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7:18-35

路加福音 7:18-3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8-28節是【施洗約翰的困惑】。施洗約翰此時已經被希律安提帕下在監裡(3:20)只能透過他的門徒來尋找耶穌(19節)。【這些事】(18節)就是主耶穌醫治百夫長的僕人,使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1-17節)顯明神國的救恩已經臨到全地。【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19節)意思是【你到底是不是基督呢】?施洗約翰當然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他並不是懷疑主耶穌的身份,而是困惑基督的工作方式。施洗約翰一直在等候神的國度顯現,但他聽見基督施行的神蹟以後,反而失去了耐心。主耶穌已經開始工作一年多了,什麼時候才能填滿山窪,削平山岡呢(3:5)?甚麼時候才能揚淨禾場,焚燒糠秕呢(3:17)?在人看來,主耶穌似乎沒有任何計劃,對進度和方法也漫不經心,實在讓人著急。主耶穌一面讓約翰的兩個門徒等候,一面繼續自己的工作:【正當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有疾病的,受災患的,被惡鬼附著的;又開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見】( 21節)。因為主耶穌的工作本身,就是對約翰最好的答案。施洗約翰不需要知道別的,只需要知道主耶穌是基督,因為主耶穌所行的正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彌賽亞的使命:【瞎子看見】(22節;賽35:5)【瘸子行走】(22節;賽35:6)【長大麻風的潔淨】(22節;賽53:5)【聾人聽見】(22節;賽35:5) 【死人復活】(22節;賽26:19)【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22節;賽61:1)。最後,主耶穌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23節)。24-28節是主耶穌為施洗約翰作見證。施洗約翰的門徒離開以後,主耶穌在背後稱讚他(24節)。施洗約翰之前為主作見證(3:16-17)主耶穌在這裡為他作見證。【風吹動的蘆葦】(24節)容易折斷,象徵脆弱的人。【穿細軟衣服的人】(25節)代表肉體的享受。主耶穌的意思是說,約翰不是一個軟弱的人,也不是一個貪圖安逸享受的人。施洗約翰不只是【先知】(26)他的使命是為彌賽亞預備道路(27節),所以【比先知大多了】(26節)。【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28),因為施洗約翰是彌賽亞的先鋒。【然而神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28節),因為神國的百姓屬於享受救恩的時代,而施洗約翰屬於盼望救恩的時代。29-35節是【法利賽人的自負】。【眾百姓和稅吏】(29)都知道自己有罪,所以聽了施洗約翰的呼召,就【以神為義】(29節),承認神要求人悔改受洗是公義的。【律法師】(30節),指專心研究聖經和口傳律法的文士,他們大都是法利賽人。【這世代的人】(31節),指拒絕悔改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30)。【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擅長律法的細枝末節,卻沒有抓住最重要的真理;他們研究律法的字句,卻不關心神的旨意。他們不肯接受【悔改的洗禮】既然拒絕悔改的呼召,也就與神國的救恩擦肩而過,【竟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30節)。(32節)【好像小孩坐在街市上】指小孩在街上玩遊戲【吹笛,跳舞】(32節)是婚禮遊戲,【舉哀,啼哭】(32節)是喪禮遊戲。自命不凡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就像一個彆扭的孩子,既不願意玩婚禮的遊戲,也不肯玩喪禮的遊戲,對施洗約翰和主耶穌的信息都無動於衷。因為從法利賽人的眼光來看,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教條,施洗約翰【不吃不喝】是錯,主耶穌【也吃也喝】也是錯。【施洗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33節)為食物,刻苦己心,呼籲悔改,讓自以為無罪的法利賽人很不高興,所以指責他【是被鬼附著的】(33節)。【人子來,也吃也喝】(34節),指主耶穌沒有定期禁食,並且與稅吏同席,讓自以為聖潔的法利賽人很不滿意,所以指責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34節)。 思想:今天,我們也常常因為神的作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而困惑,抱怨,甚至因祂【跌倒】。人若用世界的智慧去衡量基督的方法,永遠都是一個謎;人若用世界的方法去做主的工作,永遠無法蒙神悅納。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藉著神蹟奇事讓我們明白主祢的權柄,或許我們好期望按照自我的意願成就,但祢要更藉著主的生命讓我們明白神的旨意與計劃。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7:36-50路加福音 7:36-5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36-50節是【蒙赦免者的感恩】;這個女人【是個罪人】(37節)很可能是個妓女,這位法利賽人出於某種動機【請耶穌和他吃飯】(36節);但主耶穌不但樂意和稅吏同席(5:29),也願意和法利賽人一起吃飯。其他三卷福音書都記載了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最後一周膏抹主耶穌(太26:6-13;可14:3-9;約12:1-8);但《路加福音》所記載的是加利利的女人在主耶穌的傳道中期膏抹主耶穌,並不是同一件事。這個被看為【罪人】的女人卻經歷過主的赦免,從裡面看見祂是罪人的救主,所以帶著感恩的心來尋求主(38節)。【盛香膏的玉瓶】(37節)是一種半透明的長頸瓶子,用來盛載膏抹主耶穌的香料,代表感恩。這女人【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38節)卻在眾人面前【用自己的頭髮擦乾】(38節)主耶穌的腳【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38節),表明她的眼中只看見基督、不看見別人。赦免的恩典吸引她來親近主,高舉主,面對賜恩典的主,原來自以為最重要的東西,現在都變得微不足道的了。(39節)法利賽人心裡說表明他過去可能認為主耶穌最多是個【先知】,現在可能覺得連【先知】都不如了。因為根據猶太口述律法,人若接觸了罪人,就會不潔淨。這位法利賽人以為只有那女人【是個罪人】他自己卻不是。主耶穌看出了這位法利賽人心裡的嘀咕(39節),但並沒有生氣,而是親切地對他說。這位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對主的誤解,竟然讓他在聖經中留下了名字,這實在是神的恩典 (41節)的比喻西門和那女人都是罪人【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41節)比喻罪人自己認為自己欠了多少罪債。其實兩人的罪債並無分別,都是一樣的【無力償還】(42節)無法自我拯救。一個人愛主的程度,印證了他對罪和救恩的認識程度;一個愛主更多的【是那多得恩免的人】(43節)。【你斷的不錯】(43節)顯示法利賽人的回答,是主耶穌引導這位法利賽人認識自己,自我定罪。因為一個人對救恩的回應,是根據對自我的認識。人越認識自己的罪,就越能感受到神的赦罪之恩;越認識恩典,就越愛賜恩的主。西門卻完全忽略了這些基本的禮節(44-46節),表明他的心中對主是輕視的,而主耶穌對此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主耶穌滿有憐憫地將西門和她作了一個對比(44-46節)幫助他來認識這女人,更認識他自己。【香膏】(46節)比【油】(46節)貴重得多,這女人對待主耶穌的態度和西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7節)意思是說,這女人愛主多,就證明她經歷的赦免多;而那愛主少的,則證明他經歷的赦免少。一個人對救主基督的愛,並不是蒙赦免的原因,而是蒙赦免的結果(42-43節)。主耶穌說:【你的罪赦免了】(48節)不是說現在赦免,而是向眾人宣告她的罪早已被赦免了。因為這女人是【那多得恩免的人】(43節),所以才那樣不管一切地愛主(38節)。 【同席的人】(49節)大都是像西門那樣的法利賽人。他們對主耶穌的認識是糊塗的,因為他們不明白為甚麼祂也能【赦免人的罪】。當眾人心裡都在質疑的時候,主耶穌卻再次向那女人保證【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50節)。因此,【信】就成了支取救恩的鑰匙,而救恩能使人與神,與自己都恢復【平平安安】(50節)。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一個自以為義的人,只能把自己關在救恩的門外;一個居高臨下的人,很難相信自己是個需要救恩的罪人。無論外表怎樣敬虔,無論行為有多熱心,對救恩,對救主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信】。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憐憫與寬恕,更感謝祢對我們的愛,願主光照我們,使我們明白自我的本相,是因主祢的大憐憫,祢的大愛讓我們得平安,得生命。阿們!

路加福音 16:19-31路加福音 16:19-3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9-31節是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給你們呢】(11節)?古代的紫色顏料只能從推羅的骨螺貝中提取,價格昂貴【紫色袍】(19節)是王室和尊貴人的標誌(啟18:12) 。(19節)【細麻布衣服】是用細麻布料製作的名貴內衣。這位財主富得像個國王,在法利賽人的眼中是蒙神賜福的(14節);【拉撒路Lazaros】(20節)意思是【神已經幫助】。在主耶穌眾多的比喻中,從來沒有提到過其中人物的名字,但卻特別指出這乞丐的名字是拉撒路,可能因為這是一件真事,也可能是為了強調他是【神所幫助的人】。(20節)【渾身生瘡】原文是醫學名詞。當時猶太人用手取食物,富人常用麵包來擦手,擦過手的麵包就隨手丟棄。所以拉撒路就在門口等待,【要得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21節)。【狗來舔他的瘡】(21節),很可能會刺痛他的傷口,但拉撒路卻無力躲開。這位乞丐可能身體有殘疾,所以【被人放在財主門口】(20節),死後又【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22節)指與亞伯拉罕一同在神國坐席(13:28)。財主和拉撒路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觀:財主【天天奢華宴樂】(19節)世界就像一個持續不斷的宴會,一生都在歡樂享受。拉撒路天天討飯(20節)世界就像一個沒有盡頭的苦海,一生都在仰望救恩。財主死了,他為之耗費一生,悉心保養的身體被埋葬了(22節)靈魂卻無法安靜(23節)。拉撒路死了他長瘡的身體很可能被當作垃圾焚燒,靈魂卻被天使帶到樂園安息(22節)那裡既沒有瘡,也沒有飢餓。在人看來,財主是壽終正寢,極盡哀榮(22節),不料他的靈魂並沒有沉睡,而是【在陰間受痛苦】(23節)。這讓法利賽人嚇了一跳,因為在他們眼中,財富是蒙福的標誌,公義的證明,財主怎麼會在間陰受苦呢? 但主耶穌判定:財富不是蒙福的標誌,而是對忠心的試驗(10-12節)。(23節)【陰間】是人死後靈魂暫時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審判的地方(徒2:27、31)。【陰間】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收留義人的靈魂,又稱為樂園(23:43),另一部分收留罪人的靈魂(伯24:19)兩者中間有深淵相隔,可望而不可及(26節)。財主在痛苦之中,竟然要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來】(24節)表明他還是傲慢自大地把拉撒路當作可以呼來喝去的對象,還沒有意識到地上的價值觀已經完全失效了。(25節)【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可見人死後記憶猶存。財主生前選擇盡情享受,不肯與別人分享,死後也要獨自承擔全部痛苦,沒人幫他分擔。【有深淵限定】(26節)比喻死了之後,神的審判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有罪的不能變成無罪,無罪的也不能變成有罪,但雙方卻能知道彼此的情形。【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7節)這是從陰間發出的呼籲。死後的財主突然變成了熱心傳福音的人,他要求【打發拉撒路】向五個弟兄傳福音,警告他們不要來那痛苦的地方(28節)。但亞伯拉罕卻說,所有的警告都已經寫在【摩西和先知的話】(29節)裡了是指舊約聖經。聖經是神的話語,人若不尊重神的話,也不會尊重神【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30節)。 思考: 今天,許多人的想法和這位財主一樣,總以為神蹟奇事才能使人信主,自以為【看見了就能信】。但是,人若不聽從聖經,就是看見了死人復活,也會把神蹟解釋成自然現象。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知道,我們是可以在今生作出選擇,更決定了永恆裡的結局;我們今天以甚麼態度生活,將來就會怎樣接受審判。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緊守主的話,使我們活出你心意的選擇。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