人,只能把自己關在救恩的門外;一個居高臨下的人,很難相信自己是個需要救恩的罪人。無論外表怎樣敬虔,無論行為有多熱心,對救恩,對救主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信】。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憐憫與寬恕,更感謝祢對我們的愛,願主光照我們,使我們明白自我的本相,是因主祢的大憐憫,祢的大愛讓我們得平安,得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4:31-44路加福音 4:31-44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迦百農】(31節)是彼得的家(38節),位於加利利海的北岸,這裡有貿易稅關(太9:9)。主耶穌不但【在安息日教訓眾人】(31節)而且在安息日醫病趕鬼。《路加福音》共有五處提到在安息日醫病趕鬼(4:35,38-39;6:7;1314;14:3)。【他們很希奇祂的教訓】(32節)是【因為祂的話裡有權柄】。主耶穌能叫人在祂的話語中感受到神的權柄,因而對神產生敬畏和順服的心。所以人們聽出【祂的話裡有權柄】。一個【被污鬼的精氣附著】(33節)的人竟然能【在會堂裡】(33節)敬拜神,卻沒有任何不協調的感覺,直到遇見了主耶穌。污鬼雖然認識主耶穌基督是【神的聖者】(34節)也就是神的兒子(1:35;可1:24;約6:69)卻拒絕接受祂作主。污鬼先自稱【我們】(34節)後來自稱【我】(34節)可能那人裡面有許多污鬼,由其中一個污鬼代表說話。(35節)【不要作聲】意思是【閉嘴】;雖然污鬼所說的並沒有錯,但主耶穌卻拒絕接受邪靈為祂作見證。因為見證的源頭若不是出於神,再真實也不能使榮耀歸於神;不但不能把人領到神面前,反而會迷惑人,混亂主的所是和所作,模糊神與鬼的界線,甚至使人接受鬼的作為;毀謗主耶穌是【靠著鬼王趕鬼】(可3:22)。(36節)這是什麼道理呢】原文是【這是什麼話呢】指出主耶穌的話語裡帶著權柄,所以趕鬼並不責備污鬼(35節)。(38節)【西門】是希伯來文【西緬】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聽見】。【彼得】是主耶穌給他的希臘文名字(6:14)意思是【石頭】 (約一42)。三卷對觀福音書都提及【熱病】(38節)但只有路加用醫學術語來描述這熱病【甚重】(38節)。【斥責】(39,41節)原文與【責備】(35節)是同一個詞,顯示這病的背後可能有屬靈的原因。主耶穌到地上來,就是要用神的能力醫治人的屬靈疾病,讓神的百姓可以起來服事。一般人長期發燒以後,熱退了人也會很虛弱,需要時間恢復。但西門的岳母卻在安息日【立刻起來服事他們】(39節)顯示主耶穌的醫治是立刻的,徹底的,使人進入神所賜的真正安息。(40節)【日落的時候】安息日就結束了,猶太人才可以走遠路,所以周圍的群眾都聚集前來尋求醫治。他們在安息日得不到的安息,到主面前卻能得著。日落後步行就能走到迦百農的城鎮,【凡有病人的,不論害什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裡】(40節)表明這些人來到耶穌面前,只是為了醫病趕鬼,並不是想聽道:只是為了解決人的需要,而不是來尋求神;只想脫離的是外邦的統治,並不是想脫離自己的罪。但主耶穌卻毫無分別地【按手在他們各人身上,醫好他們】(40節)。但主耶穌卻拒絕留在迦百農,既沒有深入耕耘,鞏固基地,也沒有趁熱打鐵,迅速倍增,反而【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43節)【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44節)。 思想:主耶穌一開始傳道,就顛覆了我們許多的想法:祂沒有用神蹟證明自己就是彌賽亞,沒有苦口婆心地勸說拿撒勒人悔改,沒有利用靈界的見證傳揚福音吸引群眾;因為主耶穌的服事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按照神的旨意。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生命的服事,是主祢親手作工進入人的需要,但主祢更看重的不只是我們的需要,而是神的旨意,求主同樣教導我們活出主旨意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