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7:1-17

路加福音 7: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17節的兩個神蹟顯明了神國的救恩,讓人看到神的國已經臨到了地上。這兩個神蹟都讓人想起主耶穌起初提到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4:25-27)顯示主耶穌就是摩西所應許的【大先知】(16節) 也就是【那將要來的】(20節)的彌賽亞:主耶穌醫治外邦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正如以利沙醫治了外邦元帥乃縵(王下5:1-27)。主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11-17節)正如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17-24)。羅馬帝國的奴僕只不過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的僕人只能等死,但這位百夫長卻非常重視他僕人的生命,並且對猶太人也非常友善(5節);【耶穌就和他們同去】(6節)並非有求必應,而是因為主耶穌要藉著這神蹟,顯明神國的救恩。當時猶太人為了保持潔淨,通常不輕易進入外邦人的家。因此,雖然主耶穌很願意【和他們同去】但百夫長說:【你到我捨下,我不敢當】(6)。在猶太長老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4節)但百夫長卻【自以為不配】(7節)。四福音兩次記載了主耶穌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9節)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可6:6【詬異】原文)以色列人的不信。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9節)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相信主耶穌有醫治的權柄。但主耶穌的權柄卻遠遠超越了百夫長的信心,因為祂的權柄不只是醫治,更是救恩,所以祂甚至都不需要【說一句話】(7節)【僕人已經好了】(10節)。(11節)路加強調【過了不多時】顯示主耶穌復活寡婦的兒子(11-17節)與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是互相連結的。【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12節)等於雪上加霜,這位寡婦的人生已經完全絕望了。這是一個奇特的場面:兩隊在城門口相遇,一支是埋葬死人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12節;一支是跟隨生命之主的,【極多的人與祂同行】(11節)。這不是巧遇,而是主耶穌特地走了一天多的山路,專門前來攔住這支走向墳墓的隊伍,主動向絕望者顯明神國的救恩。13節是本書第一次稱耶穌為【主】(13節)因為祂是【生命之主】惟有祂能改變死亡的事實。主耶穌的話語有復活的能力(15節)當然也有阻止送殯隊伍的能力。但祂卻沒有用話語來阻止他們,而是【進前按著槓】(14節)。在人看來,這個動作會讓祂陷入不潔淨(民19:11,22),但主耶穌卻要藉此表明祂的憐憫和認同,也向眾人顯明:彌賽亞的救恩能把污穢變成潔淨,把死亡變成生命。主耶穌的話語照樣能喚醒死人(14節),祂的權柄並不需要人的信心來配合。【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節)正如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他母親】(王上17:23)。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只有兩位【大先知】(16節)行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20-23),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4:32-35)。主耶穌刻意來到書念北面只有五公里的拿因城,又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讓眾人不能不聯想到【大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9:19)進而聯想到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就是【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思想:百夫長是一個認識恩典的人,因而是謙卑的人;一個經歷過權柄的人,也知道真正的權柄只需要藉著話語就能顯明。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出殯的行列變成了歡慶的遊行;主耶穌所經過的道路,成了一條滴下生命的救恩之路。表明這兩個神蹟不是人去尋找救恩,而是救恩主動找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權柄,更感謝主祢的憐憫,是主祢主動進到我們的生命,讓絕望都變成盼望,讓渴望我們生命每日都遇見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6:19-31路加福音 16:19-3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9-31節是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給你們呢】(11節)?古代的紫色顏料只能從推羅的骨螺貝中提取,價格昂貴【紫色袍】(19節)是王室和尊貴人的標誌(啟18:12) 。(19節)【細麻布衣服】是用細麻布料製作的名貴內衣。這位財主富得像個國王,在法利賽人的眼中是蒙神賜福的(14節);【拉撒路Lazaros】(20節)意思是【神已經幫助】。在主耶穌眾多的比喻中,從來沒有提到過其中人物的名字,但卻特別指出這乞丐的名字是拉撒路,可能因為這是一件真事,也可能是為了強調他是【神所幫助的人】。(20節)【渾身生瘡】原文是醫學名詞。當時猶太人用手取食物,富人常用麵包來擦手,擦過手的麵包就隨手丟棄。所以拉撒路就在門口等待,【要得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21節)。【狗來舔他的瘡】(21節),很可能會刺痛他的傷口,但拉撒路卻無力躲開。這位乞丐可能身體有殘疾,所以【被人放在財主門口】(20節),死後又【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22節)指與亞伯拉罕一同在神國坐席(13:28)。財主和拉撒路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觀:財主【天天奢華宴樂】(19節)世界就像一個持續不斷的宴會,一生都在歡樂享受。拉撒路天天討飯(20節)世界就像一個沒有盡頭的苦海,一生都在仰望救恩。財主死了,他為之耗費一生,悉心保養的身體被埋葬了(22節)靈魂卻無法安靜(23節)。拉撒路死了他長瘡的身體很可能被當作垃圾焚燒,靈魂卻被天使帶到樂園安息(22節)那裡既沒有瘡,也沒有飢餓。在人看來,財主是壽終正寢,極盡哀榮(22節),不料他的靈魂並沒有沉睡,而是【在陰間受痛苦】(23節)。這讓法利賽人嚇了一跳,因為在他們眼中,財富是蒙福的標誌,公義的證明,財主怎麼會在間陰受苦呢? 但主耶穌判定:財富不是蒙福的標誌,而是對忠心的試驗(10-12節)。(23節)【陰間】是人死後靈魂暫時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審判的地方(徒2:27、31)。【陰間】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收留義人的靈魂,又稱為樂園(23:43),另一部分收留罪人的靈魂(伯24:19)兩者中間有深淵相隔,可望而不可及(26節)。財主在痛苦之中,竟然要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來】(24節)表明他還是傲慢自大地把拉撒路當作可以呼來喝去的對象,還沒有意識到地上的價值觀已經完全失效了。(25節)【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可見人死後記憶猶存。財主生前選擇盡情享受,不肯與別人分享,死後也要獨自承擔全部痛苦,沒人幫他分擔。【有深淵限定】(26節)比喻死了之後,神的審判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有罪的不能變成無罪,無罪的也不能變成有罪,但雙方卻能知道彼此的情形。【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7節)這是從陰間發出的呼籲。死後的財主突然變成了熱心傳福音的人,他要求【打發拉撒路】向五個弟兄傳福音,警告他們不要來那痛苦的地方(28節)。但亞伯拉罕卻說,所有的警告都已經寫在【摩西和先知的話】(29節)裡了是指舊約聖經。聖經是神的話語,人若不尊重神的話,也不會尊重神【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30節)。 思考: 今天,許多人的想法和這位財主一樣,總以為神蹟奇事才能使人信主,自以為【看見了就能信】。但是,人若不聽從聖經,就是看見了死人復活,也會把神蹟解釋成自然現象。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知道,我們是可以在今生作出選擇,更決定了永恆裡的結局;我們今天以甚麼態度生活,將來就會怎樣接受審判。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緊守主的話,使我們活出你心意的選擇。阿們!

路加福音 6:1-11路加福音 6:1-1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5:336:11的主題,是【耶穌揭穿偽善的教條】包括猶太口傳律法中的禁食和安息日。根據律法,在別人的田裡【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作物】(申23:25)。但法利賽人卻用人為的教條代替了神的律法:【掐麥穗】相當於收割,【用手搓】相當於打穀【拋殼】相當於簸糠,【吃】相當於預備了食物。 (1節)這些動作竟然違反了他們四個安息日的禁令。法利賽人批評主耶穌的門徒,其實是指責主耶穌沒有受過【專業】的口傳律法訓練,所以帶出的門徒不合格。但主耶穌完全不提他們的教條,而是用聖經裡【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作的事】(3節)。根據律法,會幕裡的【陳設餅】(4節)必須在安息日更換,換下來的餅只有祭司才能吃(利24:8-9)。但大衛在逃避掃羅王的追殺時,和跟從他的人一起吃了陳設餅(撒上21:1-6)卻沒有被神定罪。因為神重視人的生命,過於拘泥律法的字句。法利賽人當然讀過這段聖經(3節)卻從未思想其中的真義,也無法體會天父的【慈悲】(36節)。主耶穌宣告自己是【安息日的主】(5節)等於宣告祂就是設立安息日的神(創2:3;出20:8)所以有權解釋安息日的真意,也有權叫人到自己面前【得安息】進入神國裡的真安息。(6節)【枯乾】原文的意思是【乾枯,萎縮】。可能因為路加是醫生,所以在對觀福音中(太12:10;可3:1)只有《路加福音》特別指出那人枯乾的是【右手】(6節)。 (7節)表明他們並不懷疑主耶穌有醫治的能力,只是為了【要得把柄去告祂】(7節)。猶太口傳律法禁止在安息日醫治沒有死亡危險的疾病。如果主耶穌醫治了,他們就會指控祂觸犯教條;如果主耶穌不醫治,他們又會指責祂沒有愛心。連主耶穌親自施行的神蹟和醫治,都不能改變【文士和法利賽人】剛硬的心;【那枯乾一隻手的人】(8節)並沒有要求醫治,但主耶穌卻主動公開醫治他,目的是為了揭穿【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偽善和詭詐。主耶穌醫治或不醫治,都不是根據人的需要,而是根據祂的使命。【那人就起來,站著】(8節)表示他聽出主耶穌的話裡有權柄。主耶穌問:【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9節)卻無人回答。因為【行惡,害命】顯然違反律法,但【行善,救命】卻要破壞教條,這讓偽善的教條主義者們左右為難,只能沉默。主耶穌吩咐右手枯乾的人【伸出手來】(10節)這簡直就是強人所難。但希奇的是,這個人竟然順服了主的命令【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10節);而更希奇的是,這個神蹟不但沒有感化文士和法利賽人,反而讓他們【滿心大怒】(11節)。主耶穌並沒有做任何【醫治】的動作,只是說了一句與醫治無關的話,就完成了醫治。這樣特殊的醫治,並沒有記錄在猶太口傳律法上,所以他們無法直接控告耶穌。但這些自以為敬虔的人不但沒有降服在神蹟面前,反而【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11節)因他們眼裡只見教條,不見【慈悲】(36節)。 思想: 這是本書第一次提到法利賽人策劃謀害主耶穌。【安息日】是神對與祂百姓最基本的要求,最能證明是否【留意聽從】神。百姓【不聽從,不側耳而聽】並非沒有到聖殿獻祭,而是不肯在日常生活中謹守安息,信靠神的供應和看顧。因此,今天每個信徒都應正確地認識神給予的安息日讓人安息在神的旨意中。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不只賜下安息日,更要我們生命得著安息,得著讓我們生命安息的主,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活在祢安息的旨意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