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10:25-42

路加福音10:25-4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律法師】(26節)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律法師的【試探】是要考倒耶穌,抬高自己(29節)。他稱呼耶穌【夫子】(26)表示他把耶穌看作一位善於教導的【師傅】不是基督。(25節)【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句話表明,這位律法師看重永生,也知道自己還沒得著永生,但卻相信可以靠著自己【做甚麼】來賺取永生,只是他還不知道【該做甚麼】。【承受永生】就是進入神的國【名記錄在天上】(20節)得著神永遠的美好的關係。【律法上寫的是甚麼】(26節)是提醒他摩西五經最重要的教導。(27節)【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引自申6:5。(27節)【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引自利19:18。十誡分為【愛神】和【愛人】兩大部分(出20:3-17)猶太人都同意律法的總綱就是愛神,愛人,所以熟悉摩西五經的律法師立刻引用《申命記》和《利未記》來回答。律法師想要的是一些行為準則,使他可以照著行,因此就配得永生。所以主耶穌就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28節)。【誰是我的鄰舍呢】 (29節)?似乎他只要知道誰是應該去愛的鄰舍,他就可以做到【愛鄰舍如同自己】(27節)了。30-37節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根據律法【祭司不可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利21:1)。這個人已經被強盜【打個半死】(30節)祭司若不摸他,就無法確定他的生死;但若摸後發現這人已死,就會使祭司不潔淨。兩難之間這位祭司認為遵守潔淨的律法更重要,所以撇下弟兄,【就從那邊過去了】(31節)。【利未人】(32節)要協助祭司事奉(民3:6-9)教導百姓律法(申33:10)也是一位關心潔淨的人。出於同樣的考慮,他也裝作沒有看見【照樣從那邊過去了】(32節)。猶太人認為【撒馬利亞人】(33節)的血統和信仰都不純正,根本不配作自己的【鄰舍】彼此互不來往,互相敵視。但是,這位最不可能幫忙的撒馬利亞人,卻對猶太人【動了慈心】(33節)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34節)猶太人和希臘人都使用酒來清洗傷口,橄欖油來緩和痛苦。【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34節)表示撒馬利亞人自己必須走路。【帶到店裡去照應他】(34節)下耶利哥的路上至今只有一處旅店,因為只有那裡有水源。墊付了店錢,並承諾支付額外的費用【二錢銀子】(35節)是當時一個普通工人兩天的工資(太20:2)【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36節)也就是思想:【我該怎樣做別人的鄰舍呢】?祭司和利未人並非不知道受傷者是自己的鄰舍,但卻無法愛他如己。個問題太敏感了,所以他不願直接說是撒馬利亞人,只好說:【是憐憫他的】(37節)。主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行吧】(37節)意思是【你照樣去做別人的鄰舍吧】。38-42節的主題是【兩種愛主】馬大和馬利亞,代表了兩種愛主的態度。路加把這個故事放在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後面,讓我們不要誤以為【做個好撒馬利亞人】就可以【承受永生】(25節)。這個故事並沒有否定行為,但卻指出基督才是【那上好的福分】(42節),只有認識主愛主,才能【承受永生】。馬大很愛主但她愛主的方式,是讓主得著最周到的招待,所以【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40節)。但她越用事奉來表達愛主效果越是相反【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40節)表示她已經忙到心煩意亂,以致忍耐不住、抱怨主耶穌和妹妹都不體諒她。馬大的問題不在於事奉多少,而在於【思慮煩擾】結果失去了安息和喜樂,錯過了最重要的事。主卻表示【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像馬利亞一樣【選擇那上好的福分】(42節)也就是認識主【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 39節)。 思想:今天,我們是否和這位律法師一樣,認為自己並不是沒有【愛】,而是沒有配得我們去愛的【鄰舍】嗎?又或是當我們在難處中有否和馬大一樣,就是自以為忙著事奉主,結果卻忙到失去了主;但要我們知道真正的愛主是無論外面有多忙,裡面都是【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要我們的生命能夠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更要愛人如己,因主祢的生命就是彰顯愛神,愛人的榜樣,願主引導我們每日【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聽從主的話。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6:39-49路加福音 6:39-4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39-49節是【人的實際】與【神的揀選】(12-16節)首尾呼應。人要進入神的國,首先是神的揀選,而神的工作必然會在人的生命裡產生實際的變化,使神國的百姓有三個與世人不同的特點:(39-42節)看清自己本相;(43-45節)有神兒子生命;(46-49節)遵行主的教導。【瞎子豈能領瞎子】(39節)比喻一個人若是沒有屬靈的洞見,卻要充當人師,學生和老師【都要掉在坑裡】(39節),因為【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40節)是當時的一句諺語,也出現在太10:24,但這兩處的比喻意思不同。這裡是比喻人若隨從了錯誤的教導,就很難跳出所陷入的教條和思維定勢。【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41節),這是用誇張的比喻,進一步解釋【瞎子豈能領瞎子】。【刺】(41節)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樑木】(41節)指房屋的樑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當我們責備別人沒有愛的時候,常常也是自己最缺少愛的時候;當我們批評別人的肉體出頭的時候,常常也是自己的肉體最活躍的時候。因此,我們若是看到了別人眼中的【刺】就要省察自己眼中有沒有【樑木】;若是沒有看清自己的本相,就不要急著去責備別人,免得成為【假冒為善的人】 (42節)。【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42節)比喻一個不認識自己本相的人,就沒有資格帶病上崗,用肉體糾正肉體。人若【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並不表示自己沒錯,只能證明自己是屬靈的【瞎子】。【瞎子豈能領瞎子】眼中帶著樑木,怎麼能幫人除掉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42節)比喻人必須先認罪悔改,求主對付自己的罪,然後才能看清事實的真相,憑愛心幫助弟兄。【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43節)比喻生活是生命的表現,有甚麼樣的生命,就有甚麼樣的生活。因此,人的生命裡若沒有神的性情(36節),就會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42節)。【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它來】(44節)比喻一個人裡面生命的真實光景,必然會在外面的生活中顯明出來。一個人的言行,愛心和事奉,都有可能有意無意地裝假,但卻經不住生活的長期檢驗;【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45節)一個人的生命裡面有甚麼,一定會在生活中流露出來。【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46節)這是一個嚴厲的警告。許多人稱呼耶穌【主啊,主啊】動機可能是出於禮貌,仰慕或追求。【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47節)就是遵行神國之王命令的人,這樣的人其實已經活在神的國裡了。他們一生的建造是把根基【安在磐石上】(48節)上,經得起環境和難處的試煉。【聽見不去行的】(49節),就是不肯遵行神國之王命令的人,這樣的人實際上仍然遊離於神國之外。他們即使口裡不住地感謝主,讚美主,立志為主活,讓主用,實際上經不起任何試煉。這種【沒有根基】(49節)的建造,經不起環境和難處的試煉【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49節)。 思想: 神國的百姓與世人的不同,就是遵行神國之王的命令,神國的實際就是神的律法實行在我們的心中,人若用出於肉體的愛來冒充神的性情,看上去也許事奉努力,敬拜投入,熱心行善,但都不是主要讓我們心靈裡所建立的。 祈禱:親愛主耶穌,求祢光照我們,光照我們裡面的惡,更光照我們自以為的義,好讓我們懂得遵行神的話,使我們生命能被主祢帶領引導進入光明中。阿們!

彼得後書 1:1-2彼得後書 1:1-2

【彼得後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被稱為[彼得的第二封信Second Epistle of Peter]。本信的寫作日期可能是主後64年,彼得即將殉道之前(1:13-15)寫作地點可能是羅馬,最初的讀者可能也是【彼得前書】的收信者,小亞細亞北方的眾教會(3:1)。使徒彼得知道自己即將殉道(1:14)又知道教會中必有假師傅出來敗壞信徒的信心(2:1)擾亂和毀謗基督再來,末日審判的道理(3:3-7)。1:1-2的主題是[平安加給人]。聖經中只有一位[西門.彼得](1節),就是主耶穌所呼召的第一位門徒(路5:8,10)。[西門]是希伯來文[西緬]的希臘文形式(徒15:14)意思是[聽見]。[彼得]是主耶穌給他的希臘文名字(可3:16),意思是[石頭],亞蘭文是[磯法](約1:42)。彼得以[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1節)的權柄寫了本信。[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特別指耶穌基督所特別挑選的[十二個門徒](路6:13)。[僕人]原文是[奴隸],表示使徒對基督的順服和謙卑的態度。[同得一樣寶貴信心](1節)顯示我們[因信稱義](羅5:1)的信心並非出於自己,而是[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1節),同樣公平,公義(賽45:21;53:11)地白白賜給所有的信徒:[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2:8)。任何一個信徒賴以得救的信心,都與使徒的信心毫無分別;而當時的假師傅卻教導,只有少數擁有隱密知識的人才有屬靈的特權。[救主]是神的稱號之一(撒下22:2)彼得在本信中五次用[救主]一詞來形容基督(1:1,11;2:20;3:2,18),正如他在五旬節的講道一樣(徒2:21)等於宣告主耶穌基督的神性與父神是同等的(太16:16;約1:1)。開創了二百年[羅馬和平Pax Romana]的凱撒奧古斯都也自稱[救主],但只有這位能救贖罪人,預備新天新地(3:13)的[救主耶穌基督]才能帶來真正永久的和平。[恩惠,平安](2節)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當時的書信一般用[問候Chairein]一詞來問安(徒15:23;23:26)但彼得卻改為雙關語[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樂的]。[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認識epignosis](1:2,3,8;2:20)和[知識gnosis](1:5,6;3:18)是本信貫穿始終的關鍵字,用以對比那些自稱擁有特殊知識的假師傅。信徒越[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就越能經歷和享受神所賜的[恩惠,平安]。因為在神的旨意中:1.認識神才能得永生-[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2.認識神是人生至善-[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祂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祂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祂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祂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耶9:23-24)。3.認識神讓神最滿足-[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何6:6)。 思想:真神只有一位,假神卻有無數;我們只要認識真神,就可以分辨各種異端。神是全能,全智,全知,公義,慈愛,聖潔,不變的獨一真理之神;祂三位一體,道成肉身;祂有恩慈,有嚴厲,是嫉妒的神;祂是公義的審判者,也是恩典的救贖者(出34:6-7,14)。我們有否願意成為每日都認識神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獨一的真神,更是愛我們每一的神,你期待我們不只是你的存在,更要我們明白你的旨意,認識你的愛。求主使我們願意成為每日都認識神的人。阿們!