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9:28-50

路加福音 9:28-5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8-36節的主題,是【耶穌顯明十字架的榮耀】。【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28節)正如摩西上西乃山也帶著亞倫,拿答和亞比戶三個同伴(出24:9)。在神國的榮耀裡【祂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29節),顯明了神兒子主耶穌本來的榮耀。【摩西】(30節)是律法的頒布者,代表律法;【以利亞】(30)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先知,代表先知。舊約聖經最主要的部分是律法書和先知書,所以猶太人用【律法和先知】(太5:17;徒13:15)來代表聖經。律法和先知【在榮光裡顯現】(31節)是為了讓門徒認識基督的榮耀。摩西已經死在摩押地(申34:5-6),他的出現代表復活;以利亞直接被提升天(王下2:11)他的出現代表升天。【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過世的事】(31節),顯示十字架的榮耀不但包括主耶穌的受死,更包括祂的復活和升天。【去世ἔξοδος】(31節)原文是【離開】與【出ἔξοδος】出埃及是同一個字。他們被光亮喚醒後,才看見【耶穌的榮光】(32節)和兩位賓客。此時可能接近住棚節(約7:9)彼得興奮之餘,建議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三座棚】(33節)把他們留在山上過節。但實際上【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我們在這裡真好】(33節)這是不知道耶穌的使命,只想停留在享受榮耀,自己得救的光景中,不明白基督必須到耶路撒冷上十字架(22,31節)而門徒也要走十字架的道路(23節)。【可以搭三座棚】(33節)這是不知道耶穌的身分,把耶穌和摩西,以利亞同等對待,當作【古時的一個先知】(19節),把屬靈的人,事,物提高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35節)這是宣告耶穌的身分。父神三次見證了主耶穌(3:22;9:35;約12:28)。【你們要聽祂】(35節)這是宣告耶穌的使命。(36節)【門徒不提所看見的事,一樣也不告訴人】。山上的門徒陶醉於神國的榮耀,山下的門徒受挫於黑暗的權勢,都是因為不認識十字架。37-50節的主題是【門徒對十字架的錯誤認知】。這裡記錄的四個事件表明,門徒已經開始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37-42節)門徒小信趕鬼失敗。 (43-45節)耶穌再次預言受難。(46-48節)門徒議論誰將為大。(49-50節)門徒禁止別人趕鬼。(43節)耶穌第二次預言提醒【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9:22,44)。門徒的小信是因為對十字架的恐懼;所以主耶穌再次強調【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不讓【神的大能】(43節)使門徒誤以為不必再走十字架的道路。門徒們【不明白這話】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基督仍然是一位廣受歡迎的英雄;【被交在人手裡】意味著這個理想的破滅。因此,【他們也不敢問這話的意思】(45節)似乎害怕自己的擔心會被證實。門徒就像世人一樣彼此爭論【誰將為大】(46節),只不過是把地上的大小換成了神國裡的大小。【小孩子】(47節)在猶太社會的地位低微,不受重視,代表軟弱無助,無足輕重的人。人若【接待這小孩子】(48節)既不能在日後得回報,也不能在人前得名聲,完全是白白做工。(49節)這句話表明,門徒所關心的是那人與自己的關係,而不是他與基督的關係;不是基督的權柄在地上彰顯,而是透過自己彰顯。因此主耶穌說:【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50節)。因為人不可能在神和鬼之間保持中立,門徒應當用這個原則來包容別人。 思想: 一個人若不經歷十字架,就沒有辦法理解十字架;一個人若開始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就會越來越認識十字架。因為在十字架面前的自信剛強,會被顯出軟弱;自信聖潔的,會被顯出自我的污穢;自信謙卑的,會被顯出自我驕傲;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切都是出於恩典。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單為我們釘上十字架上,更要我們與祢同坎十字架的道路,越認識主祢的十字架,越明白自己的軟弱,越願意背起祢的十字架,就越明白祢對人對神的愛。求主開我們眼睛,每日都定睛仰望主祢的十字架。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7:1-19路加福音 17:1-1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0節的主題是【要謙卑運用信心】【耶穌又對門徒說】(1節)顯示1-10節的教導與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16:19-31)有關。【那絆倒人的有禍了】(1節)雖未必不能得救,但後果也將非常嚴重,以致主耶穌說:【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2節)。【磨石】原文指磨坊裡的大磨石,比家用的小磨石(35節)大得多,非常沉重。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罪人放縱肉體,但門徒若是自以為義,不肯饒恕他們,同樣也會絆倒人。所以主耶穌接著說:【你們要謹慎】(3節)神國的百姓要學會【饒恕】(3節)不能對罪人不依不饒(15:2,28)也不能對法利賽人耿耿於懷。使徒們感到這樣無條件的饒恕實在太難了(3-4節),所以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5節)。但主耶穌的回答卻是:人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心,而是真實的信心。【芥菜種】(6節)非常小,但卻是有生命的種子。以色列的【桑樹】(6節)是西克莫無花果樹(sycamore fig),高達20多米,根系穩固,很難移動。把桑樹【拔起根來,栽在海裡】(6節)比喻那是一件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主耶穌的提醒:【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10節)。【僕人】(7節)原文是【奴隸】。當時的奴隸被主人買來,相當於簽了一份終身的工作合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合約應盡的本分,即使【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9節),主人也不欠他一個感謝。【無用的僕人】並不是說僕人毫無用處,而是說他們的工作本來就是合約的一部分,並沒有給主人帶來額外的利益,所以不必期望主人的感謝。17:11-19的主題是【得著潔淨的外族人歸榮耀與神】;【耶穌往耶路撒冷去】(11節)這是本書第二次記載主耶穌潔淨大麻風。這十個大麻風病人謹守律法,遠離人群(利13:45-46)【遠遠地站著】(11節)。這次吩咐他們先去找祭司,讓他們在半路上得潔淨(14節)是應許他們在見到祭司之前就會得醫治。依律法,大麻風潔淨後,要先給祭司察看;祭司確認以後,才能辦理獻祭手續,重新回到社會(利14:2-31)。雖然主耶穌知道其中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卻沒有吩咐他去耶路撒冷找猶太祭司。因為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在這件事上都遵守摩西律法。【這人是撒馬利亞人】(16節)他在路上【看見自己已經好了】(15節)就立刻【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15節)【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16節)然後給門徒們提出了第一個思考題:【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17節) 顯然,那九個人正在【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14節)的路上,這不但是主耶穌的吩咐,也是遵照律法的要求,難道有什麼問題嗎?於是,主耶穌又向門徒提出了第二個思考題:【除了這外族人,再也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18節)祂不是說另外九個人沒有【歸榮耀與神】而是說他們沒有【回來歸榮耀與神】。因為他們找祭司察看之後,下一步的獻祭(利14:31)就是【歸榮耀與神】。但是,撒瑪利亞人發現自己得潔淨之後,卻沒有先去找祭司,而是立刻【回來歸榮耀與神】(18節);因為這位【外族人】(18節)比猶太人更快領悟到:神就在這裡,主耶穌不是一位能行神蹟的【夫子】(13節),而是【基督】! 思想: 經文要我們知道人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心,而是真實的信心。但甚麼是真實的信心呢?從這十個大麻風病人中知道,他們還沒看見自己得醫治,就願意走幾天去找祭司,表示他們對主耶穌的醫治能力都有信心。但主耶穌卻對撒馬利亞人說:【你的信救了你了】(19節)。這十個人都相信有神,也都相信主耶穌的能力,但這種信心只能叫人的身體得醫治。只有承認主耶穌是基督,才是使人靈魂得救真實的信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明白生命中真實的信心,更藉著經文生命讓我們能活出真實的信心,求主引導我們使我們每日都信靠主你。阿們!

路加福音 5:1-11路加福音 5:1-11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1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漁夫作門徒】呼召一般人跟隨祂。整體是交錯對稱的結構: (1節)【革尼撒勒湖】是【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海平面以下213公尺的裂谷中,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另外三卷福音書的猶太作者都按猶太傳統把這個淡水湖稱為【海】,只有外邦人路加把它叫作【湖】。加利利海周圍群山環抱,來自黑門山的約旦河從北流入,向南流出,捕魚業非常發達。【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1節)雖然他們的身體不需要醫治,但心靈卻需要。 (2節)顯示此時正是上午,漁夫們剛結束昨晚的工作不久。(3節)【西門】是使徒彼得,他是個漁夫,也是一位船主,船上有幾名僱工。他已經在約旦河附近見過主耶穌(約1:40-42)後來回到加利利繼續捕魚。【從船上教訓眾人】(3節)是可以避開人群的擁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聽見。主耶穌不只是講道,也沒有忘記彼得的工作;祂不但用話語教導人,也把人帶到【水深之處】(4節)經歷祂,讓我們在自以為最有把握的專業領域,脫離自己的學問,經驗和眼見,從裡面真正認識祂是主。【夫子ἐπιστάτης】(5節)意思是【師父,有權柄的人】原文只在《路加福音》中出現7次(5:5;8:24×2,45;9:33,49;17:13)專門用來稱呼主耶穌。而本書中的另一個【夫子 διδάσκαλος】(3:12)意思是【教師】(2:46)也就是猶太人所說的【拉比】(太23:8)。加利利湖捕魚的最好時機是晚上,而熟悉這片水域的捕魚專家彼得【整夜勞力】(5節)卻在最適合捕魚的時候一無所獲,有甚麼理由聽從一個木匠的外行人建議呢?但彼得仍願意【遵從】(5節)耶穌的話下網,表示他已經感受到主耶穌話語裡的權柄。順服就是可能不一定同意,但卻願意放下自己,聽從權柄。【他們下了網】(6節)指拖網或圍網;順服的結果大大出乎了漁夫們的意料,他們【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6節)最後【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7節) 。本書原來一直稱使徒彼得為【西門】(3節)現在卻稱他為【西門.彼得】(8節)代表他生命已經改變了。這個神蹟發生在彼得的專業領域,所以他立刻認出這是一個神蹟。因此,彼得在下網之前稱主耶穌為【夫子】(5節)如今他卻稱祂為【主】(8節)。所以彼得的反應不是為恩典和成功而興奮,而是戰兢【俯伏在耶穌膝前】(8節)。 (9節)原文是【都驚訝所打的魚】。主耶穌安慰彼得:【不要怕】【你要得人了】(10節)這是主在恩典裡的呼召。彼得看見了自己的不配,所以他的反應是【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8節)。但主來是為了呼召不配的罪人從事真正有意義的工作;為神得著祂所要得著的人。因此,主耶穌要把不敢靠近自己的西門(8節)帶成最親密的門徒,把屢屢失敗的彼得(9:33)帶成教會的領袖,將人帶進神的國度裡。這些人【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11節)因為他們已經真實地經歷了主,認識了主。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所見過最大的成功,與那成功恩典的源頭相比,已經無關緊要了;所以他們撇下了屬地的所有,為要得著屬天的豐富。 思想:每一個蒙召跟隨主的人,都是自覺不配的人。神要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無助,不是要讓我們停留在【自己責備自己】的消極光景裡,而是要領我們進入積極的恩典之中,從今以後不再指著自己誇口,而是單單【指著主誇口】為主作工。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呼召,使我們能夠跟隨祢,更為祢作工;從前真沒有想到,或許只會為自我的生活拼搏,但主祢的出現要帶我們生命有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願我們一生都跟隨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