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2:13-34

路加福音 12:13-3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有一個人糾結於讓自己心煩的財產糾紛,所以不合時宜地來求主為他【分開家業】(13節)。【你這個人】(14節),這是責備的口氣(22:58)。這個人也把主耶穌看作一位拉比(13節)。主耶穌卻拒絕作替人分家業的【斷事的官】(14節),而是要藉著地上的家業,向眾人指明【生命】的真相(14-21節)。主耶穌警告眾人:【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15節)主耶穌卻指出,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致命的錯誤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暫時擁有過什麼,而在乎與生命源頭的關係。(16節)【田產豐盛】本是神的恩典(利26:3-5)但這位財主卻因飽足而不認神,被錢財擠住了神的道(8:14)既不感謝神,也不憐憫人,內心充滿了自我。17-19節原文出現了四次【我ἐγώ】這位財主以自我為中心,倚靠自我的財物,只為自我的快樂打算,結果卻充滿了有錢人的煩惱:【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17節)?最後,這位財主找到了解決煩惱的方案,決定把原來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18節)。他周密地考慮了我的出產,我的倉房,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我的靈魂(17-19節),但神的話卻像一聲驚雷:【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20節)?【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21節)主耶穌用這句話,把被打岔的聽眾帶回正路上,讓眾人留心在神面前的【富足】 。(22節)【所以】表示以下這些教導,是延續13-21節關於財富的話題。(22節)【憂慮】原文與【思慮】(11,25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焦慮,無謂的擔心】。這是一種被捆綁的精神狀態,會讓人只看到困難和需要,看不見任何別的。【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22節),並不是讓人懶惰不工作,而是讓我們的心不要被物質捆綁。(15節)【貪心】是罪【貪心】的人總是想要得更多【憂慮】的人總是害怕不夠。【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23節)身體是生命的僕人,不是生命的主人,即使身體朽壞了,生命仍然存在,神連不潔淨的烏鴉都養活(24節),何況是照著祂的形像被造,比烏鴉更貴重的神國百姓呢?雖然憂慮連【最小的事】(26節)都不能改變,人們卻【還憂慮其餘的事】(26節)。因此,憂慮並非理性思考的結果(25-26節),而是因為【小信】(28節)所以缺乏安全感,靈裡被捆綁。所羅門【所穿戴的】(27節)象徵人工的極品。但任何人工的成果,都不如神所創造的【百合花】(27節)。野花野草的生命都很短暫,【神還給它這樣的妝】(28節);何況是神的百姓,神更要在他們身上彰顯自己的榮美。吃喝之所以成為【外邦人】生活的中心和範圍,是因為除了吃喝,他們既沒有更重要的事情,也沒有更美好的盼望。神的兒女卻知道有一位【知道】(30節)自己需要的天父,不但有更可靠的看顧,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要求祂的國】(31節)就是把神的國度當作自己生活的中心,其它的事情即使合理合法,也都是次要的。神樂意讓自己兒女的生命彰顯祂的榮美,生活彰顯祂的豐富。神的榮美和豐富也在我們身上顯明出來【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31節)。門徒之所以【不要懼怕】(32節)是【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32節)。【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33節)也就是在神面前富足(21節)那是世界上收益最高,最有保障的計劃。【賊不能近,蟲不能蛀】(33節)比喻天上的財寶與地上相反,既不會流失,也不會貶值。(34節)【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人若把財寶積存在地上,心思就會被世界霸佔;人若把財寶存到天上,心思也會單求神的國;人若想把財寶分開存在兩處,結果是心持兩意,沒有安息。 思想:人的憂慮既不能改變神的安排,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有辦法的事用不著憂慮,沒有辦法的事憂慮也沒有用。我們如果和外邦人所掛心的都一樣,與他們還有什麼分別呢? 當我們脫離自己【只要求祂的國】的時候,就能接受神的權柄,不再為著自己活,而是根據神的旨意活,進入喜樂、滿足和安息。 祈禱:親愛天父,求你憐憫我們的小信,記念我們生活中的憂慮,懼怕,面對生命的傍惶求天父保守我們,更讓我們懂得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6:39-49路加福音 6:39-4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39-49節是【人的實際】與【神的揀選】(12-16節)首尾呼應。人要進入神的國,首先是神的揀選,而神的工作必然會在人的生命裡產生實際的變化,使神國的百姓有三個與世人不同的特點:(39-42節)看清自己本相;(43-45節)有神兒子生命;(46-49節)遵行主的教導。【瞎子豈能領瞎子】(39節)比喻一個人若是沒有屬靈的洞見,卻要充當人師,學生和老師【都要掉在坑裡】(39節),因為【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40節)是當時的一句諺語,也出現在太10:24,但這兩處的比喻意思不同。這裡是比喻人若隨從了錯誤的教導,就很難跳出所陷入的教條和思維定勢。【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41節),這是用誇張的比喻,進一步解釋【瞎子豈能領瞎子】。【刺】(41節)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樑木】(41節)指房屋的樑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當我們責備別人沒有愛的時候,常常也是自己最缺少愛的時候;當我們批評別人的肉體出頭的時候,常常也是自己的肉體最活躍的時候。因此,我們若是看到了別人眼中的【刺】就要省察自己眼中有沒有【樑木】;若是沒有看清自己的本相,就不要急著去責備別人,免得成為【假冒為善的人】 (42節)。【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42節)比喻一個不認識自己本相的人,就沒有資格帶病上崗,用肉體糾正肉體。人若【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並不表示自己沒錯,只能證明自己是屬靈的【瞎子】。【瞎子豈能領瞎子】眼中帶著樑木,怎麼能幫人除掉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42節)比喻人必須先認罪悔改,求主對付自己的罪,然後才能看清事實的真相,憑愛心幫助弟兄。【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43節)比喻生活是生命的表現,有甚麼樣的生命,就有甚麼樣的生活。因此,人的生命裡若沒有神的性情(36節),就會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42節)。【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44節)比喻一個人裡面生命的真實光景,必然會在外面的生活中顯明出來。一個人的言行,愛心和事奉,都有可能有意無意地裝假,但卻經不住生活的長期檢驗;【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45節)一個人的生命裡面有甚麼,一定會在生活中流露出來。【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46節)這是一個嚴厲的警告。許多人稱呼耶穌【主啊,主啊】動機可能是出於禮貌,仰慕或追求。【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47節)就是遵行神國之王命令的人,這樣的人其實已經活在神的國裡了。他們一生的建造是把根基【安在磐石上】(48節)上,經得起環境和難處的試煉。【聽見不去行的】(49節),就是不肯遵行神國之王命令的人,這樣的人實際上仍然遊離於神國之外。他們即使口裡不住地感謝主,讚美主,立志為主活,讓主用,實際上經不起任何試煉。這種【沒有根基】(49節)的建造,經不起環境和難處的試煉【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49節)。 思想: 神國的百姓與世人的不同,就是遵行神國之王的命令,神國的實際就是神的律法實行在我們的心中,人若用出於肉體的愛來冒充神的性情,看上去也許事奉努力,敬拜投入,熱心行善,但都不是主要讓我們心靈裡所建立的。 祈禱:親愛主耶穌,求祢光照我們,光照我們裡面的惡,更光照我們自以為的義,好讓我們懂得遵行神的話,使我們生命能被主祢帶領引導進入光明中。阿們!

路加福音10:25-42路加福音10:25-4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律法師】(26節)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律法師的【試探】是要考倒耶穌,抬高自己(29節)。他稱呼耶穌【夫子】(26)表示他把耶穌看作一位善於教導的【師傅】不是基督。(25節)【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句話表明,這位律法師看重永生,也知道自己還沒得著永生,但卻相信可以靠著自己【做甚麼】來賺取永生,只是他還不知道【該做甚麼】。【承受永生】就是進入神的國【名記錄在天上】(20節)得著神永遠的美好的關係。【律法上寫的是甚麼】(26節)是提醒他摩西五經最重要的教導。(27節)【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引自申6:5。(27節)【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引自利19:18。十誡分為【愛神】和【愛人】兩大部分(出20:3-17)猶太人都同意律法的總綱就是愛神,愛人,所以熟悉摩西五經的律法師立刻引用《申命記》和《利未記》來回答。律法師想要的是一些行為準則,使他可以照著行,因此就配得永生。所以主耶穌就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28節)。【誰是我的鄰舍呢】 (29節)?似乎他只要知道誰是應該去愛的鄰舍,他就可以做到【愛鄰舍如同自己】(27節)了。30-37節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根據律法【祭司不可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利21:1)。這個人已經被強盜【打個半死】(30節)祭司若不摸他,就無法確定他的生死;但若摸後發現這人已死,就會使祭司不潔淨。兩難之間這位祭司認為遵守潔淨的律法更重要,所以撇下弟兄,【就從那邊過去了】(31節)。【利未人】(32節)要協助祭司事奉(民3:6-9)教導百姓律法(申33:10)也是一位關心潔淨的人。出於同樣的考慮,他也裝作沒有看見【照樣從那邊過去了】(32節)。猶太人認為【撒馬利亞人】(33節)的血統和信仰都不純正,根本不配作自己的【鄰舍】彼此互不來往,互相敵視。但是,這位最不可能幫忙的撒馬利亞人,卻對猶太人【動了慈心】(33節)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34節)猶太人和希臘人都使用酒來清洗傷口,橄欖油來緩和痛苦。【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34節)表示撒馬利亞人自己必須走路。【帶到店裡去照應他】(34節)下耶利哥的路上至今只有一處旅店,因為只有那裡有水源。墊付了店錢,並承諾支付額外的費用【二錢銀子】(35節)是當時一個普通工人兩天的工資(太20:2)【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36節)也就是思想:【我該怎樣做別人的鄰舍呢】?祭司和利未人並非不知道受傷者是自己的鄰舍,但卻無法愛他如己。個問題太敏感了,所以他不願直接說是撒馬利亞人,只好說:【是憐憫他的】(37節)。主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行吧】(37節)意思是【你照樣去做別人的鄰舍吧】。38-42節的主題是【兩種愛主】馬大和馬利亞,代表了兩種愛主的態度。路加把這個故事放在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後面,讓我們不要誤以為【做個好撒馬利亞人】就可以【承受永生】(25節)。這個故事並沒有否定行為,但卻指出基督才是【那上好的福分】(42節),只有認識主愛主,才能【承受永生】。馬大很愛主但她愛主的方式,是讓主得著最周到的招待,所以【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40節)。但她越用事奉來表達愛主效果越是相反【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40節)表示她已經忙到心煩意亂,以致忍耐不住、抱怨主耶穌和妹妹都不體諒她。馬大的問題不在於事奉多少,而在於【思慮煩擾】結果失去了安息和喜樂,錯過了最重要的事。主卻表示【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像馬利亞一樣【選擇那上好的福分】(42節)也就是認識主【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 39節)。 思想:今天,我們是否和這位律法師一樣,認為自己並不是沒有【愛】,而是沒有配得我們去愛的【鄰舍】嗎?又或是當我們在難處中有否和馬大一樣,就是自以為忙著事奉主,結果卻忙到失去了主;但要我們知道真正的愛主是無論外面有多忙,裡面都是【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要我們的生命能夠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更要愛人如己,因主祢的生命就是彰顯愛神,愛人的榜樣,願主引導我們每日【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聽從主的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